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各地区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2019-03-13萨如拉

商学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性支出财政支出存量

徐 涛,萨如拉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81)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着政府规模过度膨胀,财政出现危机的情况,从而控制政府规模、调节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已经不可避免。而究竟应该怎样调节财政支出结构,要增加或者减少哪一项财政支出呢?这就需要研究各类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着怎样的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相关学者纷纷开始研究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现象,本文重在研究东中西部地区各项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如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并为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提供依据。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不同学者在进行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时, 除了使用不同的数据样本、研究方法外,对财政支出的结构划分,不同学者也采取了不同的标准划分,划分总体归结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以及具体的应用项目。

Arrow and Kurz等(1970)[1]第一次运用内生增长理论,假定政府财政支出为生产性支出,并且列入到生产和消费函数里面,得出政府财政支出只对短期经济增长率有影响,而对于稳定时的经济增长没有影响。Barro(1990)[2]运用内生增长模型预测了经济增长率最初随着政府生产性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GNP)之比(g/y)上升,但这一比率最终会达到峰值,随后下降。吕冰洋(2003)[3]等人通过构建理论模型与经验模型,得出财政生产性支出与经济增长正相关的结论。廖楚晖、余可(2006)[4]基于1995—2004年间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些地方生产性支出对长期经济增长并不具有促进作用。庄腾飞(2006)[5]通过对中国14个省区1991—2003年的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得出在转型经济时期的中国,政府消费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吴洪鹏(2007)[6]认为,增加公共投资会引导民间投资的增加,从而对经济增长有正效应。

严成樑、龚六堂(2009)[7]运用1997—2007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生产性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生产性公共支出并不一定总能促进经济增长,生产性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王春元(2009)[8]通过对我国1978—2006年相关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生产性支出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

杨友才(2009)[9]分析了从1994年开始实行的财政分税制改革后,财政支出的各个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结论,农业支出、部门事业费支出和城市维护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提高显著地促进了省际人均GDP增长率;行政管理支出、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对省际经济增长率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贺俊、吴照(2013)[10]利用我国 1997—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经济建设类支出和一般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存在负效应,社会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存在正效应。孙正(2014)[11]采用 26 个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地方政府支出结构与规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进而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非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有一定遏制作用。

龚璞、杨永恒(2016)[12]利用1995—2010年间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发现经济性支出占比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负面影响,而社会性支出占比的增加则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影响。王华春、刘清杰(2016)[13]认为,经济性支出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但在长期内则不显著;而社会性支出在短期内会抑制经济增长。张凯强、台航(2018)[14]基于我国 1998—2006 年的县级面板数据,分析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机制。分析得出,我国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

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及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结构分析;第三部分为实证分析;第四部分为结论与建议。

二、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财政支出总额中各项财政支出的组合以及各项财政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体现了各项财政支出的组合状态和数量配比的关系。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其功能的正常运转,需要依赖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

本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政府财政统计》中所使用的方法,按照政府职能将财政支出分为经济服务支出、社会服务支出、一般政府服务支出和其他功能支出。经济服务支出,相当于我国的事业费、公共工程支出,是指政府对于农业、工商业活动进行管理,使之更有效运行的支出,包括用于交通、供电、农业和工业等方面的支出。社会服务支出,是指政府直接向社会或者家庭提供服务的支出,包括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以及保障等的支出。一般政府服务支出,是指政府用于行政、国防外交、法律与司法、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方面的支出。其他功能支出,是指其他支出、政府支付的利息和对其他政府机构如下级政府机构的转移性支出。由于其他支出不明确,在实证分析中不做研究。数据区间选择2007—2017年11个年度的数据。

(一)各地区各项财政支出总量分析

此部分主要采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各项财政支出的总量以及各地区财政支出总量,来对比分析我国各地区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

图1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服务类支出总量对比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图2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社会服务类支出总量对比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图3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一般政府服务类支出总量对比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图4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总量对比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从以上四幅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各项财政支出还是财政支出总量,东部地区都远远超过西部地区。并且从2007年到2017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在逐渐拉大,这也体现出了我国各地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此外,从财政支出总量来看,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差距也在逐渐拉大。2007年,中部地区财政支出总量为9774.82亿元,西部地区财政支出总量为9850.26亿元,基本持平。而到了2017年,中部地区财政支出总量为45621.67亿元,西部地区财政支出总量为50154.93亿元。西部地区正在超过中部地区,并且差距越来越大,这也可能包含国家扶持力度在增加,西部地区本身也正在以良好态势发展等种种因素。

(二)各项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量比重分析

此部分采用各项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量的比重,来分析我国各地区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

图5 我国东部地区各项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量的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图6 我国中部地区各项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量的比重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图7 我国西部地区各项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量的比重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从图5至图7中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经济服务类支出占比呈平稳状态,或从2017年开始会逐年下降。社会服务类支出占比呈平稳增长的趋势,并且从2017年的情况来看,三个地区均表现出社会服务类支出占比将超过经济服务类支出占比的趋势。其中东部地区社会服务类支出从2007年的39.28%增长至2017年的45.93%,涨幅约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社会服务类支出从2007年的42.43%增长至2017年的47.45%,涨幅约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社会服务类支出从2007年的39.70%增长至2017年的45.64%,涨幅约6个百分点。这表明全国对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在逐年加大。

而各地区一般政府服务类支出占比在逐年下降,东部地区从2007年的8.38%下降至2017年的6.77%,降幅2~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从2007年的7.06%下降至2017年的5.26%;西部地区从2007年的7.02%下降至2017年的6.29%。这说明全国各地区政府在逐年减少行政管理类支出,更加注重行政效率,对行政管理类支出的监管在加强,行政管理类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削减。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

lny=lnA+αlnk+β1lngi1+β2lngi2+β3lngi3

本文根据各省份实际GDP、固定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经济服务类支出、社会服务类支出、一般政府服务类支出等数据,构建的计量经济模型形式为:

lnyit=c+αlnkit++β1lngi1+β2lngi2+β3lngi3+ε

其中lnyit为被解释变量,是省份i第t年的单位有效人力资本存量的实际GDP的自然对数。省份i第t年的单位有效人力资本存量的固定资本存量的自然对数lnkit、单位有效人力资本存量的经济服务类支出gi1、单位有效人力资本存量的社会服务类支出gi2、单位有效人力资本存量的一般政府服务类支出gi3为解释变量,为人均值。(α、β1、β2、β3为参数,按照理论模型中的分析,各参数的取值范围应该满足0≤α≤1、β1≥0、β2≥0、β3≥0。c为常数,即模型的截距项,ε为随机误差项。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分别选取我国东部地区11个省市、中部地区8个省市以及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的财政支出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网站和各省统计年鉴,各变量数据均以2000年为基期进行调整,以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鉴于2007年我国财政支出口径的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选取各省市2007—2017年的数据,使用变量均为人均值。东部11个省市分别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和海南省;中部地区8个省市分别为:山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江西省、湖南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分别为:陕西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重庆市。

(三)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

由表1至表3可知,我国各地区单位有效人力资本存量的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值由东部、西部、中部依次下降,分别为15387.65元、10604.69元、9734.178元。而从最大值来看,西部地区的最大值为43923.41元,东部地区的最大值为26513.31元,这可能是因为西部地区各省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总体来看,还是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总量和产值较高,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东部地区单位有效人力资本存量的经济服务类支出的平均值为1183.78元,最大值为3034.97元,最小值为354.14元;中部地区单位有效人力资本存量的经济服务类支出的平均值为934.63元,最大值为1989.37元,最小值为296.97元;西部地区单位有效人力资本存量的经济服务类支出的平均值为1944.175元,最大值为9825.10元,最小值为340.96元。东部地区单位有效人力资本存量的社会服务类支出的平均值为1087.396元,最大值为2569.28元,最小值为293.41元;中部地区单位有效人力资本存量的社会服务类支出的平均值为913.01元,最大值为1730.76元,最小值为278.66元;西部地区单位有效人力资本存量的社会服务类支出的平均值为1540.56元,最大值为5635.10元,最小值为280.52元。东部地区单位有效人力资本存量的一般政府服务类支出的平均值为166.52元,最大值为369.22元,最小值为52.39元;中部地区单位有效人力资本存量的一般政府服务类支出的平均值为110.35元,最大值为232.71元,最小值为41.90元;西部地区单位有效人力资本存量的一般政府服务类支出的平均值为230.28元,最大值为1280.22元,最小值为61.82元。其中,西部地区的每一类财政支出均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本文认为,是由于本文中统计量为人均值,而西部地区大多为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虽然总值不高,但是人均值却很高。

另外,东部地区单位有效人力资本存量的固定资本存量平均值为25979.96元,最大值为64321.10元,最小值为10232.47元;中部地区单位有效人力资本存量的固定资本存量平均值为18821.74元,最大值为53920.09元,最小值为6597.09元;西部地区单位有效人力资本存量的固定资本存量平均值为22984.43元,最大值为64518.70元,最小值为6404.93元;各地区单位有效人力资本存量的固定资本存量高于单位人力资本存量的地区生产总值,可见各地区近年来社会资本积累雄厚。其中,东部地区单位有效人力资本存量的固定资本存量最高,经济发展基础较好。

表1 东部地区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元/人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表2 中部地区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元/人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表3 西部地区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元/人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实证分析结果

表4至表6展示了各地区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固定效应回归(FE)、随机效应回归(RE),需要选出最有效率的模型。三个地区数据通过豪斯曼(Hausman)检验均得出chi2等于零,拒绝原假设,固定效应模型优于随机效应模型,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各地区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表4 我国东部地区地方各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结果 元/人

续表

因变量(lnyit)变量FERElngi3-0.0229(0.0730)-0.0235(0.0712)Constant4.4952***(0.2910)4.3003***(0.2898)Observations121121Number of prov11111R-squared0.95160.9513F-statistic520.75Prob(Fstatistic)0.0000Wald-statistic1971.64Prob(Wald-statistic)0.0000

注:括号内为标准差,“***”“**”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表5 我国中部地区地方各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结果 元/人

注:括号内为标准差,“***”“**”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表6 我国西部地区地方各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结果 元/人

续表

因变量(lnyit)变量FERElngi30.0286(0.1287)-0.2055**(0.1035)Constant3.2792***(0.4507)2.4342***(0.3881)Observations132132Number of prov11212R-squared0.81680.8028F-statistic129.32Prob(Fstatistic)0.0000Wald-statistic497.12Prob(Wald-statistic)0.0000

注:括号内为标准差,“***”“**”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总体来看,在每一个地区,社会服务类支出都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这说明近年来,我国各省市总体上公共服务都具有显著的增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影响。而在中部地区,一般政府服务类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这是意料之外的,但这也可能恰恰表明中部地区省市在近年来在行政管理方面越来越有效率,体制愈发完善,行之有效的政府行政体制促进了经济增长。

首先,分析东部地区回归结果。经济服务类支出和社会服务类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其影响系数分别为0.1020和0.2675。当单位人力资本存量的经济服务类支出与社会服务类支出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则单位人力资本存量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提升0.1020和0.2675,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显著。而一般政府服务类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影响系数为-0.0229。当单位人力资本的一般政府服务类支出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则单位人力资本的地区生产总值会降低0.0229。这可能是由于一般政府服务类支出属于消耗性支出,行政管理类支出的过于膨胀会挤占其他财政支出项目,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固定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其影响系数为0.2637。当单位人力资本的固定资本存量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则单位人力资本的地区生产总值提升0.2637。说明我国东部地区的固定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显著。也显示出东部地区资本雄厚,经济比较发达。

其次,看中部地区的回归结果。社会服务类支出和一般政府服务类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其影响系数分别为0.4760和0.3160。当单位人力资本存量的社会服务类支出与一般政府服务类支出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则单位人力资本存量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提升0.4760和0.3160。而经济服务类支出相对来说不显著,影响系数为0.0695,当单位人力资本存量的经济服务类支出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单位人力资本存量的地区生产总值只能提升0.0695。

最后,由西部地区的回归结果,经济服务类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社会服务类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10%的水平上显著,影响系数分别为0.2810和0.1682。当单位人力资本存量的经济服务类支出与社会服务类支出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单位人力资本存量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提高0.2810和0.1682。而一般政府服务类支出相对来说不显著,影响系数为0.0286。当单位人力资本存量的一般政府服务类支出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单位人力资本存量的地区生产总值只能提升0.0286。

四、结论与建议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财政支出规模,还体现在财政支出结构上,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可促进经济增长。由于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具有挤出效应,各国政府的财政支出总额是有上限的,如何在既定的财政支出规模的条件下,通过合理调节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是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根据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可知,总体来看,我国地方财政支出中的经济服务类支出和社会服务类支出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一般政府服务类支出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优化行政组织架构,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由于一般政府服务类支出属于消耗性支出,行政管理类支出的过于膨胀会挤占其他财政支出项目,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要想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就要不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并调整行政管理。我国需树立“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不断优化行政组织结构、转变行政职能并完善行政体制。

第二,进一步加大社会服务类支出。由实证分析结果得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类支出都对经济增长呈现出比较强烈的正效应。不仅如此,政府对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也关乎着民众的生活质量和保障。因此,我国各地区逐年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应是必然的趋势。此外,我国西部地区社会服务类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在三个地区当中是最小的。因此,西部地区应像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一样,逐步加大社会服务类支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以进一步加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第三,合理调整资本结构,提高人均固定资本存量。通过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可知,在东部地区,单位人力资本的固定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西部地区次之。而在中部地区,单位人力资本的固定资本存量却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这也表明了我国各地区不平衡的发展。因而我国各地区可通过提高单位人力资本的固定资本存量,来促进经济增长。此外,单位人力资本的固定资本存量仅能体现资本的数量积累,并未反映出资本的结构,如何调整资本结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地方政府在关注资本存量积累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资本的质量积累,通过合理调整资本结构,来使我国各地区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四,均衡各地区财政支出,使经济得到平衡发展。从本文第二部分的分析来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规模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也表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远超其他两个地区的现状。应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例如对中西部地区增加转移性支出等,以消除我国目前各地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社会主要矛盾。

猜你喜欢

性支出财政支出存量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政府生产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和挤入效应——基于地区异质性的分析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研究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研究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腐败存量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