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主要评价指标分析
2019-03-27
(1.《贵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贵州 贵阳550001) (2、3.《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广东 广州510000)
近年来,学界对期刊的文献计量学分析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包括载文量、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等来源指标和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被引指标常被作为评价期刊学术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文献计量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目前尚未见有关贵州省科技核心期刊研究现状的报道,为全面了解贵州省科技核心期刊(自然科学版)的办刊水平现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提升贵州省科技期刊的整体质量。笔者通过分析《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核心版,筛选出贵州省科技核心期刊共13种,并通过查阅《引证报告(扩刊版)》中常用的来源指标和被引指标,对贵州省自然科学类科技核心期刊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以知晓其影响力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数据来源及方法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专门用于期刊引用分析研究的重要检索评价工具。本研究从2017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选取贵州省全部13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并基于《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3年版-2017年版,收集5年间贵州省主办的11种期刊的各项指标,包括来源文献量、平均引文数、平均作者数等在内的7个来源指标,以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在内的4个被引指标。
2 结果
2.1 来源指标分析
2.1.1 来源文献量分析 来源文献量是期刊在一定时间(一般以年为单位)所刊载的全部论文的数量,它是体现科技成果产出的一个重要的量化指标,很大程度上说明期刊的科研发展水平[1]。对贵州省13种自然科学类科技核心期刊的来源文献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13种期刊的来源文献量差别较明显,《矿物学报》最少,年均发文量仅87.4篇,仅占发文量最多的期刊《贵州医药》的462篇的1/5。与五年间的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贵州省13种期刊的发文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发文量的年际变化上看,2013-2017年13种期刊的发文量波动不大(见表1)。
表1 贵州省13种自然科学类科技核心期刊的来源文献量统计(单位:篇)
2.1.2 平均引文数 平均引文数是期刊论文平均引用的参考文献的数量,平均引文数越多,代表该篇论文引用的文献越多,说明研究者涉猎的文献范围较广,所做的研究建立在较为坚实的理论之上,一定程度上能够判断论文的严谨程度和研究深度[2]。通过对贵州省13种期刊的平均引文数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13种期刊引文数在5年间的平均值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2013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的平均引文数高达46次,《地球与环境》《矿物学报》等期刊也达到篇均20次以上,足以看出上述期刊尤其注重对引文的标识,一定程度上表明其刊载的论文理论基础较为坚实(见表2)。
表2 贵州省13种自然科学类科技核心期刊的平均引文数统计(单位:次/篇)
2.1.3 平均作者数 平均作者数是期刊中每篇论文平均拥有的作者数,它是学科生产能力的一个指标。Gazni等[3]对哈佛大学2000-2009年发表SCI论文的作者数和被引次数的相关性进行探究,发现二者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杜建等[4]对我国医学领域的作者合作度进行研究分析也证实作者数、机构数和国家数的增多均会导致论文影响力的升高。因此平均作者数越高的期刊,代表它的合作程度越高,也能够说明其影响力较大。不难看出,贵州省13种期刊引文数的5年平均作者数均高于全国水平,且5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5年最高的平均作者数来自《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达到4.96人/篇,最低的《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2.75人/篇,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0人/篇(见表3)。可以说明贵州省科技核心期刊的作者合作程度越来越高,影响力逐年增强。
表3 贵州省13种自然科学类科技核心期刊的平均作者数统计(单位:人/篇)
2.1.4 地区分布数 地区分布数指期刊所刊载的论文涉及的地区数。地区分布数越多,代表全国各地的作者对该期刊的关注、参与和投稿越积极,也从侧面反映了该期刊更加广纳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稿件,影响力更大。《引证报告》中注明该指标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按全国31个省市计,因此该指标最高为31。可以看出,贵州省13种科技期刊的地区分布数大体呈现两极分化的情况,《种子》《贵州农业科学》的5年平均地区分布数高达30.80个,说明该期刊处于学科前沿,地位重大,且影响力和知名度较高;而《山地农业生物学报》的地区分布数仅有10.60个,说明该刊专业性较强、研究领域较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待提升。13种期刊在5年间的地区分布数均值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保持一致,2013年~2014年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2017年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多数期刊的地区分布数5年间变化较为稳定,部分期刊如《贵州医药》《遵义医学院学报》等整体呈稳步上升的趋势,说明该期刊5年间不断加强了组稿策略,加强期刊建设,以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更多地区的作者投稿(见表4)。
表4 贵州省13种自然科学类科技核心期刊的地区分布数统计(单位:个)
(续表4)
序号刊名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5年平均值9种子313131313030.8010山地农业生物学报11911121010.6011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52118191918.4012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1617161417.0013机械与电子242324212022.40平均值19.8519.8521.4622.0821.0820.86全国平均192020201919.60
2.1.5 机构分布数 机构分布数是指期刊论文的作者所涉及的机构数,它也是反映学科生产能力的一个指标。张宁等[5]学者认为地区分布数与机构分布数有显著相关关系;赵金燕[6]认为机构分布数与地区分布数二者都是评价期刊稿件覆盖面和全国影响力大小的指标。因此该指标的意义与地区分布数近似。对贵州省13种期刊进行统计发现,对照5年全国平均机构分布数而言《贵州农业科学》《种子》等期刊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相对而言,《遵义医学院学报》《山地农业生物学报》两种期刊的5年机构分布数均值仅有34.40和35.00,在全国平均水平甚至13种期刊的平均水平之下。这与统计地区分布数得出的结果是大致相同的。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期刊的知名度不足、研究领域窄造成的,另外,区域特征明显也是机构分布数较少的一大原因,如高校学报等[7]。本研究中《遵义医学院学报》的该指标较低可能就是由于这一原因造成(见表5)。
表5 贵州省13种自然科学类科技核心期刊的机构分布数统计(单位:个)
2.1.6 基金论文比 基金论文比是指期刊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目前学界对基金论文比是否应该作为一个期刊评价指标的争议也一直存在。有学者认为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之间无相关性,不适合作为期刊评价的指标[8-9];但也有学者认为基金论文比作为科技期刊评价指标是科学合理的[10]。尽管众说纷纭,但目前期刊评价与遴选体系中仍把基金论文比作为一项指标,也代表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应客观对待。通过统计贵州省13种科技核心期刊的基金论文比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期刊的基金论文比均远高于各年间的全国平均水平,《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与《地球与环境》的基金论文比5年均值在0.8以上,9种期刊的基金论文比5年均值大于0.5,但仍有期刊如《贵州医药》的基金论文比相对较低。能够看出,贵州省科技核心期刊总体上比较注重刊载有基金项目支持的论文,一定程度上代表其学术质量较高。另外,13种期刊在5年间基金论文比的变化趋势没有呈现出明显的特征(见表6)。
表6 贵州省13种自然科学类科技核心期刊的基金论文比统计
2.1.7 引用半衰期 引用半衰期是指期刊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中,比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引用半衰期主要反映了作者所利用的参考文献的新颖度,该指标越小,说明参考文献越新,越能够反映当前较为热点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引证报告》中大于等于10年的数据均用“≥10.00”予以标注,因此在计算平均值时以10年进行计算。由表7可知,引用半衰期处于前三的期刊分别为《矿物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和《地球与环境》,其中《矿物学报》5年间的引用半衰期甚至都达到10年及以上,说明地球科学以及矿山工程技术学科的老化程度比较慢,学术影响较为深远持久,学科更新速度慢导致学者引用的文献较老。而引用半衰期最低的《贵州医科大学学报》(4.86)和《遵义医学院学报》(5.47),刚好都属于医药大学学报类期刊,说明它们的文献老化速度较快。另外,与之相对应的被引半衰期通常是测度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文献的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不适合分析单独的期刊,因此在被引指标分析时不对其进行说明。
表7 贵州省13种自然科学类科技核心期刊的引用半衰期统计(单位:年)
2.2 被引指标分析
2.2.1 总被引频次 不难看出,从2013年到2017年,除《遵义医学院学报》与《机械与电子》的总被引频次于2014年和2015年达到顶峰后开始逐年下降以外,其余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大体呈稳步上升趋势,可以看出贵州省科技核心期刊的影响力正在逐年增强。13种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均值在2016年低于当年的全国平均水平,在其他年份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部分期刊如《遵义医学院学报》《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在该指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可能与其学术影响力不高、期刊知名度较低、以及载文量较低都存在一定的关系(见表8)。
表8 贵州省13种自然科学类科技核心期刊的总被引频次统计(单位:次)
2.2.2 影响因子 对贵州省13种科技核心期刊5年间的影响因子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部分期刊的影响因子自2013至2017年呈上升趋势,如《贵州医药》在2017年的影响因子甚至是2013年的两倍多,充分说明5年间期刊不断得到发展,论文质量不断提升,影响力也不断扩大;也有部分期刊如《机械与电子》《贵州农业科学》等的影响因子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机械与电子》降至0.22,处于较低的水平。从期刊学科类别上看,大学学报类期刊的影响因子普遍较低;在13种期刊中,只有《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报》和《矿物学报》2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曾达到1.0以上,5年均值仅《矿物学报》在1.0以上,足以说明该刊的影响力很高。13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均值在2015年与2017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种期刊5年影响因子的平均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详见表9)。
表9 贵州省13种自然科学类科技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统计
2.2.3 他引率 他引率是指期刊全部被引中被其他刊引用的次数所占的比例。他引率越高,代表该期刊的自引越少,人为操纵期刊评价结果或不必要自引的可能性就越低。贵州省13种科技核心期刊的他引率在0.90~1.00之间的有10种,大多数期刊的他引率较高;而《酿酒科技》的他引率最低,只有0.73。13种期刊的平均水平在5年间也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见表10)。
表10 贵州省13种自然科学类科技核心期刊的他引率统计
2.2.4 H指数 H指数是一个混合量化指标,可以同时评估学术产出数量与水平。在期刊评价体系中,期刊的H指数一般是指其在统计当年被引论文中,至少有H篇论文的被引频次不低于H次。H指数越高,代表其刊载的论文影响力越大。可以看出,部分期刊的H指数在5年间呈上升趋势,如《贵州医科大学学报》等,《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的H指数从2015年起不断上升并在2017年达到10,证明该期刊整体影响力较强;除此之外大多数期刊的H指数波动不大。几种学报类期刊的H指数一般在4~6之间,在13种期刊中相对偏低(见表11)。
表11 贵州省13种自然科学类科技核心期刊的H指数统计
3 讨论
本次研究的贵州省13种期刊选自核心版《引证报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在经过严格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选取的各个学科的重要科技期刊。科技核心期刊在数量上约占扩刊版中全部期刊的1/3,代表各学科的较高水准。通过对贵州省的13种科技核心期刊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这些期刊在某些指标并没有达到高水平,多数指标都大致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甚至个别期刊的某些指标5年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方面,这可能与其所在学科的整体指标不高有关,另一方面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期刊没有展现出“科技核心期刊”应有的水平。另外,从学科类别上看,被核心版《引证报告》收录的13种贵州省科技核心期刊多为医学类、矿山工程技术类、农业科学类、学报类等,而且仅以上几类期刊就占了全部期刊的69.2%。这说明贵州省科技核心期刊不仅数量少、规模小,同时存在着学科分布范围较窄的问题,多为传统学科,缺少高新技术学科的期刊。
贵州省在中国的发展相对沿海地区而言较为落后,因此学术期刊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受限[11],这也是全国2008种科技核心期刊(2017年)中贵州省仅占13种(0.65%)的原因之一,但同时也具有一些影响力较为突出的科技期刊。总体来看,贵州省科技核心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不算顶尖,但从影响因子和H指数来看,也不乏《矿物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都比较突出的几种期刊,《矿物学报》也是13种期刊中唯一一个影响因子大于1.0的期刊。同时《种子》与上述两种期刊也一同被201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足以说明上述期刊仍在其学科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