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入

2019-03-07黄雪静

考试周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摘 要:高中化学的学习需要化学思想,而化学思想的形成需要学生入门化学,一旦入了门,那化学并不算难。要想入门化学,必须要熟知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熟知这些基本的化学知识之后,再熟练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并清楚元素的性质,清楚元素可以转化为哪些化合物。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认识是很琐碎的,教师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琐碎的知识点系统地串联起来,这些是最基本的,教师要做的也不止这些,教师还要清楚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它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并将这些核心素养运用到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中。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

一、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在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中的运用

在许多学科的学习中,都讲究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微观就是从小的方面入手,从局部考虑,从化学方面来说,微观就是从分子、原子等粒子层面来研究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与组成。宏观就是除微观外的其他方面,是指一个大的方面,长远的层面,延伸拓展的方面。例如,在化学元素碳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先从微观探析出发,从原子、分子等粒子层面来分析化学元素碳,从碳的结构模型讲解,碳原子按照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不同的结构模型,形成不同的碳单质,这样的结构造成了碳单质不同特征和性质。如:金刚石这种碳单质,性质非常稳定,硬度很大,熔点很高。碳单质具有还原性和稳定性等性质。接着过渡到宏观辨识角度,化学元素碳会通过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产生化合物,比如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如果氧气充足则生成二氧化碳,如果氧气不足,则产生一氧化碳。碳的还原性可以使其作为还原剂,当碳作为还原剂使其化学性质与氢气、一氧化碳相似,可以还原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还原出金属单质。在学习化合物的时候,比如水,教師应从微观探析出发,讲解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然后过渡到宏观辨识角度,讲解水的性质以及水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什么样的反应,生成什么样的物质。教师先讲微观,再讲宏观,可以帮助学生更广泛更深入地学习化学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对其有更好的理解。

二、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在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中的运用

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新物质的产生,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能量守恒定理,但生成物和反应物的能量一般是不同的,所以在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吸入和放出。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原子、分子层面对化学变化进行研究,新物质的产生就是原子和分子的变化和重新结合,应寻找化学反应的内因和本质,正确理解并合理运用动态平衡的原理,归纳并整理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在化学反应变化中的共性和特征。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这两种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能量会产生相应的增加或减少。在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能量加上吸收的能量与生成物的能量相等;在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能量减去放出的能量与生成物的能量相等,这就是能量的变化与平衡。

三、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中的运用

证据推理就是从化学反应中发现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假设和推理,进而通过研究和探索,在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学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有关证据,从而建立合理的化学模型。运用这种方法教学,会使课堂更加生动丰满,创建生动有趣的情景课堂,并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在化学的教学中,我们需要从原子、分子层面对化学物质进行分析,而化学物质的组成模型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教材上的图形并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所以教师就需要运用教学模型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中的教学模型主要是球棍模型组成的化学元素的原子结构,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型可以让同学们从各个方面观察化学元素的原子结构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运用模型教学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模型,然后再把球棍模型拆开,让学生凭印象再把它组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四、 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在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中的运用

化学学科是一门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发现,不断研究的学科,我们需要从实践中发现化学原理。所以实验在化学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化学学科又与其他学科不同,需要通过亲身实验来体会知识,如果只是让学生单调地从课本中学习知识太过枯燥,太过抽象化。化学实验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在讲台上做实验,让学生观察反应,另一种是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后者虽然比前者需要更多的时间,但效果也是很好的。化学这一学科包含许多的化学方程式,这些方程式大部分需要各种条件来实现,许多方程式是十分复杂的,这就需要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来发现其中存在的原理,来对这些化学方程式进行实践,对化学方程式的实验就是对科学的探究在对这些化学方程式进行实验的同时,学生就很容易从中发现其他的原理,新的化学知识,从而实现化学学科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五、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在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中的运用

化学是一门科学,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教师在化学课堂上,不应该只是传授学术知识,也要让学生理解化学的科学精神。化学不仅对社会发展和人的生活是有益的,也可能被心怀不轨的人利用,伤害社会,伤害别人,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清楚化学的科学精神,要用自己的化学知识造福社会而不应将其用在不好的事情上。在许多高科技领域都需要丰富的化学知识,例如,更坚硬不易碎的玻璃,更高科技的卫星等等。社会的发展需要化学,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即使是在普通生活中,化学知识的缺乏也有可能会造成灾难。例如,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一氧化碳遇明火也会发生爆炸,如果家里的煤气泄漏一定不能开灯或点火。所以即便是普通人,学一些化学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将来有意向从事化学行业工作的学生,教师更要使其明白化学的科学精神和自己的社会责任。

总之,化学元素化合物的教学离不开核心素养,要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化学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教师的责任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讲化学的思想和科学精神传授给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帮助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加,更是思维模式的拓展。

参考文献:

[1]江合佩,张仁波.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14(2):44-46.

[2]豆黄辉.例析初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衔接教学[J].考试周刊,2018(29):159.

作者简介:

黄雪静,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学。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