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白色农业发展途径的策略性分析
2019-03-07李佑丰李美阳
李佑丰 李美阳
摘 要:本文根据白色农业发展研究现状,从白色农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出发,结合邵阳发展白色农业的优势和劣势,为本市白色农业的良性发展给出合理化和指导性建议,为政府制定关于白色农业的深度开发与产业化发展模式等相关决策的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白色农业;发展途径;策略性分析
中国是最早提出发展“白色农业”理念的国家,1986年中国学者包建中首先提出关于“绿色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的三色农业的新观点。传统的植物种植业为绿色农业,蓝色海洋为水生农业蓝色农业,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微生物农业为白色农业。我国国内在理论方面,主要集中于白色农业的概念、类型、属性、市场分析及发展方向、对策等。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已将白色农业视为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利国利民、一举多效的新兴产业,纷纷从政策扶持、资金奖励、项目支持等方面采取政策措施全力推动白色农业发展。
一、 白色农业发展研究现状
包建中的《“白色农业”与“三色农业”兴起及中国农业产业化方向》中从白色农业与三色农业概念入手,阐述了白色农业的创新意义,提出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构想。吴海燕、孙淑荣等写的《“白色农业(微生物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介绍了白色农业(微生物农业)的含义、特点、应用领域及发展白色农业(微生物农业)的优势。魏本建的《白色农业:21世纪养活16亿中国人的重大工程》中提出发展白色农业既可以满足我国21世纪对食品数量增加、质量改善和安全性的需求,又能有效地提高动植物资源利用率,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沈晓丰,蒲林昌的《开发白色农业 走出传统农业的困境》中指出从传统农业面临的困境阐述了白色农业划时代的意义,并且提出了开发白色农业的思路。
二、 大力发展白色农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一) 反思传统与现代农业的弊端,人类必须走“白色农业”之路
传统农业由于存在的“二不一单”——不健全、不科学、单一化的三个问题而为人们所抛弃。而面临现代农业因其竭泽而渔的生产方式,日益显现出发展的局限和蕴含的危机。现代农业的弊端曾被学者概括为八个方面:①对土地的榨取;②对健康的隐患;③对石油的巨耗;④对环境的污染;⑤对生态的灾难;⑥对经济的误读;⑦对社会的破坏;⑧对文化的侵蚀。通过对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白色农业”是一条符合世界潮流和生产规律的“后现代农业”之路。
(二) 综观“白色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应该走“白色农业”之路
发展白色农业意义巨大。首先,有益于我国人口膨胀与资源缺乏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白色农业利用微生物资源,通过发酵工程,在工厂化条件下进行生产,资源消耗少,生产效率高。根据科学推算,1座占地不多、年产1000万吨单细胞蛋白质的微生物工厂,相当于12万公顷耕地生产的大豆蛋白,或是2000万公顷草原饲养牛羊生产的动物蛋白。二是有利于“人畜分粮”目标的实现,粮食紧张问题得到解决。当前,我国饲养用粮在粮食总产量的30%以上,而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白色农业的发展,使“人畜共粮”的传统转变成“人畜分粮”新模式。一方面,通过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单细胞蛋白(SCP),另一方面,利用发酵模式把农作物秸秆、农副产品下脚料等转化成饲料。例如,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约6亿吨,通过发展白色农业,利用微生物处理工艺制作饲料,就可节约800亿公斤饲料粮,这相当于我国年饲料粮的一半以上。三是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得到实现。因为“土里抠食”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导致了严重恶化的生态环境。利用白色农业微生物处理传统农业有机废弃物,可变废为宝,环境污染得到消除,生态平衡得以实现。另一方面,白色农业的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还可被直接清除,水和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属及有害化学物质也可被直接清除。
三、 大力发展白色农业促进邵阳农村发展的策略性分析
邵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农业面积广阔,乡村景观秀美,农业的经营种类多样化,乡村风土民情丰厚多元,发展白色农业拥有充足的自然条件与巨大的发展潜力,邵阳发展规模化白色农业的时代已经来到。
(一) 走白色农业发展之路,是我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白色农业属于资源节约型农业。传统绿色农业一年生产的产物一般只有40%~50%得到直接利用,除此之外的被作为废弃物处理,资源利用不充分,如用白色农业,动植物的有机废弃物可通过微生物的处理转化为饲料或食物,从而使资源得到节约,最终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得以实现,构建一种产业结构健全、资源节约型的农业,从而实现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作为高效环保型的白色农业,和传统种植业生产粮食作比较,其特征是生产周期短、高产高效、产品无污染、无毒副作用、节约水土资源、不污染环境、资源可综合利用,这样,促进发展工业型白色农业,可因地制宜,优化我市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
(二) 考量“鱼米之乡”的邵阳市情,我市适合走“白色农业”发展之路
邵阳市总耕地面积39.5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0.4%,在湖南省农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发展农业的探索中,邵阳市和其他地市一样,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农业增长模式作为选择项。我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鱼米之乡”,探索“两型农村”建设的“白色农业”模式,对于实现湖南“四化两型”战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六大系统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只有开创白色农业,才能有效开发秸秆和其他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形成现代生态农业,走循环经济模式。
(三) 根据“二中心一枢纽”的发展战略,我市应该走“白色农业”发展之路
未来5年,邵阳将实施“二中心一枢纽”战略(建设湖南省域副中心、湘中湘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全国区域性交通枢纽)。这是“五大发展”“四个全面”“五位一体”在邵阳的生动实践,也是具体落实省委的方略在邵阳的具体体现,还是全面建成小康邵阳的关键决策和战略定位。发展工业型白色农业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二中心一枢纽”同步发展的战略需要。白色农业属于应用微生物资源的工业型农业。白色农业不受气候和季节的限制,依靠人工能源,可常年在工厂内大规模生产;白色农业改变传统农业“单相形态”生产模式,构建以“多相形态”的生产模式,拓宽了传统农业的生产领域,实现绿色“露天农业”和白色“工厂农业”两者并存的局面;实现绿色、白色的“陆地农业”与蓝色的“水生農业”共兴的局面,白色农业的发展从而有助于实现传统的“二维”农业向新型的“三维”农业转变。
综上所述,结合邵阳发展白色农业的优势和劣势,根据实地调研邵阳白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本市白色农业的良性发展给出合理化和指导性建议,为政府制定关于白色农业的深度开发与产业化发展模式等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包建中.“白色农业”与“三色农业”兴起及中国农业产业化方向[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9).
[2]吴海燕,孙淑荣等.“白色农业(微生物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6(1).
[3]魏本建.白色农业:21世纪养活16亿中国人的重大工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9).
[4]李向娟.白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5]申效诚,赵白鸽等.白色农业的崛起和发展[J].河南农业科学,1999(3).
[6]刘仁梅,马骥等.白色农业将成为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新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09(3).
[7]周运宁,戴文斌.狠抓“三色农业”创新科技 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J].山西农业科学,2012(11).
[8]沈晓丰,蒲林昌.开发白色农业 走出传统农业的困境[J].经济师,2002(11).
作者简介:
李佑丰,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学院文学院;
李美阳,湖南省邵阳市,湖南省汽车技师学院商务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