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引文分析的文史学科用户文献利用行为特点研究

2019-03-14李书宁赵星肖亚男

现代情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历史学科

李书宁 赵星 肖亚男

摘要:文史学科服务一直是各校学科服务的薄弱环节,对该学科用户文献利用行为把握不准是其中关键因素。本文下载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和史学相关机构研究者在CSSCI期刊2004-2014年间发表研究成果的引文数据,借助于自编参考文献处理工具和Excel对数据进行抽取、清洗、分析,从引文量、引文类型、引文年代分布、语种和经典文献5个方面分析文史学科用户文献利用行为特点,为精准化的学科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学学科;历史学科;引文分析;行为特点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9.03.006

〔中图分类号〕G25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9)03-0052-07

在当前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支持双一流建设需要持续推动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发展,“服务目标的精准化”和“学科服务的特色化”已成为当前服务创新的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1],根据学科用户的文献利用行为特点提供精准化的学科服务已成为各馆学科服务探索的重点内容。纵观已有的学科服务实践和研究成果,学科服务开展比较好的多是理工类机构及理工农医类学科,对于文史类学科,即便在国内的文科名校,开展得都不够深入,效果也差强人意。虽然也有一些研究[2-5]聚焦人文学科服务,多停留在设想阶段,文史学科的特色化、精准化服务急需把握相关学科的文献利用行为。而了解相关研究人员的文献利用行为,除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和行为跟踪,研究人员研究成果的引文则是一种比较客观可行的分析方法[6-8]。我国大陆地区图书情报领域在学科服务中的引文分析多用于讨论文献保障率和用于补藏[9-13],也有一些借助于引文分析文献利用行为,但目前只应用于图书情报学科和教育学科[14-15],尚未发现相关成果借此分析文史学科用户。我国台湾地区有部分研究成果对人文学科引文进行了分析研究,仔细查看这些成果,其多以某学科某几个顶尖级刊物为样本[16-19]进行分析研究,而且时间跨度为1年,也只重点分析了其中标注比较规范的期刊类引文文献,对于标注最不规范但占比很大的图书类引文分析不够,因此相关结论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仍不够全面,对于特定机构特定学科精准化的学科服务还不够,需要从机构研究人员角度更加仔细分析。本文将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和文学院的机构角度,系统收集相关研究人员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期刊上10余年间研究论文的引文,对引文数据进行了大量补充、完善清洗工作,然后进行细致分析,以揭示文史学科用户的文献利用行为规律,以期为相关学科的学科服务提供借鉴。

1数据收集与統计方法

在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中,以“机构”为检索字段,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为主要检索词,辅以机构曾用名(含院系合并前分支机构名称)、校内文史学科相关研究机构以及这些机构名称缩写、机构名称不规范变体等检索词,时间限定2004-2014年共11年,共获取这些机构发表在CSSCI期刊上文章3 680篇,批量下载这些文章描述元数据及其文后参考文献的文本文件,利用自编的参考文献处理工具,统计每篇文章参考文献数量,并抽取汇总所有文后参考文献,经过“去除参考文献原有序号”、“分割作者、篇名、出版物名称、出版年限等字段内容”等操作将处理后的参考文献导入Excel表格中,共获得参考文献61 039条。之后利用编制的Excel宏程序,以字符串匹配相关函数为主要工具,利用出版物名称和其他字段中的关键词规律,辅以人工检查和分类,完成引文中不同类型文献的区分,结合馆藏信息等对参考文献中所缺的重要项目在保障准确的前提下进行了适当补充,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后续的引文分析,归纳研究结果。

2统计结果与分析

2.1引文量反映的文献利用行为特点

引文量是指作者引用其他文献的数量,即参考文献量,引文量的多少可用来衡量作者利用文献和吸收情报的能力[15]。

排除掉文末未标注的参考文献的情况,用总参考文献量除以研究成果数可得平均引文量,从平均引文量来看,历史学科的篇均引文量为21.8篇,文学学科篇均引文量为17.2篇。可见,文学学科的篇均引文量比史学学科低,文史学科的篇均引文量远高于国内理工科科技论文的平均引文量(相关统计[20]显示为8.87篇),文史学科是文献资源严重依赖的学科,研究人员对文献资源需求非常大。同时,文史学科研究又带有鲜明“个体研究和创造”特征,历史学科和文学学科都有一些研究成果未在文末标注参考文献(即零引文),历史学科所获得文献中零引文成果占到14%,文学学科所获得文献中零引文成果占到17%,文学学科的零引文率比历史学科稍高。通过引文数据的分析也发现:自我引用偏高是文史学科研究人员文献利用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与崔燕慧[18]对我国台湾地区文史哲研究人员的引文分析结果类似,而且青年学者与资深及知名学者文献引用有明显的区别,资深及知名学者研究成果平均引文量大大低于青年学者研究成果平均引文量,平均自我引文量远大于青年学者,零引文研究成果比例也远大于青年学者,这些区别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两类研究者文献利用行为特点区别,青年学者处于学科研究积累期,需要大量参考学科专业相关的资源,而资深及知名学者则处于成熟期,比较注重对本人前期成果的总结和深入研究,自我引用较多,甚至很多内容已经内化于心,相关资料和内容可以信手拈来,不需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零引用比较多。文史学科研究人员的该文献利用特点在笔者及所在学科服务团队与资深学者访谈中得到确认,学科服务团队以协助整理资深及知名学者本人前期数十年成果为起点的学科服务也得到了学者本人的认可,这都是文史学科服务需要注意的文献利用特点。

2.2基于引文文献类型的文献利用行为分析

引文文献类型的统计分析直接反映的是研究人员对不同类型文献的需求和依赖程度,间接体现了相关学科对于不同类型文献的使用行为习惯。从已经获得引文来看,文史学科使用的文献类型非常丰富,涉及范围非常广泛,粗略统计就有图书、期刊、学位论文、报纸、笔记、信札、档案、录音录像、各类资料汇编、讲稿、网络文献、书目、碑刻、报告等近20种,但对于不同类型文献利用的侧重点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图2列出了文学和史学文献利用的分布比例(为了依中外文不同类型引文量多少排序,将引文量少且该文献类型占比低于1%的归入相关语种的其他文献类型)。

从图2可以看出,文学学科和史学学科引文分布存在如下一些共同点:1)中外文图书都是两个学科最为主要的引用文献类型,文学学科图书的引用量为68%,历史学科图书的引用量为66%,都远高于其他类型文献;2)中外文期刊是两个学科第二大引用文献类型,文学学科期刊引用量为27%,历史学科期刊引用量为14%。这与自然学科研究人员对期刊引用形成鲜明的对比,自然学科期刊引用率在50%左右[12],理论物理学科的期刊引用量则高达85.61%[13]。相对而言,文史学科对于代表着“新”内容的期刊类型的文献参考量比较少,即便是参考的期刊类文献,相当多的一部分也都是发表时间较早的文献,属于典型的“喜旧厌新”;3)报纸和各类史料汇编是两个学科研究人员经常参考的文献类型,虽然占比都在4%以下,但却是除图书期刊外引用最多的文献类型。根据笔者的观察,经济学科和政治学科的研究人员对报纸类型的文献利用也比较高,但是与之不同的是,文史类学科对报纸的利用较多使用“旧”报纸;4)特定人物或事件的资料汇编也是文史学科研究人员比较喜欢使用的文献,不管是全集、选集,年谱、目录、还是文集,对特定人物或事件相关资料收集的比较系统,大多可以作为一手文献来使用,使用比较便利,虽然出现的形式有些是正式出版的图书,有些是未出版的资料,在本文所研究的引文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需要特别注意。

同时,从图2也可看出文学学科和历史学科文献利用行为方面的不同:1)历史学科研究人员比文学学科研究人员引文类型更为丰富,历史学科中外文其他类文献占到15%左右,而文学学科中外文其他类文献占到3%,而其他类文献是除去图书、期刊、报纸、史料汇编之外引用量少且占比都不及1%的文献类型组成,这说明历史学科除常见类型文献外,至少还要有15种其他类型的文献;2)相对而言,历史学科研究人员对于报纸、地方志、档案等一手文献和完整史料的引用更为注重,图书、期刊、史料汇编的引文量都不及文学,文学对于图书和期刊的依赖都高于历史,期刊的引文量几乎是历史学科期刊参考量的一倍。

2.3基于引文语种的文献利用行为分析

参考文献语种类型代表的是相关研究人员的语言利用偏好,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代表学科研究人员的国际视野,但是各学科由于研究对象的限制,研究人员基于语种的文献利用行为有较大的不同。从图2可以看出,中文文献是两个学科研究人员使用的主要语种类型,文学学科占到了91%左右,历史学科占到93%左右,文学学科对于外文文献的使用稍多于历史学科。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从研究机构出发,历史学科中包含的外国史系列专业和文学学科中包含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外文文献利用深入情况对整体研究对象对外文文献利用有拉动作用。这说明,即便是北京师范大学这样的历史学和中国语言文学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评为A+的机构[21]的研究人员,对于外文文献的引用也不多,两学科研究人员文献利用的语种倾向方面具有依赖中文文献的行为特点。

本文利用“语种+特定特征词”引文标题关键词匹配查找并配以“人工在谷歌翻译中输入引文标题查看自动检测语言”抽查的方法进一步统计和分析两个学科具体的引文语种。研究发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和史学相关机构的研究人员外文文献参考语种比较丰富,除英语外,主要涉及法语、德语、俄语、日语、西班牙、拉丁语、捷克语等10多个语种,引文语种比例如图3所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研究人员的引文语种方面的行为倾向,本文对专门国别史研究人员的专门国语种文献进行了特别处理(如专门研究法国史研究人员研究成果中法语语种文献排除在统计之外)。图3展示了北京师范大学两个学科研究人员对不同语种的文献的利用分布情况。

从图3可以看出:文学和史学研究人员主要引用的是英语文献,对北京师范大学这两个学科研究人员而言,法语和德语相关文献是其重要参考源,这与Jennifer E K等人[22]对国外8个人文学科语种分析结果相仿,可见法语和德语是文史研究人员除英文之外引用最多的两个语种,值得各馆学科资源建设注意。当然,并不能依此得出法德语文献是所有文史研究人员除英语之外使用最多的文献语种,台湾的相关研究[18]表明台湾地区文史研究人员英语之外使用最多的是日语文献,因此还需要从地区或机构角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个学科有所不同的是,历史学科因为研究内容的需要对外文语种多样性的需求更强,英语文献占到84%,而除德、法之外其他语种文献还有10余种,占到所有引文9%。

进一步分析文学和史学的引文,还可以看出:对于外文文献的使用,虽然两个学科参考量都不高,但区别也比较明显,文学学科更愿意参考外文期刊,历史学科则更喜欢参考外文图书;两个学科的研究人员对于海外研究中国的成果和国人以英语发表在海外的成果比较关注,本文统计发现引文量都超过了总外文引文量的10%,但两个学科在引用程度上的区别比较明显,文学学科海外汉学相关的引文量占总外文引文量21%,历史学科相关引文量为该学科外文引文量的12%。

2.4基于引文年代分布的利用行为分析

参考文献的引文年代分布可揭示的是研究人员在文献利用时对文献新旧程度的需求与考虑。已有一些成果[18-19]研究了文史学科对于期刊类文献引用半衰期(历史学科在10年以上),但是由于两个学科对中文图书的引用特別偏爱(均在60%以上),只研究期刊引文还远远不够,故本文以两个学科对图书引用为例说明其研究人员的文献利用行为。由于文史学研究人员引文标注不够规范,部分引文没有标注出版时间,本文依据其他出版信息比对比较确定的著作增加了出版时间。表1给出的是文史学科图书引用的年代分布。

从著作的出版年限2004-2014年来看引文情况,文学学科和史学学科的研究人员对“旧”文献由衷偏爱,参考最近5年文献均在1%左右,参考的最近10年文献均不超过10%,当然这还是假定引用近五年文献的成果都发表在2014年,实际上2005-2014年间每年发表文献都会有少量引用前几年的文献,这样看来2014年发表文献引用10年内成果的比例则更低,大约只有5%左右。历史学科对于近30年文献的引用、文学科学对近25年文献的引用均不超过60%,按照同样的方法估算的话,总体看来,两个学科对于30年之前文献引用都在50%以上。按照引文半衰期的相关理论,从本文所进行统计来看,历史学科的图书引文半衰期约为23年,文学的图书引文半衰期约为20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即便是这些引用的图书是近30年内出版的,也还有相当多的图书,比如《史记》《汉书》《三国志》等史学名著或者《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文献学名著或者《文心雕龙》《全唐诗》等文学名著,这些成书很早只是在这段时间内重新编辑出版,历史学引用此类著作占到全部图书引文的1/3左右,而文学引用此类文献占到全部图书引用的1/5左右,这里不包括引用的少量线装古籍。

可见,文史两学科研究人员对于经典文献,尤其著作类经典文献(含古籍)特别关注,而且在相关数据中也发现,即便是经典著作,其对于特定出版社特定出版年的特定版本特别在意。这一点在笔者及所在的学科服务团队与院系领导和学者的访谈及服务中得到了确认:院系希望能够获得经典文献的电子版本,希望在版权允许的情况下将学科经典文献(学科经典文献由各学科资深教师提出)进行数字化,两学科学生和研究人员对于本馆闭架只提供预约(本馆由于馆藏空间限制,2000年之前的文献密集存放)服务的部分老旧图书的使用量和需求量都很大,文献查找和馆际互借中也经常特别强调图书版本的问题。当然,从这些数据中也可看出,虽然文学和历史两个学科都具有上述特点,但是二者在引文半衰期、对经典文献的关注程度以及涉及内容都有较大的区别,开展服务的时候需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精准化服务。

2.5基于学科经典文献的用户利用行为分析

学科经典文献是指那些对学科研究人员影响比较大的文献,又称基础文献或关键文献,本文是指本次引文分析中获取的高被引成果。由于本文不做补藏的研究,所以不呈现具体文献,只总体分析这些文献的特征。

对于期刊类引文,本文抽取了引用次数排名前十的中文期刊和排名前8的外文期刊进行分析:历史学科中文期刊涉及引文4 995条,涉及刊物1 072种,排名前10期刊涉及引文占全部引文的25.61%,外文期刊涉及引文441条,排名前8的期刊涉及引文总数占全部引文的21.09%;文学学科中文期刊涉及引文5 040条,涉及刊物1 553种,排名前10期刊涉及引文占全部引文的16.92%,外文期刊涉及引文496条,排名前8的期刊涉及引文总数占全部引文的17.74%。由此看来历史学比文学在经典文献认同度上更高一些,使用量也更高,学科服务也更容易把握。从这些高引用率期刊的创办和引用时间来看,90%的期刊是1949年建国以后的期刊,这说明以“旧”文献为重要需求的文史学科研究人员在期刊选择上还以“新”刊为主,当然这除了期刊上发表内容较新以外,还有可能跟文献获取的难易程度有关。另一个可能的佐证是,对于北京师范大学这个位于北京的高校来看,高被引的期刊中文学有7种出版地在北京,历史有9种出版地在北京。外文期刊中,那些和中国相关的期刊,如《China Today》《China Forum》《Chinese Repository》等,是文史学科研究人员密切关注的。

对于图书类引文,前文已经分析过出版时间,这里从出版社的角度进行分析:文学学科引文共涉及1 027个出版社,引文排名前10的出版社涉及引文占总引文的36%,其中仅中华书局涉及的引文就占总引文的10.6%。历史学科引文共涉及859个出版社,引文排名前10的出版社涉及引文占总图书引文数的44%,其中仅中华书局涉及的引文就占图书类总引文的21.1%。除中华书局外,上海古籍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等以整理古籍出版和社科类图书见长的出版社所出版的图书也是文史学科研究人员密切关注和信赖的引用文献源。由此可见,文史学科研究人员参考图书时对于图书的出版社比较在意,重点选择特定出版社的图书,中文出版社比如“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外文出版社比如“剑桥大学出版社”、“哈佛大学出版社”、“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等,这在笔者及所在的学科服务团队与院系教师用户沟通与服务过程中得到了确认,而且史学比文学在这方面要求更高。这在文史学科服务的学科资源建设和服务中需特别注意。

对于报纸类引文,文学学科对于报纸的引用比较分散,《光明日报》引用最多,但只有40余次,引用量排名前6的报纸涉及的引文量只占到了所有中文报纸引文总条数的1.1%。而历史学科则大不相同,对于报纸的引用相对比较集中,引用量排名前6的报纸涉及的引文量占到了中文报纸总引文数的62.04%,而在这些引用量最多的报纸中主要是晚清民国时期的报纸《申报》《大公报》《晨报》《中央日报》,当代的报纸则主要有《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两学科对报纸的利用特点需要在学科资源建设和学科服务中特别关注。

3结论及不足

本文通过对2004-2014年间北京师范大学文史学科师生发表在CSSCI期刊上研究成果的引用文献数据分析,得出了文史学科研究人员文献利用行为方面的如下特点:1)文史学科是文献资源严重依赖的学科,篇均引文量远高于国内理工类成果。同时,文史学科研究又带有鲜明“个体研究和创造”特征,相当部分的研究成果是零引用,自我引用量非常高。青年学者与资深及知名学者在文献利用上区别明显;2)文史学科使用的文献类型近20种,丰富程度高于其他主要學科领域,但其最主要需求是中外文图书,两学科图书引用量均超过总引用量的2/3,而对于其他学科领域重点关注的期刊则需求较弱;3)中文文献是文史学科研究人员使用的主要语种类型,英语是使用最多的外语语种,除此之外是德语和法语文献,但是不同语种的海外汉学文献是文史学科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内容;4)文史学科的文献引用的半衰期很长,且对经典的旧文献特别关注;5)文史学科研究人员在期刊引用上更注重新期刊,在图书引用上更关注特定出版社的特定版本;6)文学和史学研究人员的文献利用行为虽然相似,但也有较大的区别,需要区别对待。

囿于时间、精力以及引文数据情况,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1)由于文史学科引文数据不够规范,相当多的引文著录项目不全,虽然根据需要补全了一部分,但也有部分项目统计存在引文未全部纳入的情况,有可能影响分析结果;2)文史学科,尤其是历史学科对于过去某些问题的研究容易引起某类或某段时间文献的聚集[24],这都有可能影响本文通过引文分析所获得文献利用行为特点规律;3)本文的研究是基于文史两个学科总体上进行分析和讨论的,限于时间精力,并未对各个子学科(比如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中国古代史、法国史)的文献利用行为进行区分和深入研究,上述分析所获得的行为特点对于特定子学科可能不够准确,这都是下一步需要继续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肖珑.支持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C].2018中国图书馆学年会.

[2]刘颖.人文社科学科馆员定位与服务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2,(s2):48-50.

[3]袁懿.社科研究专业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探讨[J].情报资料工作,2007,(6):88-91.

[4]格日勒,娜敏.基于人文学科读者需求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之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215-216.

[5]冯方.面向古代文史专业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2):68-69.

[6]Budd J M.Characteristics of Research Materials Used by American Literature Scholars:A Citation Studies[D].Ann Arbor: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1985.

[7]Goffman J W.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a Selected Literature Dealing with the Humanities from the Dictionary of the History of Ideas[D].Cleveland: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1985.

[8]蔡明月,邱琦茹.人文学引用文献分析研究[J].国家图书馆馆刊,2013,(12):111-138.

[9]雷顺利.高校人文学科馆藏资源的保障与结构优化——基于CSSCI 的引文分析[J].图书馆,2012,(1):118-121.

[10]李峰,涂文波.基于重点学科引文分析的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外文文献保障率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2):64-69.

[11]刘良璧.从硕士学位论文引文分析透视重点学科文献保障情况[J].图书馆建设,2010,(4):58-61.

[12]尹秀波.基于硕士学位论文引文分析的馆藏文献资源需求研究[J].情报探索,2010,(10):73-76.

[13]李峰.使用引文分析法考察图书馆文献保障情况[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5):104-108.

[14]郭璇.我国图书馆学专业博士生学位论文的引文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2):65-68.

[15]马韵梅.关于我校本科毕业论文引文的分析与思考[J].情报探索,2008,(8):37-38.

[16]蔡明月,李旻嬑.臺湾社会科学引用文献分析[J].教育资料与图书馆学,2013,50(3):293-318.

[17]黄慕萱.从台湾学者引文角度看历史学期刊及学科之评鉴[J].图书资讯学刊,2008,6(1/2):1-27.

[18]崔燕慧.台湾地区文史哲研究者文献使用特性调查分析[J].国家图书馆馆刊,1997,(2):43-67.

[19]陈光华.台湾地区文学研究之引用分析[J].图书资讯学刊,2009,7(1/2):1-36.

[20]王全金,吴泽九,李萍,等.科技论文引文量及篇幅对论文质量的影响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0,27(3):107-111.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R/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712/P020171228506450281540.pdf,2018-05-30.

[22]Jennifer E K,Kellsey C.Citation Analysis for Collection Development:a Comparative Study of Eight Humanities Fields[J].Library Quarterly,2005,75(2):142-168.

[23]张磊.基于CNKI数据的历史学学科半衰期探究[J].图书与情报,2015,(2):91-98.

[24]邱均平,宋艳辉,杨思洛.国内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老化规律对比研究——基于Web新形势下的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5):26-35.

(责任编辑:陈媛)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
用历史“医治”学生的“心病”
新课程历史“生命课堂”
论虚拟仿真理念在历史类精品课程制作中的应用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简论教育装备与历史学科的关系
关于历史学科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思考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历史学科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