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工视角下农业“新六产”的农民增收机理分析

2019-03-12杨增旭

枣庄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分工农产品农民

杨增旭

(枣庄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枣庄 277160)

一、引言

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经济环境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需求结构快速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由追求数量满足转变为追求品质满足;另一方面,虽然农产品供求实现了总量大体平衡,但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不足,农民收入增长放缓.因此,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将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2016 年国家制定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为此,2017年,为进一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山东省结合自身农业产业化的实践,提出了发展农业“新六产”①.农业“新六产”就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通过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进行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的“三链重构”,塑造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在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的升级,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②.2018年,发展农业“新六产”更进一步列为山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增加农民收入是发展农业“新六产”的主要目标,也是发展农业“新六产”的内在动力,因此,深入探讨农业“新六产”的农民增收机理对于在实践中推动农业“新六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业“新六产”在本质上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一致的,属于产业融合的范畴.一般来说,产业融合是由于技术进步和管制放松而发生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的融合现象,推动产业融合的内在动力是产业间的关联性和产业融合主体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1].一直以来,我国产业融合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非农领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现有的有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其内涵[3]、现状[4]、模式[5]、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6],以及政策建议等方面[7].更进一步,李云新[8]根据2016年的农户家庭微观调研数据,验证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户收入具有增收效应.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增收机理方面,虽然苏毅清等[9]基于分工的视角提出了,农村产业融合实现农民增收是因为农业产业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到与其他产业的分工中,并通过分工合作来获取第二、三产业中已经高度发达的相关细分产业的成果.但是缺少对农民增收机理的深入分析.

因此,本文首先从分工的视角分析农业“新六产”的增收机理,然后结合山东省农业“新六产”试点地区的经验,探讨了农业“新六产”在实践中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的,最后是本文依据增收机理对发展农业“新六产”的展望.

二、理论分析

(一)产业融合的形成

产业融合的形成源于专业化分工,是人们基于利润最大化原则对专业化分工所增加的收益和所产生的费用之间进行权衡而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的一种产业间分工的内部化.

古典经济学认为,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由于分工导致专业化生产,而专业化起因于分工,因此,专业化和分工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对于专业化分工所增加的收益,一是源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0]中提出的因分工所提高的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二是源于杨格在《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11]中所指出的因专业化和分工所产生的报酬递增,这是因为,在一个企业或者产业中,个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生产的专业化种类的提高、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个生产链条的不断加长,会提高生产最终产品的效率,从而会出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报酬递增现象.分工问题也是市场问题,分工必然会导致各经济主体之间产生市场交易活动.因此,专业化分工所产生的费用主要是交易费用.威廉姆森在《资本主义制度》[12]中提出,交易费用是指企业为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需要付出的费用,包括事前搜索、谈判和签约,以及事后执行、监督、修改等项的费用,而且交易费用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交易活动的频率提高和范围扩大而呈现递增的趋势.当专业化分工所产生的交易费用大于其所产生的收益而导致净收益下降时,企业为减少成本增加收益就会进行产业融合.

从分工的角度来看,对于一个企业,随着企业间分工的不断深化,为降低企业间交换产生的交易费用,同类型的或关联性强的企业会通过整合形成新产业,使得专业化分工从企业层次的企业间分工转变为产业层次的产业间分工.接下来,随着产业间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产业间交换产生的交易费用,相近或相似的产业通过整合形成了一个新产业或新业态,使得专业化分工从原有产业层面的产业间分工转变为新产业层面的产业内分工,实现产业间分工的内部化.产业融合所表现的正是这样一个由产业间分工转变为产业内分工的过程和结果.

(二)农业“新六产”的农民增收

根据上述产业融合的演进机理,同时由于农业“新六产”在本质上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致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也就是农业“新六产”,就是第一产业的细分产业(例如,农、林、牧、副、渔业等)、第二产业中的细分产业(例如,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与第三产业众多细分产业(例如,农产品流通、农资销售、休闲旅游等服务业等)有机整合,最终形成新产业和新业态的过程.

当前我国依然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业的比较收益低于工业和服务业,农村的生产资源存在向非农产业流动的趋势的问题.因此,推动农业“新六产”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是将农村产业融合所产生的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而这一是需要建立各经营主体之间具有利益共同体和共赢关系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二是需要在农村地区构建基于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的,具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农村产业融合的经营机制.

首先,对于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在传统农业中,由于农产品生产处于农业价值链的末端位置,各产业经营主体在利益上的分离使得农民在分配中无法得到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在农业“新六产”中,各经营主体可以通过三类利益联结方式将一二三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是交易联结方式,各经营主体通过签订有关农产品、生产资料和生产服务的交易合同和协议,形成了多方共赢的关系;二是要素联结方式,各经营主体通过资产、资金、技术、品牌等生产要素的相互融合,形成了相互间利益共同体的关系;三是互助联结方式,各经营主体通过相互间垫付资金、提供担保、以及免费服务、价格优惠等措施,形成相互间的互信关系.这三种联结方式,不仅降低了交易费用、减少了交易中的不确定性,而且使各经营主体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了互惠共赢,从而可以保证在第一产业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后,或者在工商资本由第二产业向一产和三产延伸,或者由第三产业服务业向一产和二产延伸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后,农民可以直接获得产业融合的收益.

其次,对于构建农村产业融合的经营机制.农业“新六产”是立足于农业,在农村地区打破了产业界限,建立起了一二三产业紧密融合、协同发展的新产业体系.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不仅是打通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流通、服务等各环节,实现了产业链的纵向延伸;而且挖掘农业的非生产功能,实现了产业链的横向拓宽,形成多重产业交叉互动的新产业和新业态,比如休闲旅游、体验农业等.从价值链角度来看,各经营主体在农业价值链各环节各有其优势,例如,比较来说,家庭农场在种植环节具有优势,农民合作社在组织生产和生产性服务环节具有优势,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环节具有优势,这些经营主体依据各自优势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提高了各环节的生产效率,从而实现产品价值链各环节的同步升值,倍增了产品的收益,增加农业收益,并通过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加了农民收入.从供应链角度来看,农业“新六产”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手段,不仅有利于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而且通过构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平台,在产业融合中可以实现产品产销的无缝对接,拓展农产品市场,减少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和交易成本,直接或间接增加农业和农民收入.

三、山东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特征

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在全国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以来,山东省农业以占全国6%的耕地和1%的淡水资源,贡献了8%的粮食产量、9%的肉类产量、12%的水果产量、13%的蔬菜产量、14%的水产品产量和19%的花生产量,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的24%,取得了显著成就③.

山东省也是我国最早提出并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省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二十多年的不断深化和推进,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至2015年底,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有9300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为1.55万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的龙头企业为2703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数量为 1820 万户;此外,共计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3万个,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436个;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到5.5万家,农民合作社18.6万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600家,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超过1800万户,户均增收2680元④.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之间具有空间并存性和时间继起性的关系[4].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包括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农业产业化内容,而且还会催生循环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业等农业新业态,产生生态、旅游、文化、科技、教育等农业新功能,是农业产业化的高级阶段和“升级版”.因此,山东省不断提高的农业产业化水平和不断壮大的农业新经营主体,为进一步发展农业“新六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与此同时,山东省的农民收入面临着增长趋缓的问题.统计数据显示(见表1),虽然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上,山东省与全国一样呈现出上升趋势,分别从2010年的6990.28元和8119.51元增加到2015年的12246.03元和11478.08元;但是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上,山东省与全国也一样呈现出增长减缓的趋势,分别从2010年的12.8%和13.71%下降到2015年的-0.23%和1.62%.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构成来看,当前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因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速下降而增长空间有限,农民转移性收入因当前国家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农业补贴政策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向而拓展空间较小,农民财产性收入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红利的释放尚需一定的时间而很难在短期内增加,因此,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是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6].2010年以来,虽然山东省农民人均的经营性收入水平与全国一样在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见表1),但是其年均增长率却同样呈现减缓趋势,而且山东省2015年相对于上一年在经营性收入水平还出现了下降.因此,提升农业效益和实现农民增收不能只靠传统农业,需要在做强第一产业的基础上,挖掘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增值潜力,培植新业态、新产业,发展农业“新六产”.

表1 全国和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率 单位:元;%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已进行平减处理.

四、潍坊安丘市农业“新六产”的实践

安丘市农业资源丰富,是潍坊市重要的农业生产区.2016年9月,为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经验和模式,国家启动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在山东省选定了平度市、龙口市、安丘市、诸城市、新泰市、荣成市6个县作为试点示范县.本文根据其中的安丘市的试点经验,从实践上分析农业“新六产”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

(一)安丘市农业“新六产”的利益联结机制

为发展农业“新六产”,保障农民利益,安丘市逐步从交易联结、要素联结和互助联结三个方面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首先,在交易联结方式上.安丘市在实践中采用的是订单协作型利益联结和产销联动型利益联结.对于订单协作型利益联结,以安丘万鑫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例,该公司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签订标准化生姜种植基地种植合同书,优先保障市场销售和价格权益,基地所用农药以低于市场20%的价格供农户使用,并按高于市场0.08元/斤的价格优先收购.目前已发展生姜标准化合同基地3.5万亩,与常规生姜种植相比,标准化合同种植户每亩增收2000元,仅此一项即可增加农民收入7000万元.对于产销联动型利益联结,以景芝镇埠口村鸿发大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利用埠口村近3000亩大樱桃,由合作社统一注册“醉红灯”大樱桃品牌,建设产地批发市场,实现了生产规模化、管理科技化、销售电子化,并成功举办了“安丘埠口大樱桃节”,减少了交易中费用,扩大了大樱桃的销路,增加了农业收益.

其次,在要素联结方式上.安丘市在实践中采用的是股份合作型利益联结和返租倒包型利益联结机制.对于股份合作型利益联结,以盛大农产品交易市场为代表,该项目对纳入合同种植基地的生姜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给予360万元股份,每股1万元,共360股,由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持股,并以股份的16%参与盛大农产品市场交易分红,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光凭此一项,农户年可增加收益1万多元.对于反租倒包型利益联结,这种形式主要是由镇、村将承包到户的土地通过租赁形式集中到集体,然后将土地的使用权通过市场的方式承包给家庭农场或新能源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构建了反租倒包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天恩郚山30MW光伏发电站项目为例,该项目占用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1200亩,可吸收200个农民就业,农民土地年租金收入总计可达60万元,参与企业劳动年总计可获得工资性收入120万元.

最后,在互助联结方式上.最为常见的是龙头企业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针对农产品生产无偿提供技术指导.例如,安丘万鑫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无偿提供标准化生姜种植技术.山东沃华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无偿提供大葱生产的科学良种良法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这不仅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也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

(二)安丘市农业新六产的经营机制.

2015年以来,安丘市基于“生态+、旅游+、互联网+”等新理念,通过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三链重构”,不断创新农村产业融合业态,以积极发展农业“新六产”:一是建成了集农业种植,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二是发展了集农科研发、农产品产加销社会化服务等一体的综合性农业龙头,完成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由粗加工向精细加工的转型;三是实施了“互联网+品牌农业战略”,推动了园区平台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协调发展,实现了第二产业的“接二连三”,不断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万芳果蔬休闲观光采摘庄园.2015年,万芳果蔬休闲观光采摘庄园以安丘市出台鼓励农村土地流转的优惠政策为契机,通过流转获取土地500亩,建成了冬暖式大棚42个,春暖式大棚11个,构建了农业田园综合体.采摘园全部采用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市场销售的运作模式;对产出的蔬菜在进行大宗销售时都建立“二维码”标识,使每棵菜都有了“身份证”,消费者可以清楚的掌握蔬菜的质量信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和贯通供应链;初步形成了以有机蔬菜生产区、富硒蔬菜区、采摘体验区、科技育苗区、露天观光区等以6个板块为内容的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和智慧型新产业新业态.在采摘园运行过程中,农民通过将土地流转入采摘园,获得了每亩9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通过租用采摘园内的大棚亲身参与农业“新六产”,直接获取采摘园高质量农产品的较高经营收入.农民收入的增加吸引了更多的农民愿意将土地流转入采摘园,因此,万芳果蔬休闲观光采摘庄园未来规划投资2000万元,再扩建2000亩,建成高标准冬暖式大棚200个、春暖式大棚60个.在安丘,目前已建成的类似万芳这样的田园综合体还有像歌尔庄园、合力乡间牧场、和甫庄园等50多家,占地达3万多亩.

2、山东沃华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研发、种植、加工、销售和出口以葱姜蒜为主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系列产品的综合性龙头企业.在农业“新六产”的“三链重构”过程中,山东沃华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对产业链的整体性布局和一二三产业的有机性融合,创新了企业的经营业态:一是以原有一产(种植业)、二产(加工业)为基础,将重心提升并聚焦到三产——现代农业服务业上来,实现了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产业链延伸,形成了从“农产品种植”到“精深加工”再到“现代服务业”的不断提升价值链的发展模式;二是山东沃华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研发、推广的大葱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使传统种植及加工业也逐步能像大工业一样进行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同时为农民提供大葱系列种植的个性化精准定制服务和解决方案,包括提供工厂化的葱苗、自动化的移栽、集约化的采收、农资(种子、农药、化肥等)以及相关的科学良种良法培训和指导服务,形成了包括标准化基地种植、社会化服务、农超对接、国际贸易、“互联网+”等现代农业新业态.在大葱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支持下,农民逐步变成了产业工人.以大葱种植中的移栽环节为例,传统移栽需要依靠十几人的劳务队,一天只能干2-3亩,而在运用了沃华的自动化移栽服务后只需2-3人,一天可移栽8-10亩.

3、安丘农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由安丘市政府成立,并注册了“安丘农耕”公共区域品牌.在发展农业“新六产”中,安丘农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拓展农业产业链,贯通供应链,实施了“互联网+品牌农业战略”,将安丘的优质农产品统一在网上宣传推介,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建立了农村淘宝项目,设立县级运营中心,物流仓储中心,村级服务站三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络,进一步打通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2016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其中农产品网上销售额突破20亿元,增长40%.

五、农业“新六产”发展的展望

农业“新六产”是在第一产业的基础上,融入第二、三产业,通过在农村地区实现产业间分工而塑造出的新产业、新业态.在这个过程中,各经营主体在交易、要素投入等方面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根据各自在产业链上的比较优势,在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上进行专业化生产,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因此,推动农业“新六产”的发展,首先,需要推进特色农业发展.依据当地的资源禀赋优势,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和结构,大力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具有知名品牌的名优特新农产品,培育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专业特色村镇,为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业“新六产”奠定基础.其次,需要引导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农业“新六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具有新经营理念,较强的资源整合和市场开拓能力,可以在发展农业“新六产”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可以带动更多的农民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共享农业增值,实现农民普遍持续的增收.再次,需要发展农村新产业和新业态.基于农业的多功能性,积极发展休闲体验农业;借鉴其他行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经验,发展电子商务与农产品实体流通相结合的物流体系,实现产业的横向融合.最后,需要完善和推广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目的是让一般农户获得更多收益,应避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了而普通农户得到实惠不多的情况发生.对于当地政府和老百姓高度认可的融合主体,及时把它们的成功做法总结提炼,加强宣传推介和培训推广,发挥正向的典型示范作用,从而引导更多主体向这些方面发展.

注释

①农业“新六产”的提法是源于日本的“六次产业化”中的第六产业.20 世纪90 年代后期,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首先提出了“六次产业”的概念,他认为农业应该与二三产业相结合成为一种综合性的产业,可以获取二三产业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由于产业1+2+3=6,同时,产业1×2×3=6,因此称之为“第六产业”[2].

②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的意见.2017.

③数据来源:《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2018.

④数据来源:山东省农业信息中心,2016:http://www.sdny.gov.cn/zwgk/nytj/2015/201609/t20160903_597918.html.

猜你喜欢

分工农产品农民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从分工层次来理解消灭“分工”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农产品争奇斗艳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