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术后胃轻瘫的随机对照实验Meta分析
2019-03-07李超聂蓬王吉红苏灵林王凤梅
李超 聂蓬 王吉红 苏灵林 王凤梅
胃轻瘫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症状是胃胀、早饱、食后饱胀感、恶心、呕吐。该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自主神经病变、胃肠道平滑肌病变是导致胃轻瘫的主要原因[1]。术后胃轻瘫综合征是指手术后继发的以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为特征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2],发生在20%~30%的食管和胃手术后的患者,发病率较高[3]。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胀、早饱等消化道症状。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营养摄入和恢复。常规疗法包括饮食调整,促动力剂和止吐药[4]。近年来学者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治疗该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用Meta分析的方法,就针灸治疗术后胃轻瘫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为针灸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概况
1.1.1 研究类型 针灸治疗手术后胃轻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盲法应用不限,语种限定为中英文。
1.1.2 研究对象 符合外科手术后胃轻瘫诊断标准的患者。
1.1.3 干预措施 试验组:针灸疗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
1.1.4 结局指标 包括总有效率、治疗时间。
1.2 排除标准
(1)资料不全的论文;(2)综述;(3)个案报道、专家经验;(4)会议论文;(5)不同针刺手法或不同配穴方法之间的比较;(6)非中、英文文献;(7)非随机对照试验;(8)重复发表的文献。
1.3 文献检索策略
中文检索词为“针刺”“胃瘫”“胃轻瘫”“针灸”“针”“电针”“火针”“蜂针”。英文检索词为“gastroparesis”“acupuncture”“fi re needle”“bee sting”“auricular”“moxibustion”。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Embase、PubMed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6年12月之间的所有文献,用布尔逻辑运算连接检索词,检索策略通过多次预检索确定。
1.4 文献质量评价
文献质量采用改良Jadad质量评分法[5], 包括随机、双盲、退出、失访几项进行评定。文献质量评分由2位评价员独立完成并相互核对,如有分歧通过讨论后由第3位评价员协助决定。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Cochrane国际协作组织提供的Review Manager5.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计算合并的比值比(OR),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适合的效应模型,P>0.1,I2<50%,选择固定效应模型;P<0.1,I2>50%,选择随机效应模型。选择OR作为效应指标,计算95%可信区间(CI),取检验水准α=0.05。用漏斗图法分析存在的发表偏倚。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文献
共检索到文献567篇。其中英文文献41篇,通过阅读文题、摘要、全文,纳入1篇[6];中文文献526篇,纳入12篇文献[7-18]。共计治疗组371例,对照组351例。
2.2 纳入研究的文献基本特征。
2.2.1 标准评价 (1)诊断标准:13篇均根据国内目前常用的术后胃瘫诊断标准[15]进行诊断;(2)纳入与排除标准:3篇有明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2篇有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8篇仅有诊断标准;(3)疗效标准:1篇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6]制定的标准;1 篇参照黄家驷外科学[17]制定;11篇自拟。
2.2.2 干预措施 13篇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胃肠减压、禁食、促胃肠动力药为主);9篇治疗组均在西医综合治理基础上单纯加用针刺治理;2篇加用用针刺联合艾灸,2篇加针刺后给予电刺激治疗。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针刺治疗术后胃轻瘫总有效率比较 所有文献均报道了两组总有效率,由于纳入文献中疗效评定标准不一,故将显效、有效均归为一类有效进行统计分析。无异质性(P=0.99,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虽然有4篇显示针刺联合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合并后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6.91,95%CI(3.35,14.26),Z=5.23,P<0.000 01]。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治疗有效率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见图1。
图1 针刺治疗术后胃轻瘫总有效率Meta分析
2.3.2 胃轻瘫治疗时间比较 有5篇文章[9-10,14-16]提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时间的数据,异质性大(P<0.1,I2=99%),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两组胃轻瘫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8.83,95%CI(-17.11,-0.55),P<0.05]。表明两组患者胃轻瘫治疗时间之间的有统计学差异,加用针灸疗法治疗可以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见图2。
图2 针刺治疗术后胃轻瘫恢复时间Meta分析
3 讨论
术后胃瘫无机械性梗阻,但患者却出现胃排空障碍,表现为腹胀、早饱、恶心、呕吐等症状,限制患者营养的摄入,严重影响术后患者恢复。中医中“胃瘫”可归属于“腹胀”“痞满”“呕吐”等范畴。认为是由于手术后脾胃受损,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中焦气机升降失调,导致食水停滞,属虚实夹杂之症,虚乃脾胃之虚,实乃气滞、血瘀、湿阻之实,故治疗宜健脾化湿、和胃降逆、理气通络[19]。有研究表明,胃在弛缓时针刺足三里可引起收缩增强,而在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20]。针刺足三里后,患者胃电活动逐渐趋于规律,且胃排空较未针刺前明显加快[21]。汪山石《针灸问对》曰“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气也”。温灸相关穴位能温补元气,使脾气得运,胃气得降,以恢复中焦气机升降出入平衡,温灸法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的功效[22]。针灸配合西医常规疗法可以帮助调节胃肠道蠕动,促进胃排空,促进术后胃瘫患者尽快恢复,提高术后胃瘫治疗效果。针刺辅助治疗术后胃瘫可缩短病程,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证实。