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丘北马者龙村白族巫傩面具艺术特征初探

2019-03-13王希杰孙俊马李丝

青年文学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白族

王希杰 孙俊 马李丝

摘 要:白族巫傩面具是白族文化的体现方式之一,丘北马者龙村的白族至今仍有佩戴巫傩面具进行祭祀活动的习俗,试图取得或张扬神明的灵性和力量以庇佑众人,其面具所具有的艺术特征为白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丰富了色彩。

关键词:白族;巫傩面具;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1

面具作为一种祭祀工具,初期主要出现在打猎、驱傩以及丧礼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演变为节日中的一种文化现象,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祭祀节日中使用巫傩面具以借助神明之力,祈求众人的生活安康顺遂。据调查,在丘北县马者龙村至今仍有使用巫傩面具进行祭祀的传统习俗。

一、丘北马者龙村白族巫傩面具概述

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及识别自然的能力的不足,使人们对于自然力和自然物感到惊讶和害怕,对影响自身的外部现象难以做出合理的解释,便产生了万事万物都有神灵管理的理念,试图通过面具来借助神灵的力量以抵御自然界的危害与侵袭。马者龙白族使用巫傩面具是为了抵御超自然力的侵害,人们把难以解释的外部现象认为是妖魔鬼怪在作祟,于是便在桃木上画出诸神的相貌并加以雕刻之后戴在头上,手持与所戴面具相符的兵器法器组织驱鬼、驱邪,进行清理村寨洒扫住宅的活动。

马者龙白族所崇奉的神灵可分成善神与恶神:祖先、土地诸神、山神、水神等为善神;对善神有特定的祭献供奉仪式,以求平安、消灾解难。恶魔、幽灵、鬼怪等为恶神,对恶神一般先请祭师作法供祭,若无效,则采取驱、打、撵等方法斗争驱之。“护生神”,“避邪镜王”,“除恶神”和“除鬼王”等面具就代表了马者龙白族村民心中掌管生育、死亡、疾病、灾难的神。

1、“护生神”,作为一个保佑“新生”的神而被祭拜。在马者龙村,如果家中有孕妇待产,为了保佑婴儿的顺利降生,家人往往会请村里的宗教祭师来帮忙求神庇佑。让妖魔鬼怪不能靠近新生婴儿的房间,以保佑新生儿安康,使其茁壮成长。

2、“避邪镜王”,作为能驱邪避鬼的神灵而被供奉。村里若有人故去,主人家会邀请巫师佩戴 “避邪镜王”的面具唱经作法。以驱使死者早入轮回,不要再来带走亲人的魂魄或留下邪气怨气。

3、“除恶神”和“除鬼王”,作为驱除恶灵、邪物的神仙而被供奉。村里有人久病不愈或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病症时,便会被认为是不吉祥的预兆。便要请祭师会在特定的日子里来家中举行祭祀仪式,意为净宅除邪,趋魔避怪。

马者龙村的白族还举行“洗太子”节日庆典。传说王母娘娘在玉蒿树下生产时,“玉蒿童子”用玉蒿叶为太子遮阳避雨。后为了纪念太子的出生,村民们便用玉蒿树枝雕刻了“玉蒿树神”和“玉蒿童子”面具,在太子生辰之日佩戴着载歌载舞。舞蹈过后,村民把面具带回家中保存,以保佑子孙兴旺,家中清安和祥。所有面具的使用均在祭祀、供奉、作法时,用后把面具挂于门头保存或焚烧毁之。

二、丘北马者龙村白族巫傩面具的艺术特征

在白族巫傩面具的制作过程中,所需时间少则几天,多则数月,面具的造型、材质、色彩的运用都具有其丰富的艺术特征。

1、巫傩面具的材质

白族巫傩面具有纸质面具和木质面具。纸质面具一般选用方便剪裁的硬质卡纸来制作,使用较为频繁的便是制作“天王君神像”。纸质面具由于其硬度偏软,所以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使用竹签进行粘贴和固定。木质面具选用的材料多为桃木,白族人民认为桃树是驱灾辟邪的好材料,所以在制作面具时,均要选用桃木来制作,若是桃木生长的年岁越久,其驱邪效果便更好。所有面具在制作前均要进行除净,在燃烧的火炉中撒上一把香,然后手拿着制作面具的原材料在火炉上方左右各转三圈,口中念着“除净除净……”让燃烧的香的烟熏过纸板或桃木,意为已帮助原材料驱除它不干净的东西。

2、巫傩面具的造型特征

白族巫傩面具的产生与白族的宗教信仰有关,基于白族人对于万物皆有灵的宗教理念,白族人对于巫傩面具的造型有着不同的需求。有山神,水神,树神等等的不同面具造型,但这些面具的共同特点都是在雕刻时多依据人们的想象把神灵的五官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出来,眼睛比正常人的要大上两倍之多,眼角多往上倾斜,眼球向外凸出,似下一秒眼球就要掉下来一般。鼻子的鼻架宽而粗厚,两个鼻孔多为一高一低,不似人类的是水平的。嘴是面具最为夸张的部分,通过制作人的想象,将野兽的大嘴运用于面具造型的创作之中,有些面具嘴唇占了面部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口中的牙齿往往是参差不齐并尖利的,口中或含着刀或含着铁链又或是嘴角歪斜,整体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3、巫傩面具的色彩特征

白族巫傩面具在色彩的运用中,多以黄、红、绿、白、黑等色为主色,蓝色、粉色为辅色。黄色多用于善神面部,意为善神有着与人一样的肤色,体现善神和人之间的相似之处,增进人对善神的信任和崇拜之情;红色多用于除恶神面具中的舌与眼的部分,红色是一种强有力的色彩,运用在舌与眼中时,给人一种威严神武的气势,以此恐嚇邪灵,保护凡人不受其侵害。黑色为面具中头发、眉毛和胡须等部分,绿色、白色为面具中其他配色。面具中对于多种色彩的极致运用体现了其丰富的艺术特色。

人们通过佩戴巫傩面具举行祭祀活动的方式将白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是对白族传统文化的彰显亦是白族巫傩面具的神圣使命。白族巫傩面具作为白族同胞的精神文明象征,集白族人民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意识等诸多元素于一身,其艺术特征将使其在传承的舞台上散发属于它的持久弥新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俊.中国古代祭祀[M].北京:中央商业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白族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天趣自然 质朴归真
壮族传统服饰的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
浅析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浅议侗族戏剧的艺术特征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白族敬酒歌
大理白族扎染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