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以跨平台应用开发课程为例

2019-03-08李雅林阮梦黎袁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内化讲授课程

李雅林,阮梦黎,袁锋

(山东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357)

1 高校计算机课堂教学现状

为了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1],全国各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2018年4月7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面分析了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中国大学生在校人数高达3 700万,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2 852所,位居世界第二。201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0%,预计到2019年,将达到50%以上,逐渐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然而,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其中所隐藏的教育质量问题也逐渐显现。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质量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高校课堂普遍存在着缺课率高、不认真听讲、上课玩手机等情况。究其根本,导致此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除了有学生学习动机下降、自律能力不足的原因,也有教师的问题。从教师个体来说,可能存在对教学缺乏动力、讲课能力不足,从高校大环境来看,重科研轻教学使教师花在教学上的时间精力不够等,这些都是导致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当前我们处于信息化时代,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这无疑又加大了教师课堂授课的难度。在多样性、趣味性、及时性方面,教师传授的知识无法同网络相比,长时间保持对教师的注意比较困难。尽管幽默、风趣、表演性强的讲课风格能吸引学生注意力[2],但能坚持做到的教师屈指可数,有的知识无法恰当地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结合,况且教师不可能过度地把娱乐元素带入课堂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式。

区别于中小学,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在于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计算机专业的相关课程普遍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所以对教学方式有更高的要求。传统高校计算机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教学观念陈旧,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教师为主体,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无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以实践能力为主的相关课程的教学需求,难以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的质量[3]。此外,计算机技术还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创新性,一些前沿内容往往超越教科书范围,教师若仅依据教材,照本宣科,虽能基本提供教学内容,但学生所接收的仅是书上材料的另一种呈现方式,达不到与时俱进的效果。因此,讲授式教学要想获得好效果,需要教师进行系统设计,教学内容丰富新颖,学生很难从其他途径获得。对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2 对分课堂的提出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单向输出,学生被动接收,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无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长此以往就形成了目前高校课堂学生积极性不高,不认真听课、迟到、旷课的现状。讨论式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4-5],引入启发式教学思想,教学效果显著,因此在国内外大学占据一定地位[6]。讨论式教学通常包括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和教师总结三个环节[7],特别是在讨论环节,教师会提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融入教学活动中。讨论式教学需要教师深度参与,在学习初期学生对所学内容了解还不够深入、系统,如果完全按照学生的思路展开,极易偏离教学重点,如果教师按教材内容去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可能沦为表象,讨论的有效性有待考量。总结来看,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是两个过程,师生互动交流少,学生学习主动性低,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讨论式教学则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然而在教师讲授过少的情况下,学生盲目讨论,效率较低,且极易走向错误的学习方向。综合研究传统教学与讨论式教学各自的优缺点,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PAD)[8]。对分课堂核心思想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该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三个环节:教师讲授、学生吸收和学生讨论,如图1所示。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对分课堂鼓励师生、生生互动,自主学习。教师的讲授不必完整详尽,但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通过内化吸收环节培养独立的学习能力,依据自身已掌握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认知方式构建知识体系,并及时评价反思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入了解后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使课堂生动有活力,教师适时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感受知识的魅力。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点在于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之间有一定时间间隔,实行“隔堂讨论”,让学生依据个人情况利用课后时间对所讲授内容进行内化吸收。内化吸收是为了让学生为课堂讨论做好充分准备,从而提高讨论质量,增强学习效果。此外,对分课堂对传统的单一考核方式进行改进,关注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注重过程性评价和个性评价。对分课堂流程清晰、简明易懂、好学易用,适用于任何教师、任何科目。

3 对分课堂的实施

《跨平台应用开发》[9]是计算机软件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时间安排在大二上学期,主要围绕HTML5相关技术讲授基于可视化开发平台的跨平台应用程序开发方法,为专业创新课、课程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综合应用奠定基础,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为主的课程。《跨平台应用开发》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案例(项目)任务实现为手段,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专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实现一站式的教学理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于HTML5的基础知识与核心技术,通过使用WeX5可视化开发工具,开发出面向消费者和公众的跨平台应用,并部署到云服务器。

该文就以该课程为例,探讨计算机专业如何开展对分课堂。该课程的教学分为理论课教学与上机课教学两部分,教学总时数为64课时,共16周,每周4课时,理论课2课时,上机课2课时,先理论后上机。目前使用的教材是《HTML5 APP商业开发实战教程——基于WeX5可视化开发平台》(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科主编),该书注重创造企业化的学习情境,采用项目化的方式组织课程教学内容,着力突出学生应用技术能力的提高。全书共有8个章节,进一步将其归纳为三大模块,基础篇、专业篇和项目实战。基础篇包括前两章节,主要是对HTML5核心技术的介绍;专业篇第三章至第七章,主要是围绕WEX5开发平台讲解具体开发过程;最后一章是项目实战,包含两个应用案例。

图1 对分课堂开展过程

根据对分课堂的性质,有小组讨论的过程,所以首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为了方便同学们的课后学习,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分组,平均每组5~6人。以3.5实战案例:记账本App为例,此项目为第3章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全面了解H5 App的开发过程和开发原理。记账本APP共包含4个子页面:账目列表页、记一笔页、分类设置页和应用首页。首先制作账目列表页,在制作账目列表页的第一小节理论课,前30min回顾上一节课内容,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小组成员之间分享学习体会,互相解答疑难,扩充自己的知识;也可以以学生上台讲的形式,在讲的过程中其余学生认真听,对内容查漏补缺,给出宝贵意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加深了印象。第一小节后15min,教师与学生互动讨论,对学生存在的疑难进行解答,点评学生代表的发言。第二小节教师讲授新内容,即账目列表页的开发过程,布置课后任务,要求学生根据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并记录下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运用的技术。在同一周的两节上机实践课中根据所学内容,学生以个人为单位独立完成账目列表页的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可与小组成员讨论,也可向教师提问,下课前将完成的页面上交,教师布置课后预习任务。下一周的模式与该周类似,以此类推。在教学设计中,采用分小组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做到合作与竞争的统一、分层教学与因材施教的统一,并且还可以通过小组帮带方式和组内讨论方式提前解决一部分问题。对分课堂能够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理解性的掌握跨平台应用程序开发的主要技术,适应岗位所需要的各种技能。课程的考核以体现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为原则,结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评价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多元化,在对分课堂中,对学生每一节课内容内化吸收情况、课堂讨论参与度以及展示环节表现等来综合评价学生;二是持续化,对学生的评价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每一章节,每一环节的学习都进行及时反馈,并根据反馈结果对下一章的教学做出相应调整,避免学生应对期末考试的突击性学习;三是个性化,在对知识的掌握上,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设计评价方案的时候要考虑这种差异性,在包容差异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保证学生基本学习目标的达成。综上所述,该课程的期末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构成,过程性考核主要是指学生的平时表现,如作业、课堂展示、出勤率,期末考核通过实训项目的形式开展。各部分所占分值比例具体如下:课程成绩=出勤率(10%)+作业(30%)+课堂表现(20%)+项目综合开发(40%)。(1)出勤率10分(满勤10分,缺勤一次扣1分,缺勤超过5次则此项不得分);(2)作业30分(从实战案例中选取10个作为平时上交作业,每个作业3分,按完成质量评分:优秀3分,良好2分,合格1分);(3)课堂表现20分(包含课堂讨论和展示,按具体表现计分,每人至少3次);(4)项目综合开发40分(学期末,每个学生需完成一项综合开发并进行展示,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评分)。通过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平时学习,注重个性化学习,注重学习结果的展示与交流,从而达到了对知识广度与深度的双重理解。

4 结语

对分课堂的出发点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传递”和“吸收内化”[10]两个阶段,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中只重视单一方面的弊端。内化是一个心理认知过程,不同学生的内化速度和内化方式不同,学生要以自己的节奏去完成内化过程。在开展对分课堂时,学生先通过教师讲授了解学习内容重难点,为课后的内化吸收打下基础,课后学生个性化学习,进一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讨论时将自己所想所感表达出来。对分课堂的创新之处还在于本周讨论上周内容,学生有备而来,这是对分课堂与传统讨论模式的根本不同。对分课堂也弥补了传统讲授方式中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对于计算机专业这种实践性课程,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也促进了师生互动,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实践证明:对分课堂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保留教师讲授这一传统方式的精华,保证了知识传递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同时,对分课堂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减轻了教师教学中的机械成分,但需要教师更多的设计课程、引导学生,师生相互促进,共同完成。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须结合课程实际,灵活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作为高校教师应明确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与学生的情感、意志、思维方式等精神活动联系起来,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充分体现学习的价值,提升教学效率及质量,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内化讲授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