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言建构的课堂教学评价浅探
2019-03-13刘煜
刘煜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紧扣语言特征,运用多样化的方式,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比较式评价、演绎式评价以及探讨式评价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语言、运用文本语言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语言建构;课堂评价;比较式评价;演绎式评价;探讨式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4-0045-01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目前,在语文教学中语言建构与运用受到了普遍重视。因此,在课堂评价方面,教师而应站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高度,紧扣语言特征,运用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发展进行评价,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言语经验,进行言语运用。那怎样进行评价呢?
一、比较式评价
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推动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不要急于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评价,而要善于从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入手,把学生不同的认知状态呈现出来,引领学生比较,使他们在认知冲突中建构起新的知识。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一课有这样的一个阅读要求:“自由读课文,根据文本中的信息,说说你眼中的阿炳有着怎样的形象。”
生1:阿炳的师傅不在了,他一个人孤苦伶仃的。
生2:阿炳一个人孤苦伶仃,双目失明,生活艰难,流落街头,靠卖艺度日。
师:这两个同学都就自己眼中阿炳的形象进行了描述,但是说法不一。请大家比较一下他们的说法,并说说自己对哪种说法最为满意。
生3:第二个同学对阿炳的描述最为具体,他不仅交代了阿炳是一个人,还表明了他是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靠卖艺为生的。
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以比较评价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思辨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以及语言知识的建构者。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经过集体交流,互相学习,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二、演绎式评价
所谓“演绎”就是指从一般的原理出发,根据某些逻辑规则,推导出具有个别性的结论。在语文教学中,采取演绎式评价可以帮助学生紧扣主题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学生自我审视与深入学习,使学生的回答有条理、有重点,促进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學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爱之链》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思考:“文章为什么要以“爱之链”为题目?”学生很快给出了答案:“因为这是一篇以‘爱为主题的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此时,如果只是简单地以是非对错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那么,学生就很难获得言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但是,如果能够采用演绎式评价,就会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师:嗯,有道理。那你们能具体说说在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互相关爱吗?
生:乔依帮助了老妇人,老妇人帮助了女店主,女店主恰好是乔依的妻子。
师:你能再具体说说这些与“爱之链”有什么关系吗?
生:假设没有乔依帮助老妇人,也就没有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在阅读课堂中,采用演绎式评价,紧扣任务主题,逐步推展,把复杂的问题概括化,可以让学生把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用简洁的有条理的语言完美地表达出来,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探讨式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大都以陈述性的语气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强调的是教师的看法,目的在于让学生接受。而探讨式评价则以和学生互相交流看法为基础,以不断提升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追求,是一种发展性评价。随着探讨式评价的深入开展,学生言语的丰富性与活跃性也将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一课有这样一个片断:“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与膝盖……”它的语言朴素却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教学时,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勺水从头淋到脚,一下子就过去了。但是,作者却写了一段话,让人感觉到水流得很慢,这是怎么回事?”
生:因为这水让作者感到很舒服。
师:哪个词语让你感到了舒服?
生:“滑”。
师:水流明明是很快的,作者为什么要写得这么慢呢?
生:水非常的珍贵,每一滴水都让作者感觉到舒服。
当学生回答不到位时,教师可以采取探讨式的评价,使学生真正有所体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指向语言建构的课堂评价,可采用比较式、演绎式和探讨式评价,使评价真正触及学生学习的本质,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