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搞好MTI教学的思考

2016-09-30陈褔明

大学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技巧教学

陈褔明

[摘 要]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自2007年开始招生以来,至今已有8年,该专业的设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意味着我国翻译学科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的专业化人才是从事翻译教学事业的高校要面临的重要课题。加强翻译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把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进行有效接轨,是搞好翻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MTI;教学;技巧;接轨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06-03

MTI是英文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的简称,翻译成中文就是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翻译硕士专业是200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全国高等院校开始实施的专业学位。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翻译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翻译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翻译人才培养质量,2007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办的要求,部分高校开始获准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第一批核准招生的院校当时有15所。

一、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与发展

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教学发展得很快,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高等院校为我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外语专业人才,对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21世纪,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在翻译专门人才培养方面还有一些不尽人如意的地方,有些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还没有把翻译技能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能力来培养;翻译人才独特的培养规格尚需完善。目前高校培养的翻译人才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专业型的翻译人才缺口很大。语言运用能力、翻译技能和知识面丰富的并且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的高级翻译人才则更加奇缺。[1]

为加强对外交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及时批准了有条件的院校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这是教育要为社会服务的真正体现,体现了教育的与时俱进。

这个专业的设置,最初是由学者们发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最初由时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仲伟合提出。仲伟合副校长不仅是一位行政干部,还是一名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一直在从事教学任务并十分关注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关注我国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他的设想一经提出就得到翻译学术界许钧教授、谢天振教授、穆雷教授等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于是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向国务院学位办提出了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建议,并把《翻译硕士试行培养方案》(草案)递交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学位办对此建议非常重视,并积极招集体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论证。经论证后学位办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交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及说明,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审议并通过。[2]

MTI从2005年3月提出设想,到2007年1月审议通过,时间跨度是很短的,由此,可以看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通过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7年3月30日下发《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即2007[11]号通知,同年5月,MTI的试点申报工作在全国启动,第一批获得申办资格的高校共有15所。MTI设置方案的颁布,对于从事外语专业教学的高校、翻译界以及热爱翻译事业的人士来说都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各高校申报的积极性非常高,都希望早日能成为MTI招生点。

截至2014年7月,获准试办翻译硕士专业的高校已达206所。名单如下(按院校拼音顺序排列):第一批培养单位(2007年,共15所)有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第二批培养单位(2008年,共25所)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第三批培养单位(2010年,共118所)有安徽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第四批培养单位(2011年,共1所)有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第五批培养单位(2014年,共47所)有北京工商大学、长春师范学院、大连海洋大学等。

MTI的教学要求不同于一般的英语教学,根据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我们要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专业性口笔译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培养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单位应对MTI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根据自己学校专业的特点,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培养模式。

二、提高MTI教学质量的思考

(一)应重视“译”的技能培养

翻译在非专业的人看来很简单,只要多掌握一些英语词汇就可以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翻译是一种专业的交流工具,也是一种技巧,是一门科学。严格来讲,一般外语人才与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专业化程度的要求、外语反应的思维模式等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来说,要求更严格,必须要经过专门的职业技能训练。专业翻译的教学模式不能完全照搬一般外语教学的模式,二者是不能相互替代的。一个能胜任专业翻译的人才,其技能绝不仅是多背些单词那么简单,他们要熟知中国语言与外国语言的规律特点,要了解这两种语言的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要经过同声传译、交替传译等各种翻译技巧的反复训练,熟练地掌握不同翻译场景的应用技巧。没有这些严格的训练过程和对丰富的知识面的掌握,要想具备翻译人才的基本的技能是不可能的。

按照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下发的培养方案就可以看出,翻译专门人才的培养与传统的外语教学是有很大不同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都有很大的差别。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针对的是一般英语人才的培养,其对英语专业的在校生掌握“听”、“说”、“读”、“写”、“译”的标准规定得很明确。就拿本科毕业生的“翻译”能力来说,大纲提出的具体要求是:“能运用翻译理论和技巧,将英美报刊上的文章以及文学原著译成汉语,或将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译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流畅。能担任一般外事活动的翻译。”根据这个要求,高校英语专业主要靠开设笔译课和口译课来培养学生的翻译技巧。从教学的实践来看,笔译课和口译课开设的学期和课时都比较少,尽管教学任务能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但是要想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达到翻译专门人才的要求还是远远不够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翻译硕士的培养重视实践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至少有10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或不少于100小时的口译实践。采用研讨式、口译现场模拟式教学。口译课程要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如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设备开展,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笔译课程可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即教学单位承接各类文体的翻译任务,学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加强翻译技能的训练。[3]

培养翻译专门人才以下三个方面都是不能忽视的。一是语言技能和知识的培养;二是百科知识,也可以说是国情知识的培养,一名合格的翻译人才,不夸张地讲,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们要对国内外的大事小情知悉,要关心时事政治、国际热点等问题,这样才能对翻译环境的背景有所了解,才能翻译得准确,同时还应对一些经济术语、法律、法规等内容有所了解;三是翻译技能的培养训练,这些技能要有模拟实践的机会,翻译职业知识的训练是要突出强调的。

(二)要加强翻译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试办单位的申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2007年的申报文件中(学位办[2007]19号文)特别强调师资力量的情况,并对申办院校的师资条件提出了以下三点要求:1.翻译硕士核心课程及重要必修课程均须配备2名以上专任教师授课,并且要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其中教授和博士学位获得者须达到一定比例;2.翻译硕士核心课程及重要必修课程的任课教师中具有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的比例不低于70%;笔译教师应承担过30万字以上的正式笔译任务,口译教师应担任20次以上的正式场合的连传同传任务;3.有一定数量的来自实际翻译部门的资深翻译工作者任兼职教师。[4]

目前来看,在翻译界我国的师资力量分布还是很不平衡,许多高校中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还是以研究型为主,一些老牌院校从事翻译教学的资深老教授们开始陆续离开工作岗位,师资队伍衔接不好,中年骨干教师比较短缺,再加上青年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年轻的教师队伍不稳定等问题突出。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有些教师副业较多,不专心于教学岗位。为了建立一支稳定的翻译教师队伍,我们应采取有力措施,出台相关政策,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有条件的院校我们应把青年教师送到国外或者相关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1世纪外语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抓住机遇,勇于面对挑战,正确处理好市场经济对外语教育冲击的不利影响。面对市场经济的特点,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探索适应市场的需求的教学规律。我们要吸引那些具有高级职称,高学历,同时具备丰富的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的人到我们翻译人才的培养队伍中来。

(三)要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MTI教学不能在原有的外语教学基础设施上进行,它对教学点的教学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招生院校要加大对翻译教学的设施投入,应建立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和同声传译实验室。要有丰富的网络资源,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好锻炼的平台。对于口译方向的学生,应让他们积极参与国际重要活动的模拟锻炼;对笔译方向的学生,办学单位要为他们提供现代化教学设备、各种翻译教学和翻译应用软件、实用的翻译工具书、翻译研究资料和得力的翻译教材。

(四)把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与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进行有效接轨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简称CATTI)是一项国家级职业资格考试,参考对象面向社会,考核的内容是对参试人员口译或笔译方面双语互译能力和水平的评价与认定,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权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组织实施,CATTI考试已经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5]国家之所以出台翻译资格(水平)考试制度,就是为翻译人员搭建一个职业技能评价的平台,翻译资格(水平)考试是对翻译专业人才的一种评价体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是对职业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二者虽说有差别,但也有联系,且目标是一致的,它们都强调要侧重评价或者培养翻译人员从业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把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翻译资格(水平)考试有效衔接起来,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积极报考翻译的等级考试,这也是对我们翻译教学的一个检验。把资格等级考试与教学有效衔接和有机结合,能够互相促进,互相弥补,这将更好地促进我国翻译人才的培养,是一件利国、利民、利翻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创新之举。

[ 参 考 文 献 ]

[1] 何其莘.翻译和外语教学[J].中国翻译,2007(4):11-12.

[2] 仲伟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点的建设[J].中国翻译,2007(4):9-10.

[3] 蒋雪芳.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及其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5).

[4] 黄友义.谈谈职业翻译人才培养与翻译人才评价以及翻译行业管理的接轨[J].中国翻译,2007(7):8-9.

[5] 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翻译专业资格证书衔接论坛举行[EB / OL].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http://www.cipg.org.cn / xwzx / gzyw / 201504 / t20150422_800032896.html.2015-04-22 / 2015-09-22.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技巧教学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因式分解常用变换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提问的技巧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