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质性模式下现代服务业成长机制分析
——以黑龙江省为例

2019-03-13孙永军

商学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异质性服务业

孙永军,乔 榛,刘 琪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促进了产业价值链向服务延伸。异质性模式是以业务多元化、需求个性化、平台网络化为基础,寻求对现代服务业关键要素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协同异化,激发区域竞争特殊优势的差异化成长的方式。异质性模式的重点是通过业态集聚和价值链协同实现对现代服务业要素的再融合。现代服务业“同质化”窘境已迫使产业合理升级异质性成长机制,以改善供给侧结构和创新业绩增长点。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原有的传统优势正面临挑战,异质性模式下的产业成长机制是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本文试图依托异质性成长模式和实现机制的关系,提升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异质性成长能力。

一、现代服务业本质特征与异质性成长模式

根据《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国科发计〔2012〕70号)的规定: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1]。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传统服务业以及新兴的服务业,均视为现代服务业的范围。从某种意义上,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新型经济动力,体现出“数字化基础设施持续升级、服务领域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改善等特点”[2]。现代服务业本质上是传统业态模式的变革,凸显“产业关联效应”。顾乃华(2006)认为[3],现代服务业是当前那些能够向其他行业释放出较强外溢效应,从而有利于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的服务行业的集合体。因此,现代服务业具有外部集群性、外溢性、融合性,同时,又必须与产业特征结合形成协同性、人本性、不可转移性。异质性模式是产业异质成长的特征、途径、方法的结合,是一个不相互模仿和趋同的过程。不过,现代服务业异质性模式的实现并非易事,往往表现出生态制度阻碍严重,集群创新能力不足;创新驱动规模偏小,协同能力和辐射范围有限;嵌入式和外生性的植入较低,异质性成长支撑条件不完备。

异质性模式下成长因素应包括劳力、资本和技术或者它们之间的结合。这些因素在不同社会阶段和技术条件下的不同组合,能够体现出异质性成长的不同特征和途径,体现出不同的技术构成和服务水平,从而最终会体现出供给满足需求的个性程度。供给和需求的互动变化关系是市场变化的体现,政府治理需要迎合这一规律,加强治理水平的提升和区域性政策的协调。进而,异质性成长促进企业创新、演变创新系统、形成创新生态圈。

二、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异质性成长现状分析

(一)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

1.产业结构优化趋势明显

依据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06—2015年的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贡献率,尤其2011年后呈现出“一升一降”趋势。2015年两者分别达到80%和20%(图1)。表1显示,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优势进一步增强。

图1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贡献率对比

表1 2006—2015年度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在第三产业总值的占比

续表

年份第三产业总 值/亿元第三产业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合计产值/亿元占比/%总值/亿元占比/%总值/亿元占比/%总值/亿元占比/%总值/亿元占比/%20104040.481675.7041.47304.597.54391.899.701668.3041.292364.7858.5320114918.102076.8042.23370.987.54492.5010.011997.8040.212841.3057.7620125540.462305.3041.60485.198.76522.279.432227.7040.213235.1658.4020136134.102410.9039.31606.209.88552.009.002565.0041.813723.2060.6920146883.602706.9039.33707.5010.28581.308.442887.9041.954176.7060.6720157652.102876.2437.59847.6611.08597.227.803330.9843.534775.8662.41

资料来源:《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16》

以哈尔滨市为例,产业结构比例为10.8∶28.7∶60.5,第三产业提高了2.9%。高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5%、装备制造业占19.3%,分别高于上年1.4和1.6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5%,高于上年3.5%[4]。

2.现代服务业异质能力有所提高

《黑龙江省统计年鉴》显示,旅游业、文化体育、金融业、物流业和高端设备制造等多个行业异质能力有所增强。例如,2016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603.27亿元,旅客增长11.27%,相当于全省GDP比重的10.42%,比2015年提高了1.39%,各项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冰雪旅游、文化旅游、候鸟式健康游、湿地旅游、林业旅游形成异质性成长态势。同时,结合现代农业推出的旅游、度假以及特色农业产品开发,改变了2014年增长最慢的传统农业形象。在垦区,农业已经实现了自动化耕种、GPS播种等智能技术运用,充分体现出异质优势。借助现代技术,异质元素更加丰富,引入新型农机合作社模式、智能的机械设施、农村金融数字平台、场县建设信息共享、绿色农业动态信息监测等。黑龙江省综合物流和专业物流中心体系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黑龙江省集“连锁配送、运输、仓储、商务服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海安现代物流中心初具规模,产业价值链异质化程度得以迅速延伸。

3.新动能积蓄和运行效果明显增强

新业态的成长、新模式的变革和新产品的创新是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异质成长的动能积蓄和运行。一是新产业和新产品加速成长。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例,2016年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594.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产值的1/5,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5%。二是新业态和新模式蓬勃成长。哈尔滨的网络零售、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营业收入较2016年度分别增长15.5%、13.2%、4.3%。三是新主体和新活力成长迹象增强。哈尔滨市新增科技型企业1146户,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二)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异质成长的主要问题

1.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与全国的对比情况

(1)现代服务业企业法人数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排名情况。

表2显示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具有较好的成长基础,在2015年现代服务业法人单位数的整体增长排序中,卫生和社会工作的排名为第1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排名为第22。但总体上看,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异质性成长程度并不高,最明显的表现在于核心成长能力不强。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表象可能是由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公共管理社会保证与社会组织间的关系和位次的相互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排名中最高的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位列第11,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位列第12,而“房地产业”最低。

(2)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成长投资情况。

在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实际资金排名中,江苏以50396.6亿元位于全国首位,山东和广东紧随其后,而黑龙江省以10791.4亿元排名第22位。其中,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以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以及水利环境公共设施为主,主要集中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等地区,总投资额为4450.12亿元,但仍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居第25位。黑龙江省在2015年的全国各省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排名为第17,广东省遥遥领先,北京和上海分别位于第4和第6名。黑龙江全省有2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值约4000多亿元,其中高新技术区产值约400多亿元,产业投资集聚拉动异质性成长程度较强。

表2 2015年度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和固定资产投资全国排名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6》

(3)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收入情况。

以房地产和旅游为例,黑龙江省的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排名第22(816.35亿元),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63.69亿元)。房地产行业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黑龙江省全国分地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以395.33亿元排名第24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11.31亿元)。远低于排名第一的广东(17884.66亿元)和排名第二的浙江(6788.47亿元)。黑龙江省全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84.47万人,位于第21位,其中,外国游客(78.68万人)约占整体的95%,俄罗斯为77.5%。韩国为15.62%,日本为3%。其中,韩国入境人数大幅度增加,而俄罗斯整体呈现下滑趋势,如图2。

表3 黑龙江省房地产行业成长

资料来源:《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16》

图2 2008—2015年度黑龙江省外国游客人数

2.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异质性成长的主要障碍

(1)规模与人文植入间的矛盾突出。黑龙江省的现代服务业建设项目不乏“高大上”之举,冰雪大世界、哈尔滨大剧院等举世瞩目。但粗放经营管理手段与人文管理方法对异质性成长的推动作用差距甚远。比如,黑龙江省产业园区的累计开发只有1/3,达到规模以上标准的只有1/10,效益只有1亿~15亿元/千米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众多的园区面积小、管理混乱、实力不强、集聚程度不高。此外,人文植入应以服务对象个性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应以组织行为与主体的融合为基础,以此构建异质性成长的能力。比如,旅游和公共服务涉及一些共性的问题:工作人员人文服务能力偏弱,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卫生条件普遍较差,道路标识设计不合理现象突出;自动查询指导与实际存在偏差,设施设计与主体需求偏差较大;智能设计与人力资源管理不协调,产业链拓展与服务水平一体性不强,以冰雪节为例,雕刻展示与文化产品、营销推广等结合单一。

(2)信息平台与经济融合矛盾突出。“一窗四区”战略落实仍然面临信息化和经济融合、产业延伸和供需互动、协同发展和结构优化的矛盾。如,物流信息化和专业化不足,第三方物流外包业务占比不高。商贸产品转换不足,多年来中央大街销售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未融合信息化手段提升特色服务水平和推广的功能,缺乏异质性成长展示的考量,新型工艺设计、产品以及服务等推广水平低。综合性的信息平台,包括政府职能网站建设“缺地气”现象依然严重。如,房产交易服务场所条件、环境、组织等,在网络与现场管理中存在漏洞。缺乏信息技术共享平台,不能充分发挥异质性的综合作用。

(3)企业运作与公共管理矛盾突出。首先,黑龙江省资源企业、森工企业、农垦企业都面临体制升级或转型发展障碍。在资金保障、人员分流、循环经济、资源开发补偿、替代产业方面,越来越需要深层的协同管理创新和政策适配效应,产权改革机制、政企分开机制、环境补偿机制、技术援助机制、产业融合机制是提升异质性成长的关键矛盾。其次,与俄罗斯服务业“一带一路”的对接方式面临重新定位。由于俄罗斯受经济制裁的冲击,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出口下降了43.3亿元(占出口总额的34.3%),对俄投资规模维持在30亿元左右,涉及农业、林业、矿业等产业的转型升级矛盾。调查发现:黑龙江省多地在政府、税务、工商、城管、交通、物流、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政策“无奈”现象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政策针对性不强、产业内部结构和互补性弱、企业效益提升难度大、税收征管服务指导能力低、财政预算与管理协调性差、校企合作单一等。例如,现代医疗条件与人文理念比较优势不足,医疗环境和服务水平相对落后。

(4)省域协同创新矛盾突出。黑龙江省各地现代服务业异质性成长水平不一,传统同质化的资源配置模式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哈尔滨和大庆“两大”格局分化严重,区域投资缓慢,异质性成长收紧,2016年比2015年回落5.3%。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城市间企业主体市场支撑力度和延展能力较弱。各地经济水平、管理条件、资源配置的差异,导致现代服务业在人才、环境、投入方面严重不足,现代服务业的市场供需矛盾不断演化,跨境贸易和信息化水平间有明显的缺口。从微观角度,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市场、企业与产品间的相互联动缺乏协同品质和企业群效应,“园中园,园套园”现象突出,经典企业偏少、产业间关联度不高、上中下游企业链不完整。

三、现代服务业异质性成长机制

(一)增强“战略定位”+“结构政策”+“实施手段”的系统性,梳理细节重视人文管理机制

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在“十三五”规划中具有明确的战略定位和原则,突出了“一窗四区”功能。针对现有问题,首位的原因是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囿于传统发展惯性与模式,造成战略实施出现偏差。应重点解决三个内容:一是优化战略目标机制,比如,冰雪目标推动机制涉及经济文化战略定位、决策、设计、开发、评价的协同,相对应的冰雪产业政策、市场开发的结合,以及将冰雪产品、工业、体育、旅游融合的方法。二是重构政策结构。政策重构的关键是评估政策水平和风险程度。让政策的组合性、行动性、反馈性得以增强,具有立体式的促动能力;三是突出操作效果的评价和追踪改进。如,强化工业园区的生活功能、生产功能、保障功能,留住人才,改善生活条件,提供工作便利。

(二)完善“投资活力”+“需求潜力”+“业绩拓展”的针对性,健全政策推进绩效协作机制

投资活力、需求潜力的结合是业绩拓展的基础,政策的核心是形成制度激励并促进绩效的产生。依托冰雪、音乐、农业、林业等投资优势,通过深化产业链开发创新机制,形成产、学、研的深层互动,转化和培育新兴市场需求,形成业绩拓展衍生机会。也可用需求带动投资,满足个性需求,形成业绩拓展源。不过,以投资带动需求增长和业绩延伸,也会遭遇项目引入机制障碍,包括PPP项目的税收征收、地块管理、开工投产的政策尴尬。建议增强省域内产业融合、盘活投资、挖掘需求、创新增长,评估和调整现有政策的一致性、效果性,明确需求定位,资本的取向。

(三)力促“异质能力”+“供给多元”+“营销升级”的协同性,明确创新助推创业文化机制

现代服务业异质性的成长需要良好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是能力、供给、营销的统一。创业文化会进一步改善能力与营销间的合作边界,形成特殊的文化机制。只重视异质能力,忽视营销,产品认同度就会降低。理顺市场供需、深化产品开发、强化政策运行、净化企业营销环境、提升营销效率均需要创业文化的融合推动。通过创新文化找到共同点,甚至可形成独特的服务环境和服务方式,促进现代化医疗、农业、旅游等相关产业协同性。依托哈尔滨和大庆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探索服务外包机制重构和创业引导,加强服务外包渠道、产业链、营销等创业人才和创业理念的培养,提供多元资金支持(现代服务业创新贷款、民营资金、国家政策补贴等),建立良好的创新创业机制。

(四)升级“商业模式”+“服务机制”+“管理机制”的效果性,营造生态提高主导效率机制

促进现代服务业市场效率的关键是需要将商业模式、服务机制、管理机制细致化。一是反思商业模式运作。长期以来,政策倾向于对正向供给模式的支撑,即品牌化、技术化、多样化、个性化,但如果偏离,则会产生低效率现象。因此,现代服务业更多应以“个性需求”为切入点,即“个性需求——供给差距——技术缺陷——服务能力差”的反向完备机制,形成商业模式、服务内容、管理机制的协同。在商业运作中加强“资本+文化(劳力)”(北京满园春营销)、“资本+技术”(桔子酒店智能服务)、“资本+营销”(高端产品价值链开发)、新产品开发(服务+产品营销服务)。此外,严格人员管理、技术管理、激励管理、监督管理等保障性机制建设,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活力和动力。加强服务机制的理念建设,以政府宣传引导为契机、企业多元供给为依托、市场个性需求为导向、人员技术改善为根本,增强服务机制的系统性、信息性、保障性建设,优化现有运作模式和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管理建设。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异质性服务业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彩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融合感知差异的货代和货主选择行为异质性揭示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