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策略
2019-03-15梁毅
梁 毅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所谓的民族传统体育,指的是由本民族创造的历史悠久且延续已久,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体育项目。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需积极响应时代发展要求,借助新媒体技术营造于自身创新有利的舆论及传播环境,为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复兴提供强大的驱动力。
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分析
1.1 全球层面看:发展受限,国际影响力不足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而言,要想实现长足发展,势必要将目光投向全球视野,致力于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向全世界,以此争取文化资源的同化力量,提升体育文化在全球范围的价值引领。但就现况而言,受西方竞技体育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动力严重不足,仅仅局限于小范围的传播和开展,也未引起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以龙舟为例,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典型代表,龙舟项目自身兼具观赏性与竞技性,但当前其发展仍仅局限于国内,甚至多集中在南方地区,全球层面而言,龙舟项目的发展仍困难重重,国际龙舟联合会成员国仅有85个,而且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龙舟赛事。由此可见,全球层面来看,国内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形势不甚乐观,缺乏极具国际影响力的体育项目[1]。
1.2 国内层面看:后继乏力,文化传承性不强
从国内层面看,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多受商业利益的影响,很多项目因盈利性较小而逐步被抛弃,还有部分项目无法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而趋于消失,这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后继乏力。一方面,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传承方式落后,导致其无法突破地域与文化壁垒的限制。由于多数民族传统体育均处在少数民族地区,而当地特定语境与文化空间导致体育项目的传播方式落后,无法实现跨地域、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当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介质不均,这导致各类项目发展顾此而失彼,发展不均衡情况严重。文化传承离不开传播媒介的支持,但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而言,各类项目传承内容的不科学性无益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化传承,因而如何协调好其娱乐性与严肃性仍存在诸多难度,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此外,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容存在地域、民族、性别等歧视,文化内容良莠不齐,在传承中还需不断甄别和优化内容,使之更好地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2]。
1.3 自身层面看:创新困难,文化原真性消失
从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层面来看,由于文化原真性、多样性的消失,导致很多项目传统特色不再,逐步沦为了统一的、标准化的运动。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发展的源动力,原真性是民族传统体育区别于其他项目的本质区别。一旦原真性、多样性消失,短时间内将很难重新建立,而当前国内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分追求西方体育的标准化与统一化,这导致原本形成的极具文化特色的众多体育项目日趋同质化。不仅如此,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需与各地风土人情、人文环境相适应,而照搬西方体育的模式注定与本土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不相适应。近年来,西方媒体节目的大量涌入深刻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从奥运会、世界杯、NBA等赛事的风靡,到耐克、阿迪达斯等服饰的备受青睐,国人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陌生且毫无兴趣,却对西方体育项目推崇至极,这丢掉的不仅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是民族传承的灵魂[3]。
2 依托新媒体,全面推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发展
2.1 联动多方平台,传播民族传统体育
在新媒体背景下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必须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才能高效传播民族传统体育。其一,要加快构建官方网络平台,强化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整合开发,将体育文化以信息化、数据化方式留存,构建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公益网络平台,全面反映相关体育政策、法律法规,推广各类赛事信息,上传各类体育项目的视频、比赛规则、使用器具等,以文字、图片、视频、音像等形式全面展现、传播各民族极具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汇聚全国乃至全球声音于此,将民族传统体育推向全国各地,推向全球各国。深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全球各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互动交流。其二,要寻求直播平台的支持。近年来,网络直播风靡全国,不仅资金乐观、平台友好,而且传播高效。为此,民族传统体育可借助直播平台的发展契机,与众多直播平台进行深度合作,设置专门的民族传统体育直播室,深入各类项目的发源地,对其展开深度直播与介绍,使更多人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我们可借助于直播平台和各类祝贺网站和APP传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三,要积极培育民族传统体育领域的“网红”。新媒体时代,“网红”的影响力与传播力毋庸置疑。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也应顺应潮流,积极培育极具话语权的网络红人,吸引大众广泛关注民族传统体育,使之深入人心[4]。
2.2 构建虚拟社区,传承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大多生于乡、长于土,因而传承过程也多通过口口相传、宗族或家族式传播实现。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众多年轻人选择背井离乡,这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陷入困境,由此所造成的不仅是传承者的缺失,还有村落的消逝、民俗文化的湮灭,导致某些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只能留存于遥远的记忆中。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提供了一方净土,其虽无法打造真实的环境,却可建构一个慰藉人心的虚拟社区。民族传统体育可通过该社区,以微电影、视频、图像等多重方式上传到互联网平台,使更多人认识、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真正热爱民族传统体育的人参与其中,如此既填补了受众的碎片化时间,又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弘扬。除此以外,虚拟社区还为体育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其可通过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论坛,与隐藏其中的高手进行切磋、交流、探讨,还可将自身的体育锻炼心得、短视频、图片等上传到论坛之中,与其他体育爱好者分享兴趣爱好。虚拟社区的构建成功地打破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跨地域、跨文化传播壁垒,解决了体育文化传承中传播媒介不均衡等问题,培育某一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者已非妄想[5]。
2.3 创新多元形式,展示民族传统体育
新媒体时代,为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还需创新多种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展示民族传统体育,充分突出其文化魅力。具体而言,一方面,借助网络电影展示民族传统体育。网络电影,指的是时长60分钟以上、制作精良、结构完整、以移动与网络发行为主的影片。网络电影时长灵活、故事性强、制作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播出平台多,因而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与受众需求。因此,可利用网络电影制作与民族传统体育有关的影片,深度发掘和展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与魅力,使更多人关注之、传播之、传承之。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体宣传和转播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体育赛事也是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展示途径,为此,必须注重新媒体、传统媒体间的整合互补,全面推广和宣传体育赛事。如中国移动与第十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合作,借助网络直播、视频等途径,吸引了大批公众参与,而第十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使原本陷入发展困境的民族传统体育重新在民间、学校、社区掀起了活动热。此外,还可借助数字体育博物馆展示民族传统体育。各地区要依托新媒体平台,通过资源优化、收集,将散落于各地的民族传统体育技艺、影像资料、器材等加以收集,构建起数字化、动态化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博物馆,以视频、电影等多重方式,向大众展示体育项目。以陕西数字博物馆为例,其专门设置了民族传统体育的虚拟现实馆、专题馆、精品器材鉴赏等模块,使受众足不出户即可走近民族传统体育,了解其历史文化,掌握其竞技技能[6]。
2.4 创建民族品牌,形成体育文化产业链
只有经济发展,才能带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繁荣。为此,各地区要加快创建民族体育品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另辟蹊径。一方面,我国可借鉴美国的体育动漫产业发展策略,推出如《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影响深远的体育动漫电影,以吸引国人乃至全球人民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关注。我国拥有无数宝藏却不知从何下手,正如文联主席胡珍所言:“我们缺乏的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热爱与发掘,总是认为外国的东西更好,而无视身边宝贵的传统文化,此乃文化自信的缺失。”各地区要坚定文化自信,相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定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不竭的中国元素,通过打造极具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品牌,确立全新的创意产业[7]。除了体育动漫以外,还应拓展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报纸、出版、动漫玩具、动漫服装、动漫游戏、虚拟赛事等传统产业,探索体育文化与新媒体产业的对接点、契合点。另一方面,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规范的市场支持,因此,各地区切忌将过度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目标,摒弃当前以热搜、排行、点击率作为衡量发展水平的唯一指标,而要做好“把关者”,对体育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伦理道德、社会公德等进行严格审核,同时借助高新技术,及时摒除“糟粕”信息、违规语言及画面等,提升民族传统体育的公信力[8]。
3 结语
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需依托新媒体,将民族传统体育的动态视频、文字、图像等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使之能更好地理解民族传统体育抽象的文化意境与内涵意蕴,全面助推“原汁原味”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此同时,民族传统体育要全面发挥新媒体的可移动优势,不断拓展体育文化的传播范围,使之逐步走出国门,走向全球,实现传播效果、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