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贵州卫许氏家族史事考述
2019-03-15
(开阳县文化馆,贵州 开阳550300)
贵州卫作为居中二卫之一,在明代贵州卫所中的战略地位不容置疑,其开辟过程亦经历了较长时间。许氏家族作为最早入黔开辟贵州卫的家族之一,为明王朝云贵边疆战略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为厘清许氏家族在开辟贵州卫和明王朝云贵边疆战略的贡献,本文以《贵州通志》《黔诗纪略》等地方文献为基础,佐以许氏家族墓志进行探讨,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最早入黔开辟贵州卫
康熙《贵州通志·丘墓》:贵阳府“许一德墓 在府城东射坛。”[1]《贵州省志·文物志》:“贵阳晒田坝许氏明墓群 在贵阳市内东山月亮岩下,地名旧称社坛坝,今称晒田坝……1996年9月16日在基建施工时发现……经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贵阳市文物所共同清理发掘,据出土墓志证实,该处是以许氏家族墓葬为主的明清墓葬群。据许氏族谱记载,……许族来黔脉传迄今逾24代,主要分布于贵阳、花溪、沙子哨、平坝、广顺、修文等地。晒田坝墓地是许氏祖茔之一,葬有许氏嫡脉及配偶3~14世共计30余人。其中七世六人及配偶均葬于此。出土墓志共七盒(函),计为6世许章妻刘氏墓志铭、七世许修德墓志铭、许修德妻袁氏墓志铭、许修德堂弟许一德墓志铭、许一德妻越氏墓志铭、许一德胞弟许厚德暨原配余氏合葬墓志铭、五胞弟许从德墓志铭。”[2]罗克彬《月亮岩许氏家族墓志铭》:“月亮岩许氏墓志存贵州达德书院,无人管理……予以抄录,颇费时日。”[3]其中,最早的万历元年(1573年)《明诰封恭人许母刘氏(许章妻)墓志铭》云:“许之先世为凤阳泗州人,其始祖得名者……起濠中,以武功授总旗……(因志石缺损模糊缺29字)贵阳,历世累功囗指挥佥事也。”[4]万历癸巳(1593年)贵州举人、云南永平县知县李晴(据《永平县志》)撰、贵州解元(乡试第一)、广西全州知州胡允平(据同治《湘乡县志》)书,许一德篆盖的《许修德南湖墓志铭》:“其先直隶凤阳泗州人,始讳祖得名者,从我高皇帝囗武功起家。洪武三年(1370年)调贵守御,因家焉。得名生贵,贵生亮,历官署正千户囗囗官指挥佥事,皆以捷战功升。宣生禄,禄生章,俱指挥。章配刘氏,生将军……将军幼而失怙……幸堂叔封君郡丞大夫训诲……久之渐囗成立,即绾符券随大夫公之京邸。囗囗会掾吏掌簿书者贿索侮文,落去指挥职……亻免首就正千户以归。”[5]万历乙卯(1615年)贵州巡抚郭子章撰《明进士中宪大夫云南按察司副使前陕西道监察御史吉庵许公(许一德)墓志铭》:“其先泗州人。七世祖得名从高皇帝淮上有开国功,授冠带总旗,调守贵州。屡世建功,历升指挥佥事。囗以武荫著,数传而至公翁,封御史。翁奇以儒业起囗,中嘉靖辛卯乡试,历官四川顺庆府同知。”[6]《许成德墓志铭》也有与《许一德墓志铭》略同的记述。
万历《贵州通志》:“许得名,直隶泗州人,乙未(1355年)从军,洪武九年(1376年)调贵州卫左所充总旗。正统景泰间三世孙亮功升署正千户,成化弘治间四世孙宣升指挥佥事。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七世孙修德部误革为正千户。万历十七年(1589年)八世孙敬所辩复袭署指挥佥事。”[7]又载:吴元年(1364年)杨遵升指挥佥事调威清卫,洪武元年(1368年)分别有河南开封人刘成、张兴和陈保、陆达和田大、许忠和马闰分别调贵州卫、威清卫、安庄卫和普定卫,洪武二年(1369年)有直隶当涂人夏三儿充贵州卫小旗,洪武三年(1370年)还有柳施兴和马诚分别调威清卫和新添卫等,洪武四年有胡广六安人杨得调贵州卫,洪武五年有解通和钟亮分别升兴隆卫副千户,洪武十年有高贵升兴隆卫指挥佥事,洪武十一年有直隶巢县人张兴调贵州卫千户,洪武十二年有周兴调兴隆卫指挥佥事等。[8]新编《新洲县志》:黄荣(1330—1383),“1378年,升昭武将军,任贵州卫指挥使。”[9]可见,明初吴元年(1364年)至洪武十五年(1382年)贵州都司建立之前的18年,是明朝在贵州实施统治的草创时期,当时贵州境内唯一的明朝统治机构只有贵州卫,在吴元年(1364年)至洪武三年(1371年)的七年间甚至连贵州卫都未建立,就有杨氏、刘氏、张氏、陈氏、陆氏、田氏、许氏、马氏、柳氏、许氏等屯军家族先后奉命入黔开辟贵州;洪武四年贵州卫成立后到洪武十五年(1382年)前的十年间,又有杨氏、解氏、钟氏、张氏、周氏等屯军家族再奉调先后入贵州卫驻守。上述明初最早入黔的屯军家族,无论是驻守贵州卫还是其所辖的哪个卫所,其实都是最早开辟贵州卫的功臣,因为洪武十五年之前贵州只有唯一的贵州卫,且贵州卫在贵州都司成立之前履行贵州都卫职责并代理贵州都司,故所谓洪武十五年(1382年)前驻守贵州卫之外其他各卫的屯军家族,在贵州卫之外其他卫所成立之前编制都在贵州卫,只是奉命开辟各卫后从贵州卫分别再派到各地开辟各卫而已。因此,贵州卫在明初不仅有代贵州都司之责,而且还有为其代管的各卫所、屯堡培养储备基层军官的作用。
上述明初入黔开辟贵州卫及其所属有关卫所屯堡的早期屯堡家族中,许氏家族许得名洪武三年(1370年)入黔时可能最先担任的是小旗(八品)或无军职,洪武九年(1376年)升为总旗(正七品),后升卫所百户(正六品),直到景泰初(1450年左右)升任正千户,先后有许得名、许贵和许亮三代人任基层卫所官员八十年;许亮升正千户,第四代许宣升贵州卫指挥佥事;嘉靖时第七代许修德被诬复任正千户,许氏家族从此逐步演变成文武兼备的卫军家族;万历十七年(1589年)许一德和侄子许敬所上书申辩恢复卫指挥佥事职世袭到明末清初。许氏家族明代任卫指挥佥事、千户、百户、总旗等基层军官长达290余年(1370—1661),文职功名则沿至康熙八年许世康中举为止,许氏文脉从嘉靖十年(1531年)许奇中举沿至康熙八年(1669年)许世康中举将近140年。许氏家族是目前已调查发现的任基层卫所军官时间最长的卫军家族之一。
关于许氏家族入黔时间,《许修德墓志铭》作洪武三年(1370年),万历《贵州通志》作洪武九年(1376年),从形成时间看,《许修德墓志铭》形成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比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刊行的《贵州通志》要早四年,且由贵州籍举人、永平县知县李晴撰文,贵州籍解元、全州知州胡平允书丹,其兄进士许一德篆盖,可信度比较高。可能许得名洪武三年随军入黔时并无职务,或只是卫所最底层的官员小旗(从八品),到洪武九年(1377年)立功了才升授贵州卫正七品总旗,或许万历《贵州通志》把其升任总旗的时间当作入黔时间记录了。
因此,明朝为完成贵州卫创建前后历时18年左右,从吴元年(1364年)到洪武十一年(1378年),贵州卫逐步发展到有卫军两千多人(编制5600人),左、中、右、前、后五所基本具备;直到洪武十五年(1382年) 贵州都司成立前后,贵州卫才逐步按编制配齐了卫指挥使1名(正三品,掌印)、卫指挥同知2名(从三品,一名佥书,一名领一千户所)、卫指挥佥事4名(正四品,各领一千户所)、镇抚2名(从五品,掌刑狱,无刑狱则管军,百户缺时就代理百户),卫属左、中、右、前、后五千户各所正千户1名(从五品,掌印)、副千户2名(正六品),以及各千户所所属10个百户所正副百户(正、从六品,其中正六品百户掌印,甚至有一名百户掌管几个百户之印者),每个百户所两个总旗的正副总旗(正、从七品),以及每个总旗所属5个小旗(每个百户所辖10个小旗)的正副小旗(正、从八品)等,最终具备《明史·职官五》所载一个卫的完整规模和编制,并且“自卫指挥以下其官多世袭,其军士亦父子相继,为一代定制。”[10]可见,贵州卫明初不仅代都卫(都司)职能管理所属各卫所到洪武十五年,而且一度代管云南最早的一批卫所,是名副其实的云贵第一卫。许氏家族奉命开辟贵州卫功不可没,是明初开辟云贵首卫贵州卫的首批屯军家族的典型代表。
二、终明之世戍守黔疆
许氏家族在贵州历任武职,始终为明王朝戍守黔疆。《许一德墓志铭》:“唯是公家世职指挥,数传至公兄修德,仅袭千夫长,及修德子敬所承袭。公白诸当道,力为恢复。”[11]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李化龙《叙功疏》:…… “(贵州)造火器官指挥谢升阶、许敬所、马逢乐……以上七十五员……各有成劳,宜加赏赉。”[12]按《许修德墓志铭》和万历《贵州通志》,许氏自洪武三年(1370年)许得名入黔开辟贵州,洪武九年(1376年)升贵州卫总旗,到天顺初年(1450左右)许亮升正千户后成为直接管理卫所的正五品军官,至弘治初(1487左右年)许宣升贵州卫指挥佥事亲领一千户所,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许修德任指挥佥事时拒绝京城掾吏索贿去职降后职复任正千户,到万历十七年(1589年)许一德和许敬所申辩恢复卫指挥佥事大致沿袭明万历末(1620年左右)。道光《贵阳府志》“许允(光)达,字嵩岳,监察御史一德之曾孙,一德别有传在良臣篇。允达隶新贵学籍,为诸生。崇祯初,贵州苗从安、奢二贼为乱者,所在蜂起,二贼败死,苗患犹未息,允达输己赀于官以充饷,遂从事军中。巡按御史胡平运征巴香、黄草坝、施秉诸苗,咸辟允达使从事,屡立战功,遂授武职,渐迁至四川夔州营参将,总十三隘军事。流寇入四川,允(光)达守夔州功多。永历称号于肇庆(1647年),进允达都督佥事(正二品),仍为参将。大兵定川贵,允达及其子斌、翔、跃,叔父世英、世常、世璧、世杰皆死。斌,指挥使;翔,千户;世英、世常、世璧,皆生员。”[13]《黔诗纪略》:“长泉(许奇)少聘易氏女,未归而得瞽疾,遂乡举,卒娶之无间言。生子五:子恒(一德)外,曰崇德、裕德、厚德、成德。孙钦所、善所,贞所、让所、新所。曾孙世穆、世嗥、世康、世宁、世英、世常,世璧、世杰。元孙光达(《贵阳府志》误作允达)。来孙斌、翔、耀,世有科第,敦名节,人以为盛德之致。崇德、善所自有诗。”[14]可见,许氏家族从洪武三年(1370年)许得名任卫所总旗起家,经过许贵、许亮和许宣等四代人奋斗升正千户,第四代许宣再升卫指挥佥事,第五代许禄、六代许章都沿袭指挥佥事,第七代许修德被诬降职复为正千户,第八代许敬所承袭正千户后申辩恢复卫指挥佥事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奉命参与平定播州土司杨应龙时任造火器官有功,平播主帅李化龙因此在《叙功疏》中提请万历皇帝给予赏赐,第九代承袭情况不详。时隔20年后,到崇祯三年(1630年),许氏第十代许光达在四川永宁土司奢崇明和贵州水西宣慰同知安邦彦叛乱时从征巴香(今龙里县巴江乡)和黄草坝(今兴义市)有功,再授武职,升四川夔州营参将,把许氏武功发扬光大,崇祯十三年(1640年)张献忠入川时多有拒守功。清顺治四年(1647年)永历帝朱由榔称号于广东肇庆,升许光达为都督佥事(正二品),仍保留参将;顺治十五年(1658年)洪承畴率领大清兵攻占贵阳时,许光达及其子许斌、许翔、许耀,其叔父许世英、许世常、许世璧、许世杰等,都在抗击清军时战死。其中许氏第十一代许斌和许翔分别任指挥佥事和千户,成为许氏最后一代为明朝殉难的基层军官,足见许氏任指挥佥事、千户、百户等基层武官长达290多年(1370—1658),忠于明王朝,并与之相始终。
三、文脉传承百余年
1.许奇开创许氏文脉
许氏第六代许奇开创许氏文脉。《许一德墓志铭》:许氏“屡世建功,升指挥佥事。囗以武荫著,数传至公翁,封御史。翁奇以儒业起囗,中嘉靖辛卯(1531)乡试,历官四川顺庆府同知。”[15]道光《贵阳府志》:“许奇,字文正,贵州宣慰司人。嘉靖十年(1531年)举人,授巨津知州。巨津本夷地,故无廨署,官多不之任,寄居于云南行省。奇未到巨津,尝署太和、昆明知县,邓川、赵州、姚州知州,皆以廉干著称。寻以忧去,服阕,补禄劝知州。居四年,迁顺庆府同知。时有大寇为民害者已就擒,行贿监司,监司欲释之,奇力陈不可,遂大忤其意。顺庆有盐课无征,巡按议均摊于粮,奇曰:课出于井,粮出于田,齐民无井,而使完盐课,是甲疽而乙代之困也。又大忤巡按意,寻免官归。奇初聘易氏女,未归,而女得废疾,其父母以告奇,奇曰:女已许我,我不娶,女将安归?卒娶之,生子三:一德、崇德、裕德。一德别有传在良臣篇;崇德,嘉靖四十年(1561年)举人,官知县;裕德,隆庆四年(1570)举人。孙善所、让所、贞所,曾孙世康、悉康,皆举人。”[16]可见,许奇早在其侄许修德被诬降职前十年就另辟蹊径,学习儒业,中举后长期在云南任知县、知州等基层官员,由于云南是著名的产盐区,云南官员多靠盐业牟利,但许奇为官清廉,不愿累及于民,不惜忤逆上官解组而归。许奇就是许家第一位文官,开创了许氏文武兼备的先河。
2.许一德创造许氏文脉高峰
许氏第七代许一德继承父亲儒业并发扬光大,很快创造了许氏文脉的高峰。《许一德墓志铭》:“甫十三,携入蜀,闻蜀称学者芝房花先生,命往受学,得其传。丙辰(1556)归,以《易》补诸郡生,每试辄俊。甲子(1564)举乡试第一,辛未(1571)登进士,出令滇之呈贡……呈贡为滇下邑,当临沅孔道,强半属沐氏(明初以来镇守云南的沐英家族)庄田,六卫军屯素号难治。公下车持廉执法,惩庄丁屯军之犷悍者不少贷,而境内肃然……仅期年,颂声翔洽……丙子(1576)秋,充其省(四川)考试官……丁丑,被召去宜宾,士民走数百里遮留,皆泣下,貌公祠祀之,后复祠公名宦焉。戊寅(1578)拜御史,巡视中东西三城……公按行稽查,革宿弊如洗。己卯(1579),按直隶,督理屯田。”[17]《黔诗纪略》:“许一德,字子恒,号吉庵,贵州卫人,《省志》云宣慰司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举乡试第一。隆庆五年(1571)进士。为御史,多所论建。出为湖广承天荆西佥事、云南副使。乞休,家居十余年。淳厚谦谨,有长者称。留意乡里文献。贵抚江东之招与都匀陈尚象见羲共撰《贵州通志》一今所称万历《丁酉志》者也。其先得名自直隶泗州以武功为贵州卫指挥佥事。子孙世其职,遂著卫籍,四传至奇,子恒父也……大清兵定川贵,光达及其子斌、翔、耀、叔父世英、世常、世璧、世杰,皆抗拒死。斌,指挥佥事,翔千户,英、常、璧,并诸生。”[18]可见,许一德以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中贵州乡试解元,隆庆五年(1571年)登张元忭榜进士,万历丁酉(1597年)主撰《贵州通志》,不论是在京任御史还是外出为官都以清廉为民著称,而且能文能武,堪称许氏家族文武兼备的典型代表,是许氏文脉鼎盛期的代表人物。
3.许氏家族的两个文武兼备典型代表
许氏家族中出了两个文武兼备的人物。一个是以贵州解元高中进士、编撰万历《贵州通志》闻名的许一德颇具许氏武将之风。《许一德墓志铭》称:“壬申(1572),调公宜宾……正官久缺,诸务废坠……有顷,会九系城贼叛,督府曾公率师讨之,驻节叙府,一切缓急倚办于公。公登堂受事,咄嗟迅发,戎马倥偬之际,一无所忧……庚辰,遂出公补浙江佥宪,治兵嘉湖……居三年,倭不敢近嘉湖。”[19]可见许一德虽为文官,但临危不惧,任职浙江时抗倭有功,颇具许氏武风。另一个是许一德之侄许善所。道光《贵阳府志》:许“善所,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除南和(今属河北)知县,迁岳州同知,勤于吏事,以劳干著闻。寻以事降召南知县,值流贼围城,善所拒守,城卒得全。”[20]足见许善所任文职知县时遇流贼围城临危不乱,沉着据守,保护了南和县城及百姓的安全,同样具有儒将之风。
4.许氏文脉沿袭至清初康熙时
《黔诗纪略》:许“裕德字子贻,号鹤台,隆庆四年(1570)举人。官云南丽江知县、蒙化同知。成德字子兴,号鹤宇,以贡知云南富民县。有四子,失其名。举家殉国难。”许“善所,字元夫,号明谷,贵州卫人,《省志》云贵阳人,副使一德犹子也。父厚德,字子载,号鹤塘。以贡官北直南河知县。明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谒选河南西华教谕,移襄城。直国家多故,教士尤谆谆忠义以作士气,迁知南河县。南河故其父旧治,厘弊苏困,如驾轻就熟。以不能祠魏忠贤,有仁声,而无美叙。崇祯元年(1628),晋通判岳州,岳当川、楚冲,奸民出入江湖。通判职粮、捕、水利、湖田开洿,江沙迁徙,芦地变更。向讼此者,判莫肯按理,多为豪右所侵。明谷至,必躬自履勘,悉其界畔、远近广狭,豪民无所施。又以机宜获水陆巨盗置之法,江湖帖然。会有齮龁者,竟左迁河南南召知县。河北诈降诸贼……明谷亲冒矢石,枝梧扦御,危城仅存……逾年,督师复纵逆魁于要害,大河以南遍地皆贼,明谷誓以死守。会被劾归。兄钦所,弟新所,并贵阳诸生,俱殉国难。贞所,万历三十七年(1609)举人。让所,四十三年(1615)举人。官教谕。明谷之既被劾也,明亦旋亡。闭门扫轨,唯与同里吴滋大中蕃二三辈弹琴啸歌以寄忠愤。大清兵徇贵州,亦相率倡义,其事不详。大清既定贵州,辟宅左为指月堂(今贵阳市护国路),野服道装,籍佛自隐。朝廷促仕不应,亦优容之。康熙三年(1664)卒,年八十二。四子:世穆,字岩瞻,岁贡,亦隐不仕。世皋,字口口,以诸生输饷从戎,累功至总兵官,封平原伯。世康,字晋侯,以岁贡乡举。《省志》(乾隆《贵州通志》)谓世康登贤书,而乡榜题名无之。疑明亡后,福、唐、桂三藩乡试举者,亦不仕。世宁,字磬如,亦以诸生从戎,官都匀,殉难。许氐先后死难者十二人,失其名者不在此数。明谷痛念家国,病亟时,命子孙无为立墓石,著述悉火之,子孙遂不知其蠢墓。今存一律,其后人从他所抄得者。”[21]潘驯撰《朗陵行状》:潘润民“女一,适岳州通判许公善所子,(康熙八年)己酉举人,世康。”[22]许一德、许崇德、许善所等生前诗作不少,可惜遇明末多事之秋,战乱频仍,特别是许善所晚年病重,不忍见明朝灭亡,把自己甚至前辈诗作等付之一炬,故许氏家族虽文人不少,但诗文传世极少,《黔诗纪略》仅收录许一德、许崇德和许善所诗各一首,其中许一德和许崇德诗作都是送巡抚江东之的惜别之作,出自万历贵州巡抚江东之《瑞阳阿集》,许善所一首则出自许氏后裔所抄。因此,许氏自许奇嘉靖十年(1531年)中举为官后,科第不断,举人、贡生辈出,基本与明王朝相始终,并一直延续至康熙八年(1669年)许世康中己酉科举人不愿出仕而停止。
结 语
贵阳许氏作为首批入黔开辟贵州卫的功臣家族之一,忠于明朝并与之相始终。嘉靖之后许氏成为文武兼备的屯军世家,为贵州,特别是省会贵阳明代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