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经脉手法对PCPA失眠大鼠的行为学影响
2019-03-14吉登军顾非李云龙李亚洲宁元率王怡超曹欣地柳文韬
吉登军 顾非 李云龙 李亚洲 宁元率 王怡超 曹欣地 柳文韬
[摘要] 目的 观察背部经脉手法对对氯苯丙氨酸(PCPA)失眠大鼠的行为学影响。 方法 运用SPSS 18.0 for Windows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随机函数为Rvuiform,种子号1234。将30只雄性清洁级SD失眠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背部经脉手法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药物治疗组(C组),每组10只。分别于PCPA药物造模前、造模后、治疗7 d后这3个时间点采集大鼠行为学数据,包括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的运动总数)、力竭游泳实验、鼠尾悬吊实验数据的变化。 结果 治疗前三组大鼠力竭时间、旷场运动总数、挣扎次数、绝望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B组力竭时间及绝望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P < 0.05);A组和C组治疗前后力竭时间及绝望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B组比较,A组和C组力竭时间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与C组力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三组挣扎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PCPA失眠大鼠存在行为学异常,可用于推拿治疗失眠的基础实验研究;行为学上,背部经脉手法和安定均可明显减缓失眠大鼠的运动能力、心肺功能和对新环境的探索能力的下降,是推拿手法改善失眠的客观体现。
[关键词] 背部经脉手法;失眠;对氯苯丙氨酸;动物实验;行为学
[中图分类号] R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9)01(a)-0012-04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及生活压力急剧增加,失眠的发病率快速升高。长期失眠不仅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也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推拿作为治疗失眠的有效非药物疗法之一,近年来在大健康的背景下被愈加关注。曹仁发教授在推拿治疗失眠项目研究工作中指出,虽然推拿治疗失眠有较好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却仅限于用传统中医理论去解释,缺乏现代医学基础研究方面的有力证据,需进一步深入推拿作用机制的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背部经脉手法对对氯苯丙氨酸(PCPA)失眠大鼠的行为学影响,验证背部经脉对失眠大鼠模型的有效性,为推拿手法的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动物 清洁级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30~280 g,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沪)2017-005。饲养环境:室内采光按照白昼循环模式,室温20~25℃,定时喂食,自由饮水,预养7 d,适应实验室环境。运用SPSS 18.0 for Windows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随机函数为Rvuiform,种子号1234,将3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背部经脉手法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药物治疗组(C组),每组10只。三组大鼠造模前体重分别为A组(255.30±9.59)g、B组(253.95±8.55)g、C组(249.55±12.48)g。造模前三组大鼠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845,P = 0.440),具有可比性。
1.1.2 仪器 4×4敞箱(80 cm×80 cm×40 cm)、泳池(120 cm×80 cm×75 cm)、秒表。
1.2 PCPA失眠大鼠模型造模
使用医用生理盐水将PCPA(美国SIGMA公司,批号:SHBD9164V)配制成浓度为45 mg/mL的悬浮液备用。于每日上午8∶00~8∶15腹腔注射PCPA混悬液(注射量按1 mL/100 g每只大鼠体重计算),每日1次,连续注射2 d。于第2次腹腔注射28~30 h后,观察大鼠,当其出现昼夜节律消失,白天活动不停,整体观察与造模前明显不同时,表明失眠大鼠造模成功。
1.3 治疗方法
A组:予背部经脉手法治疗,手法治疗时间5 min,每天1次,连续7 d。背部经脉手法治疗具体操作:将大鼠固定于固定器中,用压力指套从大鼠头侧枕后部为起始,沿后背正中刺激经脉并向尾部移动,直至尾根部为止,注意读取压力指套的压力值,使得整个操作过程中的压力保持在5~8 N,刺激量为5 min/(只·d),连续7 d。
B组:予同A组相同时间(5 min)及相同强度的束缚,不加其他干预,每天1次,连续7 d。
C组:干预第1天开始后,用含有安定药物的饮水投喂治疗。同时予同A组相同时间(5 min)及相同强度的束缚,每天1次,连续7 d。给药方法:将安定(通用名:地西泮,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4160601,10 mg/粒)按成人催眠剂量10 mg/d,用人和鼠给药剂量体表面积折算公式计算出应给予大鼠药剂量为0.92 mg/kg,用饮用水稀释,每天投喂含药物的饮用水。
1.4 实验方案
1.4.1 力竭游泳实验 事先将泳池的水深调为50 cm,水温调为(28±1)℃。将大鼠放入泳池当中,并开始计时。当大鼠头部沉入水中10 s内不能浮出水面时,将其捞出,并記下时间。
1.4.2 旷场实验 将大鼠放入4×4敞箱(周壁和底为黑色,底用红色胶带划分为面积相等的16个矩形)中央,并开始计时。在安静环境中,记录3 min内大鼠水平运动数据(四爪均进入方格可记数)及垂直运动数据(两前爪腾空或攀附箱壁可记数,洗脸不算)。实验结束后取出大鼠,并清理干净,以便进行后续相关实验。
1.4.3 鼠尾悬吊实验 一手捏在大鼠尾端1 cm处,并将大鼠拎起到距离地面1 m左右处,并用秒表开始1 min倒计时。观察1 min内的大鼠倒挂时向上翻转的挣扎总次数,并用另一秒表记录大鼠静止不动状态的总时间(绝望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旷场实验、力竭实验、鼠尾悬吊实验中治疗前后组间比较为多组随机样本比较,资料符合方差齐性,服从正态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行组间两两比较时,采用LSD-t检验;治疗前后各组组内比较时,为配对样本比较,资料服从正态性,采用配对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造模前后力竭时间、旷场运动总数、挣扎次数、绝望时间比较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造模前及造模后三组力竭时间、旷场运动总数、挣扎次数、绝望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造模前比较,三组造模后力竭时间、旷场运动总数、挣扎次数均降低,绝望时间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三组治疗前后力竭时间、旷场运动总数、挣扎次数、绝望时间及各项指标差值比较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三组力竭时间、旷场运动总数、挣扎次数、绝望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三组力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7.401,P < 0.05);进一步两两比较,与B组比较,A组和C组力竭时间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与C组力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B组力竭时间短于治疗前(P < 0.05),A组和C组组内治疗前后力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三组治疗前后旷场运动总数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挣扎次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B组绝望时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和C组组内治疗前后绝望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治疗前后力竭时间差值、旷场运动总数差值、挣扎次数差值、绝望时间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B组比较,A组力竭时间差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他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6。
3 讨论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难经·四十六难》“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阐释了失眠与气血肌肉的关系,提出肌肉不滑是失眠的原因之一。目前PCPA药物造模是国外较为公认的失眠模型,利用药物抑制大鼠大脑相应神经递质合成,造成睡眠昼夜节律消失,致使大鼠失眠[1]。造模后大鼠可出现昼夜节律消失,白天活动不停,整体观察状态有血气不调、荣卫涩滞之象[2],符合本研究要求。宏观神经行为的异常是失眠动物常有的征象,而这种异常正是失眠动物模型造模成功的标准,也是最易于观察的指标。同时行为学指标能全面、迅速地反映失眠大鼠的整体状态变化,本研究采用的力竭实验、旷场实验、鼠尾悬吊实验数据指标,可以反映大鼠的运动功能、心肺能力,以及对新环境的探索能力和情绪焦虑相关状态。将失眠大鼠的整体状态以具体化、客观化的数据显示,使其具有可比性,适用于推拿机制的基础研究[3]。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B组比较,A组及C组力竭时间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即背部经脉手法和安定药物均可以缓解失眠大鼠心肺能力和运动功能的下降。现代神经解剖已证实,手法改善失眠的作用机制与背部神经系统解剖结构有密切关系,脊柱两旁浅层有脊神经后支分布,深层有交感神经干、交感神经椎旁节和灰、白交通支,当在脊柱两侧施加手法干预时,可以刺激机体的神经系统,激发相应的内脏调控系统,影响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递质的释放,发挥神经、体液调节作用,改善睡眠状态[4]。而心肺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变化可以作为大鼠睡眠状态的改善指标,通过观察这些指标,本研究可以初步证明背部经脉手法对于大鼠失眠状态的改善作用。
本研究中,与治疗前比较,B组治疗后力竭时间和绝望时间均降低(P < 0.05),而A组和C组治疗前后力竭时间和绝望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空白造模大鼠的运动能力下降和情绪变化呈现出随时间逐步加重的趋势,而背部经脉手法和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和延缓其加重,可以作为失眠程度改善的反映。背部经脉手法所包含的按揉法主要为缓慢柔和的推拿手法,其有镇静安神、疏通经络和行气活血的作用,可以提高局部血液流动速度,改善软组织的微循环,促进生理代谢,有利于脊柱相关肌纤维的再生和恢复,改善组织的力学特性[5]。背部经脉手法作用于失眠大鼠脊背部时,可以调整血气、滑利脉络,以改善睡眠状态。现代医学也有相应的解释:脊柱两侧的皮肤,通过节段神经支配与相应的内脏密切联系,背部手法作用于脊柱时,刺激会通过感觉神经纤维,在植物神经和体液的参与下,对相应的脏腑起到调整作用。同时通过反射弧影响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状态,从而调整大脑的兴奋性以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6]。
综上,通过观察背部经脉手法对PCPA失眠大鼠的行为学影响,初步显示PCPA失眠大鼠存在行为学异常,而背部经脉手法和安定药物治疗均可明显减缓失眠大鼠运动功能、心肺能力和对新环境探索能力的下降,是推拿手法改善失眠的客观体现。今后可以将PCPA失眠大鼠模型用于推拿治疗失眠的基础实验研究,推进推拿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斐,房敏.不同强度按压背俞穴对CFS大鼠行为学及体重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10):676-678.
[2] 罗本华,罗梅桂,王燕,等.脐内环针与安定片对PCPA失眠大鼠神经行为学影响的对照研究[J].大众科技,2016, 18(2):90-92,104.
[3] 张智烨,张振贤,董书桂,等.理虛解郁方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28(2):65-67.
[4] 毕胜,李义凯,汪爱媛,等.不同推拿手法下腰椎小关节应力变化的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3):144-145.
[5] 骆雄飞,纪东升,匡尧.针灸配合推拿“培元益神”法治疗慢疲劳综合症[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10,23(11):31-34.
[6] 李义凯.脊柱推拿生物力学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J].医用生物力学,2013,28(3):255-258.
(收稿日期:2018-05-03 本文编辑:罗乔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