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请原谅你的原生家庭

2019-03-15刘伊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会家庭女儿

刘伊丽

有一天,一位许久不联系的好友突然给我打了个电话,哭诉妈妈对她造成的不良影响。她告诉我,原来她不知道那种束缚、压抑的感觉是哪里来的,直到参加了一个培训班,从老师的引导中她发现原来这些都是妈妈给的。她举了一个例子:她和妈妈以及其他亲戚一起去吃饭,期间妈妈一直抱着她的宝宝。她心疼妈妈辛苦,过去跟妈妈说:“我来抱孩子吧。”结果妈妈回了一句:“不用,假惺惺!”那一天回来,她的情绪就崩溃了,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是一片好心结果却反而被怪罪?回想起过去,发现妈妈从没有做过一件让她感受到爱的事情,她知道妈妈爱她,但是她感觉到更多的是压抑。她说,她的个性是喜欢有趣的东西,精力旺盛,好奇心很强,但因为妈妈的担心,导致她压抑自己的天性,成为一个听话的“乖宝宝”,硬生生改变了自己的性格,失去了真正的自我。

我认识她的妈妈,这位阿姨爱她的女儿爱到骨子里。只要女儿提出要求,就会想方设法满足。冬天,女儿不想起床,妈妈就把早饭送到孩子床前;做好吃的,永远是女儿第一个吃;女儿出去逛街,时刻把女儿的安危放在心上,如果女儿没接到她的电话,就会紧张得不行。在这个世界上,她肯定是最希望女儿好的那个人。

曾经看到一句话,我当时非常认同:我们在等爸爸妈妈说抱歉,他们却在等我们说谢谢。不可否认,原生家庭确实对我们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比如父母如果过于强势,孩子则可能会懦弱、敏感,做事情畏首畏尾;有的父母总是要求孩子出色地完成一切任务,一旦搞砸了就冷嘲热讽,这类孩子总是遭受着恐惧、羞愧感的折磨。很多孩子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失去了自我,他们总是习惯于从别人的眼中寻找存在的意义。当我们越深入去挖掘,就越发现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害。

如果等得来父母的道歉,我们就一定能释怀吗?如果等不来,我们要怎么办呢?一味从原生家庭找原因,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可能會让我们暂时释然,但之后难免会陷入对家人的指责和遗憾之中。结果就是,我们还是那么懦弱、那么卑微,此外还多了一丝愤怒、埋怨。很多人都将自己目前不太理想的生活状态归结为是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好,在内心嘶吼:“爸妈,是你们害了我,你们要为我的人生负责!”

我承认我们的童年都曾发生过不幸,受过委屈;原生家庭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制约了我们的发展;我们对原生家庭有着恨、爱、愤怒、羞愧、伤痛、挫败等复杂的情感。但是如果我们一直带着对原生家庭的恨生活,我们就把自己禁锢在过去那种痛苦的回忆里,不停舔舐伤口。我们还为自己很多不合理的行为找了合理的理由:“我这样是因为我的原生家庭造成的。”“我那么暴躁是因为像我的爸爸。”“我只所以那么懦弱就是因为我从小没有表达自己的机会。”我们把所有的一切归结于外在原因,忽略了内在,而这恰恰制约了我们的发展。

换个角度思考,我们之所以觉得原生家庭伤害我们,是因为我们觉得原生家庭不够尊重我们,它没办法满足我们有意或者无意的要求,它没有在我们需要爱的时候及时给予爱,从而导致一系列伤害。我们在渴求一个完美、健康的原生家庭,认为它应该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而不应该给我们任何伤害。但是,这个观念本身就是错的,因为世间本就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正如中国一句老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我们很难改变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原生家庭对我们的伤害不是为了让我们找到指责的对象,而是为了让我们更了解自己。当我们了解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天的现状时,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去改变自己。当我们发现我们懦弱,就应该学会勇敢;让我们发现我们暴躁,就应该学会忍耐;让我们发现我们拖拉,就应该学会自制。换句话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突破和成长的过程,童年绝对不是决定我们人生的枷锁和终点,决定人生方向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我们自己。

所以,请原谅你的原生家庭,放下对“原生家庭理应美好”的执念。虽然原生家庭塑造了我们的过去,但是却不能让它束缚我们的现在和未来,未来把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而这对我们来说何尝不是一次破茧成蝶呢?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新纪元小学,温州,325200)

编辑/于 洪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学会家庭女儿
家庭“煮”夫
学会分享
恋练有词
和女儿的日常
寻找最美家庭
学会分享
寻找最美家庭
学会尊重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