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及思考
2019-03-15刘青
刘 青
(商丘学院 应用科技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1 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公众号的优势和特点
1.1 操作使用便捷
依托于微信的飞速发展,微信公众平台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及时性、便捷性、有效性等特点。因此,读者获取图书馆信息的方式也相对简单,只需使用移动设备扫描图书馆公众号二维码或者搜索添加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名称,即可实现关注和订阅。高效、便捷的操作让读者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及时获取和了解图书馆最新动态和资讯。微信公众号平台的使用使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开发和使用,同时也拉近了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
1.2 信息形式丰富
目前,微信公众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了语音、文字、图片、表情、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推送和信息服务。依托多样化的信息生产方式,图书馆工作人员可将各种传递方式进行融合,丰富内容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进而增加图书馆信息传递的趣味性,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吸引力。
1.3 信息推送精确
微信公众号的群发功能可以保证每一条信息都能完整无误地发送到终端手机。此外,关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基本上是本校师生,微信公众号可以有针对性的为读者提供服务和信息内容,这不仅提高了图书馆的信息传播效率和读者的信息接受程度,也会增进高校图书馆为高校师生科研服务的精确度。
1.4 信息传播广泛
微信公众号以推文、消息发送等形式进行信息传播,推文可以分享给微信好友、微信朋友圈,甚至可以分享到QQ和QQ空间中去,这样就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相较于仅仅采用图书馆门户网站的传播形式来看,微信公众平台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传播具有巨大优势。
1.5 使用成本低
高校图书馆想为读者提供更多服务,就需要做更多的宣传工作,而平面媒体、广播、读者活动等传统传播形式需要比较高的成本支出且辐射范围有限,信息滞后,成本难以追回。微信公众号每年服务费只需要300元,对于经费紧张的图书馆是一个很好的服务平台。
2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实现的主要功能
2.1 我的图书馆模块
(1)馆藏图书检索。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让读者动动手指即可在浩如烟海的书库里找到自己想要阅读的图书,可以极大的方便读者有针对性的借阅。用微信提供的开放接口开发与馆藏目录OPAC对接便可实现,读者在微信公众号中点击“馆藏检索”,进入查询界面后,输入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关键词即可查询到所有符合条件的馆藏图书。
(2)绑定与解绑读者账号。现在高校一般会使用一卡通,十分便捷。读者在微信公众号界面发送读者证号和密码信息,通过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进行身份验证,即可查阅读者个人借阅信息并进行有关操作,如读者证丢失等原因不再使用,通过微信服务系统进行解绑即可。
(3)查询在借图书。绑定读者账号后,读者可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界面中发送图书查询指令,通过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进行搜索后,将查询到的图书信息反馈给读者,读者可以在手机上随时随地查询自己的图书借阅情况。
(4)图书续借。读者发出续借指令后,图书馆微信服务端将通过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为该微信号关联的读者证号做图书续借,读者在手机端就可以轻松完成图书续借。
(5)图书预约。高校图书馆图书副本有限,当想阅读的图书被借出且没有被归还时,读者便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查阅图书的借阅信息并进行预约,即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借阅。
2.2 电子资源使用及推广
(1)电子资源使用。图书馆可以从已有的电子资源中选择出方便在手机上查看的资源,同时,做好与不同电子资源供应商的对接工作,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让读者在移动端随时随地使用电子资源。
(2)电子资源推送。高校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汇集地, 因此在高校图书馆运营管理过程中, 既要能够将信息资源拿回来, 也要能够将信息资源送出去。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不同内容模块的检索方法,提高读者本身的检索能力,从而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电子资源的使用效果。此外,图书馆需要对读者的信息需求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符合其需求的科研信息,方便读者对个性化信息的选择和获取。
2.3 图书馆信息通告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图书馆可以及时发布相关动态信息,如节假日开馆时间、图书馆放假安排、信息素养活动通知、学术讲座信息发布等。对比网页宣传、海报宣传等传统的图书馆信息发布方式,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投入使用更加方便读者获取各种信息资讯,这将有利激发读者参与线下活动的积极性。
2.4 阅读推广
(1)图书馆馆藏资源推荐。对海量文献进行优化分类,通过微信公众号向读者定期推送新书、热门书、经典书,引导读者有选择地阅读,是图书馆应用新兴信息传播手段,宣传馆藏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推荐图书的简介、书名、作者、索书号等内容,为读者选择阅读书目提供参考。
(2)参与互动。高校图书馆会不定时举办各种读书活动,微信公众号可以和许多第三方平台进行融合,可以实现在微信公众号中进行活动报名、线上投票,定期开展调查问卷、意见征集等,让读者真正参与到图书馆建设中。
(3)图书荐购。当下,图书荐购已经成为学生读者参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形式,是读者享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重要内容。读者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关联的荐购管理系统将目前馆藏没有的图书推荐给采编部,采编人员经过筛选整理,及时将荐购图书情况反馈给读者,以此扩大阅读推广范围。
2.5 用户咨询服务
(1)读者留言。读者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的推文中留言,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了解读者对有关推文内容的看法,从而与读者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解答相关问题。
(2)发送消息。当一些问题以常规咨询的方式不能获得有效解决时,读者可以在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中发送消息,就任何有关图书馆问题进行咨询,极大地方便了读者了解和使用图书馆。
(3)自动回复。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可以设置自动回复,将图书馆常见问题,如联系方式、开馆时间、使用指南等预设的答案放在微信后台,读者输入关键字即可得到想要的答案。自动回复消息的方式不仅能使读者快速获得急需的问题解决办法,而且也减少了图书馆工作人员人工答疑的工作量和重复率。
2.6 图书馆座位预约
通常情况下,高校图书馆的人员流动是具有控制性的,但是,进入考试周,高校图书馆就很容易出现学生爆满的现象。根据这一情况,高校图书馆能够利用微信公众号实现座位管理,学生在微信公众号中查看图书馆可使用座位情况,然后进行座位预约,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取消预订的座位,极大地提高了座位的利用率。
3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优化建议
3.1 做好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宣传推广
根据对多所高校微信公众号后台数据统计,开学季时新关注人数呈大幅度增长,但是比起新生人数还是有很大差距,因此,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投入及使用还是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可以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除了线上的网络宣传以外,也要重视线下宣传推广,比如联系院系老师、辅导员,让其帮忙宣传,举办有奖活动等等,从而增加微信公众号关注度。另一方面,鉴于很多新生对微信公众号不甚了解,或者不习惯使用微信公众号,推广普及微信公众号的功能使用,做好咨询服务工作尤为重要。
3.2 做好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设计
运营微信公众号是一门艺术,内容为王是公众号运营的首要准则,用心经营才能俘获读者的心。因此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宣传内容制作方面,应充分把握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喜好,用大学生们喜欢的语言风格,尽量贴合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兴趣,例如使用新颖的推文标题、别具一格的插画配图,以及优雅美观的排版设计,以此来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和分享数。图书馆的通知、活动、服务都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来宣传,以此充实公众号的推文内容和类别,如好书推荐、学者作家资讯等内容,都可以作为固定栏目定期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学习到课堂以外的知识。
3.3 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管理与维护
高校图书馆负责管理微信公众号的工作人员大都是兼职管理,人员配备与技术有限,导致作品不够精良,对读者咨询的问题回复不及时等问题。除了微信公众号正常运营管理外,图书馆的软硬件管理维护也必不可少。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都做了微信号与OPAC系统、用户管理系统的链接。如果需要微信公众号功能更具体、全面,在软件管理上就需要借助其他业务系统,在数据对接、小程序研发、网页整合等方面进行更具实用性和技术性地创新探索。软件管理系统的正常使用离不开硬件服务器的支撑,硬件服务器一旦出现故障便会影响微信公众号功能的正常使用,给读者造成很大不便,还可能因此取消关注,所以硬件服务器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定期维护。
3.4 掌握好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信息推送时机和频率
根据微信公众平台消息推送的管理限制,微信公众号每天只能群发一次信息,所以要把握好信息推送的时机,在信息发送前考虑学生读者的行为习惯,一是避免影响到读者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二是在读者使用的高峰期间进行推送,阅读率和转化率更佳。如高校学生一般在中午或晚上没有课程,这时有更多的时间来看信息推送。推送频率,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在培养读者习惯的同时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的用心。现在,一些高校图书馆信息推送滞后,一两周才更新一次推送内容,这样就会减少读者的兴趣,无法获得有价值的内容,从而遗失用户。还有一些高校推送则过于频繁,势必给读者日常的学习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应当以读者需求为基础,利用微信公众号后台的图文统计分析可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关注点,从而进行改进,对于阅读量较低的推文类别,适当减少推送频率,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取消关注。
4 结语
近年来,微信公众平台发展趋势相对迅猛,高校图书馆也要做到与时俱进,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思考,始终以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深挖学生读者的共性和个性,完善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内容,为高校师生打造微信公众平台下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让学生享受现代科学技术的便捷,构建信息化图书馆,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