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2019-03-13林威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2期
关键词: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教学设计

林威

[摘 要]《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统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观画导入、总体介绍、阅读文本和训练表达等环节,引导学生复习、运用学习过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同时,在这过程中,让学生沉入文本,初步掌握鉴赏名画的基本方法,理解、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自觉传承中华文化,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学设计;略读课文;教学说明;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4-0012-03

【设计说明】

本案执教的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的前三篇均为教读课文,只有这篇为自读课文。如此编排,是通过本课的教学对之前所学的方法进行回顾、运用并检验。因此,执教者应该时刻注意围绕已学的方法,重点关注编者的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时,可按照自读提示的要求,按部就班,组织自学。

一是从阅读到写作——读懂文章,学习写法。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不可割裂,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根据课前提示,从认真读懂文章入手,再慢慢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本单元所学习的方法,理解课文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的,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写法。

二是从摄入到输出——收集资料,组织表达。先引导学生获取这幅名扬中外的画的相关资料,如作者简历、艺术成就、画面细节、历史价值等;再引导学生提取和获取信息,运用方法,进行简单的加工,做到自如表达、有条不紊地介绍。

三是从审美到文化——感受文化,熏陶美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除了语言与思维,还关乎审美和文化。本单元围绕“传统文化”这一话题选编了四篇课文。因此,在介绍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时刻注重对文化的熏陶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并运用拓展延伸的方式拓宽这一感受,做到“润物细无声”。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词语,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

3.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画鉴赏家——观画导入,课堂激趣

1.喜欢赏畫吗?要赏就要赏名画。(板书:名 画)我们一起来当一回名画鉴赏家。鉴赏是一门艺术。(播放中国风古乐曲)

2.请同学们欣赏这几幅名画。(依次出示《百骏图》《韩熙载夜宴图》《富春山居图》。每幅图都由近景缓慢地缩收至整幅画卷,让学生从局部到整体进行观察)看了这三幅图,各位小鉴赏家,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评。引导学生发现以下几点:都是中国古代的名画,画卷都很长,画上的景物都很多,画得都很好。总结:一幅画作可从大小、内容、画工几个方面来进行鉴赏。

4.正面评价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提问:那这一幅呢?(出示《清明上河图》)

5.学生再次汇报,教师相机点评。凸显《清明上河图》的画卷之长与人物之多。

6.这几幅作品都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画作品之中。其中,《清明上河图》更是享誉世界,被称为是——(齐读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在“名”和“画”中加上“扬中外的”)

7.看到课题,你有何疑问呢?

【设计意图 《清明上河图》是位列中国古代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以画卷之长和人物之多而扬名。教学伊始,通过与其他几幅名画进行直观比较,一是能凸显出这幅画的与众不同,二是让学生自然地发现可从哪些方面来鉴赏名画,三是初步训练学生组织语言来表达观点的能力。这样的比较,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产生鉴赏的兴趣。教师选择以画导入,能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感受《清明上河图》的独特魅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名画设计师——总体介绍,探究原因

(一)设计名片,提炼信息

1.接下来,让我们为这幅名扬中外的《清明上河图》设计一张名片吧。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运用前两篇课文所学的方法,迅速为《清明上河图》填写名片。

[画名 作者 年代 距今历史 画卷大小 画面内容 保存地点 其他补充信息 …… ]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评。引导学生互相补充,将表格填写完整。

(二)名画自述,总体介绍

1.我们来看看,这幅画的名片的信息相当于一个人名片中的哪些信息?

①画名、作者、年代、距今历史——姓名和年纪。

②画卷大小——身高和体重。

③画面内容——外形相貌。

④保存地点——家庭地址。

2.名画不会说话,让我们来替它做一个自我介绍吧。

3.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点评。

4.这些都是对基本情况的总体介绍。假如你要跟别人介绍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光说出以上这几点,就够了吗?当然不够。那我们还应该介绍些什么呢?

5.学生自由说。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本里的阅读提示——重点在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三)设计背面,探究原因

1.出示名片的翻转页面。这是名片的背面,上面画着几条横线,你猜是写什么的?对,名片往往是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里要写的,就是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2.默读课文,找一找《清明上河图》能名扬中外的原因有哪些,请简单地说一说。

3.学生默读,然后汇报。教师正面评价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提示要学会抓关键词句来归纳并用自己的话来说。

(1)第二自然段:写张择端画画下了很大的功夫,画上的人物多。(板书:丰富)

(2)第三自然段:写画上街市很热闹,人物虽小但画得很清楚。(板书:清楚)

(3)第四自然段:以桥北头为例,写画中的场景描绘得很传神。(板书:传神)

4.你看,原来后文的每一段话都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由此,我们就发现了《清明上河图》成为名画的三个原因——丰富、清楚、传神。我们就把这三个原因也写在横线上。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对前面几篇课文所学的知识方法的再现与巩固。其中,至少包含了三种能力、方法的训练。一是填写表格,训练学生信息提取的能力;二是让学生进行模拟名画自我介绍,训练学生转化视角和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三是让学生默读课文并归纳原因,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找出每一段所集中描写的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名画代言人——阅读文本,体会写法

(一)细看全图,感受丰富

1.名片设计好了,现在我们要宣传和推广这幅名画,要向别人介绍介绍它。这时候,我们是不是只要给他们名片,啥也不用说呢?(学生自由答)

2.名片上写着的,是对内容的高度归纳和概括,更关键的部分还得靠我们来说。

3.怎么说呢?不着急,我们还是先来近距离地欣赏一下这幅《清明上河图》吧!刚才,我们是从近到远地看整幅画,现在我们把画放大到与屏幕一样宽,从左到右滑动着看,一起欣赏欣赏这幅《清明上河图》的全景图。(出示动画视频)

4.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5.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点评,引导学生说出画中的人、事、景、物。

(1)画了很多人。追问:都有哪些职业的?

(2)描绘了很多事。追问:他们在干什么?

(3)描绘了不同的风景。追问:有哪些风景呢?

(4)画有很多物件。提问:这些用来做什么呢?

6.静下心来认认真真欣赏这幅画里的每一处细节时,你就会发现,它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人、事、景、物等。内容这么丰富的画,你们猜猜,他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预设:文中说,他是花了很大的工夫。

那怎样才算是“花了很大的工夫”?说说看。

学生自由说,畅所欲言。教师相机点评。出示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时的故事,了解张择端作画的艰难与不易。

(二)关注人物,体会清楚

1.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集中写人的?(二、三两个自然段)请同学们读课文的二、三两个自然段,说一说,画里的人物有什么特点。

(1)画中的人很多,职业也很多,几乎画了三百六十行。

(2)画中的人很小,但是却画得很清楚。

2.画得又多又好。用上关联词“虽然……但是……”来说一说。

(1)虽然画的人很多,但是都画得不一样。

(2)虽然画的人很小,但是都画得很清楚。

追问: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这一点?

学生自由答。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职业的不同来体会这幅画内容的“丰富”,也可通过细致描写体会“清楚”。指导朗读。

(三)融入情景,感受传神

1.这幅画还藏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呢。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谈一谈你的感受。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追问“从哪儿看出来的?”

3.你们找到的这些语句,是来源于作者对《清明上河图》众多画面的想象。其实,像这样的情景,在《清明上河图》中还有很多。

4.出示《清明上河图》四幅截图,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图,同桌两个互相练习着说一说,试着说出图中所描绘的情景,展开想象讲一个故事。

5.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评。

6.过数百年,我们依然能够通过张择端的这幅画,感受到当时人们生活的场景,真实可感,仿佛近在眼前,原本静止的画面似乎都要动了起来。这就叫作“传神”。

总结:你们看,正是因为它内容丰富、画得清楚、画得传神,所以才能名扬中外。

【设计意图 本环节始终围绕着《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和如何進行介绍展开教学,对学生理解体会二、三、四自然段进行指导。在这过程中,不仅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处理与加工,而且强化了表达训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拓展延伸,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感悟并传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四、名画推介会——组织语言,训练表达

1.今天我们当了一回小小名画鉴赏家,更为《清明上河图》这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设计了名片。作为小小的名画代言人,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开展一次名画推介会。

2.四人小组合作,选出合适的名画代言人,请他用生动的语言来向大家介绍《清明上河图》。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评。介绍时,强调要表达要有条理。

总结:这就是《清明上河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在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长廊中,还有许多像它一样价值连城、意义非凡的艺术珍品。以后有机会,让我们再继续慢慢地去品鉴吧!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对整节课的教学进行反馈,以集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会对一幅画进行介绍。】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教学设计
论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