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华FDI撤资的影响因素与政策启示
——基于1995-2014年统计数据的分析

2019-03-08尚运生

商业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撤资东道国跨国公司

尚运生

(1.华中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武汉 430074;2.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科研处,郑州 451464)

内容提要:在国际经济形势和贸易摩擦的影响下,在华FDI规模虽然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但也在进行结构调整,出现部分撤资清算的情况。本文构建一个包括三个国家的Mundell贸易与投资替代拓展模型,以贸易摩擦作为研究视角考察在华FDI撤资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不仅微观环境中的生产成本、税收负担水平、税收优惠状况等因素对FDI撤资的影响显著,而且宏观环境中的宏观经济风险、政府干预程度、贸易障碍等因素也显著影响了FDI撤资。因此,防范宏观经济风险、缓解贸易摩擦、减税降费、降低生产成本等政策,有利于改善FDI撤资状况,从而使FDI在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区域协调发展、改善国际经贸关系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一、引言

改革开放带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并在促进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工业化进程、国内外资源配置、经济国际化水平、国际产业体系融入程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丰富的低成本劳动力资源、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积极的外资政策、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等是吸引FDI的主要影响因素。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库显示,从1979年我国引进FDI开始,来华FDI金额快速增长,2008年突破1000亿美元,2017年为1363.20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全球排名中位居第二。截止2017年末,我国实际使用FDI金额累计达到20108.88亿美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在我国经济快速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FDI在我国的外贸进出口、贸易顺差、税收收入、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商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2017年期间,FDI在全国进出口总值和出口总值中所占比重分别为50.27%和49.93%;FDI累计贸易顺差达到18006.70亿美元,对我国贸易顺差的贡献率达到46.12%;涉外税收占全国税收收入的比重稳定在二成左右,平均占比为21.70%;FDI吸纳了全国1/10的城镇就业。

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实体经济,新兴国家也在加大引资力度。在全球产业调整的过程中,跨国公司逐步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此外,频频发生的贸易摩擦也成为影响FDI投资流向的影响因素。WTO反倾销数据库显示,1995-2017年期间,我国遭遇反倾销调查数累计达到1269起,在世界反倾销调查总数中的占比为22.95%,连续23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发达国家推动再工业化以谋求制造业回流和重振制造业,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逐渐增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全球制造业格局和产业分工体系面临调整,贸易保护主义和反经济全球化的倾向正在演化。商务部发布的信息显示,2018年以来,美国对来自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进口钢铁和铝产品等加征关税,多数国家针对美国实施报复措施或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2018年7月起,美国先对从我国进口的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又对2000亿美元我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

在国际经济形势和贸易摩擦的影响下,一方面,来华FDI规模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在华FDI也在进行结构调整,出现部分在华FDI撤资清算的情况。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在华FDI撤资金额从1995年的18.87亿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906.04亿美元;1995年FDI撤资金额与当年FDI金额的比值(撤资占比)为5.03%,2014年FDI撤资占比急剧上升到70.51%。在华FDI撤资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和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下,2018年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稳外贸、稳外资”的要求,要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利用外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引进增量外资,优化引资结构;二是在应对外部环境冲击时稳定存量外资,引导外资参与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在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稳外资”可以减小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可以让外资在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转换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因此,分析在华FDI撤资的影响因素对优化FDI结构,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此,本文构建一个包括三个国家的Mundell贸易与投资替代拓展模型,以贸易摩擦作为研究视角考察在华FDI撤资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以期为改善国际经贸关系和吸引外资提供参考。

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本文将关于国际贸易和要素流动的Mundell(1957)模型中的两个国家拓展为三个国家,假定B国对A国的出口商品设置贸易障碍,A国的FDI就会将资本回流到母国B或转移到第三国C,此时,在A国就会出现FDI撤资现象。拓展的Mundell模型为研究FDI撤资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本文将贸易摩擦作为FDI撤资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FDI撤资的研究文献补充了新的研究视角。

二、文献综述

Mundell(1957)[1]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贸易障碍的增加会刺激生产要素流动。该模型假设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要素,当A国对B国资本密集型商品设置贸易障碍时,B国资本就会向A国流动,即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如果将模型中的两个国家拓展为三个国家,假定B国对A国的出口商品设置贸易障碍,A国FDI就会将资本回流到母国B或转移到第三国C,此时,在A国就出现FDI撤资现象。FDI撤资是跨国公司减少其在海外的业务,从停止一个海外子公司的小部分业务到完全放弃在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业务(Benito, Gabriel & Welch, 1997)[2]。

(一)跨国公司撤资理论

国外学术界对于FDI撤资现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研究主要是基于跨国公司撤资案例进行分析,之后国外学者提出关于FDI撤资的相关理论。Porter(1976)[3]基于产业组织理论提出了撤资障碍说,认为企业撤资时会遇到结构性障碍、公司战略障碍、公司管理障碍。Harrigan(1985)[4]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分析跨国公司撤资问题,认为在产品的标准化阶段,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优势逐渐消失,通过从东道国撤资转而寻求要素成本更低的国家以实现新的垄断优势。Boddewyn(1983)[5]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中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须具备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等三个条件进行逆转,提出了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前提逆转说。该理论提出跨国公司撤资的三个条件,即与其他国家和东道国企业相比跨国公司不再拥有技术、规模、管理等竞争性优势,将竞争性优势内部化的收益小于转让资产所获收益,东道国区位已无优势。只要具备三个条件之一,撤资就会发生。

关于FDI撤资的相关理论大多是从跨国公司角度来开展研究。当东道国投资环境和相关政策等发生变化时,跨国公司就会发挥其在不同国家之间转移资本的灵活性特点,将海外子公司进行撤资。因此,关注东道国投资环境和相关政策等的变化对FDI撤资的影响就成为相关研究的一个视角。

(二)跨国公司撤资影响因素

在关于跨国公司撤资研究的早期阶段,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公司自身因素是跨国公司撤资的主要影响因素。大多数学者认为海外子公司财务状况不佳是FDI撤资的最基本因素。Boddewyn(1979)[6]指出,在预期没有发生改进时,由于海外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财务状况不佳,母公司无力承担进一步的损失,或者为了生存母公司需要资本去支持必要的扩张,在子公司经营困难时,撤资就会发生。

一些学者从公司战略管理角度进行了研究,认为当跨国公司进行战略调整时,将海外子公司撤资构成了公司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Porter(1976)[3]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FDI撤资现象进行了分析。如果一个海外子公司财务状况不佳,但对其他子公司的贡献非常重要,因此一个海外子公司的价值需要包括对其他子公司和公司整体的贡献,是否将海外子公司撤资是由公司战略决定的。Belderbos和Zou(2006)[7]在研究日本电子公司在东亚的撤资行为时提出,为了应对竞争力、区域一体化、投资环境的变化,日本企业的战略变化是重新配置在亚洲市场的生产网络,撤资和重新选址是公司新战略的组成部分。

东道国宏观环境变化对FDI撤资的影响也是学者关注的内容。当东道国的宏观环境条件发生不利的变化时,FDI会重新调整他们的国际投资活动,开始考虑撤资。Boddewyn(1979)[6]认为,环境条件的不利变化、能源成本的不断上涨等是导致FDI撤资的影响因素。Benito和Gabriel(2005)[8]认为,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海外子公司的生产成本不断加重,母公司会将陷入财务困境的子公司作为在全球布局中被调整的对象,并且会终止该子公司的业务。Belderbos和Zou(2006)[7]的研究认为,在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国家,FDI撤资发生更频繁,搬迁到工资较低的国家。Fisch和Zschoche(2012)[9]研究了跨国公司的经营灵活性,认为宏观环境条件的不利变化会促使FDI重新安排他们的国际投资活动,发挥他们在国与国之间转移资源的灵活性特点,将资本从东道国撤资转移到其他国家。

也有学者关注东道国贸易环境变化对FDI撤资的影响。Belderbos(1997)[10]的研究发现,针对欧盟和美国的反倾销措施,为了避免支付反倾销税,日本公司到欧盟和美国进行国际直接投资。Belderbos(2003)[11]在分析反倾销措施的废止和FDI撤资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在反倾销措施被取消之后,那些为了避免支付反倾销税而到东道国投资的日本公司更容易撤资,并将生产线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或地区。

国内一些学者从政策变化、国内企业竞争力提高等方面对FDI撤资进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招商引资做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安排。魏后凯、贺灿飞和王新(2001)[1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我国的优惠政策是吸引FDI来华投资的动机之一。张燕生(2007)[13]认为,加入WTO以后,中国对经济体制、机制和各项政策进行了调整,使中国的投资环境综合治理大大提高,吸引了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胡兴球(2004)[14]提出,外资优惠政策的变化是引发在华FDI撤资的主要原因之一。桑百川和王拾(2007)[15]、曹晓蕾(2007)[16]认为,外资政策调整不仅削弱了FDI来华投资的动力,而且也是引起FDI撤资的政策因素。丁永健(2009)[17]提出,2008年我国实施了“两税合并”,逐步取消FDI的“超国民待遇”,以及贸易政策的变化是在华FDI撤资的部分动因。陈炳才(2017)[18]认为,国内企业学习和模仿能力、研究和开发能力、竞争力的提高给那些依靠低成本生产要素和税收优惠的FDI构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这些FDI往往会转移投资。

部分国内学者研究了我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与贸易摩擦、FDI撤资之间的关系。王孝松、吕越和赵春明(2017)[19]认为,国外反倾销措施对我国各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甚至抑制我国某些高新技术行业的成长。余振等(2018)[20]的分析发现,在某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方面,我国与贸易伙伴的分工越接近,发生贸易摩擦的频率越高;某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越高,我国在该行业所遭遇到的贸易摩擦越容易得到解决。张先锋、陈永安和吴飞飞(2018)[21]在研究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能否缓解贸易摩擦时发现,当出口低端产品或较高水平的中高端产品时,产品质量的升级有利于减少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倾销认定;当出口较低水平的中高端产品时,产品质量升级将会增加我国出口产品的倾销认定,并伴随贸易摩擦的加剧。王颖(2016)[22]认为,发达国家鼓励制造业回归使欧美跨国公司撤资回流,贸易摩擦频发阻碍了我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综上所述,在跨国公司撤资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已有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注跨国公司的自身因素,比如海外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公司的战略调整;二是关注东道国的宏观环境和相关政策,比如东道国的成本因素、贸易环境和外资优惠政策。在已有的研究中,对贸易摩擦影响FDI撤资的关注较少。到东道国进行投资的FDI,根据目标市场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东道国市场寻求型和出口导向型两种类型。出口导向型FDI的目标市场不在东道国市场,而在国际市场。当东道国所处的国际贸易环境发生不利变化时,贸易摩擦产生不确定性,对东道国和FDI的商品出口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使东道国市场竞争加剧,进而导致FDI从东道国撤资。因此,本文将贸易摩擦也作为FDI撤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结合上述文献综述,本文基于我国的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两个方面分析在华FDI撤资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假说。

(一)微观环境因素

1.在华FDI的生产成本状况与FDI撤资。许多研究认为,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财务状况不佳,使其经营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这是导致撤资的最直接影响因素。在影响海外子公司财务状况的诸多因素中,生产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取决于东道国的地理位置、生产要素的成本、运输成本、基础设施等。林毅夫、蔡昉和李周(1999)[23]认为资源禀赋结构是指一个经济中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的相对份额。林毅夫(2011)[24]指出,处于初级发展水平的国家,其要素禀赋结构一般会呈现出劳动力或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同时资本相对稀缺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资源禀赋结构使我国具有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吸引跨国公司来华进行投资。国家外汇管理局在《2018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生产要素成本等比较优势逐步减弱。当我国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时,就会改变我国的资源禀赋结构,影响到区位优势,成为影响在华FDI撤资的一个因素。基于这一分析,本文提出生产成本状况影响在华FDI撤资的研究假说:

H1:在华FDI生产成本上升对撤资的影响为正向。

2.在华FDI税收待遇状况与FDI撤资。Hartman和David(1981)[25]的研究表明,税收是决定国际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孙俊(2002)[26]认为,在吸引外国资本时,发展中国家给予了包括税收优惠在内的比较多的优惠政策。黄晓霞和王欢(2003)[27]认为,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是我国外资规模逐年扩大的重要影响因素。邹正方等(2004)[28]认为税收优惠政策效果递减是引起阶段性外资下降的深层原因。贾康和孙刚(2005)[29]认为,税收优惠政策对FDI的吸引作用不断弱化,我国加入WTO后,FDI的关注点已经逐渐转移到占有中国市场。傅元海(2007)[30]提出,和大企业对比,小企业对税收政策优惠的敏感度更大,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的FDI主要是投资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中小企业。杨振兵和张诚(2015)[31]认为,两税合并政策提升了内资企业的税收待遇,削弱了FDI的相对竞争力。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逐渐变化、外资税收政策的不断调整,在华FDI的实际税收负担水平也在发生变化,内外资企业逐渐同享国民待遇,这些变化成为在华FDI撤资的一个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提出税收负担水平和税收优惠状况影响在华FDI撤资的研究假说:

H2:在华FDI的税收负担水平对撤资的影响为正向。

H3:在华FDI的税收优惠状况(相对于内资企业)对撤资的影响为正向。

(二)宏观环境因素

1.宏观经济风险与FDI撤资。在国际直接投资活动中,东道国的宏观经济风险是影响FDI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东道国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发生不利变化时就会表现为宏观经济风险,进而可能影响FDI的收益水平,甚至使其资产遭受损失。因此,东道国的宏观经济风险状况不仅对引进外资产生影响,而且会导致FDI撤资。基于这一分析,本文提出宏观经济风险影响FDI撤资的研究假说:

H4:宏观经济风险对FDI撤资的影响为正向。

2.政府干预程度与FDI撤资。跨国公司在进行国际直接投资时,东道国的制度环境质量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经济体制与政府的战略规划对FDI的区位选择产生显著影响。杨仁发和刘纯彬(2012)[32]的研究认为,市场化程度是一国市场环境的构成要件,政府干预越少,市场化程度越高,越易吸引外资。基于这一分析,本文提出政府干预程度影响FDI撤资的研究假说:

H5:政府干预程度对FDI撤资的影响为正。

3.贸易摩擦与FDI撤资。Mundell(1957)[1]认为,国际贸易障碍的增加会刺激生产要素在国家之间流动,表现为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活动。Belderbos(1997)[10]发现,欧盟和美国针对日本的反倾销措施刺激了日本公司到欧盟和美国进行国际直接投资。Belderbos(2003)[11]发现在反倾销措施被取消之后,日本公司从欧盟和美国撤资,将生产线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或地区。当两国之间发生贸易摩擦,进口国B对来自出口国A的商品加征关税或因实施反倾销措施而征收反倾销税时,该商品的B国市场价格将明显上涨,甚至大幅度上涨,导致商品销售受阻,最终B国从A国进口该商品的规模将明显萎缩甚至不再进口。在A国市场上,该商品的产能将过剩,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行,行业整体效益下降,该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并且形成负面预期。在国内外市场不利变化的影响下,A国的出口型FDI将压缩产能减少投资,甚至撤资并将资本转移到B国或第三国。王孝松等(2017)[19]认为,国外发起的反倾销措施对我国商品的出口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基于此,本文提出贸易摩擦影响FDI撤资的研究假说H6。

H6:贸易摩擦对FDI撤资的影响为正向。

四、变量描述与模型设定

(一)变量描述

1.被解释变量

在华FDI撤资金额(DIV)。FDI撤资表现为FDI将资本从东道国撤出。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中,披露了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撤资清算的情况,该数据来自于其发布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时间序列数据》中“资本和金融账户”项目下“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借方金额,发布的时间范围是1995-2014年。因此,本文也选择该数据来代表在华FDI撤资金额(DIV),并经居民价格消费指数调整。

2.解释变量

根据上文分析,可以将解释变量分为微观环境因素变量和宏观环境因素变量两类。

(1)微观环境因素变量

在华FDI的生产成本状况(COST)。本文选择在华FDI的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来反映在华FDI的生产成本状况。

在华FDI的税收负担水平(TAX)。本文选择在华FDI的税收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来反映在华FDI的税收负担水平。

在华FDI的税收优惠状况(TAXYH)。本文选择涉外税收占全国税收比例与外资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二者的比值来反映在华FDI的税收优惠状况。

在计算在华FDI的生产成本状况、税收负担水平、税收优惠状况等三个变量时,本文选择1996-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分地区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主要指标”和“分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指标”中的相关指标,并经计算得出。

(2)宏观环境因素变量

宏观经济风险(DEBT)。本文选择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来反映我国宏观经济风险状况,时间范围是1995-2014年。该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库。

政府干预程度(FISCAL)。本文选择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来反映政府干预程度状况。数据来源于1996-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

贸易摩擦(ADP)。本文选择WTO数据库中的反倾销数据,计算得出我国遭遇反倾销调查数在世界反倾销调查总数中的占比(反倾销世界占比),用该数据来反映贸易摩擦状况,时间范围是1995-2014年。

(二)模型设定

根据上述的理论分析和提出的假说,结合所选择的变量,本文对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构建以下计量模型:

lnDIV=c+β1COST+β2TAX+β3TAXYH+β4DEBT+β5FISCAL+β6ADP+ε

(1)

其中,被解释变量在华FDI撤资金额(DIV)以对数形式来表达,其他解释变量采用的是相对值,c是截距项,ε是随机误差项。β1、β2、β3、β4、β5、β6分别是相应解释变量的系数,分别表示各个解释变量对在华FDI撤资的影响。

五、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表1显示了使用ADF检验判断各个变量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结果。由表1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各个变量的ADF检验值都大于10%的临界值,说明都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过程。经过一阶差分处理后,各个变量的ADF检验值都小于5%的临界值,即一阶差分处理后的各个变量是平稳过程。因此,可以对计量模型进行协整检验。

表2显示了对各个模型的残差序列进行ADF检验的结果。结果表明,各个模型残差序列的检验值都小于10%的临界值,说明至少在90%的置信水平下不存在单位根。因此,各个模型的变量之间是协整的,即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二)回归分析

以在华FDI撤资金额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以微观环境因素变量和宏观环境因素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根据方程(1)进行计量分析,得到各个模型的回归结果(表3)。其中第(1)和(2)列分别验证了以在华FDI的生产成本状况为控制变量时,税收负担水平和税收优惠状况等微观环境因素变量对在华FDI撤资的影响。第(3)和(4)列分别验证了以东道国宏观经济风险为控制变量时,政府干预程度和贸易摩擦等宏观环境因素变量对在华FDI撤资的影响。将微观环境变量和宏观环境变量全部考虑在内时,第(5)列验证了所有变量对在华FDI撤资的综合影响,第(6)列是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

表1 各个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表2 各个模型的残差序列ADF检验结果

表3 各个模型的回归结果

注:表中各变量的第一行数据是回归系数,第二行数据是t值,*、**、***分别表示统计结果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

1.微观环境因素变量对在华FDI撤资的影响

由表3中的第(1)和(2)列可以看出,在华FDI生产成本(COST)和撤资(lnDIV)之间显著正相关。由此可以认为:主营业务成本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越高,在华FDI撤资的可能性越大。改革开放以来,与发达国家对比,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成本是吸引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生产要素成本的优势在减弱,进而成为在华FDI转向生产成本更低的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的一个影响因素。Benito和Gabriel(2005)[8]的研究得出相似的结论。所以,第(1)和(2)列的结果验证了假说H1的正确性。

表3中的第(1)列显示,税收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越大,反映FDI的税收负担水平越高,在华FDI撤资的可能性越大。税收负担水平是影响FDI财务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税收负担水平的提高,将影响到FDI的实际收益和财务状况。因此,税收负担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华FDI撤资的可能性也不断提高。邹正方等(2004)[28]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结论。所以,第(1)列的结果验证了假说H2的正确性。

表3中的第(2)列表示了税收优惠状况和在华FDI撤资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对于我国的内资企业而言,FDI税收优惠状况指标(TAXYH)越高,说明涉外税收的全国税收占比越高,即FDI享受的税收优惠程度越低。在引进外资过程中,我国在税收方面给予了外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投资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中小型外资企业。自2008年开始,随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的统一,取消了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在华FDI的税收支出也相应增加。因此,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化增加了在华FDI撤资的可能性,这也验证了假说H3的正确性。

2.宏观环境因素变量对在华FDI撤资的影响

从表3中的第(3)和(4)列可以看出,宏观经济风险(DEBT)与在华FDI撤资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非常显著。东道国宏观经济风险是影响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债务在GDP中的占比越高,可以反映出宏观经济风险在不断提升。为了控制东道国宏观经济风险对自身的影响程度,部分跨国公司就会把撤资作为应对风险的一种选择。因此,宏观经济风险的不断增加,在华FDI撤资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这也验证了假说H4的正确性。

表3中的第(3)列显示,政府干预程度(FISCAL)对在华FDI撤资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东道国的制度环境状况影响着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财政收入在GDP中占比越高,可以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越高,政府行为对FDI的影响越大,使FDI撤资的可能性越大。因此,第(3)列验证了假说H5的正确性。

由表3中的第(4)列可以看出,在华FDI撤资与贸易摩擦(ADP)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Blonigen和Prusa(2015)[33]认为,过去几十年期间,中国已经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16年贸易与投资壁垒报告》提到,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包括一些20国集团(G20)成员在内的发达国家尤为严重,有1/3的贸易救济措施直接针对中国。商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开始的17年期间,FDI在我国出口总值中所占比重为49.93%,贸易摩擦对在华FDI出口的影响明显。当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频频发生时,不利的国际贸易环境对从中国出口的商品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进而对在华FDI的投资行为产生影响,成为在华FDI撤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遭受反倾销调查数的世界占比越高,贸易摩擦越严重,在华FDI撤资的可能性越大。所以,第(4)列验证了假说H6的正确性。

3.微观环境变量和宏观环境变量对在华FDI撤资的综合影响

从表3中的第(5)列可以看出,将微观环境变量、宏观环境变量共同考虑在内时,宏观环境变量中的贸易摩擦(ADP)、宏观经济风险(DEBT)两个变量与在华FDI撤资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WTO数据库显示,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国,之后,出口增速发生变化,个别年份甚至是负增长。频发的贸易摩擦影响到了中国商品的出口,进而对在华FDI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在华FDI撤资可能性增大。在跨国公司的投资活动中,东道国的宏观经济风险是跨国公司考虑的重要影响因素,变化的宏观经济风险成为在华FDI撤资的重要因素。

表3中第(6)列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生产成本(COST)、贸易摩擦(ADP)、宏观经济风险(DEBT)是影响在华FDI撤资的重要因素。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括三个国家的Mundell贸易与投资替代拓展模型,以贸易摩擦作为研究视角考察在华FDI撤资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微观环境因素中的生产成本、税收负担水平、税收优惠状况对FDI撤资的影响显著,宏观环境因素中的宏观经济风险、政府干预程度、贸易摩擦对FDI撤资的影响显著。综合分析微观和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时,宏观经济风险和贸易摩擦对FDI撤资的影响显著。基于上述的实证分析结论,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适度控制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防范宏观经济风险。政府债务占GDP比重的持续攀升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增大宏观经济风险,恶化宏观经济环境,引起国际资本的异常波动。适度控制政府债务占GDP比重的水平,稳定宏观经济风险程度,既有利于不断引进FDI,又可以降低对在华FDI撤资的影响程度。

第二,有效应对反倾销诉讼,缓解贸易摩擦,加强与全球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合作,不断改善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自我国加入WTO至今,一些发达国家以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为由,在对我国反倾销中采用替代国价格计算倾销幅度,进而对我国相关产品征收更大幅度关税。这些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为我国商品出口设置了贸易壁垒,显著影响了包括FDI商品在内的我国商品的出口。为了改善出口环境,需要有效应对反倾销诉讼,缓解贸易摩擦。加强与全球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合作,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增强我国的话语权。不断拓展与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在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过程中,为我国商品的出口开拓更加均衡、多元化的国际市场。

第三,充分发挥我国的资源禀赋结构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合理控制生产成本的快速增长。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传统的低要素成本优势发生变化,正在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层次多、市场空间广阔、人力资本良好、产业配套能力强等新的资源禀赋结构优势。通过市场准入不断开放、知识产权保护规范高效、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改革措施,创造富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受到生产成本上升的影响,可以引导东部地区FDI向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为了充分发挥中西部的优势,中西部地区需要通过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引进高水平技能人才,在国内区域间分工协作基础上打造多种类型的产业集群,形成制造业“成本洼地”。探索有效的工业用地供给机制和房地产长效机制,合理控制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的快速增长,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使中西部能够持续具有成本优势,在全球价值链的调整过程中形成我国的竞争优势。

第四,在我国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合理降低在华FDI税收负担水平,适度给予中西部FDI税收优惠政策。在我国不断深化税收改革,持续减税降费的背景下,让在华FDI享受到减税政策,合理降低其税收负担水平。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和中西部区域发展战略,鼓励FDI向中西部进行产业转移,适度给予其税收优惠政策。

猜你喜欢

撤资东道国跨国公司
下一代洲际弹道导弹在众议院的尝试撤资中保留下来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理性看待李嘉诚的“撤资”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对外资银行撤资问题的研究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
当前非洲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耕地投资潜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