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2019-03-08王粉干

求知导刊 2019年43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小学

摘 要:小学语文在新时期的课程要求下,有了新的发展意义:根据思想政治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本就是教书育人的典型学科,应帮助社会培养出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本文将根据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的实际教学要求,分析如何通过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德育内容,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发展观和思维方式,为社会培养健康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3-0030-02

引 言

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当今社会对未成年人过于包容和宠爱,导致很多学生都存在情感淡漠、以自己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不懂包容、喜欢享乐攀比等各种问题,甚至导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因此,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道德情感已是不可忽视的教学发展方向。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德育,为小学生建设优秀的基础教育环境,普及优秀文化内涵和道德理念,将语文学习与道德实践性活动相统一,确保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

一、因材施教制订德育计划,搜集德育素材帮助积累

开展德育渗透教学,教师与学校需要共同努力。根据学生学习阶段和年龄段的不同,定期开展德育计划研讨,制订相应计划和审核制度,建立起健全的德育机制,对在语文教学中全面渗透德育工作给予真正的重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教师需要懂得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制订因材施教的培养计划,时刻鼓励学生多多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观念,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生在一次次信心建立中,養成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1]。

例如,对于一些成绩不太理想但性格好且乐于助人,或者具有其他优异品格的学生,教师在布置作文写作时,可以根据这种优异的道德品格来拟定主题,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除了学习之外还可以养成健全人格的行为思考方式,并产生新的认识。在日常教学中,无论是课文、课外读物抑或是学生自己遇到的事情,但凡有关优良品格的都让学生进行搜集整理,如“狼牙山五壮士”里让人钦佩的烈士情怀、“父爱之舟”中细腻的父爱、“圆明园的毁灭”中家国河山受到侵害激发的爱国情怀等,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好人好事和值得记录学习的事迹也可以进行搜集,不断挖掘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德育素材,经过长时间的搜集和写作积累,小学生会很自然地将美好的品格印象刻在自己的心里,自身建立的优良道德素养被不断肯定着,会产生非常有效的积极作用。小学生大多是一张白纸,怎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健康的品格观念,教师的日常影响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语文教师要注意树立自身榜样意识,这能让学生更加尊重教师的付出。

二、根据学习内容的词句表现,滋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在日常课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潜移默化地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对文章学习的层层环节中,一篇可以传达优秀品质的文章,它的主题思想、题目以及关键语句中,都会存在让人值得学习和尊敬的品德内容。题目是文章的灵魂,会折射出作者的价值取向,分析文章主题思想,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三观和情感态度,拓宽学生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品德情操,而文章中关键语句也是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2]。

例如,“我不能失信”一课,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设定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失信”一词的看法。当学习完课文后,让学生再次根据所学内容发表自己对失信行为的看法,让学生明白取舍和信任的意义。通过课题导入,巧妙地为学生种下“守时守约”的人生理念,并以此为切入点渗透德育。对于不同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可以从情感入手,指引学生由文入情,抓住重点表达感情的词句与学生进行细致分析,品悟出德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不断的词句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中思索和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感受到高尚无私的品格给人带来的震撼。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品读关键词句,才能让学生受到道德的熏陶,将人文滋养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展开。除现代文外,古诗词的鉴赏品读也具有同样的效果,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具体教学计划。

三、利用英雄人物树立榜样意识,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与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会有一些特定的具有时代背景的文章,需要教师先讲解时代背景,或是与之相关的人物故事和社会背景,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学习,更深层次地对文中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通过了解人物性格丰富语文学习内涵,保证教授的细节都是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来展开的。

例如,经典的具有爱国主义意义的文章“金色的鱼钩”,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应该立足于课文的历史背景,不能完全拘泥于课文内容,将红军革命发展的艰辛历程利用多媒体先讲给学生听,以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此种爱国情怀。学习此种文章时,比较好的方法是情感激励,让学生根据老班长吃鱼刺果脯最后牺牲的种种事迹分析老班长的人物特性,学生可能会有老班长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关心他人的人等想法,教师在听取学生综合表达后做总结分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明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烈士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并教育学生作为历史的接班人,要心怀尊敬地接下历史使命,将这种崇高的品格和意志传递下去。通过潜移默化的人物理解,有机融合语文知识和德育内容,语文教学实现了德育的渗透却又能避免传统的说教给学生带来的抵触心理。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从人文传记到诗词歌赋无一不有,因此,在课本学习之外,教师也可以将德育渗透进学生日常的生活里,无论是传达正能量的课外读物、影视作品还是其他表现形式,都要鼓励学生积极欣赏,使学生在丰富语文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道德素养。

四、设置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同样需要实践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应用。通过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放宽心胸,不拘泥于教室那一方小天地。通过与同学的合作,努力感受合作和团队的力量及意义。

例如,在学习完“圆明园的毁灭”等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章,或者“清明”等同样具备现实意义的古诗词后,让学生合作搜集相应的历史人物、节日意义、事件记录等,引导学生尊重传统文化节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要多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组织清明节扫墓等活动,让学生在日后遇到节日、历史地点或者进行历史人物讨论时,也能保持良好的行事作风和正确的史观意识,进一步提升其素养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有合适的故事或者教师自身有合适的经历,也可以拿出来与学生分享,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每一个细节中都渗透进德育,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找出自身的性格缺陷并及时改善。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和育德育人的模式要有机结合,找到平衡点,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语文教学本就注重语言与品德教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非常高效且实际的方法,结合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中突出的品格素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并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不断巩固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杨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9(22):35-36.

潘丽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浅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84-85.

作者简介:王粉干(1976.7—),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小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