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审美化”语境下的设计鉴赏价值探析
2019-03-14费利君
费利君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当今世界是一个“物”的世界。 每天,我们放眼望去的除了自然山川,更多的是经过人类加工或制造的设计物,商标、广告、产品、服装、手工艺品等等。面对琳琅满目的设计物,我们如何欣赏、如何鉴别、如何选择,这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随着日常生活越来越审美化,对设计物的选择和取舍的趋向在无声地言说着我们的审美涵养。由此,设计鉴赏的价值在当代得到了凸显。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当代语境
当代世界有一个很显著的发展趋势,即艺术与日常生活加以区分的观念正在消解,日常生活越来越审美化。“日常生活审美化有两层含义:第一,艺术家们摆弄日常生活的物品,并把它们变成艺术对象。第二,人们也在将他们自己的日常生活转变为某种审美规划,旨在从他们的服饰、外观、家居物品中营造出某种一致的风格。”[1]日常生活审美化,一方面是艺术的生活化,一些艺术流派试图消隐艺术神圣的光环,艺术家将越来越多的日常生活用品、元素和事件纳入到艺术审美范畴,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另一方面是生活的艺术化,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空间,在吃穿住行各方面越来越趋向追求风格化效果和艺术旨趣;同时,人们对商品的消费已超出了单纯的实用功能,更在乎其象征功能和审美功能的指向和归属。
日常生活审美化,在当下中国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表现迹象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在一线都市,因为消费文化发达而尤显突出。第一,人们越来越容易接触到艺术、设计和时尚等领域的元素和符号,它们被普遍运用于商品生产、包装、传播和购买的多个环节和场所。第二,随着全球创意产业的蓬勃兴起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需求,近些年来,在中国许多大城市甚至中等城市均出现了各类创意园区或艺术聚集区,如北京的“798”“宋庄”,上海的M50,深圳的大芬村,南通的“1895”等。它们或自发形成,或是政府部门的有意规划,它们的出现,增添了都市生活的艺术氛围,甚至成为普通民众集审美鉴赏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场所。第三,随着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的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全部免费向民众开放,人们更容易接受到美的艺术的熏陶。第四,尤为重要的是,当下中国大城市中同样出现了理查德·佛罗里达所谓的“创意阶层”或费瑟斯通所谓的“新型文化媒介人”这一群体[2]。该群体主要从事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工作,致力于符号产品的开发与服务,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引领者和传播者。
二、设计鉴赏的内涵与特征
日常生活审美化,一方面是艺术走进生活,艺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元素;另一方面是生活趋向艺术,日常生活需要向美和艺术提升。而艺术设计是实现艺术与生活合二为一、互相渗透和融合的最好途径和桥梁。通过艺术设计,日常生活中会出现越来越多优秀的设计物,如舒适的家具、精致的装饰品、好用的通讯工具等;而优良设计氛围的形成,一方面与设计师的审美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民众良好的审美鉴赏能力作支撑。通过设计鉴赏,既可以引导使用者对设计物的选择和喜好倾向,又可以普及设计知识,完善使用者的审美素养。因此,设计鉴赏既关乎着大量而丰富的美的实物的创造,又具体化为对使用者的审美素质的培养。
一方面,美的实物的创造通过设计而实现。“设计”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所指。一般而言,在艺术设计领域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从过程的角度讲,设计作为设计师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指设计师将某种想法、思想通过某种媒介进行传达的行为;从结果的角度讲,设计起源于人类物质生存的需要,最终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设计物。“一般说来,设计这一字眼包括了我们周围的所有物品,或者说,包容了人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所有物品(从简单的日常用具到整个城市的全部设施)的整个轨迹。”[3]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设计最终表现为设计物。作为人工或人造的设计物,它既不同于自然物,也不同于艺术品。自然物是事物通过自身给予的,但设计物品却是通过人所创造的,是基于对自然物的改造。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发展,设计物品和艺术品之间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另一方面,美的实物的完成最终要在被选择和使用中实现,而使用者对物的选择和使用与其审美鉴赏素养息息相关。鉴赏,《现代汉语词典》对其的解释是“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如鉴赏一幅字画、鉴赏一件宋代瓷器、鉴赏一件明清家具等,这是关于艺术品的鉴赏。进一步来说,艺术品中有什么样的因子值得我们去鉴赏?从中国山水画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意境美,从宋代瓷器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典雅美,从明清家具中我们能感受一种意匠美,因此,鉴赏与美息息相关。一般认为,汉语“美”的原始语义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羊大为美”。《说文解字》言道:“美,甘也,从羊从大。”“甘,美也,从口含一。”“羊大为美”将美与肥的羊相关联,一方面美指羊自身的肥大健硕,这与人的视觉有关;另一方面,美指这种羊给人的味美感觉,这与人的味觉有关。另一种是“羊人为美”。它主要指人戴着作为图腾的羊头跳舞,娱人娱神,进而身心愉悦。因此,美与人的视觉和味觉甚至整个身心状态相关,这也道出了鉴赏与人的感觉的关系。
鉴赏首先是一种“看”。看的方式通常有三种:一种是视而不见,是盲目;一种是意见,只看其表,看来看去,似是而非;还有一种是洞见,看到了事物自身。当我们以鉴赏的态度看某物时,不是对其视而不见或只看其表,而是必须中断日常生活中的功利感觉、道德感觉乃至各种偏见等,并以审美的方式关注该物,入乎其内,提高认识。鉴赏其次是一种“品”。品,有品尝、品味、等级等义。品尝,一般用来形容味觉,如品尝美食、品茶等;品味,其对象不仅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某种文化性的东西;等级,则是辨别和比较后的结果,如精品、极品等。如果说“看”是审美主体进入审美境界的门户,那么“品”就是为进入这个境界插上了有力的翅膀。在“品”中,我们仔细玩味,细细斟酌,并作出区分与比较。鉴赏再次是一种“享受”。享受,是一种精神性的愉悦,它不同于单纯的生理快感。在“品”的回味无穷中,我们借助想象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并乐在其中,如痴如醉,恰似一个有绘画眼光的人看宋元山水画,一个懂音乐的人听《春江花月夜》。
基于以上对“设计”和“鉴赏”的理解,可以说设计鉴赏是关于设计物的鉴别与欣赏,是对设计美的发现和感受。
针对设计物的鉴赏,设计鉴赏不同于美术鉴赏。无论是美术鉴赏,还是设计鉴赏,两者都要求鉴赏者具备对形式美感的把握能力;但是设计鉴赏与美术鉴赏的对象是不同的。美术鉴赏的对象是艺术品,如西方的绘画、雕塑和建筑,中国古代的书画等。而设计鉴赏的对象则是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各种实用物品,包括传统的手工艺品和现代各个类别的设计物品。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生活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美的事物,以致于生活就是艺术的,艺术就是生活的,这样设计鉴赏与美术鉴赏的对象有越来越重叠的发展趋势。
对设计美的发现和感受,设计鉴赏也不同于美术鉴赏。设计鉴赏锻炼的是能感受设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培养的是“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4]。一般说来,形式美感的把握可以通过形态与色彩来实现,比如无论是安格尔的线条,还是毕加索的线条;是展子虔的线条,还是仇英的线条,内中都包含着特别的美感,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但是,设计美感的培养远比形式美感的培养复杂。设计美感,它既包含生理上的舒适感,又蕴含心理上的愉悦感;它以物质实用为基础,以精神享受为旨归;它既具有实用功利性特征,又具有审美愉悦性诉求;它不是设计师的率性发挥,而是以使用者的审美喜好为指南。因此,设计美感是具有多种因素多层次的复杂综合体。
三、设计鉴赏的美育价值
人的文化素养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系统的文化教育,另一方面,人们每天所身处的“物”的世界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更不可小觑。毫无疑问,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被设计了的世界之中,生活在一个“物”的世界里,我们常常可能好几天都看不到除了人造物以外的东西。我们每天所面对、使用和消耗的产品,它在满足我们物质需要的同时,也作为一种“背景”和环境在影响着我们的审美和精神生活上的需要。这种“影响”或是正面的,如美的产品对美的因子的培养,或是负面的,如丑陋粗糙的产品对视觉的污染。这里,设计鉴赏的意义就凸显了出来。
设计鉴赏,作为人对物的一种“看”的行为,在“看”的过程中,他可以通过比较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眼界和素养,从而逐步完善使用者的审美鉴赏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表现为一种生活态度和品位,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对服饰的选择,对家居环境的营造,对日常用品的选购等等。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和完善关乎着日常生活的质量。使用者通过对设计作品的鉴别欣赏,能辨别出其优劣好坏,从而在实践中提高其审美能力。必须承认人的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完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但美的事物、优秀的设计作品对人的美感的潜移默化和熏陶作用,又是极其明显的。
一般认为,要欣赏美、探索美、培养美感,只有从高雅的美术领域中去考虑。“美术”一词本身也道出了其中的奥妙,所谓美术,是“美的艺术”,这在西方传统上主要是指建筑、雕塑和绘画;在中国与之对应的主要是指书法、绘画。这类“美的艺术”因为追求纯粹之美,代表了人类更高的人文价值和精神追求,故区别于其他任何功利性和实用性的事物和活动。美术作为一种纯艺术或者说是自由艺术,其美感主要来源于它的形式;对形式美的直观和欣赏,可以培养观众对美的感受能力。比如,对达·芬奇《蒙娜丽莎》的欣赏,你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可爱;对怀素《自叙帖》的欣赏,你可以感受到一种创造力的喷发;对中国山水画的欣赏,你可以感受到一种林泉高致的意境。
然而,在日常生活越来越审美化的今天,艺术与日常生活合二为一,要欣赏美、探索美、培养美感,离不开我们对日常生活物品的关注。对于一件设计物品,我们感受它的方式与感受一件经典的艺术作品的方式是不同的。如果说美术作品对于审美感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观众的欣赏和品味,那么设计作品对于审美感的培养主要是在消费者的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美术作品感染人们的是它的形式美以及形式背后蕴含着的意境,而设计作品给予人们美的感受包含了形式美、技术美、功能美、艺术美、生态美等多个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讲,设计物品对于完善人们审美感的鉴赏能力,作用更大也更全面。比如对功能美的关注,可以使人们体会到一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之美;对生态美的关注,可以使人们养成更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同时,审美感的获得,涉及到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因素,它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对设计物品的选择与使用,贯穿于这整个过程中。
四、结语
在“看”与“用”的过程中,使用者的眼界和素养逐渐提高,因此他倾向于选择更优的物品,这样就会促成更多优秀物品的出现。由此,设计鉴赏一方面提高了使用者的审美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又促成了更多美而好用的实物的创造,正如马克思所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5]于是,日常生活越来越审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