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笔人物画中的意境表现手法探究

2019-03-08刘慧

西部论丛 2019年8期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

刘慧

摘 要:中国画追求营造意境,工笔人物画也比例外。中国工笔人物画的意境营造手法是多样的,其意境营造追求形似,注重以线造型、以意赋色,同时注重采用虚实相生的构图观,从而创造出意味深长、内涵丰富的意境,从而造就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 意境表现 虚实相生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工笔人物画的灵魂所在。意境之美被誉为中国画创作的最高境界,是自古至今众多中国画作者的终极追求目标。工笔画虽然注重细节的刻画,但始终没有放弃探索意境之美。任何好的工笔画创作,都是建立在扎实的造型基础和精美绝伦的意境构想之上。工笔人物画注重意境之美,通过具象并重视细节刻画,从而使观者达到最直观的视觉效果。但同时,工笔人物画的意境表现手法有其自身特征,由于工笔画讲求精细,而写意画不拘小节,由此造就了工笔人物画与写意画截然不同的意境表现手法。

一、中国工笔人物画的意境营造追求形似

形似与神似相对应,是中国画的专业术语,东晋顾惜之提出:“以形写神”, 清代邹一巧说“未有形不似反得其神者”, 故“形似”为绘画基础。但于形似中求神采,仍为艺术创作之终极。形似,更注重神韵的强调、文学素养的重视、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例如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名画《送子天王图》,其线条道劲奔放,此图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描述的是天王送子的情境,而后半部分则描述的是释迦摩尼的父亲净饭王和摩耶夫人在释迦摩尼降化后,抱着他向各路神仙做礼拜的故事。图中描绘人物、鬼神、瑞兽二十余个, 所绘人物天王给人威严, 大臣毕恭毕敬, 夫人可亲可敬, 侍女谦卑恭逊, 鬼神龇牙咧嘴,瑞兽灵活飞动, 画面想象力丰富而具有神韵。独特的线描,粗细顿挫, 游刃有余, 不论是在人物衣绞的表现、鬼神神情的狩恶, 还是对闪烁火光的描绘,都表现的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二、中国工笔人物画注重以线造型

在中国传统工笔画中,注重以线造型,在人物塑造方面,画家往往根据画面的需要,结合自己的审美观念对画面进行增减变动,并主观地处理线条的长短曲直和粗细浓淡,使画面产生虚实、主次、疏密、强弱、逆顺等多种形式的变化,从而形成画面动势,营造出画面的意境。例如《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幅比较经典的白描工笔人物畫,该画中,人物全部是以线条勾勒而成,虽然画面中人物众多,但由于线条疏密处理得当,所以画面不显纷乱,反而给人层次分明,井然有序的感觉。而画作中人物的衣袖、长裙及身上的饰带都采用流畅飘逸、自由舒展的长线来展示,给人一种飘飘欲动、迎风飞舞的动感之美。而画中人物头发的密集和脸部的疏散,手脚的短线和衣纹的长线,装饰物复杂的图案线和形体的简练的主干线,这些和谐的对比给人一种音乐般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这幅画中所有的衣纹用线基本上都是自左上向右下倾斜的长线条,这种安排使画面形成了一种动势,给人感觉画中的神仙仿佛都在自右向左飘然行走,静中有动,动中藏静,意境深远。

三、中国工笔人物画追求以意赋色

中国画对色彩的认识、研究和运用同样受到“意”的支配,不过与西方写实绘画再现自然色彩的追求不同,中国画的色彩运用不受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的制约,不要求真实展现自然色彩,而是强调画家的主观意念和客观物象的结合,强调利用色彩抒发情感。例如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画名虽说是游春,但是我们在画作中看不到任何有关春天的自然景象。画家大胆舍去了背景,仅用一组人物和马匹来表现“游春”的主题,而这一主题主要体现在作者对人物服饰色彩的处理上。画家根据画面的需要及意境的表达,在红、黄、赭构成的暖色调基础上大胆运用大面积的粉白、浅红等亮色,同时局部缀以少量的青绿,以此来影射春意盎然的境界。整个画面虽然设色浓艳,但不失秀雅。画中人物服装鲜艳明快,鞍鞯华丽典雅,墨色浓淡的对比,色和墨的渗透调和,使整个队伍犹如花团锦簇,让人感受到沐浴在明媚春光中的桃红柳绿和扑面而来的花粉气息,创造出一种虽“无景”而“有境”的意境美。整幅画作展现出画家以意赋色来营造画面意境的高超技巧。

四、中国工笔人物画采用虚实相生的构图观

在中国画中,画家细心描绘的对象为实,而观者通过画面所产生的想象和联想则为虚。中国画擅长留白,工笔人物画亦是如此。所谓“实”,指的是笔墨为实,那么对应的,无笔墨处则为虚。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灵气不仅来源于有笔墨的实处,更来源于无笔墨的虚处。所谓“留白”,即是画面“虚”的体现,其是中国画构图和格局的智慧所在,如果画面构图过满,则失去了画面的灵动性,而留白则会给人无暇的想象空间。例如《文姬归汉图》的背景未着一笔,以此将观者的目光放在主体人物上,从人物蜷缩的身体,紧皱的眉头上,我们可以看到文姬归汉时气候的恶劣,以此彰显出人物的坎坷命运。试想一下,如果当时作者将背景画满,加之人物和马匹的众多,肯定会让我们眼花缭乱、目无焦点,作者所要传达的意境也会被消失殆尽了,这也是空白的魅力。

结 语

中国工笔人物画的意境表现手法是多样的,从造型、用线、用色和构图等多个方面,追求和营造画面意境,表达个人的情感。中国工笔人物画追求“神”和“意”,而这些都是通过笔墨、色彩、造型等,再加上画作者的想象和留白等艺术手法,展现出来,给人以深刻的体验。

参考文献

[1] 徐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 陈濯非.古代工笔人物画的患境表现[J].中国书画*创作研究.2013.6

[3] 孙春霞.“意象”工笔人物写意之魂——试述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风格的演变及发展[D].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工笔人物画
融入那坡壮族民族服饰的高中工笔人物画教学策略
浅论工笔人物画中素描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从张见工笔人物画看当代“新工笔”
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及时代特色
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工作室教学模式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新唯美主义工笔人物画创作技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