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若干新思考分析

2019-03-08宗锦鹏

西部论丛 2019年8期
关键词:研究展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状分析

宗锦鹏

摘 要: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展革命、建设、改革及发展的历史,归根结底就是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近年来,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上我国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当前,我国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秉承中共“十九大”精神,继续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现意义。基于此,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发展进程及基本经验,分析了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现状分析 研究展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包含丰富的内容,属于一项伟大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课题。从理论、实践的双重视角提出并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党中央对中国革命、建设、发展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1927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将马列主义确立为重要的指导思想。今后,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党的事业向前迈进中依然会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概述

(一)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发展实际有机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其原理在我国实现具体化、民族化。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在与我国实际结合的过程,既是我们党在实践过程中对相关理论的学习与运用,并用理论对实践进行指导的过程,又是我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与丰富马克思理论的过程。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指的是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将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社会实践,通过“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我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指的是将中国革命、中国建设、中国改革及中国发展中的实践与历史经验升级为理论,用以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指的是将马克思主义深深地根植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让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我国得以不断地发展与繁荣。总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指的是充分应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并且,又让我国不断积累的大量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与我国优良的历史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进而构成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发展进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大体包括三个时期。第一,引入与传播时期。主要是指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代表性作家的著作、思想及生平,先由我国一批先进人士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准中国化时期。我国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成党的建设,并解决中国革命的各类问题,可是,期间存在一些偏差,如理论层面的教条主义与实践层面照搬苏联的现象。第三,实现中国化时期。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的第一次飞跃,即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即形成了以下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这段历史发展进程是对实践主题的转化与解释,并会一如继往地持续下去。可以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治国理政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时期与我国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三)基本经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研究相关理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思想路线;一定要与时代发展特点结合起来,有效借鉴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总结我国社会革命、运动、建设、发展的规律,以中国的民族方式加以体现。这是一项我党永恒的事业,需要不断探索、践行、完善与发展。

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的突出问题

(一)研究领域较为狭窄

世间万物是运动的、联系的、发展的,并非静止、孤立存在的。因此,唯有从事物的联系与发展中加以研究,才会抓住事物本质。然而,从当前情况分析,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大部分均围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思想进行,这当前是正确的,但是,也导致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其他理论研究的不足。例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复杂的时代背景以及民族文化的背景没有得到系列地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各领域的表现没有进行充分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价值、现实价值的论释不充分等。不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深度较为浅显

所有的科学研究皆是为揭露事物的本质服务,阐述其发展经历,探索发展规律,然后判断其价值。从当前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情况分析,尽管已经发表了很多著作,研究水平也在日渐提升。但是,真正透彻分析、论据充分、别出新裁的成果却少见。大量论文、著作缺乏新的视角、材料及观点;或者未发现与解决某些新的问题;或者对诸多问题的研究仅仅停留于表述层面,对于更深的内涵探索与研究不足。

(三)研究理论不够平衡

所有学科的研究皆为一个完善的体系,唯有对各分支加强研究,才会寻找到彼此的内在联系,进而清楚地了解事物全貌。但是,从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分析,学术领域已经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方面的理论相对薄弱;主要对毛泽东思想研究比较全面,而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尤其关于“三个代表”思想的新贡献、科学发展观的新研究不足。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缺乏逻辑性、连贯性、厚重感。

三、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方向

(一)研究的侧重点发生转变

在分析与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得失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过程中,其重点应当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转变:其一,完成从过程性到规律性研究的转变。过程性研究主要在于对“实事”的分析,但更要侧重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求是”方面,就是指揭示蕴含于“实事”中的规律,这也是理论升华的需要。其二,完成从中国化到现代化研究的转變。中国化重点在于“理论空间”适应性变化,现代化则侧重于“理论时间”的相对变化。从前者转变为后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时间特征相结合的重要方式。其三,完成从回溯性到前瞻性研究的转变。回溯性研究主要从回顾的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规律,前瞻性研究则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形势,有利于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分别从理论、实际的视角进行研究

第一,坚持理论、实践的双向研究,指的是在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的基础上,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具体实践需求,有效借鉴国际不同理论的重要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等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既是由于相关理论的承继性,更是由于经过实践的联系,伴随我国运动、革命、建设、发展的实践情况,展开进一步的理论总结与提炼,为以后的实践带来全新的指导思想。如果离开各阶段的实践创新,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但无法实现,而且还会缺乏生机、活力。因此,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辩证运动是不会止步的,它们共同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所以一定要应对时代带来的挑战,为时代的各类新问题做出回答。如果摒弃时代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无法继续发展,其紧固的指导地位也会发生动摇。这种意识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关注我国浩浩荡荡的社会主义实践活动提出要求,又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以更加广阔的视野与胸襟面向世界,充分结合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理论中吸收养份、智慧,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我国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应当处理好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解决现代化中各种困难,二是要克服西方现代化的各类冲突、矛盾。虽然我国情况复杂,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在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开拓创新的基础上,还需要合理借鉴国际不同理论中的优良成果。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景

第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进程进行总结与反思,对我党文献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应当加强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数十年的发展进程可知:为了实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抓住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一如继往地以发展的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其二,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正确了解与把握好我國国情;其三,以革命家的勇气、胆识解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其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广阔视野看世界,精准把握时代特点与发展的脉搏。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代表性的著作、党与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以及党的文献等,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有效抓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与此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进行深入分析。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属于一项非常复杂的历史进程,唯有充分领悟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才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实践经验及历史教训作出正确总结,进而深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更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

第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现阶段,理论界在研究相关历史文化基础的时候,一般停留于理论分析,即认为我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类似,也有辩证法、唯物论、认识论、实践观。当然,这样的理解不无道理,然而,若将其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依据可能有些不妥。事实上,我国各个民族文化的性色,并不仅仅体现在理论构成,更应当体现在生产、生活实践,以及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唯有秉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将我国优良文化传统中对世界的理解方式有机结合,让其赋予本土化的文化内涵,并在这一前提下,有效吸收、加工、创新、完善,进而转变思维模式,才会更好地融释中国人接受西方文化时的疏离、隔阂心态;才会让马克思主义得到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并深深根植于我国文化;才会切实地内化为全党、全民族的指导意识与自发的思维方式。这也会涉及到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怎样正确认识、评价我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这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方向。

第三,强化研究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是我国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共产党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作出的具有代表意义的理论成果之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一系列创新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脉相承。对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创新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就是新时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与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密切联系。应当在通过科学发展观对中国发展实践进行指导,并且深入研究当前世界的新情况、新问题,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进一步升华,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最后,以学术批评的方式创新研究手段。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因很多问题敏感,缺少学术批评与交流,得到的思想可能会较为呆板。因此,在进行学术研究的时候,可以秉承“百家争鸣”的原则,允许产生不同观点,构建科学的学术评判机制,鼓励相关学者加强研究与探索,并提出自己独到的思想。创新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唯有紧密地联系实践,才会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进程,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的发展规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研究进行指导。此外,还需要有效地吸收与借鉴西方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提升理论的说服力、科学性,促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改造主客观世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结束语

新时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应当充分意识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改革、建设、发展的宝贵经验。为了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必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并正确分析与把握我国国情,结合时代发展特征,有效吸取国际先进的理论,切实地做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坚持、创新与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促进我国社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占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若干新思考[J].决策探索(下),2018(06):25.

[2] 黄谋琛.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若干思考[J].党政论坛,2016(11):23-26.

[3] 杨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若干新思考[A]. 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6:1.

[4] 张波.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路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研究展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状分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财税政策支持生态产业发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制造业物流能力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