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中“黑白空间”的运用
2019-03-11邢亚君
邢亚君
摘要:“黑”与“白”不仅仅是美的视觉感,还代表着画家审美喜好,进而物化为山水精神,这种精神经历了代代相传,其中沉淀着历史的精粹。山水画讲究笔墨的妙用,其黑白空间具有各种形式构成。形式的变化其实离不开用笔的深厚功力,笔墨与物象浑然一体,笔情墨趣,光彩照人。每个时代都具有不同的黑白空间的形式特点与营造方法,古人留下了太多的精粹,需要深入理解与发掘。
关键词:山水画 黑白空间的形式构成 黑白空间的营造
中图分类号:J21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1-0030-03
一、山水画中“黑白空间”的形式构成
“黑”“白”可以是点,也可是点线面的结合,形体的“塑造”离不开“黑”“白”。在临摹写生的过程中,能掌握好黑白的空间运用非常有难度以及十分重要,它不像素描那样很容易凭视觉直观的区分开来,其中的“黑”“白”运用非常复杂,与西画的要求还是有相同之处的,那就是要求过渡要自然。在这方面黄宾虹与李可染“黑”与“白”结合得还是挺巧妙的,能够坚持传统这个本体,离不开黑白运用的扎实的基本功。
画家们在黑白运用中体现空间,在创作过程中每个人都能体会到黑白的笔墨生成,执着于营造出想要的多种意境。而一张白纸或黑纸并不会产生多么耐看的效果,主要原因是其中的空间分割少,缺乏了丰富灵动的变化,并没有引起视觉感受,这种灵动来源于黑白之间的组合。山水离不开笔墨运用,即使以色勾皴,其中也有墨的存在。黑白空间构成离不开笔墨点线面,黑边空间的构成主要有点、线、面三种。最擅长用点的为米芾,书法中的点可以突出山石结构,也可以形成郁郁葱葱的朦胧美的画面效果。山与植被浑然一体,点的运用也是多种多样的,石涛认为点要看天气,带水带墨形成虚实阴阳,断开的点也可以意连,讲究呼应。
线的运用可以再现客观事物,传统山水讲究以线造型,没了线造型也不会有更好的传统,所以说线是非常重要的。线与政治地域有影响,唐追求明快流畅唯美的线条;宋代线条肯定硬挺;元讲究借用书法线条的丰富性、娱乐性,柔和,以线抒情;明代诗情画意;清代的线条继承了前人的运用。每个时期的黑白空间运用也是各有特点的,线条的各种变化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感,但并不是单一的,与情绪个人喜好也有关系,心情疏朗用线一往流利,心情压抑所呈现出的线条可以滞涩。但是无论黑与白线都能达到画家目的,线之间也是讲究笔断意连的,反之则脱节失去应有的联系。
黑白面离不开点与线的组合,但又不仅仅局限存在于点线之中,整幅山水二维空间中的塑造也需要大量有变化丰富的点线,不能太刻板,这与西画还是有区别的。西方的构成元素比较直观,塑造了立体感,往往是有形的,讲究科学。要具有亮灰黑的过渡,画出光影的感觉,黑边处理不能违背科学。而山水的黑白处于有和无形之间,可添置画家的联想与想象,需要扎实的功力与处理画面的个人素养能力,借点、线、面相互融合并发挥其作用。
二、山水画空间中的黑白表现形式
黑白表现与画者性格有关,有的人喜用焦墨,例如程邃,有的喜欢用泼墨泼彩色表现,例如张大千,黄宾虹喜用隔夜墨积墨等,还有戴本孝的惜墨如金。各种墨色表现由墨中水分的多少而产生变化,黑白要有灵气,这种灵气来自画者主观的情感表达,而四王就缺少了客观对象的精心设计以致黑白画面如出一辙,缺少某种韵味感。作为一个画山水的人,初学时就费了很大劲,因为不能像西画一样错了还可覆盖与擦掉重来。这种黑白的流动具有不可知性,需要很长时间的了解熟识与掌握,常常会因为黑白没有变化而导致画面空间呆板俗气、死摩一片。黑与白是相互依存的,都各自具有其价值与意义,谁也离不开谁。通过布黑与布白的形式表现出来,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布黑想要一次性达到效果是很难的,很容易死气沉沉一片,需要通过不断的积墨或是色与墨相融来达到。黑中要有变化,这种变化需要胸中点墨一气呵成,水分的多少产生变化。黑要有白来衬托,布黑与布白在山水画中是非常重要的,黑白可来自客观对象这种看似有形的东西,也可来源于画家的主观的无形的想象,但是最后都要物化为观者眼中的形象。郭熙通过三远法来处理黑白远的意境,布白要有身临其境虚幻的真实感,可以是山中虚无缥缈的云气雾气,也可以是留白的树木,总之不能单纯的只是拘泥于山石的形象,这样就失去了某种活力与神韵。实处容易处理,虚处需要结合内在的结构规律进行布置,不然就好像硬生生的强加上去的一样,与事物之间没联系,会显得呆板生硬不生动,这点是很难的。所谓的真实感就会被打破,整幅画面不协调不自然。黑白运用的巧妙可以体现意向光、意境、笔墨、观念之美。可以利用白的形象来烘托出各种具有生命物象的真实感,或是一前一后的黑白对比。白的造型在真实情景中有时是非常简单单纯的,但在画家的笔下表达出来便是呈现出的情景,布白可大可小,变化莫测细微。“空白”产生含蓄的妙境与无穷的想象,通过酣畅的写来传达出作者意在山水中的心境。
三、传统山水中的“黑白空间”的营造
“黑白”空间可大可小。隋唐时期由于建筑的兴盛,空间由表现人物转为山水亭台,有些空间的塑造是为了迎合官方的审美,虽简单但比例得当,空间意识还是存在的。到了文人画兴起,山水空间所反映出的文化修养更进一步,不再只是隋唐时期单一的采用青绿为主来塑造空间,渐渐演变为以水墨表现黑白空间感,抒发情意。山石树木画法虽寥寥几笔但黑白空间更具有意境,主次分明。隋朝李思训擅用云气、山峦富丽堂皇的建筑表现华丽宏远的空间,主要以小山小水为主,自荆浩以来空间形式主要以宏伟的大山大水为主。且由于南北环境的不同,加之经济重心南移,使得南派画面中的黑白空间处理相比于北派来说更加杂乱。因为南方雨水较多树木长相郁郁葱葱,将本来山石结构不太明显的山坡遮得很严重,山上人烟稀少,过于潮湿,不适合人类居住,人们以种植水稻捕鱼等维持生活,山水整体润含秋雨,以平远居多。北方相对干燥,山石结构大起大落,山上主要以高大的松树为主,很多文人由于逃避现实隐居到了山中、自古以来很多画家喜欢山中可游可居的生活,所处理的画面空间高大,顶天立地,穿插着平民百姓手拿劳动工具的各式点景。古人早早就发现想要表现空间不能仅仅约束于一个角度上,如果往远处观看可以探测出山石整体气势,当然也是离不开南北地域差距与个人审美取向。
宋元山水空间也是发展到了一种程度,离不开画家的继承与创新。这时期的认识相较于之前的丰富了,比起魏晋时期伸臂布纸、状如锯齿的毫无变化的空间来说,这时期的认识有所提升。郭熙三远法的提出,改变了以往相对简单的形成,画家懂了透视,人大于山的情景有所改动,前景与远景拉开了层次感,同样意境感也增強了,整体物象布置恰当。北宋的空间形式有像郭熙这种三远法相结合起来的,还有一种像苏轼这种作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寥寥几笔有趣的小景构成的。诗情画意,给人的感觉不再沉重压抑,而是精神上产生了某种激情,源于画家对于社会制度压制的不满,企图融入个人感情,宣泄不愉快的心境。
后世画家董其昌一直认为南派山水胜过北派,掺杂了某些个人观点,其中的原因或许与当时的情景有关。画家们由于生计辗转至南方,带来了济济的人才,由于朋友之间的赏画评画带来了画坛之间的发展。点线面技法认识的增强使得画家们对于黑白空间的处理更加大胆真实,简洁有力。
四、近代画家的“黑白空间”的营造
众所周知,著名画家龚贤对于画面的黑白布道很有自己的一套积墨方法,越到后来画面越深厚。笔者在本科期间就尝试过临摹龚贤的作品,但因其技法知识浅薄未能理解其中的空间感,也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龚贤对创作融入了老庄哲学的理解,观其画作对体积感把握得恰到好处,在山水画临摹的过程中虚实是非常不容易把控的。他在《课图画说》中说:“非黑无以显白,非白无以判其黑。”①下笔之前要深思,不然黑白容易留不住,空间感自然体现不出来。需要建立在对真实物象的体悟中,目劲山川的势气,即心师造化,龚贤深谙物理,要按照理法去画,理法即是物理规律,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加入能代表个人风格的皴法墨法。他的黑白墨韵富有生动与丰富的变化,繁而不乱。树木浓黑,树干留白,山石上实下虚,整体湿润,十分追求黑白这种质感的体现。
注释:
①龚贤:《课徒画书》,见卢辅胜:《龚贤研究》,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第3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