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对比教学法在对外汉语目的复句教学中的运用

2019-03-15李振雨

北方文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

李振雨

摘要: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汉语教学时,针对学生产生的偏误提出许多可行性教学方法,对比教学法经常应用于对外汉语课堂,在对外汉语复句教学中也出现应用于其他复句课堂教学,因此笔者对于这一教学法应用于目的复句的课堂教学中,分析这一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可取性,以汉语和英语为例。

关键词:对比教学法;对外汉语;目的复句;汉英对比

一、对比教学法的具有可实施性

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种类的语言,虽然汉语与英语对比的内容有很多,在查阅书籍和论文发现,有的学者将汉语与英语的强调句进行对比,有的将汉语的某个词找出在英语中与之相对应的词进行对比,还有单句对比等,在复句层面,还有将因果复句与原因状语从句进行对比,因此笔者将目的复句与英语目的状语从句也进行了对比,虽汉语不同于英语,一定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在表达方式与句法上有许多相同之处,这足以表明对比教学法是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笔者对汉英的差异进行总结如下。

(一)相同之处

首先是句式结构相同,汉语常见的目的复句与英语目的状语从句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汉语中的“以”类句式,“以”类句式包括“以便”、“以免”,这两个汉语语义在英语中都有与之相对应,在英语中被称为关联词,但是一般放置在后分句的开头起连接作用,这点汉英是相同的,这对于对外汉语教师在讲课时提供许多方便,教师可以在讲解目的复句句式时适当引入英语句式辅助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快速理解这一句式用法,而且还可以对句式记忆更加牢固;此外当句义不变出现句式发生了变化,在汉语中被强调的部分会出现前置现象,“以”类目的复句很少出现,出现较多的是“为”类复句,英语中也会出现,在笔者翻阅英语字典搜索英语单词“so that”,会发现有些例句该词放在两分句中间,有时位于整个从句的开头,位于开头的例句也是突出强调,因此教师在解释汉语本体这一现象时同样可以借助于英语出现的现象进行解释。

其次对于句子归属相同,汉语本体中目的复句属于复句的分类,黄伯荣、廖旭东的《现代汉语》中将复句依据分句之间的关系,将复句分为联合复句与偏正复句两大类别,其中目的复句归于偏正复句;冯志纯先生虽然不同于黄伯荣、廖旭东先生的分类标准,但是在其一般复句类型中也包括目的复句,这些都足以表明目的复句是属于复句的分类之一。在英语表达中,目的状语从句属于英语从句的一个分类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教师在讲解汉语目的复句句式以及来源都可以将英语目的状语从句进行对比辅助学生理解。

最后关联词单一性,汉语目的复句的关联词不是成对出现,与英语目的状语从句关联词单一是相同的,英语中的原因状语从句主要为“because”、目的状语从句的“so that”等,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关联词出现,在汉语其他类型复句,例如因果复句的“因为”与“所以”相对;转折复句中“虽然”与“但是”相对应,这是关联词成对出现的复句类型,因此留学生会出现关联词遗漏现象,而在目的复句中的关联词大多属于单一类型,比如“为了”、“以免”等,为留学生在进行汉语学习时遗漏关联词出现很小可能。

(二)不同之处

在汉语中还有其他类型的目的复句,虽说不是经常使用,但是作为典型也需要教师在上课时提到,比如“来”类目的复句,这类目的复句经常被忽视,因此学生对于“来”语义理解面较窄,对于“來”表示目的这一用法比较生疏,但是有些例句无法用“来”基本语义进行解释,那在这样的情况下极有可能是“来”表示目的。

还有最大不同之处便是句子的语气,继而对动词的形式产生影响,在英语中,张道真先生指出在引导目的状语从句时,句子要用虚拟语气,虚拟语气指的是主观行为,即通常表现为愿望、假想等,并且具有固定的格式,主要形式为“情态动词+动词原形”表示;但是汉语目的复句虽然也属于表达主观愿望,但是对于谓语的形式没有规定,这是由于汉语是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特征导致的。

二、对比教学法可以发挥母语正迁移的作用

将对比分析理论与迁移理论相结合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是很多对外汉语教师的选择之一,陈昌来先生将在迁移的影响下起到的作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凭借母语辅助汉语学习,便是母语正迁移发挥作用。

第一,在进行句式教学时,就可以发挥母语正迁移的作用,文章前面笔者对于汉语与英语的句式相同做了详谈,教师在进行汉语教学时,就可以进行汉英对比教学,比如通过提供大量的例子,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句式,在借助于母语相对应的关联词句式进行对比,并让学生归纳出相同之处,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可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也可以使学生在自己总结出的结论中发现汉语语言规律与英语相同之处。

第二,在进行语序教学时,在文章前面没有对语序进行对比,关联词的位置以及前后分句的组成部分间接说明汉英语序有相同之处,即“前分句,关联词+后分句”,在前面对于英语目的状语从句的句式除强调外,基本的语序也是“前分句关联词后分句”,这里注意一点就是在英语的目的状语从句很少出现逗号将前后分句隔开,但是顺序与汉语目的复句相同,对于适用于这一句式的便是“以便”、“以免”最为典型,对于“为了”类引导的目的复句则不适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要避免母语负迁移,不能将“为了”类目的复句的语序等同于其他类复句讲解,需要将其单一讲解。

第三,在进行语义教学时,虽汉语关联词与英语关联词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比如汉语典型的目的标记词“为了”,在英语中与之相对应的便是“for”,“为了”词性得到很多学者关注,有的学者认为“为了”属于介词,例如邢福义先生、胡裕树先生等;有的学者将其归为“连词”,例如冯志纯先生,因此在汉语中“为了”有两种词性,正因为具有连词性质,才可以连接分句构成目的小分句。但是在英语中“for”词性为介词,通常引导的分词做原因状语,不能单独引导小分句,因此在进行“为了”关联词讲解时要注意。对于“以便”,与之相对应的英语关联词有两个,并且关联词用法基本相同,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母语影响进行授课。

三、对比教学法可以预测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学者对于对比分析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即对比分析教学法可以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基于这一结论加之迁移理论对教学的影响,可以预测目的复句教学中哪些归于教学的重点,哪些属于教学的难点。

第一,“为”类目的复句属于对外汉语目的复句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首先“为”类表达目的复句不仅是典型的句式之一,而且与其他表示目的的标志词相比较为频繁使用,观察语料库,不论是中山语料库还是北京语言大学动态作文语料库,都可以看出“为了”的使用频率高于其他标志词,此外“为”类目的复句在日常口语中使用,不同于“以”类目的复句,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不是掌握语言项目的理论知识,而是掌握这一语言技能,在正确表达的同时合理顺畅的表达出来,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学生掌握汉语语言交际能力的直接体现,因此“为”类目的复句表达最为重要的;其次由于英语没有与之对应的连词,学生在学习这一语法项目时可能会受母语干扰影响,对于这一语言项目的学习需要留学生摆脱母语的负迁移,从这里可以看出“为”类目的复句也是对外汉语目的复句教学的难点。

第二,“省得”、“免得”类目的复句属于对外汉语目的复句的难点。

同样这两个连词在汉语本体属于口语经常使用的语言项目,这是相对于同样表示消极目的“以免”相比较来说的,但事实上留学生在使用这些词还是相对困难,主要是由于留学生对于表示目的复句这一语义不太熟知,笔者阅读文献得知,“省得”与“免得”还有其他语义,比如“省得”保留“节省”之义;而“免得”保留“免”本义,即“去除”之义,留学生在学习时并没注意到它们还表示消极目的的语义,笔者在查阅的大量语料发现很少用“省得”“免得”这两个词表达消极目的的,因此在进行对外汉语目的复句教学时应该对这部分加以补充,并将这两个词的用法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

第三,“以便”属于对外汉语目的复句教学的重点。

将“以便”作为对外汉语目的复句的重点内容,首先在汉语本体研究中,表达积极目的复句以“以便”类为代表,表达消极类目的复句以“以免”类为代表,而对于“为”类目的复句则属于既可以引导积极目的复句又可以引导消极目的復句;基于这中分类标准,因此“以便”类目的复句是留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对于“以便”类目的复句难度低于“为”类目的复句,原因在于汉语与英语在表达目的复句时有相同之处,并有与之相对应的词与之相对应,比如“so that”语义为“以便”,在汉语目的复句表达时,“以便”典型的句式主要为“前分句,以便+后分句”;而英语的目的状语从句也是这样,这在进行汉语教学时学生更容易掌握,因此在学习的难度上相对较小,因此笔者将“以便”类目的复句作为目的复句的重点,并非难点内容。

基于前面分析结果,就可以预估学生在汉语学习时的难度分布,难度较大的则极有可能出现学习上的问题,难度较小则学生学习问题会较少,教师在进行汉语授课过程中对于难度较大的教学知识进行合理处理,降低学生在接收信息的难度。

四、结语

笔者基于对比教学法在对外汉语目的复句教学的应用,从对比汉英异同的角度分析对比教学法的可实施性,同时对于对比分析法在教学中的意义,即发挥母语正迁移的作用以及对于教学内容重难点的作用起辅助作用进行详细分析,得出“为”类目的复句属于重难点等结论,以期为今后的对外汉语目的复句教学做贡献,同时也为其他类型的目的复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凤兰.现代汉语目的范畴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2]刘海燕 朱霖.试论“为了”及与“为了”有关的结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

[3]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5]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
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转变
对外汉语阅读课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委婉语教学研究
文字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对外汉语同形词教学探讨
无媒介语环境下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