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真相时代公众媒介素养的提升研究

2019-03-09吴蕴烨黄菲

大经贸 2019年12期
关键词:后真相时代媒介素养

吴蕴烨 黄菲

【摘 要】 新时代网络迅猛发展,然而随着“后真相”一词的出现,人们发现感性高于理性的现象层出不穷。黄海霞事件鲜明地展现出公众在面对碎片化信息时出现的舆论不断反转现象,针对此事件了解“后真相”时代公众媒介素养的情况并对提升公众媒介素养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黄海霞事件 媒介素养

一、后真相与媒介素养

“后真相”一词,来源于2016年发生的“英国脱欧”与“美国大选”这两起新闻事件,自此,“后真相”一词便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在我国,也发生了诸多类似的事件,例如娱乐圈中的蒋劲夫事件、网红saya与孕妇之间的矛盾、刘鑫江歌事件、红黄蓝虐童事件、黄海霞事件等,都有非常明显的“后真相”特点:反转。这些前后反转剧烈的事件,也引起了国内学者对于“后真相”的讨论。

“后真相”是指在互联网新媒介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公众对事件真相的认知和判断会忽视事件的真实状况,受到情感、情绪的影响,并倾向于表达对事件的情绪化立场和观点。[1]在“后真相”事件中,客观事实在热点事件中起到的作用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反而是公众的主观情绪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就是“情感”胜于“事实”,公众的情绪更能带动舆论的发展。

而公众的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面对不同媒体的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2]

二、黄海霞事件各阶段分析

18年11月24日新闻爆出一个视频,视频中的女子在嚎啕大哭,称自己在1993年时考取了许昌师范大学,但迟迟没有受到通知书,后来才发现当年她的学籍被自己的堂姐黄凤玲给顶替了,如今她的堂姐顺利成为一名教师,而她如今靠卖猪肉为生。此事引起了轩然大波,舆论纷纷倒向了视频中这个女人黄海霞,大家找出堂姐一家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对他们谩骂侮辱,严重影响了堂姐一家的日常生活。

26日事情反转,堂姐的丈夫出面称92年时黄海霞就已经去卖猪肉了,并且在采访堂姐时她也回忆出考试的诸多细节。28日黄海霞又给出一张图片,声称自己当时在卖猪肉之前,表哥告诉自己落榜了,自己才去卖的猪肉,表哥也愿意证明这件事。随后河南长葛市教育局经初步查证表示在93年考试时黄凤玲冒用学籍情况属实,她用了黄海霞学籍参与考试取得成绩,因此予以黄凤玲革职处理。

结果出来后舆论纷纷转向了黄海霞,说黄海霞因为嫉妒黄凤玲目前的生活于是才演出这么一场闹剧,而黄凤玲被革职也是她想要的结果,黄海霞本人在这场闹剧中没有任何损失。于是公众又对黄海霞进行了谩骂。

三、事件中反映出的公众媒介素养问题

(1)公众对信息的判断力降低

信息时代公众很容易因为一些夸张的标题、几段没有前因后果的视频而被媒体煽动起激愤的情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公众对大众媒体盲目的相信,不去认真求证信息的真伪,公众在发表评论的时候也是基于媒体提供的碎片化信息。这就导致了公众凭借对事件片面的认识以及自己的感性情绪来向外界表达自己的诉求。

(2)从众心理

如今“人人发声”成为现实,公众会不自觉地对使自己感到团结、亲密的群体所传递的信息具有更多的情感认同。[3]因此往往人数较多的观点容易得到公众的支持,而处于劣势的观点即使是对的,在民愤激昂的情况下,也会被失去理智的网民抨击。公众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即使在知道真实情况的前提下也会闭口不言。这种沉默自然会导致某一种观点被无限的认同。

(3)公众舆论表达随意,缺乏理性

公众在网络上表达自己见解的方式多样,主要集中在新浪微博、微信、QQ以及百度贴吧等平台上发表评论、点赞、转发相关消息。现如今由于网络的迅猛发展,公众的表达欲望愈加强烈,但是公众在表达时又欠妥当,表达十分随意。网络言论的自由表达也容易使网络成为人们发泄负面情绪的工具,同时也给肆意用语言伤害别人的键盘侠以可乘之机。并且该事件对于公众来说,是闻所未闻的,公众在不了解事件真实情况的前提下,对该事件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的并不能很好地估算。再加上公众在遇到某一事件时会不自觉地忽略客观事实,加上自己的主观判断,这对事件的整个处理过程也会产生阻力。人们在网络上的表达过程中,往往因为这种随意以及理性的缺失,导致一些虚假信息的扩散。

(4)公众媒介素养表现出多层次与不平衡

公众在事件的传播过程中,由于媒介信息的零散与观点的分散,极易出现一种“站队”现象,有较为理智的公众能够良好地判断事件的来龙去脉,即站中立立场不予置评好坏的,也有一些冲动型的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看不出深层次的“陷阱”,迈入媒体的圈套的,这就体现了公众的媒介素养的不平衡。

四、公众媒介素养的提升建议

(1)公众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

事件反转的产生,大多来源于媒体公布的事件信息不完全,而公众面对海量信息时,拥有良好的信息判断能力就显得极其重要了。公众应理智地思考该事件是否存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该事件是否存在漏洞,不能落入媒体的圈套。并判断该事件是否还存在着其他的可能性,对存疑的地方大胆提问,勇敢质疑。[6]不能够让从众心理作祟,在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

(2)公众提高自身素质

熱点事件的爆发,非常容易引发公众的热议,根据网友们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发表的评论可以看出,有些公众在发表见解时,只是一味地在发泄自己的愤怒等不良情绪,没有依据地随意辱骂他人,使用的言辞也都不堪入目,致使事件往不好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公众在遇到热点事件时,首先要能够很好地过滤掉这种负面信息,不能受不良情绪的影响,其次就是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恰当的言语发表看法,不能出现随意辱骂的现象,这样只会加剧不良情绪的升温。

(3)加强监督问责机制

在公共事件发生后, 部分公众会盲目跟随舆论导向,在不完全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先入为主对事件中被抨击的一方进行一些恶意的报复。而目前网络监管机制只是对影响比较恶劣的情节进行了处理,[7]对于因媒介素养缺失而造成较大影响的行为缺乏强有力的惩戒。因此在监管方面, 可以引入技术手段, 对含有恶劣引导舆论导向性质的人员予以监管及处理。

(4)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可以制作相关的教材,供公众参考学习。还可以让公众真实的参与到媒介信息的制作流程中去,让公众感受新闻产生的始末、标题如何制作才能吸引大众的眼球、选择什么平台以及什么时间段来播报该新闻。[8]公众直观地接触媒介之后,他们便能够更好地认识媒介、理解媒介,不会再冲动地发表言论。公众有了更真切的体会之后,在之后遇到该种情况,便能够更理智的地处理媒体发布的信息,同时,公众在体会的过程中,感觉与媒体、新闻之间更加亲密,这种亲密感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8]

【参考文献】

[1] 谈仕鑫.近两年国内“后真相”研究综述[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9):58-59+198.

[2] 赵杉.后真相时代中的网络舆情研究[J].传媒论坛,2019,2(03):125+127.

[3] 曹雪盟.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受众的从众心理分析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6,2(10):1-2.

[4] 李梓瑄.危机事件下公众媒介素养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5.

[5] 王超. 我国公共事件新闻报道的特点研究[D].湘潭大学,2014.

[6] 王静婷.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失焦现象及其治理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9(26):176-177+184.

[7] 崔柳,郑雨桐.公共事件中公众媒介素养的提升方式[J].传媒观察,2018(04):29-31.

[8] 汪怀君.后真相时代美国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9,41(08):11-19.

[9] 张莉,乔桥.后真相时代与新闻真实[J].科技传播,2019,11(14):17-18.

猜你喜欢

后真相时代媒介素养
后真相时代慢新闻研究
新媒体时代受众视域中“后真相”时代成因浅析
后真相时代新闻报道“标签化”现象研究
2017,国妆产业在“后真相时代”的三个真相
默克尔面临的“后真相时代”(观察家)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之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