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IDS伴有严重血小板低下的疗效观察△
2019-03-13何清辉黄劲华罗育勤梁章窍黄达芬
何清辉 黄劲华 罗育勤 梁章窍 黄达芬
(江门市台山人民医院感染科 江门 529200)
艾滋病在临床上又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该病是人体在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所导致的机体免疫系统受损症状,发病过程中易并发一系列机会性的感染症状与肿瘤,严重者甚至导致发生死亡事件。近年来,AIDS疾病正在全球大范围地传播与流行[1]。HIV主要对于CD4+T淋巴细胞进行侵犯,致使机体内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弱,部分患者临床上可表现出血小板计数减少、白细胞减少以及贫血等一系列血液系统的变化,此类变化与HIV感染所导致的骨髓抑制存在相关性。该部分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对于AIDS伴有严重血小板低下患者,在临床上可采取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本研究主要以观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IDS伴有严重血小板低下的临床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收治50例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血小板计数减少,其中有3例患者存在严重性的出血倾向。纳入患者均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临床确诊HIV感染,且符合HIV/AIDS的临床诊断标准。纳入30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6例,患者年龄26~54岁,平均年龄(32.7±6.2)岁。根据流行病学史调查显示,其中静脉吸毒传播23例、由异性商业性行为传播5例、同性性行为传播1例、传播的途径不详1例。纳入患者2例合并有口腔真菌感染、1例肺孢子虫肺炎、1例慢性丙型肝炎、2例慢性乙型肝炎、3例带状疱疹以及3例合并浅表淋巴结肿大。纳入患者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且研究经过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确认。
1.2 方法
对纳入50例患者均予以血常规检查、CD4+T淋巴细胞计数、肝肾功能以及HIV-RNA载量检测,对部分患者行穿刺骨髓涂片检查,结合患者病情情况与检查结果确定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的治疗方案。本研究纳入30例观察组患者中,26例予以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治疗;4例患者予以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克立芝(LPV/r)治疗。经治疗后随访1年,于患者治疗后的1个月、6个月与1年观察血小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HIV-RNA载量水平的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血小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HIV-RNA载量水平均采用均值±标准差描述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例对照组持续观察血小板水平维持在14.21×109/L~35.32×109/L、CD4+T淋巴细胞计数维持在124.54个/μL~167.36个/μL,研究过程观察记录数据与观察组治疗前相比未见显著差异。30例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血小板、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逐渐升高,而HIV-RNA载量水平则逐渐降低。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6个月、1年患者血小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HIV-RNA载量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见表1。30例患者治疗前HIV-RNA载量(2064027.32±602529.44)copies/mL,治疗6个月后21例(70.0%)HIV-RNA载量<40.00copies/mL,其余9例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1年后27例(90.0%)HIV-RNA载量<40.00copies/mL,其余3例HIV-RNA载量40~528 copies/mL。
表1 3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变化
检测时间血小板(PLT)CD4+治疗前23.51±14.25152.69±87.33治疗后1个月67.25±14.37∗214.57±85.24∗治疗后6个月97.54±19.42∗^276.63±75.02∗^治疗后1年120.23±30.72∗^#343.70±132.41∗^#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P<0.05;#与治疗后6个月相比,P<0.05。
3 讨论
HIV病毒在感染人体后,会随着患者的病情进展在全身各个系统表现出各种症状。通常血液系统是艾滋病病毒侵犯常见的部位,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外周血的白细胞水平减少、血小板水平减少以及贫血等。临床研究发现,对于HIV/AIDS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的患者占到此类患者的10%~45%,其中部分患者甚至有自发性出血的表现[2~3]。血小板数量的减少既有HIV对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影响,又可造成免疫应答损伤。在机会性感染以及抗病毒药物影响下可使骨髓抑制加重,致使血小板水平降低。在临床上,通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治疗,能抑制HIV的复制、提高机体内CD4+T淋巴细胞水平,改善由HIV引起的血小板水平降低,从而提高血小板计数。当前临床一线方案主要应用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治疗,该治疗方法可有效控制患者机体内HIV-RNA的复制。本研究中,20例对照组持续观察血小板水平维持在(14.21×109/L~35.32×109/L)、CD4+T淋巴细胞计数维持在(124.54个/μL~167.36个/μL),研究过程观察记录数据与观察组治疗前相比未见显著差异。30例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血小板、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逐渐升高,而HIV-RNA载量水平则逐渐降低。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6个月、1年患者的血小板、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存在显著差异;30例患者治疗前HIV-RNA载量(2064027.32±602529.44)copies/mL,治疗6个月后21例(70.0%)HIV-RNA载量<40.00copies/mL,其余9例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1年后27例(90.0%)HIV-RNA载量<40.00copies/mL,其余3例HIV-RNA载量40~528 copies/mL。研究提示,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减弱,有效解除了HIV对于骨髓造血干细胞造成的影响,改善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减轻免疫应答对于血小板造成的破坏作用,从而促进外周血小板计数的提升。因此,对此类疾病患者,临床上应及早发现与诊断并及早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AIDS相关血小板计数减少与CD4细胞水平有密切关系,临床可通过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以判断其CD4细胞水平,从而预测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病情的发展情况。同时,通过对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予以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度血小板减少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