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2019-03-14储节旺汪敏
储节旺 汪敏
摘要: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时代的到来,移动信息服务将越来越受重视。本文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相关205篇文献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聚类分析,归纳当前研究的热点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知悉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为未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并推动移动信息服务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5G;聚类分析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9.03.002
〔中图分类号〕G25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9)03-0015-09
随着第4代移动通信网络[1](4G)的普及和第5代移动通信网络[2](5G)的问世,移动信息服务不断地创新发展,并引起了业界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图书馆学会于2018年5月在北京召开关于“感知学术信息服务新趋势”的卫星会议[3],会议主题探讨在科技创新以及大数据、机器学习、语义网环境下,学术信息服务的新范式、新实践、新服务、新趋势。可见,作为信息服务核心机构之一的图书馆,其移动信息服務将尤为瞩目。在此形势下,图书馆需要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找准定位,并成功转型,还需要从技术上实现移动信息服务的功能延伸。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占比率由2016年的95.1%上升到97.5%[4]。手机网民的增加将促进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5],不仅为“万物互联”提供了条件,也为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空间。尽管近年来移动服务已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但由于信息环境的多变性以及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高频性,移动信息服务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对于该主题的研究也是常提常新。本文通过共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中国知网中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旨在知悉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现状,并展望社会发展形势下该主题的演变趋势,为未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019年3月第39卷第3期现代情报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Mar.,2019Vol.39No.3
2019年3月第39卷第3期我国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Mar.,2019Vol.39No.3
1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综述
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最初是指可移动的实体图书馆所提供的阅读服务。后随着无线网络的兴起,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成为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指图书馆依托移动终端设备以无线的方式提供阅读、查询等信息服务[6]。
在国外,图书馆在20世纪初就开始提供信息服务,例如在2000年欧洲和日本推出移动图书馆书目查询服务[7];2001年芬兰图书馆提出了短信服务[8];同年,韩国推出图书借还提醒、在线预约以及手机查询图书馆资料服务[9];之后,英国图书馆开始提供WAP手机查询图书馆位置信息、开放时间等[10]服务。现阶段,国外对于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研究不局限于其所提供的服务种类差异,还寻求服务内容[11]、模式[12]、方法[13]上的创新突破。在2011年萨拉曼卡大学(USAL)推出第一个西班牙区域图书馆移动应用程序(Biblio),逐渐开始使用移动APP传播馆藏及服务,并在2017年推出新一轮只在移动APP上提供而不在网站上提供的应用服务[14],Canuel等[15]、Suhartono J等[16]提出现代移动图书馆需结合信息技术来改善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还需考虑移动图书馆运用新技术时用户的接受情况[17-18]。
在国内,较早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相关实践开始于2003年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提供的短信服务,之后,香港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也陆续开通手机短信服务[10]。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移动信息服务类型逐渐得到拓展,在原有服务类型的基础上增加了WAP网站服务、短信服务以及客户端服务[19]。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及智能设备与移动图书馆的高度融合极大促进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如个性化定位服务[20]、虚拟付费服务[21]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拓宽了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类型,也深化了移动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经文献调研发现,国内现有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更加倾向于移动用户的行为模型构建[22]、用户信息接受情景[23]、信息服务质量[24]等方面。
移动图书馆是在知识环境下传统图书馆转型的主要方向,而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则是传统图书馆服务在移动网络平台的延伸,它具有传统服务的一般特征,也具有移动服务的新特性[25],优化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将对现代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起重要作用。
2研究设计
2.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全部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在数据收集时,笔者以“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为主题词,中间用“并含”连接,将文献来源设置为CSSCI,对检索时间、期刊类别等其他条件不做限制,截至2018年5月共检索到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相关文献210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筛选的预处理过程后,删除重复文献、通知、序等无效文献5篇,得到实际有效文献205篇,即本文的研究样本。
2.2研究概况
对知网中文献年分布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图1显示,早在2008年国内就有学者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相关主题进行过研究,在2009-2014年,相关文献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在2014年达到顶峰,这可能受4G在移动图书馆中应用的影响。在2014-2016年,发文量呈下滑趋势,而在2017年又有所增长,尽管2018年仅有个位数,但通过对当前趋势的线性预测,未来相关主题的发文量还会继续增加。随着5G时代的到来,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相关主题的研究热度有望迎来新一轮回升。
2.3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共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聚类分析3种研究方法。
共词分析法主要是对同一篇文献中的词汇或者名词短语共同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并对这些词或
图1文献年分布
短语进行分层聚类,获取这些词的亲疏关系,进而得出这些词所代表的主题和学科结构变化的趋势,某组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越高,则表明这组词和主题之间联系越紧密[26]。
社会网络分析法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Satty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的基础上提出,是社会学家根据图论和一系列数学方法而引出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也是针对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复杂非线性问题而提出的评价与决策方法[27]。
聚类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研究对象之间不同程度的亲疏关系,它是按照物以类聚的原则,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把关系密切的对象聚集在一起形成类团,从而构成某一领域的分支点,且类团的组合、演化甚至消失都是聚类分析的重点[28]。
3数据处理及分析
3.1高频关键词词频统计
关键词是文章核心内容的提炼与概括,如果关键词在相关主题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就表明该关键词所表征主題越有可能是该研究领域中的研究热点[29]。对文章关键词进行统计、筛选和分析,并参考Donohue的高低词频界分公式[30],本文将高频关键词的阈值设置为3,按照降序的方式排列,共得到45个关键词,如表1所示。高频关键词虽能在一定程度体现该领域的关注方向,但不能直观揭示这些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能准确归纳该领域的研究热点[31]。鉴于此,本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和聚类分析以填补不足。
3.2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
根据表1构造45×45的共词矩阵,受篇幅所累,本文仅列出部分数据,如表2所示。表中的交叉数值表示两两关键词共同出现在同一篇文献中的次数,即该行所对应的关键词与该列所对应的关键词共同出现的次数,而表中对角线的数值表示该列关键词在文献中出现的次数。例如移动图书馆在所有文献中出现的总次数为79次,而移动图书馆与信息服务共同出现在同一篇文献中的次数为21次。
3.3高频关键词共词网络图
根据表1绘制高频关键词共词图谱,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图2揭示了各个关键词间的相互关系,图中每个圆圈表示1个节点,即1个关键词,每个圆圈间有连线存在就表示这两个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共同出现过,反之则无。图2显示“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移动信息服务”出现频率较高,联系较为密切,说明这些词是整个网络图的核心元素。除核心关键词外,其它关键词在图中联系较少,表明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还有极大的研究空间。
3.4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构造
根据表1构建高频关键词45×45的相异矩阵,如表3所示,由于篇幅有限,表3仅列出部分数据。相异矩阵是矩阵纵横之间相异性的量化表示,揭示的是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关联程度。相异矩阵中的数字通常为非负值,其值越接近0就表示这两个词之间关联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相异矩阵特点是对角线上数字为0,其他表格的数值表示的是该行与该列所对应的关键词的相异系数。例如:关键词移动图书馆与信息服务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概率为0.8786,表明这两个词的关联性较高。
3.5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
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是把N个待聚类的变量也就是关键词各自看成一类,然后按照选定的方法统计聚类量,使其聚类量区分为不同的类别,再将其类别按照相似程度分为不同的主题[32]。本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图3。从图3可以看出,45个关键词形成了4类热点主题,结合各类关键词所在文献研究主题的侧重,可将其归纳为:移动图书馆APP相关研究、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移动图书馆用户信息服务研究以及信息技术与移动图书馆的关联研究。
4研究热点
4.1移动图书馆APP相关研究
该主题包含的关键词有移动图书馆、图书馆APP、移动服务、服务创新等。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智能手机用户日益增多,第三方应用程序和APP移动应用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用户使用移动APP客户端上网现象呈上升趋势。移动APP是集资源、平台和社交为一体,以各种移动终端智能系统为基础,为用户提供具有优质体验感的移动服务[33]。移动图书馆可以开发有效运行的APP提供相关服务以迎合用户需求,为用户推荐个性化定制的资源,从而延伸图书馆服务的广度与深度。目前,已有学者对移动图书馆APP相关主题展开了研究,例如:有学者对移动图书馆APP建设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34-35],还有学者对移动图书馆APP的内容设计进行探索[36],等等。
4.2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
该主题包含的关键词有:评价体系、移动网络、移动互联网、服务模式等。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是指随着移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所采取不同的移动服务实现方式[37]。现阶段,我国掀起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研究热潮,梁欣等在短信服务、WAP网站服务、客户端服务3种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深挖其潜能,创新现有的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38],曾子明等基于智慧服务的概念和特征,分析用户智慧化服务需求,从而构建智慧服务模式[39]。数字移动时代的图书馆,不仅是知识和信息的守望者,也应该是用户校园文化的诠释者以及生活信息的万事通,未来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应向全面化、层次化、人文化方向发展。
4.3移动图书馆用户信息服务研究
该主题包含的关键词有:用户体验、用户接受、情景感知、信息接收情境等。在新媒体、微媒体、自媒体和全媒体时代,用户信息需求呈现临时性、实时性和多变性特点,使得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长期处在动态变化中,在此环境下,移动图书馆需要找准定位,开展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中国科学院张晓林教授认为,泛在数字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只作为用户信息环境中的部分及用户信息过程中的环节,研究者需要转变观念,从以图书馆为本转变到以用户为中心,把图书馆建立在用户桌面上和用户过程中[40]。现阶段,以用户为中心展开的研究趋势越来越明显,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太大改变。研究者应顺应潮流,以用户为中心进行深入探究。目前,相关研究已有很多,如郑德俊等基于用户感知的角度构建用户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找准服务质量改进方向[41];茆意宏调查分析移动图书馆用户需求,提出移动信息服务技术模式、内容模式和服务策略,旨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42],等等。
4.4信息技术与移动图书馆的关联研究
该主题包含的关键词有:数字图书馆、3G技术、移动通信、WAP等。移动图书馆是移动通信技术与现代图书馆相结合的产物。由于3G[43]、4G[44]甚至5G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图书馆逐步向数字图书馆[45]、智能图书馆[46]、智慧图书馆[47]方向迈进,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也随移动图书馆的发展而不断拓宽。研究者需基于信息—技术—用户互动视角掌握信息技术在移动图书馆的最新应用,建立移动图书馆智能服务系统,将信息资源与技术紧密关联,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服务内容。
5研究进展及研究展望
5.1研究进展
本文对205篇文献的发文时间和文献内容作统计分析,构建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时间—高频关键词”二模网络图,如图4所示。图中2008-2014年研究主要偏向于理论基础和现状分析[48-49],2014年至今,研究主题倾向于建模分析[50-51]、个性化信息服务[52]、用户行为分析[53]等,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及时下最新热点进行分析,更贴近实际。其研究旨在提升移动图书馆服务水平,建设符合现代化信息服务发展的移动图书馆。
移动信息服务已经融入人们生活,并逐渐开始满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想要了解任何内容的需求。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形势下,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核心要素是互联和智能,关键要素是开放与创新[54]。而在即将来临的5G万物互联时代,移动图书馆不仅仅是围绕服务智能、楼宇自动、网络全方位应用的方向发展[55],更要在多变的环境下及时更新自身业务,使其发展成一个生长的有机体[56]。此外,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还需要在关键因素上下功夫,如信息技术系统如何才能更好融入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以实现传统图书馆服务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5.2研究展望
5.2.1移动用户信息素养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用户接受的信息具有多变性和动态性特点,在此环境下,信息素养将是每个人应具备的能力,用户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阶段,从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不同用户群体角度来探究其信息需求和行为习惯,不仅可以提高移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也能为不同用户群体信息素养的提升提出针对性建议。目前,我国虽有研究者已开始关注用户移动信息素养,但相关研究较少,且用户群体尚未细分,因此,未来相关主题的研究可以更加粒度化。
5.2.2移动图书馆联盟服务研究
现阶段,数字图书馆联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对成熟,而移动图书馆联盟服务才初露端倪,限制其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现有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尚需拓展。所谓移动图书馆联盟服务是指移动图书馆为实现资源共享而实现的馆际合作,这种服务的开发不仅能降低移动服务开发维护的成本,而且能实现资源跨区域的泛在共享[57]。通过构建馆间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移动图书馆联盟可以提升服务能力、促进管理创新。各移动图书馆通过使用共享云系统,促进各个移动图书馆紧密联系,确立馆间合作模式和共享机制,从而有效解决移动图书馆服务现存的“信息孤岛”问题,使现有移动服务的“信息孤岛”转变成“信息群岛”,切实提高服务效率。移动图书馆的联盟服务,也将是未来研究的趋势之一。
5.2.3人工智能与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关联研究
人工智能在图书情报领域早有涉及,且在圖书馆中的应用也相对较多。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机器学习,它是机器掌握智能的根本途径。机器学习主要依靠神经网络算法分析大量数据,使机器通过学习做出预测或推断,再由机器实现或模拟人类行为以完成任务[58]。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可以利用智能终端算法分析用户海量数据,进而预测用户信息需求或者根据用户行为特征提供相关信息资源[59]。机器学习还可以更好地统计归纳移动图书馆信息数据库资源,给用户定制个性化服务内容。机器逐渐取代人类从事相关复杂劳动的趋势已很明显,智能化社会正在迅速到来,人工智能技术在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前景不言而喻。
5.2.4移动服务的智慧转变研究
智慧服务顾名思义就是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模式,具有高效化、个性化、多元化特征[60]。智慧服务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可以具体到智慧检索(分析用户搜索行为特征,识别用户偏好进而提供最相关的搜索结果)、智慧挖掘(利用语义网络和知识发现,进行轨迹挖掘用户信息,构建用户行为结构模型)、智慧知识推荐(感知用户情景和意图,提供知识精准推荐)等服务内容。智慧图书馆结合物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服务需求的变化趋势,利用物联网信息感知、传感网络以及智能路由等功能对移动用户和移动终端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整合,有望形成物联网时代的智慧服务体系。
6结语
本文通过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旨在知悉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现状及进展,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也具有一定局限,如文献来源仅选取了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可能会有数据遗漏的不足,此外数据清洗存在一定主观性,但本文尚属介绍型文章,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望本文能为未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符亚男,陈丽华.4G时代中国移动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J].中国管理科学,2015,23(S1):679-685.
[2]刘友华,李雨维.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专利情报分析及战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9):155-160.
[3]中国图书馆学会.2018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会前会(北京)参会通知[EB/OL].http://www.lsc.org.cn/contents/1161/11678.html,2018-04-09.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3/P020180305409870339136.pdf,2018-04-10.
[5]赵杨,王娟.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信息服务运作机制探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3,(2):89-93.
[6]宋恩梅,袁琳.移动的书海: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6(5):34-48.
[7]M Asamitsu Negishi.Mobile Access to Libraries:Librarians and Users Experience for“I-Mode”Applications in Libraries.In:Libraries for Life:Democracy,Diversity,Delivery.68th IFLA Council and General Conference:Conference Programme and Proceedings,Scotland,2002:1-15.
[8]Irma Pasanen.A Round the World to 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ew Library Services for Mobile Users[J].Library Hi Tech News,2002,19(5):25-27.
[9]黄群庆.崭露头角的移动图书馆服务[J].图书情报知识,2004,(5):48-49.
[10]茆意宏,吴政,黄水清.手机图书馆的兴起与发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1):3-6,27.
[11]Saravani S J,Haddow G.A theory of Mobile Library Service Delivery[J].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7,49(2):131-143.
[12]Yang Z,Hu J.The Study of the Library Mobile Service Pattern[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Network,Communication and Education,2017.
[13]Li L,Deng Z.A System Dynamics Approach of Users Dynamic Behavior for Mobile Services in Academic Library[J].Librarianship,2017,67(3):165-177.
[14]Arroyo-Vázquez N,Merlo-Vega J A.Comparing the Usage Data of an App and a Mobile Website for an Academic Library[J].El Professional De La Information,2017,26(6):1119-1126.
[15]Canuel,Robin,Chad Crichton.Mobile Technology and Academic Libraries:Innovative Services for Research and Learning[M].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2017.
[16]Suhartono J,Karya S,Candra S.The Utilize of NFC Technology for Campus Library Services Management[C]//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ICIM Tech),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IEEE,2017:60-64.
[17]Liu D Y,Hsu K S.A Study on User Behavior Analysis of Integrate Beacon Technology into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s[J].EURASIA Journal of Mathematics,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2018,14(5):1987-1997.
[18]Yoon,HY.User Acceptance of Mobile Library Applications in Academic Libraries:An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J].EI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6,42(6):687-693.
[19]师晓青.手机图书馆信息服务应用价值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9,(1):99-102.
[20]胡滨.智能手机——组建移动图书馆平台[J].图书馆论坛,2007,(1):84-86.
[21]师晓青,谢军红.基于3G的智能手机移动图书馆创新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5):52-54.
[22]湯妙吉.面向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图书馆移动用户行为分析模型设计[J].现代情报,2018,38(1):121-126.
[23]王福.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计算模式及其细化研究[J].图书馆,2017,(7):99-105,111.
[24]施国洪,赵庆.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7,36(1):50-58.
[25]赵杨.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控制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8):61-66.
[26]储节旺,郭春侠.共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EXCEL实现[J].情报科学,2011,29(6):931-934.
[27]Satty TL.Decision Making with Dependence and Feedback.RWS Publication,Pittsburgh,PA,1996:5-8.
[28]闵超,孙建军.学科交叉研究热点聚类分析——以国内图书情报学和新闻传播学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109-116.
[29]邱均平,温芳芳.近五年来图书情报学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基于13种高影响力外文源刊的计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2):51-60.
[30]Rosenberg B.Understanding Scientific Literatures:A Bibliometric Approach[J].Information Storage & Retrieval,1973,10(11):420-421.
[31]张坤,王文韬,李晶.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和热点[J].图书馆论坛,2018,38(2):111-118.
[32]柴彦.基于共词聚类分析方法的知识管理国内研究述评[J].情报科学,2015,33(4):149-153.
[33]井春兰.基于4G网络技术下的图书馆APP移动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13):89-92.
[34]曹鹏,明均仁,段欣余.国内图书馆APP移动服务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5,(16):77-83,101.
[35]田丹.我国移动图书馆APP应用现状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4(5):74-80.
[36]魏群义,廖维,沈敏.智慧图书馆APP的设计与实现[J].图书馆论坛,2017,37(7):22-26.
[37]过仕明,梁欣.国内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2(1):90-96.
[38]梁欣,过仕明.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9):58-64.
[39]曾子明,金鹏.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推荐服务体系及模式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5,34(12):16-22.
[40]张晓林,许旭.让数字图书馆驱动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读《国际图联数字图书馆宣言》有感[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6(3):73-76.
[41]郑德俊,轩双霞,沈军威.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测评模型构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33(5):83-92.
[42]茆意宏.面向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1):76-86.
[43]马大为.3G时代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图书馆服务[J].情报资料工作,2011,(4):76-79.
[44]巩林立,张芳,张会田.基于4G网络的移动图书馆平台功能优化与设计[J].图书馆学研究,2014,(23):37-41.
[45]毕强,闫晶,李洁.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服务转型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40(12):12-16,5.
[46]王欣,张冬梅.大数据环境下基于高校读者小数据的图书馆个性化智能服务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2):132-137.
[47]夏立新,白阳,张心怡.融合与重构:智慧图书馆发展新形态[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44(1):35-49.
[48]李征,祖央.3G技术与图书馆信息服务[J].图书与情报,2009,(6):116-118.
[49]齐亚双,李永先,薛伟莲.我国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2010,(22):7-9.
[50]梁欣,过仕明.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9):58-64.
[51]任军虎,赵捧未,秦春秀.移动图书馆服务交互模型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20):23-27.
[52]湯妙吉.面向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图书馆移动用户行为分析模型设计[J].现代情报,2018,38(1):121-126.
[53]王福.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对用户信息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8,27(1):19-30.
[54]魏大威,李春明,温泉,等.万物互联背景下我国公共图书馆新业态发展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6):22-32.
[55]李峰,李书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图书馆发展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5):66-70.
[56]陈近,周淼龙.图书馆生长论[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6,36(5):15-18,58.
[57]施国洪,夏前龙.移动图书馆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2):78-91.
[58]郭利敏,刘炜,吴佩娟,等.机器学习在图书馆应用初探:以TensorFlow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5(6):31-40.
[59]张坤,王文韬,谢阳群.机器学习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8,(1):47-52.
[60]王颖纯,贺新乾,刘燕权.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推进路径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1):12-17.
(责任编辑: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