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2019-03-13梁春生

财会学习 2019年5期
关键词:防范风险

梁春生

摘要:企业在我国快速发展经济过程中也迎来了全新的机会与挑战,为了稳定发展经营业务迫切需要结合环境特点改进相关工作。其中作为财务管理关键内容之一的财务报表审计,主要是利用处理与分析有关的报表数据,找出存在于审计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并联系有关手段不断改进工作。对企业来讲,报表审计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财务报表审计;风险;防范

财务报表审计一般来讲是审计分析产生的有关数据,检验这部分数据是否满足企业财务要求,能否全面体现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并以此为根据,合理判断经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会计差错、舞弊、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或财务人员业務不熟悉等产生的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导致注册会计师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报告,都可以看作为审计风险。这一风险的出现来自于各方面因素,并对工作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对其怎样合理预防,并降低风险程度,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基本方法与原则

(一)方法

综合来讲可以将方法划分为三种,一是账项基础审计,也就是逐一审核形成财务报表的账薄及所有会计分录,主要是为了找出错误与漏报的现象。随着我国不断改进市场经济制度,这项工作也体现出消耗时间与精力的不足;二是制度基础审计,具体审查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以评价被审单位现行内部控制制度在保证其会计数据真实、正确、完整方面的可靠性为基础,确定真确性测试程序的性质、范围、深度和时间安排,以便有效地收集审计证据的一种审计方法。当前,基本前一种方法进行了替代;三是风险导向审计,这项技术相对新颖,有效联系了企业内外部的发展环境,最大程度了解被审查对象的实际情况,并逐步发展为审计的主要方法[1]。

(二)原则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加强预期使用者信赖报表的程度,避免发生利益方面的矛盾冲突,保证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因此,在审计操作中,应结合实际工作原则、有关的法律要求,明确审计工作的实际范围;严格遵守操作流程、相关的职业道德标准,保证客观且公正的开展工作;在实施具体业务中应贯彻执行独立审计原则,并秉持职业怀疑态度,通过相对公正的方法对可能产生的错报或漏报问题有效判断,保密处理获取的信息;根据工作原则,结合对应结果形成报告,与管理部门认真实施交流。

二、存在的风险

(一)不够完善的体系

在企业中通过财务报表审计可以及时找出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企业只有对其正确应用才可以严控风险。目前企业基本都在开展这项工作,但缺少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体系。针对企业财务管理流程来讲报表审计仅仅是某一环节,因此尚未专门开展这项工作,同时也缺少完善的工作制度,内容存在一定不足,无法对其细化处理。这项工作不具备较大的工作权力,在联系其他工作方面缺乏紧密性,还需要不断加强推进[2]。

(二)机构缺乏独立性

这一机构在报表审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企业内设的主要机构,主要是在有关领导的组织下实施工作,服务于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但利益因素容易对其造成较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自身的独立性,甚至一部分企业没有结合真实情况设置机构,只是在财务部门设定,如此必将影响其功能的发挥,也不能结合工作结果检查财务情况,一定程度影响了企业今后制定发展战略。

(三)不够合理的方法

首先,程序与方法仅仅是从原则角度进行了有关规定,无法详细说明每一个审计环节,假设是全部技术方法的基本全体,审计人员难以对应用技术的全部条件精准掌握。现今一般选择抽样方法开展工作,由不具备全面与详细特点,极有可能产生工作漏洞。这也是方法自身问题引发的风险。其次,我国采取的审计方式表现出一定的落后性,通过分析国外做法可知,现代化企业更加强调结合自身的经营风险特点采取风险导向方法,全新的方式一定程度提升了控制与防范风险的水平。针对我国当前情况可知,尚无法熟练应用制度基础方法,除了一部分大型事务所财务这种方法之外,很多中小型事务所依然采取账项审计方式。对于国外这种先进的方法,依然处在萌芽状态,这也是风险形成的关键原因[3]。

(四)内控力度不足

只是依靠审计人员避免发生风险是不现实的,还要其他部门不断配合协作。但在具体工作中,由于审计具备的独立特点,直接影响了与其他工作岗位的有效连接,相应增加了工作开展难度。同时,企业也很少集中主要精力关注这项工作,并且大多数企业认为不需要监督审计工作,无形之中增加了工作风险,不能获得准确性较高的审计结果,导致工作目标无法对企业实际运营情况有效反映。结合运营缺陷采取的防范手段,无法获得预计的良好效果,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无法产生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也不利于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侧面体现出企业实施内控力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有效更新升级审计方法,缺少强有力的监控力度。

(五)公众影响审计期望差距

注册会计师与社会公众之间在认知审计作用与法律责任上存在的差距即是审计期望差距,也可以理解为对审计的期望远大于会计师认知自身工作的程度。随着公众不断加深了解会计师的工作责任,相应也增加了二者的期望差距。但由于审计自身存在的约束性,会计师无法获得报表中隐藏的全部漏洞,也不能充分保证其真实性。在这一差距面前,一部分会计师通过固有的局限进行逃避,加深了与公众之间的冲突,将自己推向被告席,并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4]。

(六)实际工作不符合预期规划

在正式开展工作之前,一般制定全面的计划,从而有效约束工作的流程与形式,进一步获得审计报告,从最初的提出到最后的监督也需要制定对应的要求与表达模式。一定程度促进了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也是长时间操作实践得到的结果,有效降低发生风险的概率。但在实际操作中,一部分单位为了有效压缩成本,节省审计操作时间,对计划方案任意更改,甚至除去了一部分十分关键的操作步骤,产生非常混乱的内容。造成不少工作流于表面形式,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好预计该工作,而不能对审计工作严肃对待,无形之中增加了风险发生概率。

(七)工作人员经验限制

只有切实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才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避免出现更加严重的风险。但从当前的情况分析,虽然我国已经拥有较大规模的会计师队伍,但这部分人员的能力各不相同,这一情况严重影响了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一定程度降低了工作的可操作性,提高了发生风险的效率。另外,在目前迅速发展科技的情况下,计算机已经成为审计的关键工具,由于一部分人员无法熟练操作计算机,相应增加了风险出现的几率[5]。

三、防范风险的实际策略

(一)完善体系

针对企业来讲,在正常经营发展过程中报表审计工作虽然发挥了完善作用,但依然不能達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对这一系统不断改进。首先确定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意义,利用实际制度对企业全部业务积极覆盖,提升工作的全面性并减少可能产生风险的概率。企业还要与企业管理工作有效联系建立审计体系,确定实施工作的手段和方法,提升企业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完善的机构

要想降低发生风险的概率,需要认真遵守基本原则,认真根据巩固走准确和有关制度规定,完善方法,确保工作的公平性,彻底达到依法开展工作的目标,这样不仅彰显了工作的科学性,还降低了发生风险的几率。另外,在全新的发展阶段,还需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并保证这一机构独立开展工作,需要重视的是该部门也应拥有独立的经费,真正独立且贡品的发挥工作性能,并有效监督工作人员的审计工作。

(三)不断更新方法

要想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实施质量,必须不断探索方法。这就需要持续增加投入力度,从而全方位开展工作。传统方法过于强调报表与数据,在数据处理方面力度明显缺乏,这就要求人员善于使用发达的信息技术,在构建信息系统的前提下,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搜集与整理数据,并且通过设计各种指标综合实施系统工作,提升操作水平[6]。

(四)加快推进内控工作

企业需要借助报表审计工作正常经营与发展,而内控是提升审计工作实施效率并科学应用其结果的关键方式。企业对其应给与充分认知,并且综合练习内控和报表审计工作。首先审计风险的关键原因是信息不够准确,主要利用内控以及有关的监管收集整理报表和数据,从而提升数据的有效性。企业还要认真分析审计结果,联系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推进内控操作,并且向这些部门传递完善管理工作的方案,内控制度应高度关注风险发生的原因,并有效弥补原来的工作制度,并利用信息管理体系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五)科学设计组织机构

要想科学发挥审计工作,需要对其机构合理设置,应遵守两个原则:第一,独立原则,这一内容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原则的影响下,内审机构在安排人员、工作与经费等方面应与被审计对象彼此独立,单独行使工作权力,避免受到其他部门与个人的干扰,从而提升工作的公正性;第二,权威原则,这也是全面彰显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具体表现为机构的设计水平与所在位置上。根据这些原因,可以单独在董事会下设计结构,体现出合理性。其次,不断提高设置水平,体现出较强的独立性,有利于相关人员正式推进工作,充分体现工作职能。

(六)全面考察实际操作

必须严控实际操作流程,结合预先制定的规划分步骤实施。在实际操作中,应开展三级复核工作,逐层控制,确定每个环节的实际工作,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具体工作,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目标。针对每一个审计操作步骤,进行相应的批注,有利于后期实施检查与批阅,从而强化了操作的严谨性。在选择方法中应联系被审对象的真实状况,采取相对合理的方法,而不是一味采取传统方法,应注意升级创新工作方式,采取降低风险的合理方法。相关人员对风险正确认知,循序渐进的改革方法和程序,并且通过各类检测方法对风险有效预防。

(七)认真开展人员建设工作

要想彻底降低发生审计风险的几率,需要努力建设工作人员队伍,持续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与工作水平,同时企业还应当认真组织有关人员参与培训,彻底提高整体素质。简单来讲,只有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才可以对风险有效评价,有效避免出现经营风险。

四、结束语

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必将发生无法规避的风险,而对其有效方法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必须开展的专项工作的财务报表审计,由于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一部分问题而引发相关风险,在发展过程中留下较大的安全隐患。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以及目前设计工作特点不断优化自身工作,认真防范风险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茜.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与审计策略[D].重庆:西南大学,2015:12-13.

[2] 谢荣.论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模式演变和控制措施 [J]. 会计财务,2015 (4):24-29.

[3]余玉苗.行业知识、行业专门化与独立审计风险的控制[J].审计研究.2015 (5):63-67.

[4]宋衍蘅,殷德全.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一来自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的证据[J].中国审计,2016 (2):72-77.

[5]黄岜,张立民.监管政策、审计师变更与后任审计师谨慎性[J].审计研究,20l0(01):223,226.

[6]杨月.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l5:11-13.

猜你喜欢

防范风险
SQL注入防护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和监管问题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浅析防范电能表串户的重要性及方法
也谈国际贸易合同欺诈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