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9-03-07杨国雄

考试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历史

摘 要:现阶段,人才全方面素质的培养广受人们的关注,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教育的根本在于学习兴趣和意识的培养,现在的教学模式中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问题带动思考,思考引发主动性,主动性激发自我探索,初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打破传统式枯燥乏味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

关键词:问题意识;历史;培养

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学生意识的培养成为教师教学的首要工作,历史承载着中华悠久的岁月,中国在历史岁月的变迁中一次次的改变,为我们留下了历史文化的精髓,中华历史是需要传承和发扬的。中国的历史课堂上,教师枯燥的叙述历史无法带动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历史是一门人人都应该重视的科目,历史的教学应该在教育新改下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被动吸收知识到主动地去探求知识,从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自我寻找、自我解决、自我思考的能力。

一、 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特点

(一) 注重学习的研究性

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的了解知识、寻找问题,而且对于历史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全方位的考虑问题分析问题,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总的来说,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是主导,教师只是引导者、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办法去解决问题。比如上网查阅历史文献、和同学分互相分享资料一起讨论、跟历史学者去请教。

(二) 突出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感受和想法

历史学习的探究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努力寻找结果的过程,正是因为这样的过程渐渐地在学生们心中建立起问题意识,过程中学生通过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在这种自我的探究中,学生能够亲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最终努力得出结果的成就感,在于同学之间的讨论中自我取舍体现团队意识的形成。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对于好奇心的满足,促使自己主动去学习,并且面对学习问题有自己独到的理解,然后不断地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并在这一次次的问题研究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充实和完善自身。

二、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在目前的历史教学中,问题式教学得不到好的印证,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不能下意识的理解问题的关键,总是垂头丧气地低着头心里说着“教师不会叫到我的”,有的只是表面上的附和教师,根据教师说出主观意识去猜测问题的答案。在传统式教学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和教师都认为历史是不需要理解的,只要多加背诵就住就好了。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课堂提问无人应答,课堂效率不佳。而且大多数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加快教学进度很少课堂提问,如果有的话也只是对一些成绩好的学生进行提问,往往忽略学习较差的学生,怕他们耽误课堂时间,慢慢地使学生们对历史这门课产生厌恶心理。在这种教学模式的进行下学生们对历史课产生了消极的态度。

三、 初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

首先,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历史课程被认为是一门只需要记忆就能学好的课程。学生们缺少对历史问题的正确认识,一味地记忆背诵反而事与愿违,记忆和背诵的东习,理解的较为浅薄不足以支撑长时间的记忆留存。学生缺少问题意识的建立,从学习的根本上放弃了问题的寻找与解决。

其次,在历史教学中,因为学生们对历史的内容都不是很了解,课堂的时间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的,教师机械式的讲述历史事件学生们简单的理解历史情节,对相应问题没有具体的分析。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基本上和课本的内容一致,教师只是通过PPT一边展示一边叙述,完全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思考空间,对于问题意识的培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最后,在我们国家学生们最终学习的结果都是通过一张简简单单的试卷来体现的,学习就有了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学习就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只是单纯地用数字的高低来体现,教师们以这样的标准教导学生努力学习,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怎么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上,渐渐地忽略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导致问题意识在教学中销声匿迹。

四、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方法

(一) 营良好的提问氛围

初中极端的学生思维都比较发散,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抓住机会在适当的实际提出问题,加深学生们的印象,以一种幽默风趣的方式讲述历史故事,让学生们根据提出的问题在故事的聆听中,自己去思考叙述自己的看法与理解。然后教师根据学生们不同的想法,做出相应的鼓励,激励更多的学生勇敢地在课堂上提问,自信的去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们的想法做出总结,并用科学性的语言简单的叙说问题的思路及结果,带领学生们再次去反省自己的问题。

(二) 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注重课堂探讨

问题意识的培养重要的是学生与教师的配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师还课堂于学生,提供给学生更多自我表现得机会。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跟学生们互动,组织学生们相互讨论,做出问题的假设。然后课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解决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对自己的思路加以规整和思考验证,教导学生学會总结学习经验,逐步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 力证新改,完善测评措施

教师在教育新课题的带动下,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完全贯彻新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校完善测评方案,不能只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通过对问题意识培养的实施,适当地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解决过程适当的奖励与鼓励,给予学生对问题意识培养的动力。

五、 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十分的重要,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与理解,能够更好地宣扬中国历史文化。总的来说,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李明荣.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2]赵立忠.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高考,2016(9):221.

作者简介:杨国雄,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浦城县莲塘学校。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培养历史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新历史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