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策略

2019-03-07禄树利

考试周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摘 要: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汉语是文化的载体,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通过传统文化培养儿童的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充分挖掘并利用传统文化的因素,使传统文化真正融入语文课堂,那么传统文化将是激发语文课堂活力的一泓清泉。如何才能找到切合学生实际的渗透渠道,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笔者做了以下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一、 追根求源,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

每一个汉字的产生,都是当时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具体体现和反映,可以说每个汉字都烙着历史长河的印記。我们有必要对汉字追根求源,深刻理解汉字的产生、发展。语文教学中的每一个汉字、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是一扇大门,可以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知识天地。在生字教学中通过对汉字进行解析,往往能够追根溯源,触及规律,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使学生的汉字使用能力得到提高。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许多字从外形上看可以知道它的大概意思。比如“日”形状像太阳,“月”形状像月牙。日和月都有光,两个合在一起更亮,这就是“明”。“孝”字的上边是个“老字头”,下边是“子”,是小孩搀扶着老人的形象,“孝”就是尽心奉养父母,照顾父母的意思。追溯根源,结合传统更有助于学生们归类记忆汉字。如,“示”最初是神的意思,汉字中凡与神有关的字大都有示(礻)作偏旁或部首。比如,祐(意为神灵保护)、社(意为土地神)、福(意为向神祈求幸福)等。这说明古时候人们把许多自然现象的变化看成是神支配的,从汉字就可以了解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词、句、篇”的教学中同样可以利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闻鸡起舞、凿壁偷光、邯郸学步、舍本逐末”等成语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历史故事;还有一些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可以体会到古人喜迎新春佳节的热闹;“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彰显的是七夕相会的凄美。

此外,关于现代文的教学,也可以通过追寻写作的背景来加深感受。学习叶挺的《囚歌》前,先向学生介绍写作背景: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将军,遭到国民党当局长期的无理拘押。写作此诗时,他被囚禁于重庆郊区的红炉厂,此处专门关押高级政治犯,是臭名昭著的中美技术合作所的“禁地”。通过这样介绍,就可以让孩子认识到革命者的铮铮铁骨。

字、词、句、篇的后面都有传统的根源,只要老师善于发掘利用,就能激起学生们探索欲望,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二、 传统表演,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语文教学中,要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特征,必须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尝试性学习机会。课堂表现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与当代白话文之间差异巨大,语言的晦涩难懂,使学生们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当前的语文古文教学课堂,教师满堂灌、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们学起来只是囫囵吞枣,越学越惧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可以采用“演一演”的方式。

三、 传统活动,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语文素养的体现。掌握写作教学就等于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但作文的指导是令许多老师头疼的一个环节,主要是小学生普遍不喜欢作文,害怕作文。写出的作文不是假话、空话太多,就是立意陈旧,语言苍白,缺乏个性。究其原因,是学生心中缺乏鲜活的个性材料,表达的欲望不高。其实广阔的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我们要指导学生们积极投身于学校、家庭、社会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因为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使学生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其中传统活动内容就是很好的素材。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等民俗节日庆典活动。传统节日是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学生们从小就经历、感受这些节日,却没有意识把这些作为自己说和写的素材。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加以指导,大力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庆祝活动,引导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例如清明节,我要求学生们参与清明活动的过程,收集活动的资料,进行整理、交流。由于准备充分,在交流的时候学生们异常投入,纷纷拿出照片等资料把自己的见闻与同学快乐地分享。分享时大家还惊奇地发现,同一个地方不同的村寨,节日的习俗也有所不同。孩子们更是越讨论越来劲,我抓住时机要他们把自己独特的见闻写下来,孩子们纷纷拿起笔,写出的作文绘声绘色,不再是千篇一律。

从指导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开始,经过不断地训练,孩子们逐渐学会了留心身边事物,多动脑、勤动手。巧妙地将作文教学活动与传承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很好地激活了孩子们表达的欲望。

总的来说,在语文教学中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传统文化内涵,并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教学中去,在为语文教学增添活力的同时,使学生思想、精神得到陶冶与升华,在学生的灵魂中,建立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既具有现代科学文化又有人文素质和传统文化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董彦健.读经典 学作文——关于古诗改写在习作教学中的实验[J].小学语文教学,2010(34).

[2]王国艳.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如何渗透中华文化传统教育[J].中国文房四宝,2013(7):221.

作者简介:

禄树利,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土高山乡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