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网络舆情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东北大学在校本科生的实证调查

2019-03-11刘安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舆情问卷思想

刘安琳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舆情一词自古已有之,此概念在学术研究中多被用于传播学、社会学领域中,其内涵一言以蔽之,即“在一定社会空间内,公众对于与自身相关的公共事务和社会热点的意见、观点、倾向等社会政治态度的总和”。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舆情一词的概念范围也被拓展到了互联网空间,大学生群体以网络为媒介,通过新闻评论、发布或转发帖子等方式获取和交流信息,积极关注并且讨论校内外社会事件、国内外热点问题,并对此表达出自己的情绪、社会政治态度和价值观倾向,最终使讨论主题逐渐趋向某一特定焦点从而形成具有一定舆论规模的高校网络舆情。

1 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实证调查

笔者以东北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由于本科生在校总人数约为两万三千人左右,遂问卷发放总数为230份。根据分层抽样的原则,按照大一到大四年级人数的不同,分别在各年级中发放问卷份数为65份,55份,55份,55份。另外,本问卷灵活运用了新媒体技术,采取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发放,共计发放23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4份,回收有效率为93%,其中,无效问卷是由于调查对象在问卷作答过程中有漏选或基本信息填写不全的情况出现,大一到大四各年级回收的有效问卷份数分别为65份、45份、52份、52份,其比例分配如下图所示。

图1-1 各年级抽取的样本数量

本调查问卷的题目为“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调查问卷——以东北大学本科生为例”,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填写,主要包括对调查对象性别、年级、专业、政治面貌等信息的收集,目的是在分析时能够总结出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政治面貌的大学生在高校网络舆情中行为特点的不同之处;第二部分是问卷的主体,问卷的主体是分别依据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获取渠道和信任程度以及大学生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参与程度三个方面的内容情况设计的问题。笔者对实际收回的214份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整理,将从以下三方面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

1.1 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状况

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的调查,主要是为下面引入网络信息获取的问题做铺垫,所以这部分内容问卷共设计了两个相关问题,主要针对大学生的用网时间、网络行为、较关注的网络内容进行了调查统计。首先,就大学生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而言,有87人选择了3小时以内,98人选择了3到7小时,29个人选择了7小时以上,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过半大学生的日均用网时间是在3小时以上的,甚至有13.55%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了7小时,这表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且上网这一活动在大学生每日生活中所占时间比例颇高,但多数大学生还是能将用网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

图1-2 大学生用网时间

关于大学生在上网时经常做的行为,据统计数据显示,76.17%的学生选择了社交聊天,70.09%的学生选择了查阅信息,69.63%的学生选择了浏览新闻,30.84%的学生选择了在贴吧、微博进行网络评论,36.45%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可以看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行为大同小异,多是进行社交和查阅浏览信息等活动,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对此问题进行分类统计时,笔者发现性别、专业、年级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在对网络评论这一行为选择上的差异较大,女性、人文类专业、大二和大三年级的大学生群体明显要比男性、理工类专业、大一年级和大四年级的学生更喜欢在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评论。

图1-3 大学生上网行为

关于大学生较为关注的网络内容,约有53.27%的学生选择时事政治,31.31%选择经济动向,63.08%选择娱乐时尚,53.74%选择校园生活和情感交流,32.24%选择其他。据数据显示,时事政治、娱乐时尚、校园生活及情感交流显然是大学生上网时最为关注的内容,不过男性和女性的关注点又各有偏重,男性大学生群体更为关注时政和经济方面的内容,女性则更关注娱乐时尚方面。

图1-4 大学生关注的网络内容

以上数据表明,上网已成为大学生日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亦已成为大学生最为重要的信息来源。

1.2 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获取渠道及信赖程度

关于大学生们对网络信息的获取渠道问题,问卷调查了大学生平时较为关注和经常使用的网站,调查结果显示,81.31%的大学生选择了社交类网站,60.75%的学生选择了搜索引擎类网站,40.65%选择了各大门户网站,34.58%选择新闻类网站,20.56%选择贴吧、论坛类网站,15.42%选择了电子邮件和其他。数据表明,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获取主要来自于与他人的互动交流。

图1-5 大学生常用网站

关于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信任程度,4.67%的学生选择了网络信息不可信,85.98%的人选择了可信度一般,9.35%的学生选择了可信度较高。可见,大多数学生还是较为信任网络信息的真实度的,但同时也会拥有自己的理性判断,既不盲目否定,也不会过于信任。

图1-6 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信任程度

1.3 大学生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参与程度

对大学生高校网络舆情参与程度的调查是问卷中最重要、最需深入的部分,因此,这一部分本问卷共设计了9个问题,以求能全面、细致地分析该问题。关于是否会在浏览新闻过后对其转载或评论的问题,71.96%的学生选择了偶尔会,21.03%的学生表示从没有过,只有7.01%的学生选择经常;关于在网络上对待社会热点问题或突发事件的态度,78.5%的学生会偶尔关注、但不评论,3.74%的学生表示既不关注也不评论,17.76%的学生表示会关注并且评论;关于在网络上对待存有争议的问题或负面新闻的态度,61.68%的学生表示仅会围观而不讨论,33.18%选择会有自己的判断并发表见解,只有5.14%的学生表示不会关注;关于是否愿意通过网络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72.42%选择一般愿意,18.22%的学生选择不愿意,9.35%选择非常愿意;而对于网络评论的方式,48.13%的学生愿意匿名评论,41.59%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参与讨论,10.28%的人愿意实名评论;至于大学生们在进行网络评论时是否考虑过自己言论所会产生的影响,68.22%的人表示会考虑,20.56%的人表示匿名评论时不会,11.21%的学生表示从未考虑过。其统计数据如图1-7到图1-12所示。

图1-7 大学生对网络新闻转载或评论的情况

图1-8 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或突发事件的态度

图1-9 大学生对待有争议问题或负面新闻的态度

图1-10 大学生是否通过网络表达真实想法

图1-11 大学生进行网络评论的方式

图1-12 大学生是否考虑自己言论影响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针对大学生对待舆情的态度方面提出的,根据所得数据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非常愿意去关注和了解舆情信息,并会对事件拥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但由于考虑到评论对自身带来的后果,所以多数大学生面对舆情一般会选择围观而不进行评论。但是,也有不少大学生在面对舆情时比较愿意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参与讨论的,但其在评论方式的选择上多是采用匿名评论。

关于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67.76%的学生认为网络舆情对大学思想意识影响较大,31.31%的人认为影响较小,仅有不到1%的人认为没有影响;其中,其影响利弊各半的人占77.1%,认为弊大于利的占12.62%,利大于弊的占10.28%。由此可得,大学生自身多半已经意识到网络舆情对其思想意识具有较大影响,而其影响则是好坏各半。

图1-13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影响大小

图1-14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影响好坏

最后,问卷调查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了解程度,结果出人意料,41.59%的大学生表示从未听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31.31%表示听说过但不了解,偶尔浏览过的人数比例为23.36%,而仅有3.74%的学生表示较为了解。

图1-15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了解情况

根据以上数据可得出结论,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用网次数频繁、用网时间较长,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且大学生对网络信息较为信任。其中,大学生较常使用的信息获取方式主要有各类社交网站、搜索引擎类网站和各大门户网站,关注的话题主要侧重于时事政治、娱乐信息或者是校园生活类。另外,大学生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参与程度较高,愿意接受、关注和讨论网络舆情信息,但在其参与过程中,大学生更多地偏向于舆情的受引导者或“推波助澜者”的位置,所以,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尤其注重对舆情的引导工作。最后,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有近半数人不知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存在,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既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监测的关键一步,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站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

2 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2.1 资本主义思潮挑战主流意识形态

高校网络舆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高校网络舆情开放的舆情文化环境使得大学生接触到的舆情信息多而杂,而这也给了资本主义思潮入侵可趁之机。资本主义思潮,既包括西方资本主义思潮,也包括中国本土的资本主义思潮。西方资本主义思潮入侵一般通过鼓吹“民主”“自由”“法治”“人权”等普世价值观,实际是借此向大学生渗透享乐主义与利己主义的思想,而中国本土的资本主义思潮入侵则借由我国社会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现状,肆意夸大社会中的不公现象或负面消息,给大学生渲染一种社会不安、悲凉的情绪,以激发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愤怒,甚至引起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质疑。

从主观来看,大学生们正处于已有了一定主见,但由于阅历不足等原因其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期,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们时常自以为已有理性判断能力,实则其意识形态不设防,极易在大趋势里随波逐流。而资本主义思潮正利用这种大趋势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强大渗透力,以网络舆情为武器,通过制造、推动大规模不良舆情来实现其文化思潮入侵,挑战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地位。

2.2 大学生易受负向舆情诱导

高校网络舆情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信息复杂化的特点,其教育信息的复杂性主要是由正负向舆情诱导的难控性决定的。负向舆情,主要指涉及宣传及扩散社会阴暗面,诸如恐怖主义、色情、赌博等相关内容的网络舆情。例如,ISIS恐怖组织通过发布灭绝人性的恐怖视频在网上引起了包括大学生群体在内的大量人群的关注,ISIS组织通过恐吓等方式在向世人散播负向舆情,试图制造一种恐慌的气氛。而大学生在接触到此类舆情信息时,由于其理性鉴别能力不足等问题,许多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便成为了负向舆情传播的助力。在网络舆情开放的大环境中,正负向舆情鱼龙混杂,难以把控,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散播传递到大学生面前。

在之前的实证调查中,面对负向舆情信息,虽然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关注而不讨论,但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不足、自制力不够等原因,一旦在网络上接触到这些负向舆情的诱导,很容易在不知不觉间被引入歧途,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不良的行为习惯。

3 高校网络舆情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3.1 注重舆情制造源头建设

3.1.1 实时跟踪舆情动态

注重高校网络舆情制造源头建设,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舆情变化的情况,因此,实时跟踪舆情动态是源头建设的第一步。大学生们不仅受舆情影响,有时也会制造或传播舆情信息,所以,高校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概括反映了大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态度倾向。高校网络舆情的出现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沟通平台,且这一沟通平台使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之间的教育模式由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互动,既有利于教育者通过引导舆情传递教育信息,又有利于大学生借此机会表达自己的态度倾向,使教育者透过舆情了解到大学生真正需要什么或者通过估测舆情可能带来的影响来预计大学生的反映。

总而言之,高校网络舆情大大加深了教育双方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改革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机会,多多利用高校网络舆情平台所提供的便利条件,通过实时追踪网络舆情的更新、转向情况,把握其发展的最新态势,仔细剖析舆情信息掩盖下大学生想要表达的真实态度想法,以做到“知己知彼”,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

3.1.2 积极培养意见领袖

要想占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就必须把握好高校网络舆情这一主阵地,而掌控舆情的制造源头则是控制高校网络舆情主阵地的关键一步。掌控舆情的制造源头,除了要在舆情发布环节对舆情信息加以过滤之外,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成为舆情制造的源头,因此,建立培养“意见领袖”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并发挥其带头、导向作用,是实现掌控舆情制造源头这个关键一步的“关键一招”。

根据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理论,当人们感觉自己的观点与大众意见不一致时,他们通常不会表达出来,而本文在实证调查环节所得结果也再次印证了这一理论,这时候,“意见领袖”的作用就尤为关键了。“意见领袖”通常指在网络上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的网络用户,根据不同的舆情情况,“意见领袖”在舆情引导中的具体工作主要可分为两种:其一,“意见领袖”要经常主动制造热点,即在国家和社会中发生具有正能量的重大事件时,要主动在各大论坛和社交应用上发帖,或在评论区多加讨论,使其成为大学生们关注的焦点,将舆情引向积极方向,例如,让“大V”在微博上发帖利用其影响力宣传扩散舆情,或在朋友圈等地发布、转发宣传帖等;其二,“意见领袖”要利用其影响力和权威地位努力将负向舆情引入正轨,“意见领袖”应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在网络上发现有负向舆情的“苗头”时应立即反应,并主动出击对其言论进行反驳,因此,“意见领袖”要具备一定的危机公关能力,将负向舆情引入正轨。

3.2 优化高校网络舆情的环境建设

3.2.1 政府大力加强网络监管

净化高校网络舆情环境,政府必须大力加强监管力度。首先,在舆情动态监测方面,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舆情监测小组,然后按照不同舆情分类将其划分成若干领域,令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领域,并对该领域的舆情监管承担相应责任。其次,政府应当完善网络舆情方面的相关立法,建立系统、规范的网络追责制度,加大对发布不良舆情的网络运营商的惩罚力度,提高其发布不良舆情的成本。最后,政府应当建立一个完整的“舆情监测——舆情引导——舆情管理”的管理系统,对每一环节分工明确、落实职责,使各环节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管理链条,才能将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3.2.2 高校积极引领先进文化

高校在网络舆情环境建设中,要大力发挥其引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带头作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党和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而高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应当积极发挥其对大学生思维意识的引领作用,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免大学生被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鼓吹的多元化价值观所蒙蔽。

在之前的实证调查中,许多学生不了解甚至不曾听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可见,学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和宣传方面的力度仍然不够,并未收到理想的效果。另外,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宣传方法有待改进,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利用隐形教育的方式往往更能达到目的,如通过在校园网上共享一些“红色”电影资源、举办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摄影活动等,这些方式既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又能让大学生在潜意识中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

3.2.3 网络媒体充分发挥影响力

优化网络舆情环境,需要各大主流媒体网站承担起相应责任。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平时使用较多的网站主要是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站,百度等搜索引擎类网站和新浪、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这些网站基本组成了大学生网络信息的获取来源,对大学生具有极大影响力。首先,各大主流媒体网站应当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影响力,多多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其次,各大主流媒体对于其消息来源及消息的准确性应当仔细甄别,在消息发布环节加强把关,不给造谣传谣者利用机会。最后,各大主流媒体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播报要更及时、全面,“坚持‘快事实、快发声、快表态’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对发生的事件做出真实而全面的报道,为大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量,以吸纳更多的读者,同时也有利于树立媒体自身的权威性、获取大学生的信任。

猜你喜欢

舆情问卷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