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图像叙事相似性摭谈
——对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展区的一些思考

2019-03-15陶珊珊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相似性图像艺术

陶珊珊

展览链接: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济南市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东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9年9月26日—10月26日

展览地点:山东美术馆一楼A1,二楼B1、B2、B3、B4、B5,三楼C1、C2、C3、C4、C5展厅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展区,复评最终参评作品1184件,其中人物画作品606件,山水、花鸟画作品578件。经严格评选,共遴选出604件入选作品,在山东美术馆展出,其中,进京作品88件(含获奖提名作品12件)。全部绘画作品涉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包括自然景观、风景民俗、人文历史等等,纵观中国画展区创作题材门类归属(表1,表2)①,可对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有较为客观的认识。从图表统计可以看出,在参展的中国画作品中,人物类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达到了58%;其中进京作品人物类达到了56%,远远多于山水、花鸟以及其他三类作品数量。由此可见,本届美展中国画展区以人物类题材创作居多,作品深入生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具有良好的人物精神风貌审美特征。艺术家积极向人民靠拢,关注现实生活题材。从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呈现出的题材门类,反映过去五年间中国画的发展状况,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使得“深入生活,团结一心,和谐大发展”成为这次美展作品呈现出的特征。对美展作品相似性特征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敏锐、直接地把握艺术走向,加深对艺术作品价值认同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表1 作品的题材门类归属统计

表2 进京作品题材门类归属统计

一、图像构成与思想观念相似性

随着风摇动。秋高气爽,一片祥瑞。此外有丁小真《大乐地-2》、崔振杰《大荒开鸿谷》等,这类作品表现出乐观惬意的生活状态,朴实无华。花鸟类有冯剑平《舞春风》,黑、白、灰对比强烈,动、静结合,热闹又安详。还有董喜春《家园•春》、罗剑华《珍禽图》等,这类作品,真实展现了人与自然共存的和谐理念。其他类如倪巍《高城百尺楼》,画面中高楼大厦是科技与国力的体现,楼与楼紧挨,一楼比一楼高,虽然没有人物,但表现出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高速发展。沈小虞《晨曦》、谢文霞《十里红妆》等,这类作品,主要以建设成就为主题,展现国富民强。此外,“团结一心,和谐大发展”相似性主题,如歌颂“一带一路”伟大功绩的就有詹勇《非洲在路上》、张小磊《援非医疗队》、孙娟娟《对话》以及王聪《中国行》等。“军民团结一心”的作品,如王珂《都是热血儿郎》、李玉旺《使命》等,衬托出新时代军人风貌。这些作品入选及获奖其原因有二:首先,这些作品在图像构成上都有主题性、延展性、规律性,在思想观念上都有宏观性、理智性、成长性;其次,艺术工作者要使作品得到更多的认可,作品应更贴近生活,以社会现阶段人民大众审美倾向及具体描绘为本位;再次,以观者来说,作品来源于生活,“深入生活”更容易透过作品去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诸迪在接受访谈时说道:“对于全国美展而言,它代表了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并引导美术创作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的展览主旨。同时,我们要继续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相结合。”②中国画展区呈现出图像形式“多样性”,但其思想观念与作品样式上较有“相似性”,如进京作品反映“深入生活”的,人物类陈治、武欣《尖峰食刻》,一共画7位“厨师”,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绘将“厨师”这个幕后工作者显现在观众眼前,表达得真实感人。陈永金《小隐于市》、邓枫《春到彝寨》等,这类画多以民众生活场所为主,作品以小见大,从点滴生活片段中选择题材,选取最具代表性的“顷刻”。莱辛在《拉奥孔》里提到,“我相信,艺术由于材料的限制,只能把它的全部模仿局限于某一顷刻”③,并予以艺术加工,所绘人物形象鲜明,展示了在和平年代,物质资源丰富,人民生活日新月异。风景类如常朝晖《在希望的田野上》,画面中国画元素较强,强调诗、书、画、印一体,平远、高远、深远描绘到位,秋季的田野,多数都是丰收的果实,树枝

二、图像叙事与现实生活相似性

图像与文字是不同的两种传播方式,早至史前时期,洞穴壁画的产生就标志着图像与文字一样可以独立叙事。图像叙事“作为有着自己独特的媒介性质的叙事艺术,它的叙事价值既不低于也不高于文字”④,意味着艺术作品有着和文字作品一样的叙述现实生活的功能。如李恩成《芳华》,随处可见的山间野花小草昂首怒放,以示生命的勃勃生机;作品构图完整,形与色真实,所绘事件可读,再现现实中平凡而朴实的形象,向观者展示出现实中的真、善、美,通过没骨画的形式,揭示了生命的绽放,又紧扣主题《芳华》,从而传递出当代社会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再者,陈三石《大国工匠》,三人为组,两人往上去运作机械,一人站在高架上帮助,描绘辛苦劳作的技术工人形象,展示了齐心协力建设国家的场景,使观者有一种莫名的感动。画面中的典型艺术形象,是对真实世界的加工和提炼,揭示了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技术人员是国家富强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实践单位,同时也表达出对我国取得成就的自豪和骄傲,以及对未来的自信与憧憬。郭洪蕖《渔村三月》是十个渔民在制作渔网的过程,以暖色为大色调,像极了日出,作者通过渔民的动作、服饰以及环境,表现出忙碌的三月,家家户户都在为新的一年努力奋斗着。这些图像叙事与现实生活具有相似性,以民主、民生、民意来体现艺术作品的追求,能在思想上和民众产生共鸣,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不会夸大其言说,更不会趋向“荒诞”。

三、“和谐”的人文情怀

注重 “和谐大发展” 必然以人为本位。不同群体的人的和谐,民众“小家”的以及国家“大家”的“ 和谐 ”。归根到底主要是“人格、人际、社会、生态、世界” 五方面“和谐大发展”,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以道德修养完善人格和谐,以宽容待人和平处事为人际和谐,以和睦小康、大同、太平为社会和谐,以人与自然平衡发展为生态和谐,以协和万邦为世界和谐。转至文艺,中国古代道家讲究“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返璞归真,朴素自然之本性。“山林之想,云水之乐,其实并不在山林云水本身,而在人的心态,心态自由、平和,当下即是云水,庙堂即是山林”⑤,画中有山林,山林中有人,人和山林都息于画中。如邱佳铭《八君子图》,画面云雾环绕着山与树,山下有小溪,溪水藏在树后,以淡墨为主,清新雅致。再者,国家与国家之间“和谐”,如詹勇《非洲在路上》,画中以背景为黑,肤色为灰,衣服以白着色,人物眼神充满希望,真正体现了“大国外交”的信念,也展现出民众对国家繁荣昌盛的关心。以此可见,艺术家通过艺术媒介巧妙地表达艺术形象,将一些观点、理念、精神,抽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典型化,具有极强的感染性,可以使人流连忘返,反复地推敲其中之思想内涵、价值理念和道德精神,成为教育育人的重要载体。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与工作和生活“和谐”的重要性,“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的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⑥。在中国文化传统以及政策鼓励的大背景下,现实中各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走进艺术家的视野,更多的艺术家以“主旋律”题材获奖,体现艺术家致力于以“和谐大发展”为创作的根本,努力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撮万物于笔端”。

四、结语

由文化和旅游部、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协主办的“十三届全国美展”为新中国艺术贡献了许多,产生了很多富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为中国的主流艺术美展吸引了许多艺术家、评论家、批评家、新闻媒体以及艺术爱好者,从美展作品本体上看,对材料和技法具有较深的研究,对个性图式和语言的探索有独特之处;从作品内涵上来看,表达含蓄深刻,关注社会现状,深入民生,探索“和谐”人文情怀,追求视觉趣味,也有少部分作品是表达作者美好愿望的。这些反映出在过去五年中国社会的时代风貌以及艺术家、民众的审美趋向,不再遵循“为艺术而艺术”的老一派作风,多作被大家所喜爱的艺术。虽然美展作品在图像叙事和思想观念上有相似性,但并不能否定它所带给社会的价值。

注释:

①图表数据及其比例计算虽然可能因个别原因会有少量的变动,但其比例基本上是可供参考的。

②郝斌:《全国美展需引领当代美术发展——访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诸迪》,《美术》2014年第6期。

③[德]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版,第19页。

④毛凌滢:《互文与创造:从文字叙事到图像叙事》,《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⑤朱良志:《曲院风荷》,中华书局2017年版,第217页。

⑥人民网:《2019全国两会 倾听文艺界“声音”》(http://art.people.com.cn/n1/2019/0318/c226026-30981399.html)。

猜你喜欢

相似性图像艺术
一类上三角算子矩阵的相似性与酉相似性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有趣的图像诗
纸的艺术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