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时代内涵与理论逻辑研究

2019-03-12陈东豆晓甜

理论观察 2019年11期
关键词:时代内涵科学内涵乡村振兴

陈东 豆晓甜

关键词:乡村振兴;科学内涵;时代内涵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11 — 0079 — 03

一、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

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和把握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下面从理解和把握两个方面对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进行论述。

(一)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把理解其基本的涵义放在首位。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性举措,体现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要求。〔1〕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大体的方向,五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于总体要求之中,统一于乡村振兴战略之中。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党中央对于“三农”工作的重视、战略性的总要求、关键举措以及战略实施的具体举措和关键的措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实现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互促共进,使城乡融合发展和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在于建立城乡发展体系和政策体系,要总结国内外城乡发展的经验,让工业反哺农业,形成城市支持乡村的好局面。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抓住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努力把农业现代化放在和城镇化、工业化以及现代化一样的地位。

(二)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要把握好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要明确的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不是让城镇化战略放缓脚步或者是完全被替代,相反,是要让城镇化去带动乡村的发展。中国目前处于产业转型期,城市化的进程仍然在不断地加快。从乡村振兴战略和城市化战略的关系来看,重点在于农村但是又不局限于农村,要不断地拓宽乡村振兴战略的视野,在重视乡村内部体制机制发展的同时又要重视外部的环境,不断地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的一体化和融合发展。另外,还要把握中国农村形态的演进规律和变化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不断发展,中国村庄的数量在呈减少趋势,从2000年的66万个行政村到2016年末减少到了52.6万个行政村,2.6亿农村的劳动力都转向城镇就业。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村庄也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是城镇化所覆盖的乡村,包括一些城中村和城郊村,还有一类是国家实施的新农村建设,将分散的村庄聚集在环境良好和基础设施比较健全的新农村中。这两类农村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将会走向不同的道路,但是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乡村必将会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有力动力,成为城乡居民美好生活追求的宜居地。

二、时代内涵

(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从中国的历史来看,中国历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农村在我国历史文化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乡村的富庶也是一个朝代兴盛的标志之一。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也是很多人们向往的生活,历史上的很多诗人也写下了许多关于描写田园的浪漫主义题材的诗歌。中国封建社会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这个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人们的主要收入都来自于土地,象征富裕的标准也是以土地的多少去衡量。从1927年到1978年,我国一共经历过六次的土地改革,每次的土地改革都是围绕农民而展开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乡村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提出来大力实施工业强国战略,正是通过农业生产获得了工业化需要的原始资本的积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虽然不断得到提高,但是跟发達国家相比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这个时候因为我国的人口众多,大量农民开始从事廉价劳动力的工作,使我国成为了制造业大国。但是乡村和城市相比,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明显落后很多,尤其是城镇化等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农村人们对于乡村价值认识不足,使乡村面临着逐渐衰落的境况。这种乡村不再是人们曾经向往的地方,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人们认识到乡村对于社会发展的价值,它准确地把握住了乡村发展的问题,并且为今后乡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顶层设计上,使乡村建设不再是城镇的从属,让乡村和城镇成为并行的两个主体,只有这样才能使乡村再次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总得来说,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我国发展到现阶段政府工作的应有之义,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对于乡村的地位和作用做出了一个准确地判断,全面深刻地体现了乡村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性。

(二)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建设过程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已经明显缩小,北上广这些大城市的发展水平也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城市发展相差无几,但是农村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我国的工业现代化水平目前在世界上处于前列,但是农业现代化水平仍然比较低。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对于乡村的建设程度和投入比例在不断的加大,基础设施程度也在完善过程中,但是我国乡村的发展因为种种局限性,远不及发达国家,只有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我们才能和发达国家站在同样的地位。而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最重要的是要进行新农村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它同时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新的理念,要深刻的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当前,我国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过去,我们把乡村置于城市的从属地位,让城市反哺乡村,让城市支持乡村,这在某种意义上是让乡村变得比较被动,无法充分发挥它的积极性作用,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城乡二元化结构在消失,乡村和城市处在同等的位置,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关系。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直都存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这种矛盾不会消失,反而会变得更加的突出,主要体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过大,作为乡村居民主要收入来源的农业基础也不稳固,整个农村的发展相比城市来说处于严重滞后的状况。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会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就是使乡村的居民能够增加收入,在振兴乡村的同时也能够缩小收入差距,缓和城乡的矛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物质技术条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的短板,提升农业的基础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

(一)核心是“战略”。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在新形势下对“三农”问题做出的重大判断和决策。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体现在“战略”上,首先它具有战略性的思维,习近平的“三农”思想主要就体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上,乡村振兴战略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要富强不能忽视农民的作用,建设美丽中国更加不能忽视乡村的建设,国家富强并不是要一部分人富起来,而是要全民都要富起来。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工作做出了准确的定位,并且也提出了重要的方法和举措,也科学回答了在实施“三农”工作中面临的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性的战略措施,它的实施主体必然应该是国家,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为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使得出现城乡二元化的结果,要想让社会发展不至于停滞不前,必须要解决“三农”问题,而改革开放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物质上和技术上的支持。另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民是依靠的主体,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政治、经济、文明、社会和生态,它们涵盖了各个方面,具有全面、宏观、立体和多元的特点,对于一些具体的问题也做了认真地回答,如“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就意味着第二轮土地承包期从2028年延长到了2058年,这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承包关系,而且对于未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与预期。

(二)关键是振兴。实现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从时间角度来看,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由于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所以对于乡村发展的形式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即是对于“三农”工作的一个延续,又是对“三农”问题面向未来的新考虑。从空间上来看,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新型发展战略,主要是统筹考虑“三农”之间的空间结构,统筹考虑农村和城市、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以及在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乡村振兴战略要在“五位一体”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的同时不能局限于国内,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全球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而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五大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优先发展理念的提出,不但是对党和政府对于“三农”工作的定位,更是在此基础上提出来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让城乡差距不断缩小,让农民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感受到获得感,这体现出了共享的发展理念。融合发展理念的提出,重点在于融合城乡,使城乡成为同等重要的两个主体,要让城乡同步发展,这体现出协调的发展理念。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于“振兴”,这种振兴并不是针对乡村的某一个方面,而是具有全局性、全面可协调式的发展方式。

(三)对象是乡村。乡村振兴战略的对象是乡村,而乡村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主体,而是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多方面的一个复杂的系统。与2005年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相比较,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要求在内涵上更加具有深度性和时代性。从“生态发展”到“产业兴旺”,这是一个层次上和要求上的提升,覆盖面也变得更加广泛。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从强调农村环境到关注整个生态环境,并且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使人们不光要有住的地方,而且是适宜居住的地方。“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则是表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是农民能够拥有持续稳定的收入,关注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共同的富裕。“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不但要做到民主,还应该是有效的民主,要不断创新农村的治理体系,让农村更加和谐和有序。“乡风文明”仍被保留,未经变动,文明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体现了我党建设的科学性,乡风文明的建设有利于乡村精神的凝聚,有利于农村生活的健康有序。乡村振兴提出“城乡融合发展”,不再是以城市带动乡村的发展,“融合”表现的是两者之间要以政府为主导,实现要素统筹和分配式管理,要共享荣辱。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乡村振兴也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距离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性部署已经过去了两年,在这两年了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成效的同时也面对瓶颈制约,面对这些瓶颈因素,有必要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时代内涵和理论逻辑进行分析研究,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助力。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韩长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技推广,2017,(12).

〔3〕马义华,曾洪萍.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和战略重点〔J〕.农村经济,2018,(06):11-16.

〔4〕黄祖辉.准确把握中國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村经济,2018,(04):2-12.

〔5〕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06):795-802.

〔6〕朱启臻.当前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J〕.政策瞭望,2018,(04):48-52.

〔责任编辑:孙玉婷〕

猜你喜欢

时代内涵科学内涵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论儒家“自强不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基于国际视野中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探析
魏晋风流的时代内涵分析
论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