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与安徽产业转型升级
——基于长三角地区对比分析

2019-09-10孙竹寒

关键词:长三角安徽产业结构

王 云,孙竹寒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经贸旅游学院,安徽合肥,231200)

一、引 言

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对安徽产业发展影响深远。安徽作为长三角地区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西大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安徽所属的长江流域经济带密切相关,“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推进安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学界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理论的研究成果颇丰。国际方面,主要有赤松要提出的雁行形态理论,克拉克在配第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配第—克拉克定律[1],钱纳里通过计量51国数据分析认为工业化模式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罗斯托提出研究现代经济增长时必须考虑到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2],库兹涅茨主张人均收入影响论,Kongsamut提出随着产业结构不断变迁,农业部门产量和就业量比重不断下降,工业部门相对稳定,服务业部门则不断上升[3]。国内方面,关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模式[4]、产业转型升级路径[5]、产业转型升级战略[6]、产业转型升级方向[7]等研究较多,具体到安徽的产业转型升级研究,近年来较具代表性的有:韩玉刚在实地深度调研的基础上,从产业链、组织形态、创新系统和集群环境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安徽省产业集群整体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8];舒鹰通过分析安徽省“十三五”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提出走服务业创新引领和科技创新支撑的工业转型道路[9];周晓红、姜发根基于价值链微观视角,对经济新常态下安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探讨[10];靳艳以中国制造2025为视角,分析了安徽省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等多种问题,提出推动安徽省制造业科技创新、完备产业链、推动服务化、绿色发展的转型升级路径选择[11]。

二、安徽产业发展现状

(一)安徽产业结构

要推动安徽产业转型升级,首先需了解安徽产业结构现状。根据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及《安徽统计年鉴》,结合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可见:2008—2017年十年间,我国第一产业比重逐年降低,至2009年以后,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已降至10%以下;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至2017年已经占据GDP比重50%以上;第二产业比重降低,自2013年起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模式转变为“三二一”模式。与全国水平相对照,安徽自改革开放以来,其三次产业比重变动历经“一二三”模式、“二一三”模式并逐步向“二三一”模式转换。近年来,安徽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但第二产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具体而言,2008—2017年间,安徽第一产业比重在三次产业中逐年降低,2017年第一产业在全省GDP中所占比重不足10%;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先升后降,且变化幅度较大,2010—2014年间甚至占据GDP比重的半数以上;第三产业在GDP构成中先降后升,但生产总值构成比例一直没有超过第二产业,三次产业仍呈现“二三一”模式(详见表1所示)。

表1 2008—2017年安徽人均GDP与三次产业构成

(二)安徽产业集聚水平

1.模型构建

分析区域的产业集聚水平,有利于明确区域内产业的比较优势,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区域产业发展专业化水平。新结构经济学和产品空间理论都提出: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升级,是产业转型升级机会的来源。因此,要推动安徽产业转型升级,需在了解安徽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安徽产业集聚水平。目前,以区位商(LQ)方法来衡量区域产业集聚水平的应用比较广泛,其计量公式为:

上式中,区位商(LQ)又称“地方专业化指数”,表示某一区域产业集聚水平及专业化生产程度。i表示产业数,j表示地区数,X表示产业销售收入或工业总产值等指标。

2.数据处理

根据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和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相关统计年鉴,选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包括采矿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纺织业、金属制品业等行业在内的33个相关行业分行业相关指标,测算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相关行业区位商(LQ),测度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2017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三十三个相关行业区位商(LQ)

资料来源: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一市统计年鉴。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安徽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安徽产业转型升级的顺利实现,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下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和产业发展机会。结合上述长三角地区相关行业区位商(表2)计量结果,通过避免产业趋同,加强产业互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移,明确产业优势,促进产业协作等方式,着力提升优势产业和高端产业的竞争力,发挥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的创造力,推动传统产业和次优产业的改造升级。

(一)避免产业趋同,加强产业互补

“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促进沿线国家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流动,完善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2017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中LQ值排名靠前(前五)行业,如下表3所示:

表3 2017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LQ排名前五行业

由于区域内任何一个省市都不可能也不应该平行地发展一切经济部门[12],因此,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时,安徽应与长三角地区其他省市进行适当的产品专业化分工协作,各取所需,才更有利于提高长三角地区整体经济水平,才能更好地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目标地实现。

(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移

“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构成和产业发展进程差异性的前提下,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的伙伴关系。因此,安徽应利用“一带一路”发展契机,立足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优化安徽产业结构,同时在区域大合作格局下推进产业转移,进而推动安徽产业转型升级。具体可分以下两个方面:

1.优化产业结构

一方面,基于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区位商对比分析,识别安徽优势产业,选定安徽重点产业,优化安徽产业结构:根据“一带一路”倡议对产业多样化和多层次化的需求,利用安徽在长三角地区的采矿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占优行业,以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相对占优行业,着力打造安徽品牌,鼓励技术进步和创新,提升安徽影响力。

另一方面,分析产业比较优势,多层次推动安徽产业结构优化。在充分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内各区域间产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政策鼓励、资金支持、人才培养、产业创新、优化投资环境、改善信贷条件等手段,加快构建安徽产业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提高产业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将安徽产业做大做优,进而推动安徽产业转型升级。

2.推进产业转移

在区域大合作格局下,安徽应具体分析区域内产业发展不平衡特点,通过产品专业化分工,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转移,具体而言:上海的汽车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等行业区位商数值的优势明显,烟草制品业特色行业整体竞争实力雄厚;江苏区位商数值较为平均,其在纺织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方向上的产业集群正发展迅速;浙江的行业优势主要集中在化学纤维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但其产业链尚需进一步完善。因此,通过积极构建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实现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产品差异化和专业化发展,既有助于安徽有针对性地承接产业转移,也有助于提升安徽在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竞争力,更有助于增强长三角地区在全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影响力。

(三)明确产业优势,促进产业协作

1.明确产业优势

安徽要利用“一带一路”发展契机,融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发挥产业比较优势,重点是明确产业结构现状,发展优势产业,培养高端产业。一般而言,LQ较高的行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大,意味着资源配置效率高,产业结构也较为合理。由表2可见,安徽有15个行业LQ数值超过1,其中LQ数值超过2的包括采矿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4个行业。

表4 2017年安徽LQ值超过2的行业相关指标

由上表4分析可见,在安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3个行业中,采矿业历史悠久,积累深厚,其LQ值最高(4.519),资产合计数所占比重也较大(10.504%),同时,采矿业在33个行业中职工人数较多,占比7.413%,整体资源配置效率较高,结构合理;与之相对照,安徽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虽然LQ值也超过2,但无论从资产总额还是职工人数上看,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发展效率,注重发展质量。

2.促进产业协作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地区在资金、技术、管理、资源、市场、劳动等多个方面,实现互利共赢。安徽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需针对自身行业发展差异,与长三角地区其他省市分享发展机遇,加强产业协作。通过表2的实证研究结果可见,在长三角地区33个行业中,安徽的优势行业、相对占优行业和劣势行业分别如下表5所示:

表5 安徽省与长三角地区其他省市行业比较

首先,区域内优势行业方面,2017年安徽采矿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4个行业中,LQ数值均超过2,在长三角地区横向比较中相对较高(江浙沪三省市上述4个行业LQ数值均小于1),具有明显优势。

其次,区域内相对占优行业方面,2017年安徽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食品制造业LQ数值均超过1.5。在长三角三省一市比较中,虽然LQ数值未必排在首位,但一方面,由于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属于安徽传统产业,具有相对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随着安徽近年来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部分产业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再次,区域内劣势行业方面,通过长三角地区对比分析可以发现,2017年安徽在化学纤维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上发展较差。其中,江苏在仪器仪表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具有明显优势;而浙江在化学纤维制造业上优势明显,LQ数值超过2。安徽可通过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一定的产业互补和产业协作。

最后,区域内各行业水平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对占优行业可以抓住“一带一路”契机,通过产业转移和产业互补,成为优势行业;劣势行业也可以依托“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挖掘自身潜力,因势利导,提升行业水平。

四、结 语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推进安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安徽应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利用“一带一路”发展契机,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大力发展安徽优势产业,积极培育高端制造产业,选择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继续挖掘传统产业和次优产业潜力,推动安徽与长三角地区其他省市直接的产业互补和产业协作,深化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合作格局,提升安徽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竞争力,进而增强长三角地区的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长三角安徽产业结构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