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看待李嘉诚的“撤资”

2015-10-15梁海明

中国经济信息 2015年19期
关键词:撤资李嘉诚人民币

梁海明

2015年可谓李嘉诚旗下公司“重组年”,继年初宣布长江实业集团及和记黄埔重组方案,分别以“长和”、“长地”两间开曼群岛注册的新公司来取代上市地位后,最近又公布了将老牌公用企业电能实业合并入长江基建的方案。这次重组之后,除了泓富、汇贤这两家房地产信托基金外,长和系内不再有香港注册的上市公司。

这一重组的方案引发各界纷纷揣测,有些分析更是做出了不少过度的解读,甚至认为改变上市公司注册地和投资部署都是李嘉诚要“跑了”。这些过度、恶意的解读并无助各界了解李嘉诚公司重组的真实意图,反而容易混淆视听,引发无端恐慌。

重组的商业考虑

李嘉诚重组方案的核心,实际上可以用16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超高财技,更国际化,大势所趋,精明投资。”在“超高财技”方面,今年该集团的两次大重组显然可以为李嘉诚带来更庞大的资金。

例如长实与和黄未重组之时,“长和系”是垂直式的股权架构,李嘉诚以家族信托的方式,持有以香港房地产为主业务的长实43%的股权,长江实业则持有涵盖电讯、能源和港口等跨国业务的和黄的49%的股权。

这种股权安排之下,由于长实持有和黄股份的价值,在股价表现上并未非常充分反映出来,与实际资产值有一定折让。与此同时,也没有凸显出和黄作为一家横跨50个国家的跨国大企业的真实价值。然而重组之后,长和、长地两家新公司业务区分清晰,被低估的数百亿价值也就随之释放,这对李嘉诚家族乃至长和系的股东,都是非常有利的,至于长建和电能实业的重组则更为明显,长建过去多年在基建投资上一直非常活跃,只是资金有限,而电能则相反,在分拆港灯时获得巨额现金收益,却没有清晰的投资方向。换股合并后,长建得到了电能在分拆港灯时获得的逾500亿港元巨额资金,有望成为市值逾3000亿港元的全球基建巨头之一。

在“更国际化”方面,李嘉诚重组后的各公司分别注册于开曼群岛、百慕大等地,除了上述所说获得各种财务收益之外,另一重要意图是要将其公司由具有香港色彩的机构,发展成为更具国际色彩的机构。

培养接班人

年届87岁高龄的李嘉诚正在培养下一个“李超人”。李嘉诚深明中国内地、香港作为他的发迹之地和成为华人首富的成功之地,他的长子李泽钜如果继续在中国内地与香港两地深耕,以及继续在房地产市场上细作,不但难以突破父亲的成就,更只能成为父亲事业的守成者,外界也会质疑其接班的能力。

因此,在李嘉诚的大力支持、鼓励下,李泽钜转往全球开疆辟土,开始进一步迈向国际化之路。在短短十多年间,李泽钜将“长和系”业务涉足全球四大洲,业务涵盖能源、公路、水务、环保等多项业务,其中最突出的是已成为了英国最大的单一海外投资者,深度介入了英国的经济与民生。李泽钜由此成为了“长和系”迈出香港走向全球化的功臣。

只有公司深度迈向国际化,且不再仅以房地产业务为主,而是建构多元业务,未来李泽钜才不是单纯接收父亲留下来的事业,而是能够领导一个自己主导构建的企业,把这个企业带向更高的高度。

因此可以合理预料,此次重组应该是由李泽钜提出及主导,并获得李嘉诚的同意和支持。这正如李嘉诚之前在记者会上的表示,他希望透过这次重组,能为李泽钜未来的发展“铺好路轨”。

并未真正离开

在国家的背景上而言,中国内地企业“走出去”现已成为国策。在中央政府最新提出的“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下,中国正在由制造业大国、贸易大国向投资大国转变,这将推动中国内地企业新一轮的“走出去”浪潮。中国内地企业“走出去”是利国利民、也符合中央政府战略部署的好事,那么,包括李嘉诚在内的香港企业进一步“走出去”,也同样符合这种精神,指责包括李嘉诚在内的香港企业“走出去”就是撤资,这对香港企业并不公平也不合理。

而且,虽然李嘉诚将重组后公司的注册地点由香港改到海外,乍看起来让人惊讶,但实际上,对于香港企业乃至中国内地企业而言,把公司注册地点迁到国外的“舍近求远”做法,早已司空见惯。

这是因为将企业迁册至这些海外“避税天堂”,不但可无须再缴纳企业所得税、利得税,且开曼群岛的公司法对公司派发股息规定较松,公司既可从利润中,也能从股份溢价账中给股东分派股息,公司大小股东对此都非常乐见。

因此,且不说在香港上市逾1000家公司中,高达近80%的公司已在开曼群岛或其他离岸地区注册,即使是中国内地的大型企业,也有不少拥有海外“身份证”。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都是在开曼群岛注册的,两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则均在英属维尔京注册。

这说明了要判断一间公司是否真正迁册离开,最重要的是观察其决策总部是否留在本地,而无论是“长和系”还是BAT三大巨头和两大电信运营商,他们的决策总部都在香港和中国内地,从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李嘉诚没有真正“撤资”,也没有真正离开。

与人民币汇率无关

虽然外界盛传李嘉诚可能是预期人民币大幅贬值,人民币资产将要暴跌,因此才提早撤离中国内陆,这种说法简直是有违常理、难以服众。

一方面,“长和系”相当于万亿港元的总资产中,人民币资产所占比不到5%,而且由于香港推行联系汇率的关系,港元与美元直接挂钩,人民币如果大幅贬值的话,意味美元将大幅升值,港元也会跟随美元升值,这对李嘉诚而言是利好而非利空,李嘉诚何必大动干戈重组转移注册地呢?

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很难大幅贬值。虽然人民币兑美元在2014年是贬值了超过2%,但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却是升值超过2%,因此实际上人民币去年并无大幅贬值,估计今年全年下来的汇率变化也将和去年相差无几。endprint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球范围而言,还是属于中高的发展速度,由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货币汇率的保障,因此,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人民币汇率也会保持平稳。

另外,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已是中国的国策,人民币要想国际化,必须要外国投资者愿意持有人民币,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甚至是缓慢升值,就成为了吸引外国增持人民币、使用人民币的主要诱因。

这种情况下,相信人民币汇率问题并不是李嘉诚重点考虑的因素。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让李嘉诚作出此次变动?李嘉诚作为生意人的精明触觉和商业头脑,捕捉到了欧洲国家已出现极佳的投资机遇。

欧洲的投资机遇

在债务危机阴霾至今远未消去的欧洲,除了资产价格较低,至少还出现了两个投资的好机会。第一是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洲不少国家由于债务缠身难于偿还,相继宣布通过将国企私有化的方式来筹资还债,以缓解燃眉之急,如希腊正在推进到2015年出售价值500亿欧元国营企业的计划,意大利和葡萄牙等国均已推出将国企民营化筹资还债项目,形同向外界打开欧洲国家长期封闭的市场大门。

第二,欧盟多国国债高筑,政府必须节约开支,但政府越紧缩财政政策,就越冲击企业的经营,而企业收益减少又令政府税收减少,从而影响本已增长乏力的经济,债务问题就更难解决,在这个财政越缩经济越差国债越高的死亡螺旋下,欧洲许多企业经营愈趋困难,要被迫变现旗下资产自救。

因此,欧洲出现了大量由卖方发起的并购投资机会。这对业务版图涉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企业中拥有最大国际网络的李嘉诚而言,售出在中国内地、香港价格较高的资产,转而物色、购买价廉物美的欧洲优质资产,坐等欧洲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乃至推动经济出现周期性回升,投资回报必然十分丰厚,这是一个国际性企业负责人对股东负责任之举。

何况,李嘉诚在欧洲的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供电、燃气和通讯等领域,此类公用事业不但有约15%以上的稳定回报率,而且即使遭受经济危机冲击,也不会受到沉重打击。李嘉诚还可凭借这些优质资产,作为以后重返亚洲市场的跳板,打造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局面。

正所谓“商人有祖国,从商无国界”,从商者,即使是拥有非常高知名度的李嘉诚,他们的本性都是不断寻找可低买高卖的国家和地区,以追逐更高的回报,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不必过度乃至恶意解读。

何况,当前的市场环境,尤其国际市场环境,已不再以“存量”作为竞争的核心,而是发展成以“流量”作为竞争核心,这就要求跨国企业领导者应尽早将资金、资产在世界范围内快速环流起来,以此来保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和创造更多的财富。

当今的年代,也早已不再是以“极”(Polar)论英雄的年代,而是以“云”(Cloud)论英雄的年代。李嘉诚现正通过公司的重组以及“西进”欧洲,通过大量流动的财富、分散及扩散的力量,充分把握住“流量”这一竞争核心,已走在大多数中国内地企业的前头。

当前中国正在大力推动“一带一路”战略,鼓励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海外投资,难道只能本土的企业走出去,甚至外商来中国投资也必须“只进不出”?那么,如果中国到海外投资的企业,如果也遭到“只进不出”的待遇,我们会怎么想?

中国的企业和民众与其继续猜测李嘉诚重组、迁册背后的动机,不如在李嘉诚此举的启发下,尽快把握国际市场最新发展趋势,迎头追赶,让中国内地也多产生几个“李超人”,届时即使李嘉诚真要撤资,大家也能于己无损,付之一笑了。

(作者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撤资李嘉诚人民币
下一代洲际弹道导弹在众议院的尝试撤资中保留下来
The enhanced aerosol deposition by bipolar corona discharge arrays
怎样认识人民币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想起李嘉诚的快乐
在华日企正常撤资原因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