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仪式、权力结构演变与治国理政
——国庆阅兵仪式的政治学分析

2019-03-15端木燕萍许开轶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理政执政党仪式

端木燕萍,许开轶

(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仪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对人们的心理产生深刻影响。而政治仪式,作为文化在政治领域的投射,靶向作用于仪式参与人员的政治心理,尤其是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层面。国内政治学者李路曲教授指出,政治仪式“表现出权力关系的某种形式,使其性质和内容变得有形和可见,从而具有现实的影响力”[1]57,即政治仪式能够使仪式参与人员,接收到特定的政治信息,继而对仪式中体现的权力关系作出判断和评价。那么,建立在权力关系基础上的政治权力结构,其演变过程将会在不断发展的政治仪式中得到彰显甚至是优化。笔者以我国国庆阅兵仪式为例,进一步阐释它对国家政治权力结构嬗递的影响,继而分析它对政治权力实控者,即执政党治国理政的积极意义。

一、国庆阅兵仪式的内涵分析

政治仪式,能够利用仪式时间、空间、参与人员和器物,深刻作用于仪式人群的政治心理,继而发挥自身凝聚和分配政治权力的功能,稳定和发展权力关系。而国庆阅兵仪式,在当代中国诸多政治仪式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是在实践层面分析政治仪式内涵的不二选择。

(一)仪式时间:主题和过程意蕴

国庆阅兵仪式时间的核心主题,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政治事件在仪式人群中具有坚实的政治认知基础,即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同时也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领导党的政治身份。所以,国庆阅兵仪式能够利用这一极具政治象征意义的仪式时间,将一种政治认知迁移到仪式中来,即党领导人民,而人民的历史选择决定了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另外,整个国庆阅兵仪式过程中的时间节点受到严格把控,以1999年国庆阅兵仪式为例,在施放礼炮环节,“有12门礼炮,每门三名炮手,一炮手负责开栓,二炮手负责装填,三炮手负责供弹。鸣放时,国歌起,炮声响,国歌止,炮声停”[2]122。与庆祝新中国成立的时间主题相结合,它能够在短时间直击仪式人群的内心世界,使其产生强烈震动,在更加直观的意义上,认可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二)仪式空间:地理位置及结构特征

天安门广场作为仪式空间,无论是基于历史逻辑还是实践逻辑,都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结构特征,凸显了自身凝聚政治权力的重要作用。在王朝国家时期,天安门是封建专制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的象征。天安门在明代被称为“承天门”,意思是“奉天承运,受命于天”,作为明清两个朝代的紫禁城正门,它也是统治者举行“金凤颁诏”仪式的重要场所[3]40。除此以外,天安门广场还是首都北京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将仪式地点设置在天安门广场,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了国庆阅兵仪式汇集政治权力的传统和现实基础。

从仪式空间的内部结构特征入手,观察广场的具体构造,可以发现其南临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东邻中国国家博物馆,西面毗连着人民大会堂。它们“如同四组不同的政治信息发射器,共同形成一个巨大而封闭的‘微波炉’,身处其中的人员被迅速‘加热’”[4]314,仪式人群,尤其是人民群众的政治热情因此持续高涨。这是国庆阅兵仪式能够聚集政治权力民意基础的显著标志。总之,在历史和实践意义上,仪式参与人群认可了国庆阅兵仪式空间,即天安门广场,作为政治权力象征的重要政治地位。

(三)仪式参与人员:实控者、操演者和仪式受众

国庆阅兵仪式的参与人员包括仪式的实控者、操演者和仪式受众。他们强化国家政治权力关系的政治功能不容小觑。第一,仪式实控者的政治身份,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有所转变,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力的持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的阅兵仪式“改变阅兵程序,由阅兵总指挥向中央军委主席报告后即阅兵,国防部长不再讲话”[2]74,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党对政府、军队的领导权力逐渐强化。第二,国庆阅兵仪式的操演人员不断扩展规模并配以新型武器装备,向世界彰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队日渐增加的权力资源,展示了其强大的军事实力。2019年国庆阅兵仪式,受阅军队的现代化水平有了巨大提升,装备凸显了信息化特征[5],让其他仪式参与人员,尤其是外国代表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第三,在仪式空间中的核心位置,仪式受众的构成趋于多元化,愈加凸显了人民在当代中国的政治权力主体地位。仪式受众主要由人民构成,而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国庆阅兵仪式中,他们在最大限度上融入多元化的社会阶层代表,使越来越多的来自社会各界的人民代表进入仪式空间的中心位置,彰显人民在国家政治权力网络中的核心地位。

(四)仪式器物:基本配置及规格

政治仪式器物,象征着仪式实控者的政治权威,能够保证其他仪式参与者的政治忠诚度,比如西方中世纪国王继任仪式中的“皇冠”、美国总统宣誓就职时的“圣经”等等。而国庆阅兵仪式中设置的一些重要器物,其规格具有特殊的政治象征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直接增强了其他仪式参与人员对执政党政治权威的普遍承认。在2019年的国庆阅兵仪式上,“民族团结”方阵簇拥着的石榴瓶,象征着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6]。执政党借此向仪式受众展现其强化和谐稳定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族际关系的政治决心,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威。

总之,在国庆阅兵仪式中,仪式人群认识到,仪式时间和空间的特殊意义、仪式参与人员的多元化构成及独特政治功能,以及仪式器物的政治权威象征意义。这些构成要素发挥的政治功能,共同促进了当代中国政治权力关系的优化过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力和执政权力得以加固,且加强了人民作为政治权力主体政治地位。

二、国庆阅兵仪式中蕴含政治权力结构演变的内在逻辑

当代中国的政治权力结构,是以权力关系为基础,实现政治权力在政党、国家、军队等政治权力行使者之间的制度性配置[7]68。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庆阅兵仪式能够反映甚至推动国家政治权力结构的演变过程。

(一)满足各权力行使者的利益诉求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控制和调配一切政治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党日益注重满足多元化政治权力行使者的合理利益诉求,并推动其制度化进程。而国庆阅兵仪式成为体现这一变化过程的风向标。

一方面,无论是追溯历史渊源,还是遵循国内政治逻辑,抑或是考虑到国际因素,执政党都需要将民主党派代表纳入仪式参与人员中,借助政治信息传递和政治情境烘托,进一步落实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地位,满足其政治利益需求,以保证国家政治权力结构的稳定和发展。中国的民主党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作出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赋予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政治功能,但是制度供给和实际运行之间出现了脱节现象,致使民主党派出现政治效能感不高等问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政党关系也有所指责。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在国庆阅兵仪式上,中国共产党作为仪式实控者,借助仪式的政治文化内涵,逐渐使民主党派代表成为重要的仪式参与主体,实现从仪式场域到政治权力场域的跨越,强化其政治地位,彰显国家政治权力结构的进一步改善。第一,仪式实控者把民主党派代表所处的位置安排在天安门城楼主席台(仪式空间的核心位置)上,同时借助日益信息化的传播媒介的力量,向仪式受众传递一种重要的政治信息,即民主党派是国家政治权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由仪式时间、空间、参与人员和器物构筑的政治情境,使这一政治信息得到仪式受众的普遍认可,让民主党派的政治利益诉求得到有效满足。

另一方面,国庆阅兵仪式中各构成要素的变化,表明仪式实控者开始将体制内的社会组织纳入国家政治权力结构中,赋予其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权力。体制内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立足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社会领域产生日渐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因而,工会、科协、工商联等社会组织吸收的人才类别逐渐增多,他们日益要求通过制度化的渠道获取政治参与权力。所以,执政党为了满足他们的政治利益需求,在1984年以来的国庆阅兵仪式上,逐渐将体制内的社会组织代表纳入仪式参与人员中,并将其安排在天安门城楼旁的观礼台。这一位置在整个仪式空间中的重要性仅次于主席台,彰显了仪式实控者赋予体制内社会组织代表的政治权威,更进一步表明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执政党开始逐渐抛却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传统认知,即国家控制社会,并趋向于认同国家与社会共治的政治理念,切实扩大其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权力。

(二)强化执政党的政治吸纳功能

除了满足民主党派、体制内社会组织等权力行使者的政治利益诉求以外,国庆阅兵仪式通过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吸纳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强化了其作为领导党和执政党的政治地位。执政党作为仪式实控者,对仪式受众在仪式空间内的结构性安排,以及对仪式器物的具体设置,都反映了其政治吸纳功能的不断增强,政治权力的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

第一,在观礼台上,有来自不同地域、社会领域的仪式受众,他们围绕在仪式空间的核心位置即检阅台的周围。第二,仪式实控者在国庆阅兵仪式中放置了极具政治权力象征意义的仪式器物。以1999年的国庆阅兵仪式为例,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飘有34个传统大红灯笼造型的气球:位于中心位置的两个气球,代表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位于广场四周的32个气球,代表全国各族人民[2]142,它们一同面向仪式实控者所在的位置,即天安门城楼检阅台。以上列举的这些构成要素,无论是在历史意义上,还是在现实意义上,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政治吸纳功能,帮助执政党逐渐扩大其政治权力行使的范围,涵盖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等多个层面。

无论是执政党,还是民主党派,抑或是体制内的社会组织,作为当代中国政治权力的行使者,其政治地位的提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政治权力结构的稳定和发展。但是,能够对当代中国政治权力结构演变过程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始终是人民,即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权力主体。所以,人民能否认同各政治权力行使者的政治权威,决定国家政治权力结构是否能够稳定发展。

(三)增强人民对政治权力行使者的政治认同

国庆阅兵仪式,能够深刻作用于人民的政治心理,从而强化其对政治权力行使者的政治地位的认可。首先,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领导集体在法理意义上明确了政治权力行使者的政治地位,但是其民意基础仍有待增强。政治权力并不等同于政治权威,“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权威,来自政党和国家对社会发展的正确领导以及社会大众对政治体系的自觉认同与支持”[8]58,换言之,人民对政治权力行使者的政治权威产生政治认同,要建立在其取得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建设成果的基础之上。

其次,在国庆阅兵仪式中,仪式实控者利用仪式空间、仪式器物等构成要素,为自身获得政治权威打下坚实的传统政治文化基础,同时,也向仪式受众,尤其是人民群众,展示政治权力行使者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其无论是在政治认知,还是在政治情感上,都增强对政治权力行使者的政治认同。以2019年的国庆阅兵仪式为例,一是基于仪式空间的传统基础,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政府机构代表都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检阅台[6]。也就是说,仪式实控者将政治权力行使者所在的位置安排在天安门城楼上,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国古代政治遗产的继承。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未中断,中国人民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仍然深受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所以,身处天安门城楼上的政治权力行使者,被赋予了传统政治权威。二是借助仪式操演者的力量,政治权力行使者由此获得建立在丰硕建设成就基础上的政治权威。“长征三号”“天河二号”等仪式器物[6],向仪式受众呈现了政治权力行使者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层面取得的傲人成绩,进一步增强了仪式受众对其政治权威的认可。因此,政治权力行使者获得了综合政治传统继承和现实发展成果的复合型的政治权威,获取了人民的政治认同。

总之,国庆阅兵仪式,借助仪式空间、仪式时间、仪式参与人员以及仪式器物的政治象征意义,将国内政治权力结构的演变和发展历程投射到政治仪式中,更通过政治仪式的具体操演,作用于人们的政治心理,加快和深化了国内政治权力结构变迁的速度和影响力。

三、国庆阅兵仪式与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关系

国庆阅兵仪式彰显和促进了当代中国政治权力结构的演变历程。在此过程中,该政治仪式显示出,它能够从不同层面发挥自身提升仪式实控者即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水平的政治作用。

(一)国庆阅兵仪式为执政党治国理政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政治保障涵盖政党关系、党政关系以及党群关系等三个层面。而国庆阅兵仪式则尤其凸显了国内政党关系、党群关系不断优化的特征。第一,国庆阅兵仪式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相互依存、和谐共进的互动关系。2019年的国庆阅兵仪式上,各民主党派中央在京委员进入了仪式空间的重要位置,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共同成为政治仪式的主要参与人员[6]。这象征着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共同协商与合作的关系向着制度与现实融合的方向不断前进。第二,在党群关系上,执政党借助国庆阅兵仪式,融合不同的社会力量和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并密切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如2019年国庆阅兵仪式中,天安门城楼旁的观礼台上就有优秀留学回国人才代表、全国性宗教团体主要负责人等仪式受众[6]。由此可知,仪式实控者通过丰富仪式参与人员的具体构成,运用仪式空间的特殊布局,适时调整党群关系,扩大多元社会力量的社会权利。

(二)国庆阅兵仪式强化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思想保障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思想保障,其核心要义在于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9]7,即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国庆阅兵仪式中,无论是仪式参与人员还是仪式器物,抑或是仪式时间,都为执政党治国理政提供了稳固的思想保障。

第一,国庆阅兵仪式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1984年国庆阅兵仪式上,执政党利用仪式时间、仪式空间等构建了一个政治情境,有效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在该政治情境中,邓小平作为关键的仪式实控者,向仪式受众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政治、经济、社会动荡并不能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反之,它激励着国家政治权力行使者与社会各界人士重新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发挥现实作用的正确方式,并进一步发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新的思想成果。仪式实控者的这段讲话汇聚成一种政治信息,使仪式受众因此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第二,国庆阅兵仪式有效强化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除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外,还存在民粹主义、宪政民主、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家与社会各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而国庆阅兵仪式则能够帮助执政党有效抑制其负面影响。2019年国庆阅兵仪式中的党旗、国旗和军旗,以及石榴瓶等重要仪式器物[6],向仪式参与人员传递这样一种政治信息,即人民群众始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权力主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维持这一政治地位的根本保证。总之,无论是维护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还是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都是国庆阅兵仪式给予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最有力的思想保障。

(三)国庆阅兵仪式彰显执政党实现治国理政目标的关键路径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目标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实现“中国梦”的三大关键途径是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以及凝聚中国力量[10]。国庆阅兵仪式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这三大路径,使仪式受众认识到仪式实控者坚定不移地将“中国梦”落实到具体的政治实践中去,并获得了显著的成果。

第一,国庆阅兵仪式参与人员的安排布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执政党正在带领人民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2019年国庆阅兵仪式上,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的仪式参与人员包括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执政党作为仪式实控者,还邀请了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员代表进入观礼台观看仪式。这些仪式参与人员相对位置的不同,呈现出特定的权力关系,彰显了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民主政治、建设和谐社会等为根本目标。

第二,国庆阅兵仪式的时间主题以及仪式器物展现了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一方面,国庆阅兵仪式的时间主题是庆祝新中国成立;这在时间序列上能够激发仪式参与者的集体记忆,唤醒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历次国庆阅兵仪式展出的武器装备,其自主研制和生产水平逐渐提升,显示了当代中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1949年的零国产到2019年的100%中国制造[5],展现中国强大的改革创新能力。总之,执政党借助国庆阅兵仪式向仪式受众传达了以下政治信息: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要义的时代精神。

第三,仪式实控者运用仪式空间的结构特征,有效地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中国力量。天安门广场南面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将观看国庆阅兵仪式的仪式受众联结起来,以传承革命先烈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除此以外,西面的人民大会堂,传达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理念,在较大程度上调动了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热情。总之,仪式实控者利用该仪式独特的政治象征意义,凝聚仪式受众的整体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构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支撑。

在国庆阅兵仪式中,执政党作为仪式实控者,向仪式受众展示了在实现治国理政目标即“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所需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以及中国力量。由此,它们将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取得丰硕成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国庆阅兵仪式呈现执政党治国理政取得的丰硕成果

国庆阅兵仪式呈现了执政党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积累的最新成果,主要包括物质、人才、合法性这三个层面。首先,在物质层面,国庆阅兵仪式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在2019年国庆阅兵仪式中,仪式操演人员,向其他仪式参与人员呈现了国家与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的70年光辉历程中取得的硕大的经济建设成果,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日渐提升的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平。另外,除了凸显经济成就,国庆阅兵仪式更是通过仪式空间、仪式参与人员等要素彰显了执政党治国理政在人才建设方面的成效。

其次,国庆阅兵仪式突出了执政党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果。在2019年国庆阅兵仪式的一众仪式操演者中,出现了院校科研方队[6]。他们因为处在仪式空间的重要位置而被赋予了更多的关注度;其他仪式参与人员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代中国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训机制,并获得了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培养成果。

最后,在执政党的合法性方面,国庆阅兵仪式显示出,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党和执政党的政治地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支持与认同,以及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在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仪式上,出席仪式的外宾中开始出现西方国家代表的身影[2]81;另外,在国庆七十周年阅兵仪式上,国内来自各条战线的代表是重要的仪式参与人员[6]。这些例子深刻揭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和领导党地位的切实拥护,且西方国家逐渐弱化针对共产主义的遏制政策,认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政权的合法性。

国庆阅兵仪式富含当代中国的权力关系内涵,能够彰显甚至促进了国内政治权力结构的演变以及执政党治国理政水平的提升。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庆阅兵仪式的实控者,在运用仪式时间、空间、参与人员和器物进行权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国际国内社会背景的变化会对该政治仪式产生不小的影响,尤其是网络使国庆阅兵仪式派生的权力场域不再仅仅被局限在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该仪式的各个构成要素,一方面它们共同创设的政治信息会突破时空限制,扩散到全球各地;另一方面,也会遭受来自各个层面的正向的抑或是负面的影响,这些都是仪式实控者在发挥政治仪式作用时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猜你喜欢

理政执政党仪式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신시대
“四个全面”:党治国理政的哲学遵循
Talking strategies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