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疗效观察
2019-03-14
66169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九中心医院,云南 开远
子宫内膜息肉在临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产科疾病之一,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并且该病的复发率也比较高。本次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疗效,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0例,现把本次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5~66岁,平均(48.73±8.75)岁;对照组组患者年龄34~65岁,平均(48.85±8.6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患者在月经结束后的3~7 d均接受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并要接受常规的术前检查与手术准备,利用超声来测量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在术前1 d晚上把0.4 mg的米索前列醇置于患者的阴道后穹隆处软化宫颈。采用全麻的麻醉方法,利用扩宫条来慢慢扩充宫颈口,采用5%甘露醇注射液进行膨宫并放置宫腔镜,全面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息肉位置以及大小等。根据诊断结果的不同来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在宫腔镜的引导下利用环状电极来实施息肉电切摘除术,术中采用电凝止血法,吸刮宫腔内膜,把切除的子宫息肉与内膜取出做病理检查。手术结束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广谱抗生素来预防感染[1]。观察组患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并要确保放置在<9 cm的子宫宫腔中。对照组患者在术后不用任何药物预防复发。
观察指标:①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息肉复发情况,主要包括单发性息肉与多发性息肉。复发率=(单发性息肉+多发性息肉)例数/总例数×100%。②观察与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血红蛋白水平,主要是6个月、12个月以及24个月时的血红蛋白水平。
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采用(±s)和%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术后息肉复发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息肉复发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息肉复发情况比较[n(%)]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血红蛋白水平比较:通过对两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在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的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血红蛋白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血红蛋白水平比较(±s)
组别 n 6个月 12个月 24个月观察组 40 95.35±7.25 108.36±8.25 120.16±9.52对照组 40 85.93±6.94 89.72±8.65 87.95±8.95 χ2 5.936 9.862 15.591 P 0.000 0.000 0.000
讨 论
根据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子宫内膜息肉主要是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所引起,表现为突出于子宫腔内的≥1个光滑肿物,蒂长短不一。可引起不规则阴道流血、不孕。在这其中,子宫内膜炎的形成与患者子宫内膜局部的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PR)水平的非正常升高有极其紧密的联系。对于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来说,其治疗方法不仅只有单一的息肉切除术那么简单,而是要进一步处理已经发生病变的内膜组织,以此来有效避免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2]。随着我国宫腔镜技术的日渐完善与普及,宫腔镜检查就变成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最主要的标准。在诊断结果出来后,就要在宫腔镜的直视下,一同将子宫息肉与已经发生病变的子宫内膜进行切除,以此来进一步降低患者术后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在术后把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放置在患者的子宫内可以不间断地释放微量的左炔诺孕酮,并且直接对子宫内膜发挥药效,提高其在子宫内部的浓度,从而促进子宫内膜ER与PR的平衡,有效抑制子宫内膜的增殖[3],以此最大程度地降低与预防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避免反复手术给患者的身心带来的伤害。
总之,本研究表明,经不同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患者其术后息肉复发情况以及不同时段的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进一步证明了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预防息肉复发的疗效十分显著。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减少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而且可以缓解阴道不规则流血等情况,提高不同时段的血红蛋白水平,从而改善贫血。因此,在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方面,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