APP下载

思想品德学科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6-03-22李军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思想品德渗透

李军

【摘要】对于思想品德学科,我们从这个学科的名字可以看出,它和学生的思想品德紧密相连,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影响下,形成和发展健康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的过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心理现象,尝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调节自我,克服困难,指导学生提高积极心理品质,克服和预防不良心理障碍,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那这样的一个学科,要渗透心理学方面的理念、知识、方法,如何能够做到这二者的渗透呢?我们的手段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模式,通过相应的理论来做指导。

【关键词】思想品德 渗透 积极心理品质 微课 从众心理学现象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11-02

我是一个长期站在第一线的一个思想品德教师。我校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情况千变万化,总的是:普遍厌学,对学习没有兴趣,怕困难,意志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与同学和老师甚至与自己的父母关系冷漠,说谎、打架,欺负小同学,好吃懒做,小偷小摸,顶撞老师和父母,抽烟喝酒,过早恋爱,无法与人和谐相处、 孤僻、经不起挫折、报复心强、对一些事情过分苦恼和担忧、做事情容易恐慌和紧张、考试焦虑、盲目的从众、攀比、过于自负或自卑、有些还和社会上的一些小混混混在一起等等。学生表现出来的这些品行不良的现象,有些是品德问题,有些是心理问题。而出现这些问题有家庭的原因,有些家庭对孩子放任不管,有些家庭又管的太严,而有些家庭是单亲。还有就是社会这个大环境,尤其是我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学生容易看到许多不良的社会现象,因此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他们需要有人帮助,作为一个思想品德学科的老师,我们如何在我们的课堂里,通过课堂教学,在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我们全体思想品德教师做了以下的一些尝试:

一、课堂中合理使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要求思想品德教师树立积极心理学的意识

那什么是积极心理学呢?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的定义: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本身潜力的科学,研究目的在于发掘使个人以及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用健脑操26式指导学生,调试学生的学习情绪

1.每天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尤其是到了上午第四节、下午第一节,下午的第四节,学生的精神不太好,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学生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甚至有些学生会出现上课开小差,说话的一些现象。根据肌动学的原理,这个时候需要对学生的状态进行调整。我就用健脑操26式对学生进行情绪调整。

2.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或者是学生开小差的时候,根据心理学的原理,一个人的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在一个点上,所以需要对一个学生的注意力进行适当的调整,对学生做的事情进行变换。我就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进行调整。比如有些时候,稍微停顿;有些时候学生齐读;有些时候,学生讨论;有些时候,学生练习题。

3.现在的学生由于受到电视、网络、媒体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的精细程度被破坏。

在课堂上,学生的情绪不高,注意力很难集中在课堂上。因此,对于在教学准备上,我尽量采用多媒体和视频,通过丰富的视频色彩和声音,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快乐,提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三、用微课突破难点、重点

在一些课程里,为了突破难点、重点,在准备教学的时候制作微课,使用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大多数的视频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和学习的环节中,我把有些微视频的制作,交给学生来完成。学生在这个完成的过程中,已经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很强的期盼心理,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提高了学习兴趣,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厌学的情绪。

四、渗透心理学方面知识的教育

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在这个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和迅速长身体的年龄,学生集矛盾,困惑、烦躁为一体。一些学生跟老师、家长发生激烈的冲突,学生内心有强烈的内疚感,但又表现出反叛。有一些学生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由其他亲属监护,这些学生内心的寂寞感很强,个别学生于是在校外的一些社会闲散人员那里去寻求关注。还有一些学生习惯较差,有一些不良品质。比如抽烟、喝酒、打牌、过早谈恋爱。面对这些现象,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结合教材的一些内容,对学生进行一些青春期知识的教育,告诉学生如何应对青春期烦恼的方法。

五、巧用去社会化现象和从众心理现象

那么,如何利用好人的从众心理呢?

1.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树立正能量。

2.树立积极的舆论导向和行为榜样。

3.开展自我展示活动,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六、培养学生26项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品质应满足三方面的内容:

1.是能够促进工作和学习绩效的提高。

2.是有利于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

3.是能够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有利于心理保健。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品质思想品德渗透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对策分析
特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