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敷中药在体操运动员踝关节急性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及评价
2019-03-13闫广鸣
闫广鸣
外敷中药在体操运动员踝关节急性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及评价
闫广鸣
四川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四川 成都,610041。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在体操运动员踝关节急性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vas疼痛评分与AOFAS踝-后足评分的影响。方法:以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体操系治疗的踝关节急性损伤体操运动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80例),总结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将其收集的资料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38)。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使用自制中药外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肿胀消退率、踝关节肿胀程度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1周,2周,4周),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踝关节肿胀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该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肿胀消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48% VS 68.42%,P<0.05),且均为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现代医学对踝关节运动创伤的认识和传统运动医学对踝关节创伤的治疗经验相结合,自制中药外敷运用于体操运动员踝关节急性损伤的治疗,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并改善其踝关节功能,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因此,该方法值得在运动队运动创伤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自制中药;体操运动员;踝关节急性损伤;vas疼痛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
在诸多运动项目中,体操运动发生运动创伤几率较大,而其中以踝关节损伤较为常见,尤其是踝关节的韧带发生急性损伤,其发生原因主要与体操运动中落地时身体失去重心有关,此时不能正确着地,导致足踝关节旋后或旋前动作超过其正常活动范围,而发生损伤[1]。作为一种常见多发病,运动员、教练员通常仅对其进行简单处理,失去治疗最佳治疗有效时机,而使后续治疗较为复杂,进而影响其正常训练与比赛,严重情况下有可能导致运动员因踝关节的运动创伤而退役[2]。因此,积极有效治疗体操运动员踝关节急性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了探讨自制中药外敷在体操运动员踝关节急性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以回顾我省体操队对近10年来收治的踝关节急性损伤运动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按照其当时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使用自制中药外敷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 料
以我单位收治的踝关节急性损伤运动员(四川省体操队专业体操运动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80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由我单位持有执业医师执照的专业骨科医师完成,且其骨挫伤拍摄DR或MRI明确诊断。另外,X线可见踝关节未出现明显骨折,查体可见踝关节有明显肿胀、伴疼痛感,同时患者踝关节功能障碍,但未触及骨擦音或异常活动。所有患者均为健康运动员不存在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其标准[3]:(1)不符合踝关节急性损伤诊断标准患者;(2)满足接受手术治疗指征患者;(3)合并患有影响踝关节活动疾病如类风湿、风湿、痛风等;(4)踝关节功能自身存障碍或瘢痕体质患者;(5)既往有多种药物过敏史或自身为过敏体质患者;(6)合并有肝脏、肾脏及心脏功能严重不全患者。这些均不存在。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38)。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平均值为(18.24±3.21)岁(11岁至24岁)。该组患者训练时间最长18年,最短7年,其平均值为(12.43±3.28)年。根据受伤部位进行分类,右踝关节受伤人数11例,左踝关节受伤人数为31例。踝关节内侧受伤人数为29例,外侧受伤人数为13例。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平均值为(18.49±3.12)岁(12岁至23岁)。该组患者训练时间最长17年,最短8年,其平均值为(12.69±3.42)年。根据受伤部位进行分类,右踝关节受伤人数9例,左踝关节受伤人数为29例。踝关节内侧受伤人数为27例,外侧受伤人数为11例。两组患者于上述基本资料间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即:根据“POLICE”五项原则(美国康复医师协会),包括Protest:保护、Optimal Loading:适当负重、Ice:冰敷治疗、Compression:加压包扎处理、Elevation:抬高患肢。给予患者行弹力绷带并行加压包扎处理后,使用石膏托将患者固定,且长期不能取下(除踝关节评分测试情况)。在第一周,使用冰敷处理,同时适当休息并将患肢抬高。从治疗第2天开始,嘱咐患者进行适量的负重行走。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使用自制中药外敷进行治疗,即:予四川省骨科医院自制制剂药膏(二黄新伤止痛软膏)外敷,其主要成分包括:黄柏、大黄、延胡索、赤芍、白芷、大血藤、羌活、独活、川木香、芙蓉叶、血竭、薄荷脑、樟脑、冰片。辅料为甘油、海藻酸钠。从治疗第1天开始,将药膏涂抹在无菌纱布上,并均匀分布。然后将其包裹患踝并缠绕一圈,将患处完全覆盖,再使用弹力绷带沿着足远端向小腿中段进行加压包扎处理,每天更换一次。连续治疗一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2.2 疗效观察指标及其评价标准 (1)VAS疼痛评分:根据《临床疼痛治疗学》(李仲廉著)VAS疼痛评分标准[4]对其进行评价,总分为10分,最低0分,分数越高者,疼痛越剧烈;(2)AOFAS踝-后足评分: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5],其评价指标主要包含有踝关节功能、疼痛以及对线关系等。满分为100分,最低为0分。分数越高,则足-踝关节功能越好;(3)踝关节肿胀消退率=[(治疗前内外踝肿胀最高点周径-评价时内外踝肿胀最高点周径)/(治疗前内外踝肿胀最高点周径-健侧内外踝肿胀最高点周径)]*100%;(4)肿胀程度评分标准[6]:略微可见伤处肿胀,同时伴有轻微疼痛感,指压发虚,则为1分。伤处可见较为明显肿胀,指压较硬,则为2分。伤处可见明显红肿,严重患者可出现瘀斑,呈青紫色,稍接触即可感剧烈疼痛,则为3分;(5)疗效评价标准[7]:患者患处踝关节疼痛感、及其肿胀程度均消失。另外,踝关节运动、解剖方面均恢复至正常,则为痊愈;患者患处踝关节疼痛感、及其肿胀程度均消失,但偶感酸痛,即为显效;患者患处踝关节疼痛感、及其肿胀程度有一定缓解,肿胀轻微可见。另外,踝关节运动功能仍受到限制,且其解剖结构也不太稳定,即为有效;患者患处踝关节疼痛感、及其肿胀程度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即为无效。治疗总有效人数为痊愈、显效、有效人数之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1周,2周,4周),观察组患者该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结果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的比较(分,±s)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1周,2周,4周),观察组患者该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结果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OFAS踝-后足评分的比较(分,±s)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肿胀消退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踝关节肿胀消退率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1周,2周,4周),观察组患者该消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结果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肿胀消退率的比较(%,±s)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肿胀程度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踝关节肿胀程度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1周,2周,4周),观察组患者该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结果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肿胀程度评分的比较(分,±s)
2.5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48% VS 68.42%),且统计学结果表明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详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例,%)
2.6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未皮肤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整个治疗过程正常进行。
3 讨 论
踝关节急性损伤多是由于剧烈运动、意外跌倒或不当负重以及外在力量的过度扭转牵拉而引起踝关节发生过度外翻或内翻。其临床表现为踝关节发生肿胀,并伴有疼痛,同时可见伤处皮肤有瘀斑,呈青紫色[8]。另外,患者踝关节活动受限,通常情况下无骨折脱臼、皮肉破损发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约30%急性损伤患者病情会逐渐演变为陈旧性后遗症如慢性踝关节不稳、长期慢性疼痛、反复扭伤等[9]。
由于体操是一个高危运动项目,运动员受伤几率较高,其中,踝关节损伤的发生率相对其他运动项目更明显偏高。所以,对其正确的诊断、治疗和处理尤为重要。如处理不当,会带来非常麻烦的后遗症,甚至影响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个别运动员会因此而不得不选择退役。因此,研究体操运动员踝关节急性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目前临床上针对踝关节急性损伤的的常规治疗方法包含冰敷、休息制动、抬高患肢、加压包扎等对症止痛治疗,并行早期功能锻炼恢复治疗处理。随着近几年来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临床上也出现一些新型治疗方法,如超短波、非留体抗炎药、微波、磁疗、直流电离子导入、超声疗法等[10]。目前,针对如何快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并消除关节肿胀等问题,临床上常用治疗方法仍存在不足。
为了探讨四川省骨科医院自制中药外敷治疗体操运动员踝关节急性损伤的疗效,本文以我单位收治的踝关节急性损伤体操运动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使用自制中药外敷进行治疗,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1周,2周,4周),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踝关节肿胀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该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肿胀消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48% VS 68.42%,P<0.05),且均为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该结果说明,该医院自制二黄新伤止痛软膏外敷治疗体操运动员踝关节急性损伤,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并改善患者踝关节解剖结构与运动功能,其治疗效果明显,无任何副作用,治疗安全。分析其原因,主要为我们应用现代医学对踝关节运动创伤的认识和传统运动医学对踝关节创伤的治疗经验相结合,进而取得了较为积极的治疗效果。
现代医学理论认为,应严格固定踝关节损伤所引起的软组织损伤,并进行早期冰敷处理,进而减轻患肢的肿胀程度。并将患肢抬高,有利于组织液的回流。另外,根据《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记载:如手腕、脚凹、手指之类的曲转关节,用药贴利于转动,包裹绢片后并适时进行活动。因此,踝关节损伤的治疗需“动静结合”。一方面中药外敷有利于药力能直接作用患处,起到舒经通络的治疗效果,并有利于局部血液的循环,促进踝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
中医理论认为,踝关节损伤表现为筋伤之证,其具体为踝关节局部的筋膜、肌腱、关节囊、韧带等损伤,属于中医学上“筋伤”范畴。此时,经络之气局部受阻,致使表现为气滞不行,此时血运发生障碍,瘀血凝滞明显。其病理机制为气滞血瘀,瘀血内存,筋脉受损,关节不稳等。因此,踝关节急性损伤的早期治疗原则应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行气导滞为主。二黄新伤止痛软膏主要成分有黄柏、大黄、延胡索、赤芍、白芷、大血藤、羌活、独活、川木香、芙蓉叶、血竭、薄荷脑、樟脑、冰片。辅料为甘油、海藻酸钠,整个方剂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其中羌活、白芷、独活具有除湿、祛风、散寒的作用,并具有取其暖筋、舒筋的效果。中医理论也认为,热则行,寒则凝。加延胡索、血竭,具有温散瘀血止痛的治疗效果。根据“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瘀、气行则血行”的理论,加川木香具有行气疗效,针对局部灼热症而加入大黄,起到凉血、清热的功能。
综上所述,应用现代医学对踝关节运动创伤的认识和传统运动医学对踝关节创伤的治疗经验相结合,自制中药外敷治疗体操运动员踝关节急性损伤,不仅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鸣谢:本课题及论文得到 四川省骨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巫宗得(邮编610041);四川省骨科医院 主治医师 刘俊宏(邮编610041)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1] 张海廷,张煜华,骆玉梅.新伤药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6,6(08):195~196.
[2] 岳 进,莫智珍,岳运青,等.温针灸联合中药外敷疗法治疗急性运动性踝关节损伤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5,5(02):29~32.
[3] 何 进,何雪芳.中药冰疗止痛膏结合针刺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5,8(02):151~152.
[4] 李仲廉,安建雄.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03~205.
[5] Takao M,Oae K, Uchio Y, et al. Anatom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Lateral Ligaments of the Ankle With a Gracilis Autograft: A New Technique Using an Interference Fit Anchoring System [J]. Am J Sport Med, 2005, 107(33): 814~823.
[6] 顾玉东,王澍寰.手外科手术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500.
[7] 余 磊,赵 斌,左进步,等.中药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急性运动性踝关节损伤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6,37(10):36~39.
[8] 刘巧云,高松年,王 斌.康复综合治疗踝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5,41(18):2200~2201.
[9] 俞光荣,洪 浩.踝关节损伤的治疗进展与思考[J].中国骨伤,2016,29(12):1071~1073.
[10] 王 燕,吴玉云,赵文琼,等.冷敷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5,28(12):1091~1094.
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ankle injury of gymnasts
YAN Guangming
Sichuan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self-mad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external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 of acute injury of ankle joint among the gymnasts and the effect on the vas and AOFAS scores. Methods: The 80 patients with acute injury of ankle joint among the gymnasts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They were considered as study objects and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n = 42)and control group(n = 38).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egular methods, while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he self-mad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external application on the basis of regular metho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treatment effec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1)Before treatment, it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about the VAS pain score, AOFAS ankle hind-foot score, swelling rate of ankle, the swelling degree core of ankle(P > 0.05), but after treatment(one week, two weeks and four weeks), the index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including VAS pain score and the swelling degree core of ankle(P < 0.05), while AOFAS ankle hind-foot score and swelling rate of ankl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2)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90.48% VS 68.42%, P<0.05)with no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 Conclusion: the self-mad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pplied externall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njury of ankle joint among the gymnasts. I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ain and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the ankle joint.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significant with better safety and this method is recommended in clinical.
Can Song Yang Xin capsule; Can Fu injection; chronic heart failure; heart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treatment effect
G804.7
A
1007―6891(2019)01―0026―04
10.13932/j.cnki.sctykx.2019.01.07
2018-12-01
201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