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习作与生活接轨

2019-03-13方振龙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2期
关键词:接轨习作生活

方振龙

[摘 要]目前,语文教学的难点仍然是习作教学,而语文教师最感头疼的莫过于习作教学了,不管你如何百般认真地指导,大部分学生的习作仍旧任意捏造,假、大、空的现象非常普遍。为解决这一难题,作文教学中可尝试以下做法:激发学生回忆生活,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为学生创造多彩生活。总之,学生只有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将习作与生活接轨,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打动人心的作文。

[关键词]习作;生活;接轨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4-0085-02

目前,语文教学的难点仍然是习作教学,语文教师最感头疼的莫过于习作教学了,不管你如何百般认真地指导,大部分学生的习作仍旧任意捏造,假、大、空的现象非常普遍。笔者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习作远离了他们的生活。那么,如何让学生的习作与他们的生活接轨呢?就这方面,谈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回忆生活

生活好比一个万花筒,什么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装进了这个万花筒。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当要求学生写一件经历过的事时,他们的表现总不是最佳。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

1.创设情境

教学中创设情境能促使学生对一定生活事件进行回忆。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八训练《我的学艺路》,教学时,我兴奋地问学生:“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小时候的学艺路?”所有学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老师的事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就在学生们渴望的心情下,入情入境地讲述着我的学艺路。直至听完,学生们还意犹未尽,我就及时抓住这时的兴奋点,让他们四个一组说说自己学艺的事。讨论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们都抢着说,争着讲,大部分学生由一带三,一下子联想了好几件事。这样一来人人都有事写,既解决了学生习作无话可说的问题,又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2.利用音像设备

音像设备对帮助学生再现情景起直接的作用。利用音像設备把学生平时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录制下来,等到日后需要时,再展现于学生眼前。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生活进行回忆。如让学生写“一次活动”,我就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放风筝比赛”。在比赛前,我准备好录像机、照相机,比赛时,我把整个比赛过程有选择地录下来,把精彩的镜头拍下来。当学生写放风筝比赛时,我就把所录的视频播放出来,所拍的照片展示出来,学生一看,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马上又浮现在眼前。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再枯燥、乏味,一篇篇作文是那么生动、形象、入情入境。王思懿、王心翰、徐天洋、董子豪、裴文熙、孟雨杰六位学生的习作还分别在《农村孩子报》和《作文周刊》同题碰碰车栏目上公开发表了。

二、引导学生捕捉生活

写日记是捕捉生活素材、积累写作素材行之有效的方法。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季羡林老先生说:“写日记,可以避免写错、别字,可以使学生掌握语言,把语句写得通顺一些。长一点的日记,有助于提高习作水平。”为此,我要求我班学生天天写日记,从三年级一直写到六年级。为了提高学生写日记的质量,日有学生检查,周有我抽查次,月有日记大王评选,被评为“日记大王”的学生还能获得奖状一张,拍照一次,班级群里表扬一次(日记大王的获奖照片发到班级群里表扬)。我班的学生张慧鑫、陈诺等从三年级就开始写日记,四年下来,写了厚厚的八大本,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出了很多佳作。张慧鑫的《冬》《小熊储蓄罐》分别在《作文周刊》主办的第二十九届神笔杯全国中小学生习作大赛、《学习方法报》主办的第六届”学习方法报杯“全国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另外,她还在《作文大王》上公开发表了《我是小主人》《我的新朋友》等习作。陈诺同学所写的《阳台上的吊兰》《寒假偷着乐》分别在第十七届、十八届世界华人学生习作大赛中获奖。其中,《阳台上的吊兰》《我的朋友》《可爱的小狗》分别在《作文大王》《学习方法报》上公开发表。这些好文章都来源于日记,都是从日记中提炼出来的。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不同的事情。是否有事可写,关键在学生会不会捕捉。正如罗丹所说,美无处不在,对于我们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1.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习作要与生活接轨,那么学生必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欣赏生活。而这些又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我们不妨采用甘肃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谢瑞的“九细”观察法:用眼睛细看,用耳朵细听,用手细摸,用鼻细闻,用脑细记,用心细思。一个观察能力强的人,他从不会觉得生活是枯燥无味的,不会觉得每天除了到学校上课,就是放学回家写作业看电视。他凭着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在学校、在家里、甚至于在上学放学的路上都能看到、听到、想到很多的事情,所以他每天都有写不完的新鲜事。我班学生方蕊、徐甜甜、崔昊天就是这样,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他们天天写,日日记,四年间他们在《中国写作》《作文大王》《小学生导读》《创新作文》等期刊上发表《焐雪球》《第一次炒菜》《第一次清马粪》等34篇习作,平均每人都超过了10篇。

2.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要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优秀篇章,材料必须来自日常生活,来自周围的事物。因此,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生活、留心生活的有心人。年前,中国关工委来我们学校举行一次感恩在行动报告会,我们班一位叫周思裕的同学以此题材写了《让爱洒满人间》。除此之外,她们村子进行最美乡村建设,她结合实际,写了一篇长达1000字的佳作《美好乡村》。这位同学就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啊!类似的还有张心雨写的《停电》,陈诺写的《一次听写比赛》,魏远航写的《都是骄傲惹的祸》,刘轩麟写的《那节课,我久久不忘》……学生之所以能写出这些文章,都是源于他们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对周围的事物格外留心。

三、为学生创造多彩生活

教师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自己就更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多彩生活,因为多彩生活能酝酿出更多彩的美文。

1.上好综合性学习实践课

所谓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自主活动。它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还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如“才艺表演”、“走进春天的田野”、“假如我是————”“遨游汉字王国”“轻扣诗歌的大门“等。这些课看似与习作无关,实际对习作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更是为学生习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如组织学生赏樱花。因为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所以他们感受很深,写出来的文章真实、生动、具体。其中一位二年级学生这样写道:

“粉色的樱花花心是红色的,花瓣是粉色的。乍一看有点像桃花,可是樱花大,花瓣多;桃花小,花瓣少,我觉得樱花比桃花还要美丽呢!这时,一阵风吹来,樱花的花瓣落了下来。我捡起一片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呀,还有一点淡淡的香味呢!我和几个同学在樱花树下拍了几张照片,留作纪念。”

文章真,才可贵呀!真从何而来?生活。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让习作与生活接轨,这样,学生的作文才富有真情实感,才能焕发光彩。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接轨习作生活
让初中学生从阅读教学中学会作文
对搞好MTI教学的思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