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脑微出血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2019-03-11马红范学文吴佳
马红 范学文 吴佳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宁夏 银川 750001)
脑微出血、认知功能障碍均在中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临床多数研究认为二者可能存在密切关系,故而对其展开相关性分析,就可能对于有关治疗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以笔者的工作经验为基础,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之间展开探究,主要分析中老年人脑微出血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目的在于总结经验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现将本次研究详情做出整理报道,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对应时间段内选择50例认知功能障碍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的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48~63岁,平均年龄为(55.6±2.03)岁,患者中15例吸烟、8例饮酒,其中男女分别为27例和23例;选择同时期50例未伴随认知功能障碍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48~64岁,平均年龄为(55.2±2.12)岁,患者中14例吸烟、7例饮酒,其中男女分别为26例和24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相近(P>0.05),故组间可做对比。
1.2 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的脑微出血情况,即使用度过西门子3.0T的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实施扫描,其SW1的序列扫描参数即TR为28ms,TE为20ms,矩阵为320×295,扫描的层数为88层,扫描的层厚为1.5mm,扫描中的翻转角为15度,扫描时间则为6分钟,获得患者的相关检查资料。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检验资料详情,并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对其进行阅览,按照患者是否检测出脑微出血病灶将其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同时按照患者的出血病灶数量对其进行分级,其中无出血病灶表示0级,1~5个出血病灶表示1级,6~10个出血病灶表示2级,10个以上的出血病灶表示3级,按照组别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并实施组间对比[1]。
此外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即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患者实施评估,其中包括7个主要认知领域,抽象思维、语言、命名、定向力、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在测评前简单对患者说明测评方法,并指导患者在15分钟以内完成相关的测评,该量表的满分为30分,26分或以上均表示患者的认知功能正常,低于26分则表示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现象,且评分越低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2]。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脑微出血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脑微出血阳性率为70.0%(35例),阴性率为30.0%(15例);对照组患者的脑微出血阳性率为14.0%(7例),阴性率为86.0%(43例);两组阳性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病灶数量和分级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共计62个脑微出血病灶,对照组患者中共计17个脑微出血病灶,两组病灶数量对比观察组显著多于对照组,其观察组分级更严重,观察组3级患者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
表 两组患者病灶数量和分级对比[n(%)]
3.讨论
高血压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作为一种常见疾病,高血压具有发病缓慢、病程长、早期症状不显著等特点,病发后若未及时对其实施相关治疗,及其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加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发率,对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均产生了严重威胁。而认知功能障碍是高血压后期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认为该并发症发生可能是因为患者的动脉硬化、血管顺应性差,导致其大脑灌注降低而出现的认知障碍现象。
本次研究注重于中老年人脑微出血(CMBs)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脑微出血阳性率70.0%高于对照组的14.0%,其病情分级严重程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果充分证实了脑微出血和认知功能障碍存在密切关系,其中认知功能评价主要是在两组患者分组前开展,以认知功能评价的结果对患者实施分组,以此来区分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和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详情,而后在以此为前提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脑微出血观察,结果可见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其脑微出血更加严重,因此证实脑微出血和认知功能障碍存在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中老年人脑微出血(CMBs)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伴随认知功能障碍者往往有显著的脑微出血现象,因此临床应加强监测并实施有效干预,以期遏制患者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发生所产生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