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龙?米尔扎

2019-03-12杨馨蕾

艺术当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策展瀑布美术馆

杨馨蕾

哈龙·米尔扎——电之离调

2019.6.7—2019.12.8

四方当代美术馆

2019年6月,由王宗孚策展的“哈龙·米尔扎——电之离调”于四方当代美术馆开幕。四方当代美术馆由美国建筑师斯蒂文·霍尔设计,其建筑特点是美术馆空间中没有一面墙是完全垂直的状态,这似乎在多种角度上都与哈龙·米尔扎的作品特性不谋而合。《光的作品》便按照建筑特征布置在了展览的开卷处,作品极简却带有意味的转折,与LED的光影形成了良好的构成。除光色之外,声音是哈龙·米尔扎展览中的第一个感官元素,那么哈龙·米尔扎式的发声渠道又是怎样的呢?在此,我将以所见所闻分两个角度来进行叙述。

一  多种材料并构的感知体验

“电之离调”是哈龙·米尔扎首次在中国的个展,艺术家本人对四方当代美术馆场地的感受做出了极为尊重的再创作,比如《9/11-11/9——复制品》的视频内容调整,音响由八个调整为十个,充分的严谨性给予了观众更良好的视听感受。

《9/11-11/9——复制品》使用了三层展览地的其中一层。该作品由四个显示屏、十个音响以及多条LED灯带组成,做到了声光色的三种状态的分离。9/11-11/9指的是从2001年9月11日在纽约发生的恐怖袭击,到2016年11月9日美国总统选举结果揭晓的两个时间点,这个作品主要由数十个小视频剪辑组合而成,作品选自视频网站(YouTube)以及作者生活中拍摄的片段,并“深梦”(DeepDream)化了十五秒的影像片段,时长八分钟左右。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米尔扎提取了生活中的洗车的喷水片段、风穿过阴井盖的片段,当然,这不是纯粹的“小清新”式记录,其他三个同时播放的显示屏会告诉观众,这世界的复杂多元一政客言论、科学演算、雨林洗礼、音乐家“肚皮发声”的人体演奏、南美洲原住民的依卡罗治愈之歌,以及《美国队长》画面前的种族言论。

荒诞、对立,消解着一些似乎该严肃的议题。十个音响被单独放置在隔壁满墙消音棉的房间里,充分放大着这些有趣视频中的声音鼓点,给予了人们极具多维的震撼。在接近片尾的节奏加剧中,身后楼梯的灯光带也开始随之闪动,如同策展人王宗孚的初衷一样。这些都是在打破着长期以来我们以视觉为中心的观展习惯,对于策展来讲,是具有一定立意的。

展览中最让我反复享受的是《优化展亭——复制品》,这件作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带有话筒扩音的淋浴器中哗啦啦的水流声的水桶装置。而顺着这个装置的电线另一头,延伸至几米开外的一个密闭的屋子,在这个不规则、不对称的屋子里,是极简的灯光装置,随着装置灯由亮至暗的光色变化,噪音缓缓切入、持续、爆发、消散。由于环境的紧闭,对声音的无限放大,观众会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完全的投入后再被击退的感觉,十几秒的体验过程结束后,得到的是震撼后的抽离。每个人对这抽离的感受自然不尽相同,我无法去定夺自己形容的普世性,想起在一个采访中,米尔扎提到的对本雅明的灵晕公式的否定一没有固定的得到晕的公式,在这之上,米尔扎依旧给我们带来了视听的唯物外的晕之感受。即感知与体验的结合,在米尔扎的另一个看似“简单”的作品中更加体现了这一点。

《大爆炸之后》由电子相框和马歇尔音箱构成。电子相框中播放的是流动的瀑布画面,音响中传来的白噪音让人默认为是瀑布的水流声。“作品的灵感也来源于马克斯·纽豪斯关于高速公路的说法:在一定的距离外,高速公路听起来就像一个瀑布——但人们愿意住在瀑布附近而不是高速公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也是某种‘白噪音,它遍布世界,很难把它和‘自然分辨开来。就像观众其实无法分辨听到的究竟是瀑布的水流声,还是收音机的磁磁声响。”哈龙·米尔扎如此解释这个作品。

如果不是哈龙·米尔扎的这份提示与解释,在陆陆续续往返的观览者中又有多少可以直接领悟到这份传递呢?诚然,也正是因为这份没有领悟,人们更愿意选择去相信音响中所播放的即为瀑布的水流声。在这一过程中,所见比所听更能去决定所得,仿佛也印证哈龙·米尔扎的一句话“没有真相,只有信仰”。在和四方当代美术馆策展助理的沟通中,助理提到四方当代美术馆的观众有“三问”:“就这些了吗?”“这个要怎么看呢?以及“厕所在哪里?”人们往往会对“看不懂”的东西以刨根问底的方式寻求所以然,哈龙·米尔扎在采访中如是说:“当人们进入展厅并不知道该准确地期待什么的时候,便会产生理解焦虑。因为他们过度担心‘看不懂,这是一种疾病。你不需要对‘你看不懂的东西感到过度自觉……我需要一件作品有许多层次和进入点,可能唯一一个知道所有层次和底层结构的人,只能是作为艺术家的我自己。

早在激浪派艺术先锋白南准、博伊斯作为东西方代表的引领下,这样的展览似乎不再是单向传递了,更多的是一种沉浸式的交互体验。用博伊斯的话说便是观众必须超越浅层次的智慧型思考而全面地通过感官进入身体。法国诗人兰波尝试将诗的语言“综合一切,芬芳,声音,颜色,思想与思想交错”,变成“灵魂与灵魂的交谈”,试图用单一或有限的手段达到多种感官的沉浸式复合体验。相较于此,米尔扎运用了更加触手可及的手段去制造了更多的冲突,这份冲突与所谓在更高角度俯视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不一样,它看起来更加平等自然地发生着,如同日常生活的诙谐比对,这样一系列对比的作品中,形成新的意义的共存。比如家用电器、黑胶唱盘、LED、家具、视频片段、艺术品等,他说:“如果你组织的是声音材料,那么最终是由感受和语境来决定这是音乐、噪音、声音还是一种滋扰。”明显在展览中,丰富多彩的語境构造正影响着发声的渠道。

二  强烈直白的“反抗”输出

展厅里三个巨幅的照片墙(instagram)截屏展示是观众无法忽视的一件作品,它有着更让人们无法忽视的名字《跟风狗》《(不)合法效法》《菜鸟》。截图的内容是三个照片墙账号发布的设计理念,并获得了十万多的点赞。这其中包含某奢侈品牌的著名设计总监的社交展示。而这所谓的原创设计正是来自于哈龙·米尔扎的作品。网络信息传递便捷的时代,知识产权得不到相对应的保护,米尔扎通过自己的装置作品将“反抗”最直接地表达出来,被符号化的气球狗、波点南瓜与皮卡丘似乎“砸”向了截图,或者说横生在装置中,突出且强烈地表达了哈龙·米尔扎对自己作品的保护欲,对知识产权无法得到合理保护之遭遇的不满。作品直白有力,重点突出。并且,观众在接收到展览信息后自发对实时网络信息流有了时效性的反馈,例如《菜鸟》原社交展示下收到观展者的留言谴责,这更是哈龙·米尔扎展览发声的现实之力量,如果这也是其探讨的宇宙声音之范畴,那么如此不受控制的交互途径,必然也是宇宙中紧密联系着的多渠道的体现。

展厅顶层的布置中,有一组直接与此相对应的作品《挪用规则——复制品》,作品在一个回形桌子上,利用磁悬浮的特点,使仿制的LV钱包、气球狗、波点南瓜、娜美以不同的自转速度,“不接地气”地漂浮在上空。作品乍一眼看上去的和谐与细看之下的不和谐,体现了哈龙·米尔扎多年来与众多艺术家、音乐家、电影制作人和时装设计师之间的成功合作。同时米尔扎也再次现身说法,大批量符号化作品滥用下侵权性的非合作之合作,这是以艺术家自身作品所发出的现实质疑与探讨,并为更多艺术家的立场而发声。

猜你喜欢

策展瀑布美术馆
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策展哲学》
一个问题的两个状态:关于青年策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一起看瀑布
瀑布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