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人的发展形态视域下人的劳动状况及其现实意义研究

2019-03-12何莹于泉蛟

理论观察 2019年11期
关键词:现实意义马克思劳动

何莹 于泉蛟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人的发展形态;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11 — 0013 — 03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劳动。虽然人类社会的劳动形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劳动形式,诸如信息、科技等劳动形式,并且伴随着各类新的发展形式,人们似乎更加关注新的劳动要素,但这些本身都是人的脑力和体力的付出,人的发展离不开人类自身的劳动。更为重要的是,人类的劳动由原来直接满足人自身生活的需要,日益转化为满足统治阶级,以及出现严重的自我异化的劳动。为此,从人的发展形态变迁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思想,对于解读人类自身的存在方式,尤其是展望人类未来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人的依赖关系占主导地位的自然性质的劳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质变换的过程。”〔1〕劳动是实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根本动力,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本质上看,劳动促成了人的生成,人是在劳动的基础上形成为人的。人的劳动和动物的劳动有着鲜明的不同,动物的所谓的劳动其实是一种本能,是适应自然条件的直接反射性活动。而人的劳动则是有意识的自主的活动。在这个劳动过程中,人们有意识有规划地改变自然界原初的存在状态,使其变成属人的状态,满足人们的需要。劳动是人与自然的中介和沟通桥梁,也是人对自然变化的反映渠道。所以,人类的劳动鲜明体现了“为我”的性质,能够将劳动本身视为自身的存在方式,不仅仅是简单适应自然界,认识和改造自然成为人类劳动的特质。“劳动与劳动对象结合在一起,劳动物化了,而对象被加工了。”〔2〕所以,人类的劳动一方面区分了人与自然,是二者分化的原因,但同时又把二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使人和自然相统一。

那么,在人类社会历史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从人类自身存在和发展形态的角度赖看,人类最开始的劳动形态是怎样的呢?马克思指出,人类最初的劳动形式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紧密关联,相互依赖,且带有明显自然性质的劳动。

其实,人类的依赖关系占主导地位的人的存在样态,即人的依赖关系型的社会结构,源于人的自然性质的劳动,即根源于人改造自然的原初的自给自足的农业劳动、手工劳动、畜牧劳动。自然劳动是人类诞生之初的劳动,只能出于人类的本能和最基本的常识,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在这种简单劳动形式的基础上,必然形成人的依赖关系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结构。但是,反过来,从人的依赖关系占主导地位的人的存在样态,也必然会反观出人的劳动主要是面向自然的自给自足的简单劳动。

比如,在原始社会中,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在自然中难以生存下去,只能选择群居进而形成氏族或部落这一方式才能够生存和发展。离开了这些形式的人类共同体,单个的个人就无法生存,失去了社会性质,单个人甚至不可称之为“人”。因此,人与人之间必然要紧密抱团,相互依赖,只有在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条件下,才能够展开集体狩猎、采集。到了农业社会,人类开启了农业文明,可以种植谷物和繁衍牲畜,生产力得到了提高,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个共同体产生了剩余财产,“剩余”预示着归属权的争夺,慢慢产生了奴隶主与奴隶直至农民与地主的生产劳动关系。在这个阶段奴隶主和地主占据着土地等最主要的生产资料,而奴隶和农民要想生存下来必须要依靠奴隶主和地主,并为其进行生产活动。因此,在以土地为主要劳动对象的生产活动中,人们也必须要紧密团结,展开集体性质的劳作方式,因为许多农业劳动单靠劳动者自身是无法完成的,只有在相互依赖的关系结构中,才能顺利展开农业劳动,进而才能够维系人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人的依赖关系为主导地位的社会结构,必然是一种简单的面向自然界的,明显受制于大自然的自然性质的劳动。辩证角度来看,这种劳动有利于人们战胜强大的自然力,使人们获得必要的生存生活资料,但也因为如此,使得人们必须相互依赖,也同时造成了单个人的不自由,以及在此基础上必然会产生强权、等级压迫、专制等社会结构样态。

二、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异化性质的劳动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尤其是人类的劳动形式不断变化,在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商品经济、雇佣劳动,尤其是以资本无限增值为内在逻辑的促使下,人的存在和发展样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传统依赖关系占主导地位,变为人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存在样态。其实,这是一种人自身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也正因如此,使得人类的劳动样态也出现了巨大改变,劳动不在是初级的自然性质的劳动,由原初的自然性质的劳动状态逐步变成了带有异化性质的体现各方面矛盾和张力的劳动,即雇佣劳动,而这种雇佣劳动在资本的作用下,会日益分化、异化,进而带来人的发展形态的扭曲。

马克思将人类的劳动的异化概括为四种情形: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与劳动活动相异化、劳动者与自身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这一系列的‘相互异化和分离涉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表明了社会己经全面异化,人与人不再发生关系,只剩下人与物的异化关系。”〔3〕从物的关系上看,人与劳动产品相分离,人的劳动越多,所得到的劳动产品就越少,资本家所赚取的利润就越大,从而激化社会矛盾。从人的关系上看,人的性格心理发生了变化,劳动不是自由自觉的劳动,而是变成了为了维持生活的被迫性活动,于是人被迫依赖于物质,从而形成了“物的依赖”。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劳动的揭示,进而带来的人的存在和发展样态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辩证地看,异化劳动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异化劳动最终会阻碍社会的前进。

首先,在当前商品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和历史趋势中,由资本、雇佣劳动所带来的社会分工是历史的必然。分工的不断深化和机械式的劳动确实提高了生产效率,带来了大量的财富积累,所以异化劳动会取代自然劳动。受制于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人的存在样态是肯定达不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人也无法立刻预见到未来世界的自由劳动应该是怎样的,真正自由而有意识的劳动只能是对未来的愿景与理想目标。因此,由资本、市场、雇佣劳动所带来的社会分工必然符合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度的历史阶段,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物质利益和政治统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财富与科技的进步,也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类社会形态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化的规律。只有生产力得到了根本性的提高,才能谈及人的发展样态与社会形态的进步。所以,异化劳动作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是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的。

其次,异化劳动对人类社会的消极影响。异化劳动最终使人与人之间相异化,劳动变成了为了“物”而不得不做的被迫性活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靠物的生产和消费来衔接的,这必然会形成物的依赖性为主导的社会形态。劳动异化与人的“物的依赖”关系为主导,会使统治阶级越来越控制更多的物、资本,从而会带来无产阶级的贫穷,造成阶级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凸显。马克思对此指出,“只有扬弃私有财产才能消除异化劳动,而要使社会从私有财产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必须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4〕即,只有消灭异化劳动,通过消灭这种私有的物的依赖关系,实现没有私有制、没有异化劳动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够带来人的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这一点,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一方面,从人的发展形态角度来看,要提高劳动者的地位、素质与能力,以真正带来人的发展形态的变革,朝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要不断完善收入与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进而真正实现社会体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马克思对异化劳动消极影响的深刻揭示,使我们更加深刻反思当前以物的依赖关系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对人自身发展形态的束缚,进而从不断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负面影响,真正实现劳动的现实解放。

总而概之,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劳动的异化产生了,异化劳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在这种条件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相异化,人的存在形态是以物的依赖关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物的依赖”让人失去了“自我”,人被物所奴役,从而更加深化了异化劳动的发展。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克服这种异化劳动,才能真正带来人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三、人自由和全面发展的自由性质的劳动

人类劳动的最高理想和最终极的形态应是自由性质的劳动,这与人与人之间关系高度和谐的共产主义社会相匹配。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没有剥削、压迫,人们既不会受制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也不会受制于物所带来的束缚。所以,在共产主义社会高度和谐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下,人类的劳动将真正成为一种自由自觉的劳动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对自由劳动的研究,无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发展,以及对人自身的进一步解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劳动者自身的角度来看,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转变成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劳动,本质上是实现劳动者自身的解放,以及具体劳动形式的解放。即消滅异化劳动的四种表现形式,最终使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自由劳动使整个社会关系由冷漠、异化,相互隔阂,向自由、平等、相互友爱的方向发展,这本身就会促进社会的和谐。所以,劳动解放是实现人类解放与社会和谐的最根本的途径。每个人实现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由每个“自由的人”而组成的社会最终也会更加自由、更加和谐。从自然的角度来看,自由劳动还会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因为,劳动异化本身也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异化,即异化劳动必然会带来的自然环境的破坏。要实现了自由劳动,就自然会实现对自然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因为这是为了全体人类的利益,而不是只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环境恶化问题背后的实质,正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异化,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对经济利益的一味追求所以造成的。所以,我们要避免生态危机,必须要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改造自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而言,我们要积极运用马克思自由劳动对异化劳动的扬弃,进而改变目前某些人的劳动异化的性质和状态,从而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社会主义大家庭内在的和谐友谊,从而改变以物的依赖性为主导的社会结构,最终实现人对人自身的自由自在本质的充分占有。当然,这不是完全的、绝对的否定,更不是要一下子就要消灭和废除“人所依赖的物”,而是要在肯定私有财产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具体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无论是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还是精准扶贫,使最贫弱的阶层得到切实的改善,以及党中央特别重视就业、民生等,这些都是在积极促使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劳动生活的改善,都是在努力促成中华民族朝向自由自觉、人际和谐的生存和发展样态发展。

总之,我国当代社会存在的诸多劳动问题必须得到重视,我们要依据马克思人的发展形态的视角去审视人类劳动形态的变迁,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一方面改善广大民众的劳动形式,朝向自由自觉创造性的劳动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真正带来人与之间关系的高度和谐,形成人与人之间无隔阂,友好合作的社会结构。并使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以真正彰显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发展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7.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1.

〔3〕徐海红.马克思劳动思想研究述评〔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5,(04):104-114.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78.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现实意义马克思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最有思想的句子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