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乡村小学体育教育需求与供给研究
2019-03-14刁节培
刁节培
(安徽工业大学 体育部,安徽 马鞍山 243002)
从经济学层面来讲,供给指的是在某一时期里,基于一定的价格水平生产者可以提供的劳务或者商品,属于与需求相对应的矛盾体,有需求则必然会存在供给。供给能力转变成供给行动的核心在于供给意愿。供给者应当具备供给的能力,并且有供给的意愿,只有这样才能算做是真正的供给者。乡村体育教育在需求与供给上的矛盾尤为突出。
一、安徽省乡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针对乡村小学在体育教学方面的需求,笔者从师资情况、课程设置以及体育场地器材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一)师资情况
调查了解到,乡村小学专职体育教师较少,仅占17.2%,大部分都是由其他教师兼任。因为兼课教师还需要兼顾其他的文化课,基于传统教学模式,大部分教师更为重视文化课,对于体育课则比较忽视,此外,学校在选择体育课的兼课老师时也没有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于教师自身的意愿更不重视。兼课教师并未受到体育方面的专业训练,对于体育专业知识也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无从谈起。
乡村小学专职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数量比例为1:500,即一千名学生仅有两名专职体育教师,其中女性专职体育教师仅占8.9%,甚至有一些地区没有女性体育教师。现阶段乡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受教育程度本科占6.5%,大专占52.6%。乡村专职教师的流失率达到36.4%。专职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性别比例不合理、专职体育教师的流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小学体育工作的发展。
调查显示,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满意的占70.3%,还有29.7%的学生并不满意教师的教学手段。大部分学生较为偏爱女性体育教师。采访发现,安徽省乡村小学体育教师大都沿用传统教学手段,体育教师能够将提升学生体质当作主要的教学目的,将体育基础技能、基础知识以及基础技术培育当作教学出发点。但学生仅仅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行被动学习,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不足。
在乡村小学生对体育教师上课方式的评价中,能够较为容易接受的占67%,对于体育教师的授课形式很难接受的占33%。
(二)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义务教育时期,总课时中体育占据的比重应当为10%左右,具体来讲,一到二年级的学生应当保证每周4课时;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应当确保每周有3课时[1]。调查显示,不少学校仅设置了两节体育健康课。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将其划分成高年级、中年级以及低年级三个时期,两个年级为一个时期。因为所处的发展时期不同,学生的认知技能、生理状况等存在较大差异,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调查显示,乡村小学低年级和中年级学生对足球、篮球等兴趣淡薄,踢毽子、跳绳则是其较为喜欢的体育项目。在这一时期学生的智力以及体能较低,对于一些技术需求较高的项目还不能驾驭,无法从难度较高的体育项目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另一方面,一至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培养体育兴趣的初级阶段,才开始接触体育项目,并不熟悉集体技术项目,很难从中获得应有的乐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对体育项目的需求上,高年级的学生对于技巧性高、运动强度大的体育项目需求程度更高,而对于一些难度较低的体育项目如跳绳等兴趣较弱。原因在于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了解的体育项目不断增多,对于体育项目的需求也在不断上涨,对于体育运动的参与度更高。此外,高年级的学生在智力以及生理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对于运动等需求更高,难度较低的体育项目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
就教学内容而言,很多学校并未针对不同的年级进行有层次的教学安排。羽毛球、田径以及体操是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并且这些体育项目对于设施以及场地的要求较低,便于开展。调查发现,乡村小学设置的教学内容和中、低年级的学生对于体育的爱好比较契合,但是无法满足高年级的学生的体育需求。高年级的学生更加偏向对技术要求较高的体育项目如篮球等,但是受到体育设施以及场地的影响,这些体育项目很少被安排到体育教学内容中。
(三)体育场地器材
有超过五成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体育器材不多,无法满足自己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走访发现,不少小学至今没有塑胶跑道,运动器材也比较匮乏,学生主要借助于自己准备的体育器材开展体育锻炼。例如:某中心小学有836名在校学生,但是学校只有1个篮球场、1个200米跑道的田径场和6个水泥砌成的乒乓球台;另一小学有415名在校学生却只有半个篮球场和一个160米跑道的田径场地,无法满足学生的基本体育需求,体育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也难以实施,学校体育课无法顺利展开。除此之外,尽管有部分学校购置了体育器材,在学生的体育活动中,这些体育器材也可以实现学生对于体育课外活动及体育教学的需要。但有一些学校配备的体育器材仅仅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并不会用到这些体育器材。
乡村小学体育设施较为匮乏是由诸多因素所导致的。首先,部分学校所在的地区较为偏远,经济并不发达,地方财政资金也没有较为充足的体育经费。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体育场地以及设施的维护工作,以至于体育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时间一长很容易损坏,还有一些体育设施存在安全隐患,资源浪费问题严重。
二、 加强乡村小学生体育供给的策略
(一)提高乡村小学体育教师素质
体育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稳定的体育教师队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职业培训,帮助体育教师掌握与体育教学有关的新知识、新规定[2]。有计划、有步骤科学高效的开展体育师资培训,不管是自我培训还是入职培训,都应当有相应的负责部门,避免出现走过场的现象。体育教师需要有终身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要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个体差异,根据不同需求制定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能够获得积极体验。
必须充分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高度关注体育教师的需求,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重视体育教师团队的构建,留住优秀体育教师,提升乡村小学体育教师的整体水平,推动乡村体育的发展。
(二)完善乡村小学体育课程设置
乡村小学体育经费短缺,应尽量通过最低的经费,实现预期要求。设置体育课程时应当充分考量到资金问题,开展的体育项目尽量对场地要求较低。重视球类项目以及田径类项目的改造、设计,使其更加游戏化、生活化,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比如能够将其设计为定向越野,通过这一活动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结合地方实际,探索与当地特色相关联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带有明显的教育个性化特征,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编制课程,进而达到预期目的。比如所在地有山的学校能够组织登山活动,所在地有河流的学校能够组织划船活动,如果学校的所在地森林多,也可以设计野外生存课,摆脱“城市中心”的束缚[3]。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定体育教育计划时,应使之符合规定。将“阳光体育”落实到位,组织各种课间活动,将学生的每天运动时间从二十五分钟逐渐延长到一个小时,确保课间操、早操都能够落实到位,不断提升体育课的教学水平,防止其他科目挤占体育课的课时,确保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足够。
(三)保障体育场地器材供给
在较短的时间里,乡村小学很难在体育设施以及体育场地的建设上得到较多的资金投入,必须结合实际不断完善体育场地、器材,提高利用率。
乡村小学可以充分发挥排球场、篮球场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需求,组织学生自行制作体育器材[4]。对于比较落后的乡村小学,体育设施紧缺,体育教师需要对一些旧物、废弃物进行关注,对这些物品进行适当的加工,使其变废为宝,在体育课堂上得到运用,解决由于体育器材短缺而带来的教学问题,也为教学设施的改善提供新的途径,尽量满足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要求。
要通过政府调控的方法,不断提升在小学体育教学方面的经费投放力度。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小学的资金使用状况进行关注,确保相应资金投入。此外,还可引入社会力量,如引导社会爱心基金投入解决农村学校在体育教育上面临的资金问题。不断开拓筹集教育资金的途径,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三、结论与建议
现阶段安徽省乡村小学体育教育供给不足,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严重阻碍了体育教育的发展。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不断改进安徽省乡村小学的体育教学状况。
政府部门需要关注乡村小学体育事业,加大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重视在体育教学上的经费投入,为体育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体育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借助多种手段引导专职体育教师将体育教学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要扩大乡村地区的教师编制数额,帮助乡村小学引进高水平的体育教师,进而解决体育教师短缺的问题,不断壮大体育教师团队,建设综合实力较高的专职体育教师队伍。针对非专职体育教师,学校需要展开相应的培训,提升这些教师的专业素养,将心理辅导加入到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体验,结合学生的特征、兴趣爱好采取相应的授课手段,结合学生的体育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学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根据学生的需求设定授课方案,使得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能够契合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上获得体育训练,养成体育锻炼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