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党建促脱贫的主要做法、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梧州为例

2019-03-15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梧州第一书记贫困村

许 文

(广西梧州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室,广西 梧州 543002)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重大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他指出,越是进行脱贫攻坚,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出发,牢固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一、梧州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做法

梧州是广西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战场之一,下辖7个县(市、区)有4个为自治区级贫困县。梧州建档立卡贫困村265个、贫困人口5.8万户,贫困人口23.144万人,贫困县4个,贫困发生率为11.1%,要确保到2020年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贫困县贫困村全部摘帽,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为此,梧州健全目标责任管理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扎实开展结对共建双联系、着重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推行“党支部+科技特派员”为主体的多种复合型模式促农增收,这五大举措扎实推进了农村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形成了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

(一)健全目标责任管理机制

(1)建立领导干部蹲点包干制度,解决“谁去做”问题。梧州市出台了《梧州市开展党建促扶贫攻坚战实施方案》和《梧州市党建促脱贫攻坚作战指挥图》,按照不脱贫不脱钩原则,实行“市领导包县、市级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蹲点包干制度。现有的265个贫困村各有一名以上处级领导挂点帮扶。通过扎实开展“双联系”活动,推动单位、党员投身党建促脱贫攻坚主战场。建立督查考评机制,增强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意识。梧州从市直各单位选派了2 371名工作队员驻村开展工作,增强了工作队力量,各村的驻村工作组长由市直部门下派的干部担任。并及时调整工作不力的工作队员,对工作任务推进缓慢不达标的进行批评教育和约谈。

(2)推行记实手册记实考核方法,解决“如何做”问题。市委向各级党组织印发《党委(党组)书记抓党建促脱贫工作记实手册》和《行政一把手协管党建促脱贫工作记实手册》,把党政主管抓党建促脱贫工作责任划分为6大块19项考核指标,要求各部门党政领导按照时间顺序对完成任务情况如实上报。市委每季度采取查阅、抽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党政领导落实《手册》工作情况进行记实考核,发现问题现场反馈,提出整改要求,对完成任务较差的党政领导进行约谈,督促限期完成整改。

(3)建立定期述职限期整改制度,解决“做得怎样”问题。除了定期召开例会听取汇报之外,由各级党委每半年召开下一级党委抓党建促脱贫述职会议,并开展民主测评、互评等工作,结合日常得分和督查结果,研究确定考评等次并进行表扬通报。同时,在梧州零距离“网络问政”、梧州电视台“政风大家谈”平台上开设专栏,邀请有关单位上线就本单位工作开展情况接受群众评议,并就评议中群众所提问题进行限时整改,促进各级党组织履责尽职抓好党建促脱贫各项工作。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1)选优配强县乡干部队伍,发挥“主力军”作用。梧州根据岗位需要和干部自身条件进行精准研判、人岗匹配,为县乡选送了一批党性强、业务精、踏实肯干的领导干部。4个贫困县8名党政正职中,有一半同志是从熟悉脱贫攻坚工作、经过多岗位历练、领导经验比较丰富的优秀干部选派上去,他们熟悉基层工作,大大增强了脱贫攻坚的力量;注重抓好县乡党政班子履职、脱贫攻坚等素质拓展提升工程,定期举办培训班、党委书记讲党课、理论骨干下基层、送学帮学助学等活动;建立健全县乡党委书记“红黑榜”管理制度。对在贫困地区埋头苦干并做出突出成绩的,全市表扬通报,提拔使用时优先考虑;对不胜任、不称职的,经约谈、通报批评和限期整改后,仍未有起色的,及时进行人事调整。

(2)选好用好第一书记,发挥“生力军”作用。一是精准选派。梧州优先选派能力强、素质高、热爱基层工作、发展潜力大的同志做第一书记,提高第一书记的准入关。265个贫困村均配备机关优秀干部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二是精准培训。举办第一书记全员培训班和示范培训班,组织部分第一书记到贵州等省考察,学习借鉴产业扶贫先进经验,增强第一书记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意识和能力。三是精准管理。强化第一书记管理,建立第一书记联席会议、驻村纪律与业绩双公示、驻村“微动态”管理以及召回撤换制度,让第一书记把工作重心放在党建促脱贫攻坚上。四是精准保障。切实落实第一书记各项福利待遇政策,优先提拔使用工作出色、群众口碑好的第一书记,有效激发了第一书记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第一书记选得出、下得去、干得好。

(3)建好贫困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发挥“前锋军”作用。一是开展排查整顿。组织对贫困村党组织书记集中排查,整顿工作状态不佳、履职能力不强、遵守纪律不严、党员群众不满等四类突出问题的村党组织书记,采取“从后备干部中推、从经济能人中挑、由第一书记兼”的“一村一策”措施,加大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领导力。二是强化业务培训。通过实施市级党校示范培训、县(市、区)全员培训、乡镇经常性培训的学习教育机制,按照“缺什么培训什么、干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开展清单式培训,帮助贫困村党组织书记提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能力。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推行村干部年度目标责任考评和双述双评制度,采取逐年提高待遇、发放年终绩效、开展村党组织书记竞岗乡镇班子等措施,激发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积极性。

(三)扎实开展结对共建双联系

梧州市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双联系”活动,使单位与贫困村建立常态化共建关系、机关干部与贫困户建立常态化帮扶关系,实现了精准脱贫工作与基层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

(1)建立“五帮”共建机制,促进工作落实。梧州市“双联系”单位与贫困村结对共建,帮助贫困村建设一个好班子、打造一个好阵地、理出一个好思路、培育一个好产业、落实一批好项目。同时,成立了脱贫攻坚联席会,每个季度专题研究脱贫攻坚有关事宜,帮助贫困村梳理问题,促进结对共建出实效。据统计,推行“双联系”工作机制以来,每个贫困村至少有2个县级以上机关党组织结对共建,每个贫困村都有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脱贫规划和路线图,125个贫困村已经完成阵地主体建设,140个贫困村正在紧张施工建设,116个贫困村培育了特色产业。

(2)建立“四员”结对机制,促进服务长效。梧州市“双联系”活动的党员领导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当好脱贫政策的宣传员、政策落地的办事员、脱贫致富的引路员、服务群众的贴心员,每月与所联系贫困户开展活动至少1次,促进服务长效化。“双联系”干部主要就贫困户关心的危房改造、低保、产业项目扶持、小额信贷等方面内容,主动对接落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据统计,全市1.6万多名党员与贫困户建立了“一对一”的帮扶关系,所有贫困户都有1名以上干部帮扶,联系干部为贫困户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会或座谈会5 627次,办成好事实事16 370件、实现个人微心愿28 173个。

(四)着重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1)加大对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每年倒排一批党建弱、经济差、发展慢的后进村,采取“一村一策”办法进行整顿。近年来,梧州市深入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2018年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94个,着力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使整顿对象达到党组织班子配齐配强、能够组织带领党员正常开展活动、努力做好服务群众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将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党员教育管理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激发广大党员争当八桂先锋、争做合格党员。

(2)开展支部规范化建设。通过依托“书记+团队”承责机制,建立基层党建责任区;建立“书记面对面”点评机制,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等方式逐级压实党建责任;细化组织设置、组织生活、教育管理、场所建设、运行保障、台账管理等6个方面的规范化建设标准,坚持全面规范的前提下在各领域打造一批党建工作示范点,做到“抓两头强中间”。

(3)加强基层组织服务场所建设。2016年以来,梧州市针对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办公服务场所破旧、党建活动阵地不足,严重制约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问题,采取分步分类实施的办法,扎实推进全市1 000个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截至2018年6月,全市统筹到位资金10 002.2万元,已完成367个村级服务服务场所规范化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办公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4)强化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梧州围绕“党建+乡村振兴”,着力打造一批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通过夯实基层基础、党建引领、多元化发展等方式,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集体经济收入倍增。比如,岑溪福塘村创新推行“支部带基地、基地带党员、党员带农户”模式,开展“1名村干部联系10名党员,服务基地带动100户,1名科技特派员联系10个示范户,带动100人”的示范带富活动,将全体村民凝聚起来。

(五)推行“党支部+科技特派员”为主体的多种复合型模式促农增收

(1)建立“党支部+科技特派员+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科技特派员依托党支部牵头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或引进龙头企业、合作社,鼓励农民以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入股,而龙头企业、合作社则利用自身的资金、信息、市场及产业规模优势,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带动贫困户参与农业产业经营,实现持续增收。

(2)建立“党支部+科技特派员+乡土能人+贫困户”模式。对部分有想法、有技能、有发展前途的种养大户即乡土能人的种养品种实施分类培育,依托科技特派员技术优势,推行“一类一培育”,壮大带富领头人。首先是强化政策宣传。抓好党的方针路线以及相关惠农政策宣传,进一步培养乡土能人的党性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其次是加大产业培育。通过组织外地考察培训、引进专家指导等方式,一对一指导乡土能人做大做强自身产业。最后是注重组织引领。引导乡土能人对接帮扶1~2户贫困户,通过定期走访、产业带动等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在充分考察的基础上将乡土能人发展入党,并作为村级党组织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据统计,进入党员队伍的乡土能人当中近1/3进入了村“两委”班子。

(3)建立“党支部+科技特派员+电商”模式。科技特派员依托自身熟悉政策、掌握现代科技等优势,指导协助贫困村在广西电商平台“乐村淘”注册商家,上线本村商品,进行网上销售,同时指导建立乐村淘网点,用于展示、推介本村特色产品,实现线上线下销售。通过积极打造农产品销售“互联网+”运营模势,把电子商务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破解了农产品销售难问题。目前,梧州近70%的贫困村都开通了乐村淘网点,上线了农产品80余种,农村电商的发展有效解决了农村信息不畅、物流不畅、农产品滞销等问题,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二、梧州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少数贫困村党组织抓党建促脱贫能力不强

少数贫困村党组织力量薄弱,引领脱贫攻坚能力不强。目前,梧州市少数贫困村党组织成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体力精力和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双带”能力(“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不强、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强,在招商引资、争取政策扶持等方面思路不够开阔,与脱贫攻坚的要求、广大群众的期盼之间仍有一定的差距。个别村“两委”班子引领脱贫致富办法不多,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创新力,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被动应付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致使基层党组织难以在脱贫攻坚中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党建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不够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有时未能同时兼顾,共同推进[1]。实际工作中,梧州个别地方存在着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两张皮”现象,就扶贫抓扶贫,就党建抓党建,导致资源整合难、机制不顺畅。党建与扶贫契合度不够,影响合力作用发挥。有的村党组织在宣传扶贫政策、确定扶贫对象、制定扶贫规划、实施扶贫项目、使用扶贫资金、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的组织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村党组织“要做的”与群众“想要的”不能完全统一,影响了抓党建促脱贫的效果。

(三)部分扶贫骨干队伍抓党建促脱贫效果不明显

梧州虽然在帮扶干部选派、培训、管理上出台了不少制度措施,也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帮扶效果不突出的现象。部分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对帮扶队伍存在不同程度依赖情况,把找项目、推进度、解决困难的责任推给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员,自身主动性积极性不足,甚至少部分村干部认为脱贫攻坚是帮助第一书记做事,自身谋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很少。第一书记驻村后,为脱贫攻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第一书记在抓班子带队伍、加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脱贫方面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工作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同时,帮扶干部结对子多、见效少。加之一些贫困户自力更生意识薄弱,对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基层干部的结对帮扶认为理所当然,“等靠要”、“怕脱贫”、“不想脱贫”思想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党建促脱贫攻坚的进程。

(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虽然不少村都成立了村级专业合作社,但由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群众增收渠道狭窄,农户除土地经营权入股分红以外,产业收益分红不多;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多数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盘活村集体经济思路不活,缺乏创新,个别村仍有税费改革时期遗留的一定数额不良债务,个别村收入来源单一,日常开支依靠财政拨付的村级组织活动经费,村级组织经常性、稳定性收入偏少,存在无钱办事的问题,导致内生发展动力严重不足;有的贫困户虽已实现脱贫,但由于自身造血能力较弱,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学返贫、因婚返贫、因市场风险返贫现象也比较突出。

(五)党建促脱贫工作的考核体系不健全

梧州个别地方和单位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目标责任体系、考核评价指标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和具体明确,考核评估的方式方法也不够简便易行、务实管用,一些单位的党建促脱贫考评方式简单落后,还停留在查阅台账、听取汇报、实地走访的层面,考核工作不够深入;抓党建促脱贫考核指标不够量化,存在笼统、模糊的情况;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得力,抓党建促脱贫的考核最关键的往往是年底的表彰文件和牌匾,给各级党委带来的只是“阵痛”或一时的成就感,没有太多实际性的措施和运用。

三、梧州抓党建促脱贫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十九大报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这对摘掉贫困的帽子至关重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只有把加强基层党建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认真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才能真正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2]。一是选优配强村党组织班子。选准配强党组织书记,注重把种植能手、致富带富标兵逐步培育为村“两委”班子接班人。二是科学规范村级班子运行。立足脱贫攻坚现实需要,推行村级党组织书记任期目标、年度任务和日常必办事项的履职承诺制度,并通过党务公开栏进行公开,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监督,提升村级党组织书记履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用好村级服务中心,搭建服务内容多元、资源有效整合的服务平台,提升基层党组织利用网络宣传政策、汇集民意、服务群众、引导舆论的能力,提升村级党组织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三是增强党员“双带”能力。组织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头脱贫,大力实施困难党员帮扶行动,从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党员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村党员增强党的意识、服务意识、宗旨意识,提升其能力素质,鼓励其率先创业发展,示范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脱贫、共同致富。

(二)在“四个融合”上着力,实现党建与扶贫“双推进”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关键是要找准党建与扶贫的结合点,把“两张皮”拧为“一股绳”。要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实现党建与扶贫目标深度融合,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心放在找贫根、寻困源上,促使党建和扶贫“无缝对接”,具体说,就是要做到“四个融合”。一是目标要融合。通过党建扶贫的机制载体,将党的宗旨融入贫困治理中,这即是深化党建扶贫的高地站位[3]。要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把基层党建目标任务与扶贫开发目标任务有机融合,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心放在找“贫”根、寻“困”源上,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做到哪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实现党的建设和扶贫开发“无缝对接”。二是责任要融合。要建立健全“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机制,坚持做到扶贫开发整乡推进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动、同考核,建立“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定目标、定时限”的“五定”责任机制,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督促各级把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抓在手、扛在肩。三是项目要融合。要加大项目整合力度,用活用好各种扶贫资源,做到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就把党组织阵地建设“捆绑”起来,有产业培植壮大的地方就把集体经济融入进去,有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就由党员带头顶上去。要把群众愿望、群众需求与党建项目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发展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着力办好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好事实事,把扶贫项目做到群众心坎上。四是机制要融合。要探索建立党政同责,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推行党建工作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联系点制度,采取领导抓乡挂村、部门联动包组、干部结对联户的方式,层层建立“责任区”,整合各方资源、动员各方力量,形成上下联动、各方配合、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三)抓好扶贫队伍建设,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精心选派扶贫工作队员。严格选派第一书记,加大从农林水等涉农部门或者有涉农工作经历的人选中选派的比例,确保选派的第一书记愿扶贫、懂扶贫、能扶贫。遵循两个必选原则,即近期准备提拔使用的后备干部必选、没有基层经验的必选,以此推动年轻干部在脱贫攻坚中锻炼成长。二是健全扶贫工作队员培训机制。建立扶贫工作队员扶贫政策、扶贫业务知识、党建促脱贫业务“三必训清单”,帮助扶贫工作队员理清工作思路、熟悉工作内容,提升扶贫技能。三是加大扶贫工作队员考核激励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进行抽查、督查,了解他们驻村开展扶贫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建立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群众评议、乡镇评分、派出单位评价、组织部门最终评定的考核机制,对扶贫工作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并将表彰结果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扶贫工作成效差的,进行通报或约谈,经批评教育,仍然没有起色的,及时进行召回。

(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激发脱贫攻坚内动力

一要盘活现有资产资源。重点引导村级党组织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山塘、滩涂、水库、办公用房、老校舍、生产加工场地等各类集体资产,采取自主经营、合伙共营、租赁转让等方式,提升资源利用效益,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采取村集体机动地入社分红、集体资产对外租赁等方式,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渠道。要指导乡村党组织健全完善民主议事管理制度,充分利用扶贫项目,挖掘和放大扶贫项目的综合效益,创新项目落地后集体股权、分红收益用途等机制,优先用于对贫困户的扶持,重点向扶持贫困户致富增收倾斜。二要引导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完善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等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支部+合作组织”、“合作组织+农户”等经营模式,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光伏、电商等产业扶贫新业态,让贫困户更多、更高程度地参与产业建设,共享产业链红利。三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安排扶贫资金、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支持集体经济发展。要加大各项税收优惠,对村集体经营或参股其他项目在税费上可免尽免、可减尽减、可返尽返。要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对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符合规划和建设要求的建设用地,及时给予办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证。四是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强化智力扶贫,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强基本文化素质特别是科技知识、市场知识、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着力改变贫困群众被动、依靠、观望心理,增强内生动力,形成“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的共识[4]。提高他们自主摆脱贫困的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对贫困家庭的子女加大教育资助力度,不让贫困家庭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确保他们应读尽读,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五)考核激励与督查问责“同步推进”,倒逼责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进行考核,是倒逼各地抓好落实的重要手段”。做好党建促脱贫工作,就要抓好对基层党组织的正面激励与反向问责,既要给他们打“兴奋剂”,又要打“预防针”。一是发挥考核正向激励作用。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激励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奋发有为[5]。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星级化管理考核”工作,将脱贫攻坚任务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村级组织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通过一年一评一奖惩办法,把星级班子创建与村党组织书记薪酬兑现、政治待遇激励保障等挂钩,激励基层党组织真正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二是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市县两级要分别在梧州党建网上开设定点驻村扶贫工作专页,在西江党旗红微信公众平台开通驻村扶贫工作专栏。《梧州日报》和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要加大“脱贫攻坚在行动”专栏的力量投入,宣传优秀扶贫干部和基层党组织的事迹,用正面典型教育引导村级组织和干部群众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过硬的作风,在脱贫攻坚一线奋发有为、建功立业。三是坚持严格督查问责。盯紧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关键环节,突出问题导向,加强督查巡查、明察暗访力度,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和审计的行政监督、人大的依法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媒体和群众的社会监督作用,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形成督查合力,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形成震慑。

猜你喜欢

梧州第一书记贫困村
我的第一书记
中共梧州城工委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第一书记之歌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