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铁时代下贵阳市旅游目的地供给情况评价

2019-03-13陈长樊海水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影响因素评价

陈长 樊海水

摘 要:根据旅游需求和旅游消费者行为理论,通过李克特量表法,选取贵阳—广州高铁线路的游客为研究对象,分析高铁开通对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影响因素。最终发现,旅游时间、旅游地的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地的服务接待能力和旅游地的交通网络密度对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影响较为显著,并据此对2010—2016年贵阳市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地的服务接待能力和旅游地的交通网络密度的供给情况进行评价。

关键词:高铁时代;旅游目的地;影响因素;评价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3-0174-04

引言

贵阳市自然资源、人文和民族文化资源相当丰富,这为其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先天有利条件,但是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先天条件和后天条件的共同作用,特别是后天的旅游交通条件。旅游交通是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次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变革,都将深刻地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贵阳市的高铁建设也是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势头,短短的几年间开通了贵阳—广州、贵阳—北京、贵阳—上海、贵阳—云南、贵阳—四川、贵阳—成都等,基本连通全国的主要城市,形成了相互连接的外部交通网络,已经成为连接地之间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在贵阳市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外部高速铁路网络的不断建设与完善,使得游客数量因高铁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不断增加,旅游业收入也不断增加。

2017年的贵阳旅游数据显示,高铁已经成为游客来贵阳旅游的主要交通工具,带来的游客数量占总游客数量的40%以上,旅游人数的增加,配以贵阳市旅游资源禀赋和人文景观,使得旅游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模式。那么,高速铁路的建设对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选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在高速铁路网络不断完善的同时贵阳市的旅游业供给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和努力呢?为了清楚地说明上述问题,借鉴汪德根等[1]《高铁对出游者目的地选择影响》一文中的调查和其他学者的调查指标,选择贵阳主要旅游客源地之一的广州,利用暑假期间,以贵阳—广州的高铁(G2925、G2921、G2935)的游客为调研对象,调查旅游者选择出游目的地的影响因素。采用李克特量表法要求被調研者用1(非常不重要)至5(非常重要)的等级方法来回答。运用SPSS20.0中的因子分析法对调查问卷进行处理,得到主要的影响因素。本次调研一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45份,问卷有效率82%。

一、影响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思想是利用降维的方式从原有的多项指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和指标的集合,其前提是各变量之间必须具有相关性,否则,各变量间没有共享信息,就不会存在公因子,那么,也不可能实现降维。本文采用SPSS20.0中的KMO方法检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如果KMO值小于0.5就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当KMO值大于0.6为“效果平庸”,KMO值大于0.7为“中度适合”,KMO值大于0.8为“效果良好”[2~3]。本文的KMO为0.815,大于0.8效果良好,因此,调查问卷适合做因子分析。

将收集到的问卷数据,经SPSS20.0软件测算后,根据所选取的主成分需要代表原有变量70%以上信息的原则,其中,选取4个主成分代替原来的变量。其中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87.27%,说明4个公因子能够反映原有的指标的主要信息,较好反映出整体情况(见下页表1)。

通过因子分析后发现,公因子1中,“X4旅游景点知名度、X5旅游景区距离中心城区较近、X6旅游景区比较集中、X3旅游景区数量多且类型不同”分别反映出旅游对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旅游资源集聚度较高的地区的旅游地、旅游地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的偏爱。因此,将公因子1命名为“旅游资源禀赋”。公因子2中,“X1从居住地和旅游地的旅途时间不能太长、X2两地间的交通是否便捷”反映了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中,非常重视旅途时间的长短。因此,将公因子2命名为“旅行时间”。公因子3中的“X7旅游地内部具有完善交通网络、X8旅游集散中心通往景区的道路等级高,交通快捷度高”反映出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很注重旅游地的交通网络的发达性,通达性越高,越有利于旅游地空间转移。因此,公因子3命名为“旅游地交通通达性”。在公因子4中,“X9旅游景点所在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完善、X10旅游地具备各种档次和类型的宾馆和餐馆”反映了旅游者选择目的地时,对旅游地的住宿、餐饮、娱乐以及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程度较为重视。因此,公因子4命名为“旅游服务设施”。

因此,从分析结果可知,影响旅游者选择出游目的地最重要的4个因素包括旅游地资源禀赋、旅行时间、旅游地交通通达性和旅游地服务设施系统,但是这并不表明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只是这些影响因素没有上述4个公因子所包含的影响因素作用大。

二、贵阳市旅游资源供给现状评价

(一)贵阳市旅游资源禀赋现状分析

旅游资源条件是旅游者选择出游目的地的客观基础[4~6]。一般地,旅游者倾向于选择高级别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做旅游目的地[7],一般情况下,这些地方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强,游客到访率较高。贵阳市现辖6区3县1市,总面积8 034平方公里,既有以“山、水、林、洞”为代表的自然风景,也有非常具有特色的人文景观,更重要的是还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据统计,2017年贵阳市拥有5A级景区一家,4A级景区15家,其他景区39家。

在贵阳市所辖的6区中花溪区、南明区、乌当区的旅游景区的数量最多,且AAAA级及以上景区的数量占全市的44%,3县1市中开阳县和修文县的旅游景区数量较多,共13个,其中AAAA级及以上景区4个,其他各区和县中虽然景区数量较少,但是基本都在3个以上,除观山湖区外,每个区或县都至少有一个AAAA级及以上景区。由此可见,贵阳市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较为合理,集聚程度也较为集中。使用公式TRj=WiNij数字化表示贵阳市的旅游资源禀赋,其中TRj表示j城市的旅游资源禀赋值,Nij为j城市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他旅游景区的数量,Wi为不同等级旅游资源的权重[8~9]。综合有关学者的研究和本文所收集的贵阳市旅游景点的具体情况确定旅游资源权重,其中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4A级旅游区、其他景区分别赋予5、3、2的权重。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拥有称号较多的景区以等级最高的一种统计,那么2017年贵阳市的旅游资源禀赋值为128,其他年度根据相同的方法计算获得(见表2)。

分析表2可知,2010—2013年间贵阳市旅游资源禀赋没有发生变化;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在2014年和2015年旅游资源禀赋增加较多。根据那几年旅游战略和旅游资源开发状况可以知道,这一段时间有很多的前两年开发的景区逐步进入营业模式,且景区(点)的种类更加丰富;最后,2017年的旅游资源禀赋值最大,主要是因为开发了很多极具特色的综合旅游、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根据各年景点的空间分布,可以知道,贵阳市的旅游资源在城区内的更加集中,在3县范围内的也在向着集聚方向发展。

(二)贵阳市旅游服务设施接待能力现状分析

旅游地的娱乐设施和购物设施、餐饮与住宿等因素也是影响目的地吸引力的主要方面,提高旅游地旅游服务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能够显著地提升旅游者对旅游地选择的意向[10]。通常认为,旅游服务设施主要包含酒店、餐馆、娱乐、旅游购物商店等设施,而在这些基础的服务设施中旅游者最需要考虑的设施是酒店,是否能够订到酒店是旅游者是否选择旅游地的一个重要依据。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选择贵阳市星级以上酒店数作为旅游服务设施的指标,以每万名游客拥有酒店数作为旅游地服务设施接待能力的衡量标准。

式中,TFj为第j个城市的旅游服务接待能力,THj为第j个城市拥有星级酒店数,Tj为第j个城市的接待旅游者人数(万人次)。数据来源于《贵阳市统计年鉴》《贵州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表2列出了贵阳市2010—2016年旅游服务的接待能力,星级酒店的数量在2011年的数量最多,2016年较2010年相比,星级酒店的数量最终呈现增长;接待旅游者人数除了在2013年下降外,其他年份均呈现增长趋势。仅仅从数量上分析,可以发现,接待旅游者人数与星级酒店数量呈现一定的正向相关性,且接待游客数量的增长率也与星级酒店的数量有关,但2014年的接待能力是最弱的。究其原因,从表面分析可能是,根据贵阳市的发展规划,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增大,旅游景点的数量增多,旅游方式更加多样化,以及内外部交通网络的完善,导致旅游者的人数在逐年增加,从而导致在酒店数量呈现减少,接待旅游者数量呈现增多的情况下,旅游服务接待能力下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酒店的数量和接待旅游者人数的多少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最后,分析旅游服务接待能力的整体数据可以知道,贵阳市的旅游服务接待能力较弱,仅为1%左右。所以,贵阳市今后想要更好地发展旅游业,那么就必须先增加星级酒店的数量,或者说提升全市范围内酒店、旅馆、青年旅馆等的服務质量和环境。

(三)贵阳市旅游交通网现状分析

旅游者到达旅游目的地后,从集散中心到旅游景区(点)以及旅游景区(点)时间能否实现快速便捷的空间转移流动,是旅游者考虑选择旅游目的地的一个重要因素。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条件是旅游地的交通通达性优势度要高,而旅游交通网络密度是评价旅游地交通通达性优势度的重要指标,主要指交通线路长度与所在区域土地面积的绝对比值[11]。

式中,TNj表示第j个城市的旅游交通网络密度,TLj表示第j个城市的交通线路长度,交通线主要包括高速铁路、国道、省道和铁路,Aj表示第j个城市的区域面积。该项指标所得数值越大,交通网络密度越大,区域交通条件越优越。从本文表2中可知,2010—2016年交通线路长度逐年增加,在城市区域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交通线路长度的增加,贵阳市交通网络密度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根据此数据验证了贵阳市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条件越来越好,交通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好,交通条件越来越优越。但是根据目前贵阳市交通出现的堵车,以及小范围内频繁堵车和主城区堵车的现象,贵阳市在接下来的发展中要在不断增加交通网络密度的同时,合理规划道路交通。

结语

根据旅游需求和旅游消费者行为理论,通过李克特量表法,选取贵阳—广州高铁线路的游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铁开通影响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影响因素。最终发现,旅游时间、旅游地的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地的服务接待能力和旅游地的交通网络密度对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旅游资源禀赋、服务接待能力和交通网络密度是评价目的地旅游业现状的重要指标,根据三项的分析结果,发现贵阳市的旅游资源禀赋逐年增加,有更多的旅游景区可供客源地的游客选择,吸引大量的游客流;旅游服务接待能力虽然中间有所起伏但整体呈现出增长趋势,不足是整体接待能力较弱;旅游交通网络密度逐年增加,交通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好,区域交通条件越来越优越。从这个角度来看,贵阳市在大力开发旅游景点的同时,还需要加大对交通网络和酒店等娱乐基础设施的建设,未来贵阳市旅游供给应该重点从旅游交通和旅游服务接待能力两个方面改进完善。

收稿日期:2018-08-2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镇化对中国潜在增长率的影响研究”(13XTJ002)

作者简介:陈长(1972-),女,贵州安顺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从事城市经济、旅游经济学与定量分析等研究;樊海水(1994-),女,贵州岑巩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数量经济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汪德根,牛玉,王莉.高铁对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影响——以京沪高铁为例[J].地理学报,2015,(9).

[2]  张文彤.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  Murphy P.,Pritchard M.P.,Smith B.The destination product and its impact on traveler perceptions[J].Tourism Management,2000,(1):43-52.

[5]  Bruce P.Factors affecting bilateral tourism flow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5,(3):780-801.

[6]  刘法建,张捷,陈冬冬.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动因研究[J].地理学报,2010,(8):13-24.

[7]  陈健昌,保继刚.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学报,1988,(3):44-50.

[8]  史云春,张捷,尤海海,等.中国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的空间分布格局[J].地理科学,2006,(5).

[9]  苏伟忠,杨英宝,顾朝林,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初探[J].旅游学刊,2001,(3):39-42.

[10]  李华敏.基于顾客价值理论的旅游地选择一项形成机制研究[J].地理研究,2010,(7):335-344.

[11]  黄晓燕,曹小曙,李涛.海南省区域交通优势与经济发展关系[J].地理研究,2011,(6).

猜你喜欢

旅游目的地影响因素评价
扬州旅游目的地网络口碑调查分析
庐山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定位与设计
景观美感视野下旅游目的地空间分形与结构优化刍议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