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与路径探讨

2019-03-15罗智敏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文化产业融合

罗智敏

(新疆财经大学 体育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全球各类产业向智能化、低碳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产业演进的大势所趋。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得到了国家在政策层面的支持,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推动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务院在2014年和2016年分别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两个重要文件。关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之时,要把文化产业打造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体育产业、文化产业的融合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但现阶段对两个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相对不足,大多是从实践层面上进行研讨。从产业融合理论视角出发,探析了国内外体育产业、文化产业融合的实践经验,进而提出推进体育产业、文化产业融合的路径。

1 体育与文化产业融合的相关理论

1.1 体育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内涵

产业融合始于1970年,源于高新技术推动下产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其主要表现为“数字融合(Digital convergence)”[1]带来的产业边界消失,同时,技术的演进也突破了既有的行业壁垒,行业之间相互融合的门槛被冲破。作为一类新型的产业演进模式,产业之间的融合对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影响。体育产业、文化产业都具有经济与社会功能,在价值定位、产品特征和服务对象等层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本质是在技术发展、社会需求等核心要素推动下,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互相促进、协同发展,打造发展共同体的过程,也是产业形态重新构建的过程。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核心途径是两个产业相互渗透、交融,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提高效率,进而建构“文化+体育”两个产业融合模式及“文化+体育+旅游”三个产业融合模式。从价值增值的角度,文体产业融合主要分为替代性融合、互补性融合、结构性融合三种类型。[2]

1.2 体育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1.2.1 资源的共享性

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资源共享性是两个产业融合的基石。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对空间具有高度的依赖性,显示出二者具有的资产通用性。所谓资产通用性,是在不牺牲某项资产本身价值的前提下,该项资产可以直接或者花费较小的转换成本与相关产业的其他资产互补使用或结合使用的程度。[3]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都有资产通用性的特征,这使他们可以依托一定的地理空间进行资源集中,开展资源共享,推动资源优化组合,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一是区域内外的资源共享,比如文物资源、基础设施、自然遗产、自然资源、公共体育文化服务平台等有形物质资源与体育文化品牌等无形资源的融合。二是两个产业内的资源共享。比如运动项目、文创产品、文体设施、景区等有形文体资源,可以与赛事节目、文化品牌、传统民俗等无形文化资源,经过整合生成共生项目,实现文化产业与体育产业资源优化搭配,提升效能。

1.2.2 业态跨界性

业态跨界性是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支撑。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在跨界基础上依照市场需要进行产业重构,在服务与产品上跨界组建新产业,推进二个产业内部再分工。一是多元业态跨界聚合。体育产业、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借助跨界合作、跨界并购,实现了“你中含我,我中融你”的跨界多元化发展,在更大场域内整合与配置体育文化多种资源,提升产业内容,达到规模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二是跨界融合打造新业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推进,不断突破产业边界,产生商业新模式,推动行业服务升级,提升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

1.2.3 规制创新性

规制是指政府或其它机构与组织(行业协会)为实现共同社会经济目标而对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作出的具有约束力的行动和措施。[4]计划经济时期,各级政府对产业进入与产业发展设定严格的条件,不允许产业跨界融合。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各级政府对产业的融合发展逐步放宽或取消,允许个人、企业进入垄断行业或其它产业,法律、法规、政策也做了适当调整,鼓励创新,一些新业态随着制度的改革应运而生。政府对体育比赛不断简化审批手续,这些措施推动了体育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体育传媒产业、体育场馆产业、体育经纪产业、体育中介、体育文化策划设计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1.3 体育、文化产业融合的特征

1.3.1 体育产业是融合中心

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过程中,体育产业不是配角,也不单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或载体,而是以体育产业为核心,以体育竞赛表演业和体育休闲业为融合类型。同时,这两种融合类型也要依托有形的体育场馆。由此看来,体育产业是融合的载体,居于主导地位;文化产业是重要的元素,是借助体育产业发展的,居于从属地位。体育产业因文化产业的融入更加丰满,更有内涵,而文化产业因借助体育产业有了更广阔的发展渠道,有了更大的影响力。

1.3.2 文体产业融合的本质是产业模式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来看,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一个创新过程。它会形成一种新的体育产业模式,也就是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通过渗透、延伸和重组,以技术、业务和市场融合为主要手段,最终通过产业融合形成新产品、新业态。”[5]在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相关联的制度创新、观念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及市场创新等一系列的创新活动,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形成两种产业协同发展的合力,最终达到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创新。由此看来,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产业融合实质就是产业模式创新。

2 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历史经验

美国以经典体育品牌带动体育与文化产业融合。美国竞技体育运动极为发达,在推进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方面也同样表现不俗。比如,耐克、阿迪达斯、NBA等知名世界品牌都是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产物,都是以经典体育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经典之作。美国航空化工城休斯顿借助篮球经典品牌NBA带来的巨额经济效益,成功转型为休闲娱乐城市,同时也推动了旅游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

英国以新科技推进产业融合创新。英国体育产业通过科技成果驱动并进行制度创新,深度挖掘其现代竞技体育发源地的体育文化资源,主动地推进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比如,在赛事转播中采用3D技术,实现了高清晰现场画面电视直播。体育爱好者在2013年观看伦敦温网比赛时,就能够用苹果手机自带的APP应用程序,通过手动操作缩小或放大赛事画面,随时随地的了解比赛的详尽数据,了解比赛进程;BBC采用数字直播,观众可以通过高清晰图像来欣赏精彩的体育比赛。新技术的运用使英国体育赛事的收视率不断提升。

日本以动漫提升文体产业融合。日本民众对体育十分喜爱,这促进了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其动漫产业更是激发民众喜欢体育的重要推动力量,也带动了文体产业的有效融合。日本动漫之中的体育素材大都源于漫画,其主题思想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体育漫画与国内青少年体育教育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影响最为广泛的三大动漫体育片《灌篮高手》、《棒球英豪》及《足球小将》热播后,在日本全国出现了篮球、棒球与足球热,而后波及全球,影响了一大批青少年。日本体育漫画内容丰富,各种类型的竞技体育都有涉及,数量更是多达上千部。漫画作者通过笔下描绘的选手和引人入胜的剧情,在逐渐培养读者体育兴趣的同时,也对运动规则的遵守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国内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合力打造品牌赛事。品牌赛事模式,即以各类品牌赛事的举办为主导,前期通过大量的广告宣传,并通过产业关联融合票务服务、媒体服务、场馆设计等多个层级业态而形成的体育文化产业模式。[6]这种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中,核心要素就是与体育比赛相关的文化经济活动,主要包括了直播服务(网络新媒体、电视、广播等)与票务服务。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还包括依托体育赛事进行的广告宣传、纪念品、音像制品、数字视频等的制作与销售。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票务、直播服务、文化制品、文化演出活动都同步进行,比赛取得了巨大成功,推进了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进一步融合。

国内以体育产业为核心,融合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模式。随着人民收入的不断提升,旅游成为我国人民一种常见的休闲模式。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而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体育演出、大型体育活动等,其外在表现为“体育、文化与旅游服务”与“体育娱乐休闲服务”两种方式。票务活动是这种融合方式的核心,相关体育场馆是融合的地理场所,与活动相关的文化纪念品的设计与销售是产业融合的重要推动力量。2008年北京奥运比赛后,北京的“水立方”成为全世界人们来北京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也成为北京人民重要的水上文化表演场地。这种方式带动了“水立方”票务经济的增长,相关的文化纪念品销售也不断增加,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实现了高度融合。

3 体育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路径

近年来,国内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态势强劲,逐步产生了一大批特色体育文化场馆、品牌赛事等融合项目,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拉动社会消费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尚处于初步阶段,融合方式简单、手段落后、融合层次较低、范围狭窄,大多是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简单相加、“融”而不“合”,重复建设的多,创意性的融合相对较少。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仍有较大的差距,必须探索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有效融合的途径。

3.1 提升融合内涵,突出重点,提高品位

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必须以创新为动力,以深挖文化内涵来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丰富体育产业的内涵,打造有影响力的体育文化品牌。一是强化对体育民俗类节目与知名非遗项目的开发和保护。在保护体育民俗类节目与知名非遗项目的基础上,产业融合要充分挖掘其经济功能,依据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及时代特点,对非遗项目与民俗类节目做必要的改进,做到趣味性、欣赏性、娱乐性相统一,打造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及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旅游活动,引导游客与体育文化爱好者参与活动,体验文化体育项目带来的乐趣。二是举办各种文化底蕴深厚的体育活动。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多彩丰富。我们可以借助这些丰厚的文化资源,精心策划体育文化活动或赛事,推动这种活动或赛事把体育精神与文化要素有机融合起来,让文化要素成为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亮点。如在历史名城承办马拉松比赛时,在保护文化名胜古迹的同时,可以把名胜古迹所在地设为比赛路线,“考虑赛事的开放性,以吸纳更多公众参与”,[7]借此大力发展旅游业。

3.2 优化融合环境,加强制度创新,科学立法

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重要目标就是互利共赢,协同发展,为此,产业融合必须以市场经济理论作为理论指导,搞好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体制。国家层面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研究,科学立法,以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协同、健康、可持续发展,创设一个各方利益得到保障、规范有序、共赢共享的格局。在国家层面,立法部门要深入调研,做好立法工作,了解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法律难点与痛点,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为二个产业的融合提供法律支持与法律保障。同时,相关部门要细化法律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推动个人、集体或企业主动进行产业融合,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引领产业融合持续、健康发展。当然,法律应对产业融合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惩处,以维护产业融合的顺利进行。通过制度的力量,国家可以创造良好的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环境,促进二者更好融合。

3.3 打造融合平台,发挥资源优势,拓展融合路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大,文化多样性日益凸显,体育也呈现了多元的特征,其中竞技类体育项目最为明显,也最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竞技类体育项目包含了休闲类体育项目,二者的差别就在于内容与呈现方式的不同,但主要目标都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精神文化的需求,其表现方式既有物质消费,也有文化消费。因此,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要搭建平台,集中体育、文化优质资源,宣传推介优质资源,使优质资源进入主流媒体,让更多的人享用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优质资源,扩大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同时,依托融合平台,推动中外体育文化交流。在对外体育文化交流中,“要充分挖掘每个国家的文化资源,从而拓宽体育产业的发展路径。”[8]

3.4 培育融合人才,多方联动,提升人才素质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重要推动力量。人才可以把两个产业的资源有效结合,高效利用,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因此,国家、社会各界要重视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高素质人才的培育。政府要制定政策,鼓励高校、企业培育人才的积极性。政府对开展体育、文化人才培育的高校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对开展人才培育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府也可以鼓励与支持企业和高校合作办学,推动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实施产学研相结合一体化的培养机制,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人才。”[9]同时,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相关机构也可以面向全球招聘人才,也可以通过海外研修等方式来培育高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文化产业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