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仓契约》易混字辨正举例

2019-03-15郭敬一

关键词:字书草书形体

郭敬一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8)

古代已有字书对易混字进行辨正。唐颜元孙《干禄字书》是一本刊正汉字形体的书,通过辨别楷书写法的正俗,将字分为俗、通、正三类。除此之外,作者认为“字有相乱,因而相附”,将形近字和音近字进行辨析。刘中富(2004)博士论文《〈干禄字书〉字类研究》对此略有阐述,并以唐初石刻的字例对《干禄字书》易混字组加以例证。刘文认为《干禄字书》对形近字和音近字的辨析“实为后世《佩觹》类字书之滥觞”。宋郭忠恕《佩觹》除了字形相近者类聚成组,依韵编排,分为十类,收758组字,逐一辨正形音义。周玉秀(2004)在《〈佩觹〉简论》一文中阐述了《佩觹》在汉字形体变化类型及致讹成因等方面的价值,除了字构方面省声、省形、隶省、隶加、隶变(指讹变)外,也指出字用方面的形近之字混同,音近之字通用的方式。明叶秉敬《字孪》以《说文》为依据,取字形相近而意义不同者共212组字分类释之,邓小云(2010)硕士论文《〈字孪〉研究》阐述了该书注音方式、别义方式、析形方式三类辨似方式。

王火(1994)认为“对于汉字形近字的研究,是汉字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近几十年来涉及汉字形体辨正成果也十分丰富,如杜智群《形近易误字八百组》(1984),张仲和《易混形似同音字辨识》(1988),田清源《易错易混汉字详析》(1989),王火《实用形近字字典》(1995),陈铁《汉字解形辨字手册》(1998,2008)等。以上成果均是针对楷书形体而言,写本文献中实际用例与此多有不同,尤其是涉及到草书形体、异体字形以及方音影响。本文即从楷书形体(包括异体字形)、草书形体两方面,对《石仓契约》(1-5辑)中由于字形相近引起的讹混现象进行辨正。对于写本文献中易混字进行辨正,有助于我们正确地释读和整理文献。

一、楷书形体相近易混字辨正

楷书字形相近指的是两个(或以上)汉字形体相近,或异体字形体相近,从而引起讹混,造成整理者或读者在理解上的偏差。除了形体相近,还经常受到词义难解或者一时难以分辨正字等因素的影响。

【甘相】

(1)一买一卖,两相·情愿,并无逼抑反悔等情。(《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九月十三日王阙氏立卖田契》,《石仓》4-2-32)

(2)自卖之后,契明价足,日后无找赎,割截断根,两甘·情愿,并无逼抑反悔等情。(《清道光十九年(1839)十月二十九日赖新富立卖田契》,《石仓》2-4-430)

(3)其田自卖之后,任凭王边推收过户,完粮起耕管业,卖人不得异言,所买所卖,两·甘·情·愿·,并无逼抑叠算等情。(《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四月二日梁门范氏等立卖田契》,《石仓》1-1-86)

(4)如有来历不明,卖人一力支当,不涉买主之事,所卖所买,两·甘·情·愿·。(《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三月三日王发琳等立卖田契》,《石仓》1-1-128)

(5)所卖所受,两·相·情·愿·,并无逼抑。(《清乾隆三十三年(1769)十二月二十日柳登元等立卖田契》,《石仓》1-1-66)

(6)愿找愿受,两·相·情·愿·,并无逼抑之理。(《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五月十日张发宝等立找断截田契——契尾》,《石仓》1-1-286)

“两相情愿”与“一相情愿”的构词方式相同,“一相情愿”表示单方面的愿望,“两相情愿”在契约中表示交易双方共同的愿望。“两甘情愿”中“两”亦指双方,“甘”和“情愿”并列,“两甘情愿”與“两相情愿”意思相同,意即“双方情愿甘肯”。

【货背】

(1)栽种杉木,养箓成林长大,山主、种主两造邀仝出拚,不敢私行货·拚。(《民国十九年(1930)二月二十九日张启根立仰山场批字》,《石仓》2-7-259)

(2)其山日后松杉杂木承(成)林,两家会面出拚,不敢私行背·拚等退,二家情愿,各无反悔。(《清嘉庆十六年(1811)三月十九日吴开养立承山场字》,《石仓》2-1-232)

(3)此承之后,两相三面言定,不得背砍私拚。(《清道光二十年(1840)十一月二十日饶玉龙立批山字,《石仓》1-2-214)

(4)其山树木,种人不得私自砍伐,亦不得私拚与人。(《清道光十一年(1831)十二月二十四阙德现立承批山场字》,《石仓》1-2-114)

(5)当日面断,业主于中坐分四,种人分收六,日后出林仝拚,不敢私行砍伐出拚。(《清道光十九年(1839)二月一日饶玉龙立租山札》,《石仓》1-2-208)

例(1)(2)“背拚”与例(3)“私拚”,例(3)“背砍”与例(4)“私自砍伐”,均可说明在上述语境中“背”“私”同义,“背拚”义即“私拚”。

那么,“背”为何会与“货”混同,我们先看以下几例:

(6)坐落廿一都蔡宅庄,土名张坑塆屋背·岗。(《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五月二十日雷足生立找田契——契尾》,《石仓》1-1-58)

(7)坐落松邑廿一都蔡宅庄,小土名三坑子屋上牛栏背·安着。(《清光绪十七年(1891)十二月十九日蔡门饶氏立杜找截田契》,《石仓》4-1-242)

(8)坐落云邑伍都徐河庄,小土名圆岗背·,水田壹处。(《清嘉庆七年(1802)十月八日王元周立退田字》,《石仓》2-1-158)

(9)卅五年九月初九日,张祖来出卖背·头峎江坵内角下安着,田壹处。(《民国十六年(1927)冯官廷田山簿》,《石仓》4-1-217)

(10)坐落松邑廿一都后宅庄大岭后,小土名横峎背·安着。(《民国三十年(1942)十一月二十日冯官寿立卖山场契》,《石仓》4-1-76)

【齐斋】

(1)土名坐落十五都齐·坛庄,土名上叶墈头,田二坵,计额一亩五分,计租二担正。(《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重刊文公祠义录》,《石仓》5-4-74)

(2)土名坐落十六都齐·坛庄,土名状元坵,田一坵,计额一亩五分,计租二担正。(同上,《石仓》5-4-90)

(3)土名坐落十五都齐·坛庄大塔埬下大路边,田大小二坵,额一亩,计租一担正。(《清道光三十年(1901)阙翰鹤武生员入泮簿》,《石仓》5-4-132)

二、草书形体相近易混字辨正

草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之上由于书写方便而形成的一种汉字字体,后来进一步变为书法字体。草书结构简省、笔势连绵,正是因为草书的这种特点,所以容易误读误识。而且作为实用性较强的手写文书,石仓契约文书的草书又与作为书法作品的草书不尽相同,有些字形即使查阅书法字典也难以明了,而且再加上字义费解等因素,误读误识的现象就更加层出不穷。这也是我们研究写本文献中草书的必要性的体现。

【炉烟】

(1)自愿请托亲友前去与族兄正兴商议,将净富先祖香炉一脉随带自己神桌台上一仝奉敬香炉·。(《清道光二年(1823)十二月十六日阙德富立退茶头山字》,《石仓》3-5-49)

(2)旧共支炉·钱弍拾壹千三百六十文。(《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阙彤昌号本炉来往簿》,《石仓》5-3-12)

(3)旧支过炉·钱一百廿三文。(同上,《石仓》5-3-68)

(4)托中立字出卖与本家叔祖天开入手承买,水砂三炉·正,其砂价当日面断,每炉·申作砂价铜钱三千陆伯文正。(《清道光二年(1823)十二月十七日阙来魁立卖砂票》,《石仓》2-2-19)

【如为】

(1)如·有此些,自己一力承当。(《清嘉庆十七年(1812)十一月二十六日阙德瑸立卖基地契》,《石仓》1-1-274)

(2)其谷利不得欠少升合,如·有欠少,其田任凭当主起耕管业。(《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三月十三日李接琳立当田契》,《石仓》2-1-108)

(3)恐口难信,故立找断绝契永远为·据。(《清咸丰元年(1851)四月十八日阙翰统立找断绝田契》,《石仓》1-7-37)

(4)自卖之后,永无找赎等情,故立卖契为·据。(《清乾隆三十年(1765)十月二十七日林显昌立卖田契——契尾》,《石仓》1-1-48)

核《石仓》中亦常用“为”来表示假设,我们仅举三例如下:

(5)其杉木任客择日砍伐发运,拚人无得异言阻执,为·(如·)有上手来历不明,拚人一力承当,不涉客边之事。(《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二日张玉立拚杉木字》,《石仓》4-1-260)

(6)未买日先,亦无典当文墨,为·(如·)有上手来历不明,卖主壹力承当,不干买主之事。(《民国二十六年(1937)三月二十九日张有田立卖杉木字》,《石仓》2-3-398)

(7)日前并无典当重卖文墨交加,为·(如·)有此色,自己一力听当,不干买主之事。(《清同治二年(1863)二月二十九日刘长清立卖田契》,《石仓》1-3-15)

例(5)-(7)“为”字编者均校改为“如”字。其实,“为”字本身就可以用来表示假设情况,如《战国策·齐策四》:“秦为知之,必不救也。”三国魏曹植《闺情》诗之一:“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石仓》中亦常用“为”来表示假设,这反映出石仓契约文书遗存古语词的现象。

【算对】

(1)算·除仍找米钱廿千九百卅文。(《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阙彤昌号本炉来往簿》,《石仓》5-3-40)

(2)辛巳十二月廿八日,两面算·清并上年一概算除浄。(同上,《石仓》5-3-14)

(3)当日三面採(踩)踏,在本庄圩头,田壹坵,对·换均平。(《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九月十六日林克隆立换田契》,《石仓》3-6-139)

(4)又坐落对·面安着,杉树壹块,上至青山,下至坑,左至天民拚杉树为界,右至青山为界。(《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十二日叶金富等立出拚杉树字》,《石仓》2-8-42)

其实仔细看,二者是有区别的。“对”字草书常常在右侧有。如前文例中所见。但“对”字草书中右侧亦有无点或相关部件者,如晋王羲之《中郎帖》中作“”,唐孙过厅《书谱》作“”,明宋克《急就章》作“”等等,均为右侧无点者,但最末一笔向左撇的笔势依旧。而“算”字异体字或者草书其下均能看出“廾”形(或其变体)的笔势。

《石仓》编者将大量“对”字的草书误录为“算”字,此处仅举以上两例以作说明。“对除”为《石仓》账簿常用术语,用来表示收支相抵的各种情况。如:

(5)面算对·除·,欠会内钱弍千二百八十八文。(《清道光六年(1826)定光古佛寿诞会簿》,《石仓》5-1-18)

(6)对·除·消用,仍该会内谷钱柒伯弍十七文。该利钱八十五文。(同上,《石仓》5-1-12)

账簿中也往往为了简洁,用“对”表示“对除”,如:

(7)以上对·浄·,该利钱本利去钱柒千六百五十弍文。(同上,《石仓》5-1-38)

(8)对·,该会内钱弍百〇二文。(同上,《石仓》5-1-58)

【折抑】

(1)此出两家甘愿,并非逼抑·等情。(《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二月二十日丁宗渊立卖田契—契尾》,《石仓》2-5-152)

(2)一售一受,两相情愿,并无逼抑·等弊。(《清嘉庆十三年(1808)十月二十九日叶进禄等立卖山契》,《石仓》2-1-200)

综上,通过对易混字的辨正,提醒我们在整理写本文献,遇到此类字形时,要注意分辨,小心求证。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错误,提高我们整理成果的质量,为读者提供更加准确和便利的成果。

猜你喜欢

字书草书形体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大型字书疑难字新考
自作诗(草书)
《阳泉 草书赋》
无字书图书馆(节选)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书法欣赏(草书)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
雁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