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功能训练器的应用对肺癌合并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术后的影响

2019-03-12郑丽娜陈蓓蕾彭灵君单立群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训练器吸气入院

郑丽娜 陈蓓蕾 彭灵君 单立群*

目前,肺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均高居恶性肿瘤之首[1]。手术仍是治疗肺癌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由于术后肺容积减少,膈肌及胸壁运动能力下降,肺有效血氧交换面积、氧利用率、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会明显降低[2]。因此,患者术后常出现暂时的呼吸功能低下,及由于手术创伤和引流部位的疼痛,患者不能进行有效深呼吸和咳嗽排痰,易出现肺不张、肺部感染,更会诱发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等急危并发症[3]。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肺癌患者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高危人群。本文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器的应用对肺癌合并轻中度COPD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4月本院肺癌患者108例,纳入标准:(1)怀疑或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2)术前分期为I期、II期。(3)拟行肺叶切除术且既往无胸部手术史。(4)诊断为轻中度COPD(FEV1/FVC<70%且FEV1>50%预计值,伴或不伴慢性症状)且近1个月未急性发作。(5)能耐受手术及肺功能锻炼,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排除标准:(1)术前分期为III期、IV期。(2)行全肺切除术。(3)术后病理诊断为小细胞肺癌。(4)未按要求完成2周综合肺康复训练者及术后1个月随访。(5)需要术后辅助治疗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4例。本项目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术前7d时即给予常规干预,包括术前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练习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并训练有效咳嗽、咳痰技巧。两组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均给予常规处理,如深呼吸与咳嗽、咳痰训练、抗生素应用、鼓励早期活动等。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采用呼吸功能训练器作为工具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训练方法如下:患者取坐位,用手托住呼吸训练器,待平静呼气后用嘴含吸管缓慢吸气,使训练器中的一个圆球缓慢上升至顶部,继续深吸气尽可能使3个圆球均上升至目标刻度,保持吸气状态持续5~10s后平静呼气,待3个圆球都下降至底部水平后再重复上述动作,训练期间指导患者读取及记录深吸气时呼吸训练器数值,直至患者完全掌握吸气肌训练要点。上述吸气肌训练共持续14d,4次/d,持续20 min/次。呼吸训练器由病房提供,专人负责消毒与保管,均有专人护士指导进行。

1.3 评价方法 于入院时、术后第7天及术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不张、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呼吸衰竭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1)肺功能检查:采用德国康讯Powercube肺功能仪,肺功能检测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通气量(MVV)。(2)活动能力评定:采用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Borg疲劳量表评定2组患者运动功能情况,要求患者在至少45 m长的走廊上以尽可能快速度行走,测量其6分钟内步行距离;待6-MWD试验结束时记录患者Borg呼吸困难及疲劳评分,Borg评分分值范围为0~10分,0分表示无呼吸困难及疲劳感,10分表示最强烈的呼吸困难及疲劳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 Fisher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 最终97例患者完成2周的康复训练,对照组51例,观察组4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与否及肺功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n(%)]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见表2、3。

表2 两组患者呼吸训练前后FVC%及FEV1%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呼吸训练前后FVC%及FEV1%比较(±s)

组别 FEV1(%) FVC(%)入院时 术后7d 术后1个月 入院时 术后7d 术后1个月观察组 68.04±9.63 59.78±8.36 65.56±6.97 73.19±4.41 62.35±5.17 67.20±4.31对照组 70.19±10.51 56.82±8.41 63.27±9.17 74.39±4.78 60.91±3.63 66.31±5.01 P值 0.15 0.04 0.09 0.1 0.056 0.18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MVV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MVV比较(±s)

组别 MVV(L)入院时 术后7d 术后1个月观察组 78.15±5.58 56.48±8.29 62.24±5.43对照组 79.45±4.64 53.59±6.94 60.29±5.84 P值 0.107 0.046 0.032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运动能力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运动能力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运动能力比较(±s)

组别 6-MWD Borg评分入院时 术后7d 术后1个月 入院时 术后7d 术后1个月观察组 466.11±35.46 387.91±32.13 429.02±35.43 0.96±0.88 2.80±0.91 1.66±0.85对照组 457.86±28.38 368.14±36.85 419.71±29.88 1.01±0.85 3.18±0.95 1.84±0.94 P值 0.13 0.003 0.08 0.38 0.026 0.16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共发生术后并发症8例,其中肺炎6例,肺不张1例,痰液淤积需要纤支镜吸痰l例;观察组发生术后并发症5例,其中肺炎4例,痰液淤积需要纤支镜吸痰l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吸气肌训练已被提出作为一种有效的康复形式,旨在通过对吸气肌施加阻力增加吸气肌肉力量和耐力,从而达到训练效果[4]。提供吸气肌训练的方法包括非线性阻力训练、阈值压力负荷训练、限速阈压力负荷吸气肌训练、和靶流量阻力训练[5]。肺癌术后吸气和呼气肌力均有所下降,且呼吸肌无力已被认为是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6]。因此,可以想象围手术期予以加强吸气肌肉训练可能会改善术后恢复并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7]。

目前呼吸功能训练器被广泛用于肺癌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肺功能恢复,并取得一定效果。杨静等[8]对肺癌开胸术后患者进行手法及呼吸功能训练器训练,发现能显著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黄玉贤等[9]等研究认为,应用呼吸功能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更有助于改善肺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本资料结果显示,应用观察组术后7d的FEV1%、MVV及术后1个月的MV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MWD在术后第7天及术后1个月时较对照组也显著增加,且在术后第7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Borg评分在术后第7天及1个月时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术后第7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因此,应用呼吸训练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及运动能力。本资料中,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入选例数太少有关,需要进一步行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训练器吸气入院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抽吸气流量对催化惰化系统性能影响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耦合运动数值模拟
下肢关节持续被动活动训练器对骨科康复的影响
简易游泳姿势训练器在教学中的应用
新型起搏器术后康复训练器的结构设计与临床应用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多参数灵敏度分析
没事多练壮腰功
康斯堡公司演示“保护者”遥控武器站训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